| | 拉丁名 mitrastemon yamamotoi var. kawasakii (hayata) makino
中文名 臺灣帽蕊草
拉丁科名 rafflesiaceae
中文科名 大花草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臺灣
現狀 稀有種。臺灣帽蕊草是我國臺灣的特有植物,為亞熱帶分佈的寡種屬。目前僅見於中部山地及東部海岸山脈。由於植株矮小,通常僅寄生在殼鬥科少數種的根上,數量極少,天然繁殖力較弱,應予保護。
海拔下限(米) 700
海拔上限(米) 1500
形態特徵 一年生矮小直立寄生草本,植物體圓柱形,高7一8釐米,寬25釐米,杯狀托短小,球形,外具瘤,口部寬且具裂片。莖單一,其上有交互對生內凹而來緣的鱗片,鱗葉厚,6一7對,長2一2.5釐米,寬1.5一2釐米,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上部鱗葉較大,最上部的鱗葉有蜜槽。花兩性,整齊,單生莖頂,無柄或近無柄,花被下位,長0.5一0.6釐米,寬1.5一1.7釐米,厚0.6釐米,有粘液,呈杯形,貼生於於房,雄蕊位,圓柱狀鐘形,覆蓋着雌蕊,花絲合生成一寬筒,常在一側垂直升裂,花藥寬帶狀,着生於合生的藥隔表面上;子房上位,l室,側膜胎座,花柱着生於房頂部,與於房間具關節,柱頭球形,胚珠多數。果漿果狀,有多數具網紋的種子。
特性 分佈區為濕潤的亞熱帶氣候。鼕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在8℃以上,夏季溫熱,最熱月平均溫為25℃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80%左右。上壤為發育良好的黃壤或山地黃壤,上層一般較深限ph值5.5一5.8。寄生於較陰濕的常緑闊葉林中殼牛科植物(如青岡cycloba1anopsis glauca (thunb.)oerst.等)的樹根部。
保護價值 臺灣帽蕊草係奇特的珍稀植物,分佈範圍狹窄,植株稀少,對保護物種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措施 臺灣帽蕊草的産地均非自然保護區,目前並無保護措施。為使這種植物不致滅絶,建議采取措施加強保護,特別是未開闢遊覽的東部海岸山區,應進行重點保護,嚴禁砍伐寄主樹,井積極進行繁殖試驗。
栽培要點 尚未繁殖栽培。 | | 臺灣帽蕊草介紹
臺灣帽蕊草 (Mitrastemon Kawasakii Hayata)
科屬:
大花草科
別名:
形態特徵:
一年生矮小直立寄生草本,植物體圓柱形,高7-8釐米,寬25釐米,杯大辯論托短小,球形,外具瘤,口部寬且具裂片。莖單一,其上有交互對生內凹而全緣的鱗片,鱗葉厚,6-7對,長2-2.5釐米,寬1.5-2釐米,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上部鱗葉較大,最上部的鱗葉有蜜槽.花兩性,整齊,單生莖頂,無柄或的無柄,花被下位,長0.5-0.6釐米,寬1.5-1.7釐米,厚0.6釐米,有粘液,呈杯形,貼生於子房,雄蕊下位.圓柱狀鐘形,覆蓋着雌蕊,花絲合生成一寬筒,常在一側垂開裂,花藥寬帶狀,着生於合生的藥隔表面上;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花柱着生子房頂部,與子房間具關節,柱頭球形,胚珠多數.果漿果狀,有多數具肉紋的種子.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我國臺灣臺北縣烏來,桃園縣南插天山,南投縣溪頭,嘉義縣阿裏山、霧頭山、花蓮縣太魯閣,以及東部海岸山脈。生於海拔700-1500米的局部山地。
分佈區為濕潤的亞熱帶氣候。鼕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8℃以上,夏季溫熱,最熱月平均溫為25℃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80%左右。土壤為發育良好的黃壤或山地黃壤,土層一般較深厚,pH值5.5-5.8。寄生於較陰濕的常緑闊葉林中殼鬥科植物[如青岡Cyci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等]的樹根部。
繁殖與栽培:
尚未繁殖栽培。
應用:
稀有種。臺灣帽蕊係奇特的珍稀植物,分佈範圍狹窄,植株稀少,對保護物種有一定的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