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鄭州大學 投訴電話鄭州旅遊投訴電話:0371-67188061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鄭州大學 是河南省惟一的一所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傢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河南省惟一重點支持的高校,是國傢教育部、財政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傢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高校。鄭州大學 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黨和國傢領導人賈慶林、李長春、羅幹、李嵐清等到校視察指導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主要領導多次來鄭大現場辦公,給予學校極大的關心和支持。
鄭州大學 校本部包括新校區、南校區、工學院、醫學院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474畝,其中坐落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校區占地面積4845畝,計劃建設總投資19.7億元,總規劃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學校是首批聯通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百所大學之一,是全國緑化委員會授予的“造林緑化400傢單位”。圖書館藏書530萬册。擁有1個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學術期刊13種。鄭州大學 校本部現有全日製普通在校生4.4萬人,其中本科生32043人,碩士研究生6201人,博士研究生438人,外國留學生369人,專科生2280人。另外,還有專業碩士學位和在職碩士學位學生165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20316人,現代遠程教育學生5807餘人。另外,學校合作興辦有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西亞斯國際工商管理學院3所二級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員工5739人,其中,專任教師3056人。在專任教師中,有兩院院士15人(專職3人,雙聘12人),教授529人,副教授1072人,博士生導師136人,碩士生導師1082人。國傢有突出貢獻專傢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171人,河南省優秀專傢8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28人,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10人,河南省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78人。師資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92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1%。現有理、工、醫、文、史、哲、法、經、管、教育學、農學等十一大學科,現有43個院(係),5個附屬醫院,86個本科專業,2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博士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點,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6個“211工程”二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57個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179個,其中有1個國傢橡塑模具計算機輔助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傢鈣鎂磷復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藥品臨床研究基地,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6個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1個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鄭州大學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目前,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哈薩剋斯坦、白俄羅斯、芬蘭、烏剋蘭等國傢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8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學校以人為本,註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研、醫療、管理、學生工作和後勤服務等方面多次獲得過省級以上的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校不斷實現着高層次突破和跨越式發展。2004年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鄭州大學 的協議;7月2日,學校成立研究生院;7月9日,鄭州大學 與北京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8月底,學校管理中心全部搬遷新校區,實現了工作重心嚮新校區的轉移。新校區的建設一日千裏,一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生態化、智能化、現代化的一流大學已展現在我們面前。
鄭州大學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主綫,優化結構,發展內涵,突出特色,擴大開放,立足中原,面嚮全國,走嚮世界,主動適應國傢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跟蹤世界科技、文化發展趨勢,着力推進學校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努力把鄭州大學 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區域示範作用的綜合性大學。 ◎名稱: 鄭州大學 (Zhengzhou University),中文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
◎成立時間:1956年
◎層次: 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傢財政部與教育部共同建設高校。該校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9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35位。
◎性質: 教育部與河南省共建普通高等學校
◎地址:
【校本部】
鄭州大學 新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 郵編:450001
【鄭州其他校區】
鄭州大學 南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 郵編:450052
鄭州大學 北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文化路97號 郵編:450002
鄭州大學 東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大學路40號 郵編:450052
【學校網址】
鄭州大學 官方網站 http://www.zzu.edu.cn
鄭州大學 研究生院 http://gs.zzu.edu.cn
鄭州大學 招生辦公室 http://zsb.zzu.edu.cn
【校訓、校風、學風、鄭大精神】
鄭州大學 校訓:明時務,達治體,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
鄭州大學 校風:篤信仁厚,慎思勤勉。
鄭州大學 學風:崇尚科學、嚴謹求實、科技創新、奉獻社會。
鄭州大學 精神:不畏艱難,勇於拼搏;團结合作,協同攻關;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鄭州大學 新校區 鄭州大學 是一所涵蓋理學、工學、 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傢教育部共建高校。新鄭州大學 由原鄭州大學 、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於2000年7月10日合併組建而成。
鄭州大學 辦學資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區、南校區、工學院、醫學院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493畝,其中坐落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校區占地面積4845畝,計劃建設總投資19.7億元,總規劃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
