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kāng kǎi jī áng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资料来源: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子: 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而且有点口角流沫。(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 | 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 kāng kǎi jī áng kāng kǎi jī áng |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 | 反对奴隶制的慷慨激昂的言论 | | 意气风发,情绪激烈。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狂狷愚妄,固不可为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故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 丁玲 《母亲》四:“堂长把他请到女学堂去讲演了一次,题目叫《怎样振兴中国》,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亦作“ 慷慨激烈 ”。《元史·小云石海涯传》:“ 燧 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 | 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 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 处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丁玲《母亲》:“他以~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近义词 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反义词 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汉语大词典》
【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情绪激烈。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狂狷愚妄,固不可为也。” 清 昭连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故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 丁玲 《母亲》四:“堂长把他请到女学堂去讲演了一次,题目叫《怎样振兴中国》,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亦作“ 慷慨激烈 ”。《元史·小云石海涯传》:“ 燧 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新华字典》
【慷慨激昂】
〖解释〗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示例〗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新华成语词典》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形容情绪激动,精神振奋的样子。
《现代汉语词典》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 | | - n.: (of speech or conduct) impassioned, arousing
| | - v. être passionné, déborder d'ardeur, se laisser exalter par sa fougue
- v. être passionné / déborder d'ardeur / se laisser exalter par sa fougue
| | 一意孤行, 疑神疑鬼, 比手划脚, 指手划脚, 摇头摆尾, 眉飞色舞, 出乖露丑, 丑态百出, 出乖弄丑, 挤眉弄眼, 眉来眼去, 挤眉溜眼, 品头评足, 评头品足, 评头论足, 龇牙咧嘴, 指手画脚, 疑团满腹, 扬眉吐气, 仰首伸眉, 摇头晃脑, 沾沾自满, 龇牙裂嘴, 疑鬼疑神 | | 垂头丧气, 吐哺捉发, 坚信无疑, 大煞风景, 大杀风景, 忍声吞气, 信以为真, 俯首帖耳, 心灰意冷, 兴致索然, 灰心丧气, 礼贤下士, 精神不振, 百依百顺, 萎靡不振, 风姿绰约, 风度娴雅, 风韵犹存, 言听计用, 言听计行, 言从计听, 背山起楼, 毫不怀疑, 深信不疑 | | 慷慨激昂的 | 慷慨激昂地讲出 | 慷慨激昂的演说者 | 作慷慨激昂的演说 | 发表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