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解釋: 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資料來源: 先秦·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例子: 妹子~,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三回)謎語: 馬路消息;車上放廣播 dào tīng tú shuō dào tīng tú shuō 路上聽來的消息。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小說傢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 者之所造也。——《漢書·藝文志》 同“道聽塗說”。
《平妖傳》第九回:“雖然求法的念頭甚誠,還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聽途説,未知是真是假。” 方之 《內姦》:“我要對黨對同志負責,即使 嚴赤 、 楊曙 是內姦,我也該對他們負責,不能把道聽途說 都寫上。” 《道聽途說 》是一檔以輕鬆詼諧、充滿個性的方式解讀生活百態的全新欄目。
節目的核心是以主持人對各種社會資訊的個性化點評、發揮,嚮觀衆傳遞一種輕鬆快樂的態度和觀念。節目的內容以報刊及網絡資訊的集納再創作為主,綜合使用各種表現手段,包括電影、漫畫、FLASH、MTV等表現樣式為話題服務。目的在於讓觀衆在會心一笑之後,能夠有所回味和思考。節目設計的播出長度為:15分鐘,分為幾個段落:一 是主持人講述自己身邊的趣事、笑話;二 是各地社會資訊的解讀;三 每期節目都有一條相對重點的資訊作為重頭多方觀點就此展開對比、討論;四 以一個資訊作為“話頭”,吸引觀衆參與討論形成互動。
節目中使用成都方言(有時會用點普通話),目的在於加強生動性,貼近性和幽默感。
《道聽途說 》每期30分鐘左右(含廣告時間),周一-------周五 21:30播出。次日中午13:30重播(重播時間每天都可能相差幾分鐘到十分鐘)
《道聽途說 》官方郵箱:dtts2008@gmail.com
《道聽途說 》
清代志怪小說,是一部創作於清代道光中後期至鹹豐初年的筆記小說集。全書十二捲,收錄小說110多篇,大多數為道聽途說 之鄉裏野談,情節麯折離奇。本書在當時的文言小說創作上標志着創作風氣的一種轉折。
作者潘倫恩。內有<鬼報>、<旅店冤鬼>等。 n.: Hearsay, what is spoken and heard in the street, pick up what has been heard on the way, things one has heard another person or other people say, which may or may not be true, rumour n. racontars, rumeur n. rumeurs, bruits, on-dit, racontars, par ouï-dire 訛以滋訛 , 以訛傳訛 , 三人成虎 , 衆口鑠金 , 積毀銷骨 , 人言可畏 , 謬種流傳 , 繆種流傳 , 人言藉藉 ,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 衆口銷金 , 衆鑠 , 群口鑠金 , 流言蜚語 謠言 , 傳聞 , 傳說 , 傳言 口傳心授 , 口耳相傳 , 不立文字 , 一脈相傳 , 一脈相承 , 交口稱贊 , 眼見為實 , 百聞不如一見 , 衣鉢相傳 , 都中紙貴 , 耳聽為虛 , 耳聞不如眼見 , 耳聞不如目見 , 洛陽紙貴 , 有目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