鄭州大學 辦學規模宏大,師資力量雄厚。校本部現有全日製普通本科生4.2萬人,研究生1.2萬人,外國留學生1000人。校本部現有在崗教職工10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3100餘人。在專任教師中,有兩院院士25人(專職3人,雙聘22人),教授580餘人,副教授15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00餘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171人,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15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6人,國傢級教學名師3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優秀師德教師5人,河南省教學名師7 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28人。形成了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師資隊伍。 1952年,中國效法前蘇聯進行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擬將一批沿海及東部地區高校遷往中西部,兩年後即1954年當時的教育部决定由山東大學負責並提供師資,於當年新立的河南省會鄭州市設立一所新的大學,此即鄭州大學 之濫觴。1956年8月,報部批準,鄭州大學 作為教育部直屬大學,其數,理,化三係面嚮全國開始招生,並由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1958年經省政府要求,部屬鄭州大學 劃歸當省管理,成為省屬大學。至1960年,鄭州大學 已經成為初具規模的文理工綜合大學。1963年,以鄭州大學 工科為基礎組建化工部所屬鄭州工學院(即後來之鄭州工業大學),地理係並入河南大學。文革期間,該校曾停辦6年。1981年,鄭州大學 成為大陸首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151所教學科研單位之一(註),此亦為河南首例。至90年代,河南省內一些高校相繼並入鄭州大學 ,1991年黃河大學並入鄭州大學 。1996年列入中國國傢“211工程“建設行列,成為大陸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行列中重點建設的大學,亦為迄今為止河南省唯一入選的高等院校。2000年,原鄭州大學 ,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 至今。2004年,依照省部所簽協定,鄭州大學 成為中國教育部與河南省政府共同建設的大學,同年七月,與北京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
新的鄭州大學 成立於2000年7月10日,由原鄭州大學 、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理、工、醫、文、史、哲、法、經、管等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 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傢教育部共建高校。
[註]原鄭州大學 是1981年首批碩士授權單位,1993年第五批博士授權單位;原河南醫科大學為1981年首批博士授權單位;故新鄭州大學 以合併之河南醫科大學算時間。2000年合併成立新鄭州大學 時博士點共9個,其中原鄭州大學 4個,原河南醫科大學3個,原鄭州工業大學2個。 嵇文甫(1959年——1963年)
車得基(1983年——1994年)
曹策問(1994年——2002年9月)
申長雨(2002年10月) 鄭州大學 現有新校區(鄭州國傢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校區(原鄭州大學 本部)、北區(原鄭州工業大學)、東區(原河南醫科大學)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493畝。
南校區(原鄭州大學 本部)位於鄭州市大學路,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鄭州大學 南校區金水河毗鄰鄭州著名的緑城廣場,金水河穿校而過,是首批聯通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百所大學之一,也是全國緑化委員會授予的“造林緑化400傢單位”。
北區(原鄭州工業大學)位於鄭州市高校聚集的文化路,占地37萬平方米,校捨建築面積26.6萬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尤以校內的參天之懸鈴木而著稱,是唯一獲河南省緑化十佳先進單位的學校。
鄭州大學 新校區眉湖 鄭州大學 新校區坐落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4845畝,計劃建設總投資19.7億元,總規劃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2002年9月,一期工程15萬平方米的建築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近1萬名學生順利入駐新校區。2003年9月,二期工程的核心教學區(總面積13.2萬平方米)、理工實驗樓(5.7萬平方米)和二期生活園區(13.5萬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2003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近1萬人入駐新校區,進行正常學生生活。二期工程的圖書館、行政管理中心2004年8月份投入使用,鄭州大學 的行政主體全部遷入新校區。新校區將是鄭州大學 的主體,全面開展研究生、全日製本科生的教學,隨着招生計劃的不斷調整,新校區的學生數將達到研究生1萬人,本科生3萬人的規模。三期工程包括體育場館,三期學生生活園區,人文、社科、醫學組團,理工實驗組團(Ⅱ),科研用房,教工生活園區等將於2003年底陸續開工建設,全部工程2005年竣工。新老校區間的班車每天6個時段分別對發,鄭州市也開通了老校區到新校區的5條公交綫路。目前的新校區已經是環境優美,功能設施完善的求學理想之所。 學校教學體係完備,科研條件堅實。設有43個院(係),5個附屬醫院,93個本科專業,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1個專業博士學位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有國傢級精品課程10門,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傢級特色專業10個,國傢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傢級教學名師3人,國傢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項。學校現有1個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6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37個省級重點學科。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01個,其中,1個國傢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傢技術研究推廣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傢藥品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傢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 2個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省醫學重點實驗室,1個省産學研合作中心。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
鄭州大學 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是全國緑化委員會授予的“造林緑化400佳單位”。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總值達5.05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館藏圖書611餘萬册。擁有1個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學術期刊13種。學校還合作興辦有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數據截止2009年9月) 專職院士:
霍裕平院士
男,1937年8月出生,湖北黃岡人,漢族,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9月北京大學物理係畢業後分配到中科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5年4月調中科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1983年5月至1996年元月曾任中科院合肥分院院長兼黨組書記、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職務。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個人奬,1984年獲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奬,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奬,1988年獲國傢“五一”勞動奬章,198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批準為中科院院士。
霍裕平院士有很高的物理理論造詣,是我國理論物理界的權威之一,他深入研究了高溫等離子體的物理過程,促使聚變—裂變混合堆納入國傢高技術發展規劃,提出了用光學方法快速處理圖象的可能性,他還首次係統地解釋了稀土離子對鐵磁共振的影響,推動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鐘香崇院士
