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湖南工业大学投诉电话株洲市旅游投诉电话:0733-8815059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株洲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包装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校园环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79年3月,定名为株洲基础大学,1987年开始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株洲工学院。2004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株洲工学院基础上筹建湖南工业大学。建校初期由株洲市管理,1987年成为中国包装总公司惟一直管高校,“全国普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均设在这里。2000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实行以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中国包装总公司和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的新体制。
二、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万余人。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系)(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播系、电气工程系、法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语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中山包装学院、财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5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引导)、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引导)、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分布在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理学、社会学科等5大学科门类和17个一级学科之中,其中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自动化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广告学7个专业为国管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企业管理、材料学、设计艺术学等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与理论、材料学、设计艺术学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装类专业为主体、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优势学科群。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教育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与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等单位共同创建的“中山包装学院”,为包装类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平台,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学校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优化,“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上百项荣誉。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2003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装设计、印刷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11月教育部在三峡召开的“全国大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会议”上我校作了大会典型发言;2001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率本省高校领导120人考察了中山包装学院并推广其经验;2001年10月湖南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全国先后有30余所高校的领导、专家来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将我校誉为“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
三、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跨世纪人才工程”,以“宽广的视野”吸纳人才,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才,以“宽阔的胸怀”培养人才,以“宽厚的待遇”激励人才。通过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积极倡导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学科带头人1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21人。另外,有硕士生导师4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外聘兼职教师中有院士5人。
四、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科研投入与奖励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建立了“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三个具有包装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装工程设计研究院”、“现代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3个研究院所。近年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50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近200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0余篇,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多项,其中“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了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五、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470亩,校园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馆藏图书110多万册,并建有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校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
六、对外合作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重视和外界的联系,与中南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和法国兰斯大学等4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德、日、澳等10多个国家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与德、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6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厂校协作办学。 |
|
中文名称:湖南工业大学
英文名称: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文简称:湖工大、湖南工大
英文简称:HUT 、HNUT |
|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多科性大学。2006年,合并了原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起,学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2009年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学校位于中部老工业基地、湖南工业重镇、“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株洲市,是该市惟一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所在地。 |
|
2006年2月,株洲工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南工业大学。
株洲工学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础大学创建;
1985年3月,更名为株洲大学;
1987年12月,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
1989年6月,正式定名为株洲工学院;
2001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并入株洲工学院,变更为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是株洲工学院的独立学院;
1986年,株洲城建电视中专
1988年,更名为株洲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学校
1992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株洲工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湖南工业大学;
2004年9月,湖南省财会学校并入株洲工学院
1980年,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创建
1986年,更名湖南省财会学校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71年6月,更名为株洲粉末冶金学校;
1978年,更名为株洲冶金工业学校;
199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南冶金职工大学并入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是当时全国十所最早试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2002年,更名为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2年,株洲市教师辅导站;
1978年,株洲市教师进修学校;
1990年,升格为株洲教育学院,隶属于株洲市政府;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株洲教育学院更名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1999年6月,株洲市政府决定将株洲师范学校(1958年建校)并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学校现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4069亩,馆藏图书313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2654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180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649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8332个;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 |
|
有教职员工2581人,其中教授243人,副教授834人,博士155人,硕士66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师3人;有15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和“百人工程”,有5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聘请国内外大学和企业界兼职教授4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
|
学校设有17教学院部(含国际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21个硕士学位点,其中一级学科2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51个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4504人,研究生452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140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编写教材111部,其中8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部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与株洲高科技企业——时代集团建立了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基地,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湖南省高校前列。 |
|
学校始终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逐年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科学研究整体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学校有17个研究所(院),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含技术中心)。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924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46篇。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4项;横向项目104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7项,专利57项,近3年来可支配科研经费近亿元,科研工作的大力开展为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包装工业现代化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湖南新型工业化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
