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kāng kǎi jī áng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資料來源: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捲三十六·上權德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例子: 在東京聚首時,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而且有點口角流沫。(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 | 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 kāng kǎi jī áng kāng kǎi jī áng | 形容語調高亢有力,情緒激奮昂揚 | | 反對奴隸製的慷慨激昂的言論 | | 意氣風發,情緒激烈。 唐 柳宗元 《上權德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狂狷愚妄,固不可為也。”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王西莊之貪》:“故所著書多慷慨激昂語,蓋自掩貪陋也。” 丁玲 《母親》四:“堂長把他請到女學堂去講演了一次,題目叫《怎樣振興中國》,他以慷慨激昂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亦作“ 慷慨激烈 ”。《元史·小雲石海涯傳》:“ 燧 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 | 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 釋 慷慨:充滿正氣,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形容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 處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捲三十六·上權德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丁玲《母親》:“他以~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 歐陽山《苦鬥》四六:“那時候,一個個青年人都是神竜馬壯,氣吞牛鬥,爭論起世界國傢大事來,都是口若懸河,當當不斷,慷慨激昂,誰也不讓誰。”
近義詞 熱血沸騰、意氣風發
反義詞 委靡不振、無精打采
《漢語大詞典》
【慷慨激昂】意氣風發,情緒激烈。 唐 柳宗元 《上權德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狂狷愚妄,固不可為也。” 清 昭連 《嘯亭續錄·王西莊之貪》:“故所著書多慷慨激昂語,蓋自掩貪陋也。” 丁玲 《母親》四:“堂長把他請到女學堂去講演了一次,題目叫《怎樣振興中國》,他以慷慨激昂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亦作“ 慷慨激烈 ”。《元史·小雲石海涯傳》:“ 燧 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新華字典》
【慷慨激昂】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唐·柳宗元《上權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示例〗在東京聚首時,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而且有點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新華成語詞典》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形容情緒激動,精神振奮的樣子。
《現代漢語詞典》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也說“激昂慷慨”。 | | - n.: (of speech or conduct) impassioned, arousing
| | - v. être passionné, déborder d'ardeur, se laisser exalter par sa fougue
- v. être passionné / déborder d'ardeur / se laisser exalter par sa fougue
| | 一意孤行, 疑神疑鬼, 比手劃腳, 指手劃腳, 搖頭擺尾, 眉飛色舞, 出乖露醜, 醜態百出, 出乖弄醜, 擠眉弄眼, 眉來眼去, 擠眉溜眼, 品頭評足, 評頭品足, 評頭論足, 齜牙咧嘴, 指手畫腳, 疑團滿腹, 揚眉吐氣, 仰首伸眉, 搖頭晃腦, 沾沾自滿, 齜牙裂嘴, 疑鬼疑神 | | 垂頭喪氣, 吐哺捉發, 堅信無疑, 大煞風景, 大殺風景, 忍聲吞氣, 信以為真, 俯首帖耳, 心灰意冷, 興致索然, 灰心喪氣, 禮賢下士, 精神不振, 百依百順, 萎靡不振, 風姿綽約, 風度嫻雅, 風韻猶存, 言聽計用, 言聽計行, 言從計聽, 背山起樓, 毫不懷疑, 深信不疑 | | 慷慨激昂的 | 慷慨激昂地講出 | 慷慨激昂的演說者 | 作慷慨激昂的演說 | 發表慷慨激昂的愛國演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