|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坚持以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科学的办学定位为指导,着力提升以优势学科、特色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标志的办学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地为包装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我国包装人才培养和包装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创建了“3+1”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核心,以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第二课堂和校外实习基地为支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产学研密切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教育界对我校的“3+1”人才培养模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以“3+1”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支撑的教学改革成果“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2002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提升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6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与社会和市场互动式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获2004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电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2006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
|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大中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5所国内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法国兰斯大学等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厂校协作办学;与上海理光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惠州雅图仕包装有限公司、株洲南车时代集团等数十家全球或国内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主办了“2004国际现代包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株洲高科技企业——时代集团建立了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基地,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 |
|
近年来,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倡导“明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牢固树立“大学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为内涵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于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属先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并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
|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包装艺术设计方向、广告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动画(动画艺术设计方向、媒体艺术设计方向)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省级重点专业)、印刷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应用化工技术(专)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理工类、校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校级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工程造价(专)、物业管理(专)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应用电子技术(专)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校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湖南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冶金技术(专)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校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策划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营销与策划(专)、旅游管理(专)、酒店管理(专)、电子商务(专)
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专)
法学院:法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含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方向)、日语、商务英语(专)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音乐学院:音乐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国际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市场营销(专)、艺术设计(专) |
|
党委书记:侯清麟
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汉青 |
|
河西新校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 邮编:412007河东校区
工学院校区: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 邮编:412008
冶金校区: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大坪路18号 邮编:412000
师院校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51号 邮政编码:412007 |
|
周伯华,国家工商总局局长
刘镇武,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张永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校
卢正雨,80后青年导演
徐铭,湖南省美协副秘书长,全国十杰青年画家,中国美协理事
黄靖,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建国,湖南华菱集团总经理
王日新,湖南东富集团总裁
李波,顺德金点子广告设计有限公司、麦肯力扬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捷豹数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晓军,深圳华力包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昌凡,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 |
|
校风:“明德、精业、求实、创新”
释义——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合乎该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精业”,是“业精”转化而来。“业精”出自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学习要在博的基础上求精,在精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创新,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业精是博厚的继承和发展,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求新,体现一种求实创新精神。而“精业”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一种发展的求索之境,是在业精基础之上有着更深远的哲学意义和指导意义。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求真务实。它要求师生员工对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有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态度和作风。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业;以执着不懈的精神来追求真理。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疲塌懒散、急功近利的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扎实的功夫,在实中求业绩、求学问、求精进,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
“创新” 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与该校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同时又与上面的“求实”形成一脉相传的意蕴。正如江泽民所解释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求实是科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
校风作为学校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教风与学风的浓缩。校风“明德、精业、求实、创新”反河西校区映了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推动学校统一办学精神的形成,促进办学特色氛围的形成,推动学校校园精神的形成。整体来看,校风精练、厚重,具有特色和个性。
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释义——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我校学生,“厚德”就是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础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实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博学”到“笃行”,主要是用来勉励莘莘学子的。学子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它的基础首先是有“不同”,有了“不同”,经过交流、沟通和协调,才可能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表现出广博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和而不同”之意首先是讲和谐,讲团结,讲大局;其次,在“和”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可以有独立的思考和思想,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和创造,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和大师。
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实事求是地从该校发展历史实际出发,综合了学校各校区的办学传统、文化底蕴、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立足了学校的新任务、新目标、新形象,能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该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较好的概括了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了学校的独特气质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风范。与此同时,校训大气、简练、通俗、易记。 |
|
50周年校庆徽标
2009年11月28号至29号将隆重举行湖南工业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
主会场设在河西新校区…… |
|
姓氏 | 百家姓 | 万昌奎 | 佛教百科 | 跆拳道 | 株洲工学院 | 包装工程 | 王牌专业 | 印刷工程 | 包印学院 | 湖南 | 株洲 | 大学 | 讲座 | 学生活动 | 名师名家 | 人物 | 博士 | 教授 | 中共党员 | 设计 | 艺术 | 更多结果... |
|
|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自行车协会 |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 |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跆拳道网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 |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印刷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