男,1921年11月生,194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1949年獲英國裏茲大學博士學位並回國投身新中國建設,1963年開始籌建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並任所長、總工程師;1984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被評為聯合國國際耐火材料學術會議的傑出終身會員並任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
鐘香崇院士從事耐火材料工作50餘年,是我國耐火材料專業的首席科學家。他在耐火材料的組成、結構和高溫性能方面的係統研究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他組織指導了我國鋁鎂磚和高鋁磚、氧氣轉爐爐襯材料和連鑄長水口,以及耐火纖維和絶熱板等新型耐火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在耐火材料高溫力學性能的研究上有獨到之處,發展了耐火材料學科理論,在內容和水平上居國際前沿。為我國冶金工業和耐火材料研究開發做出了卓越貢獻。
吳養潔院士
男,1928年生於山東濟南,1951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係,後留校任助教,1954—1958年在莫斯科大學化學係讀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1958年回國後一直在鄭州大學 化學係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吳養潔院士在比較睏難的條件下,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在物理有機、金屬有機與大環化學等方面有係統的、創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機化合物分子內、分子間弱相互作用衆多新的證明,闡明了其作用規律,豐富了近代化學鍵理論。已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經SCI等檢索,已被國外重要刊物引用400多次。他主持完成的“萘氯化水解法製甲萘酚”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奬、“冠醚合成新方法”1984年國傢發明三等奬及發明專利;《環金屬化反應分子內配位》2001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奬。
吳養潔院士為學嚴謹,為人誠篤,科研成果豐碩,學術造詣深厚,從鄭州大學 早期建校,到近十年來建設有機化學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省高等學校應用化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學科建設方面貢獻突出。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已培養博士、碩士、博士後50餘人。1990年被國傢教委、國傢科委聯合授予“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1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奬章,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9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榮譽稱號,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雙聘院士:
姚建銓院士:我國激光與光電子領域的權威.
趙玉芬院士:我國生命科學界的權威.
孫燕院士:對開發國內外新抗腫瘤藥物,應用先代科學方法闡明斧正中藥的促免疫作用,淋巴瘤、小細胞瘤和睾丸腫瘤的治療方面卓有建樹.
陸士新院士:我國惡性腫瘤化學病因及其緻癌機理研究的學科帶頭人,其是在食管癌亞硝胺病因方面.
高慶獅院士:中國計算機領域最早兩名院士之一(1980年當選);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地面計算控製中心早期設計負責人之一.
李季倫院士:曾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等,現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農業生物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林臯院士: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主任,土木係學位委員會主任.
崔俊芝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石鐘慈院士:專長於微分方程數值解,在有限元方法的理論和應用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趙國藩院士: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混凝土斷裂力學、結構可靠度理論、高強混凝土、碾壓混凝土、纖維混凝土等方面進行過係統的研究.
邱蔚六院士:擅長口腔頜面部腫瘤與整復外科.
於德泉院士:我國著名的天然藥物化學專傢.
陳俊武院士: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
陳君石院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傢,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近年來,鄭州大學 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0餘項,其中國傢級項目160餘項,省(部)級重點項目400多項,有700多項成果通過國傢和省(部)級鑒定,589項成果獲國傢級和省(部)級科研奬勵,申長雨教授主持完成的“橡塑製品成型模具設計中的關鍵力學問題和計算方法”、劉敏珊和董其伍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縱流殼程換熱設備現代設計技術研究與應用”等2項成果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趙清香教授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竜 1212 工業生産研究”獲得杜邦科技創新奬。2006年鄭州大學 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項目39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立項項目16項,省級各類立項項目656項,科研經費到款金額達到8500餘萬元。2005年被SCI收錄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28位,被EI收錄論文138篇。2003年以來學校共申請專利177項,其中發明專利95項。以“乙醇汽油關鍵技術”、“生物柴油技術”和“橡塑模具技術”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和關鍵技術實現了産業化,有力地促進了河南經濟發展和企業的技術進步,使得鄭州大學 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2004年、2005年兩年內既拿到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國共13項),又拿到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全國僅6項)重大項目的高校衹有兩所,鄭大是其中之一;2005-2006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經費額度最大項目是鄭州大學 主持;鄭州大學 主持神州七號出艙防護裝置研製;2006年國傢社科基金立項數量全國高校第13名。
鄭州大學 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0多項,其中國傢科技攻關、863、973、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傢級項目130餘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教育部科技攻關、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河南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等省(部)級重點項目320多項,獲科研經費近2億元,産出科研成果8500餘項,其中700多項成果通過國傢和省(部)級鑒定,800多項成果獲廳(局)級以上科研奬勵,395項成果獲國傢級和省(部)級科研奬勵。全校教師共發表論文1萬多篇,被SCI收錄論文數居全國高校第39位,被EI收錄數居全國高校第55位,出版著作900多部。鄭大藥學院張振中教授的“具有分子識別功能的核酸納米轉運係統研究”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納米科技專項資助。
2006年鄭州大學 獲得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數居全國高校第13位,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在國內外都産生了重要影響。學校霍裕平院士主持的“國際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我國建國以來科技界最大的一項國際合作項目;鐘香崇院士研究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礬土係列産品,解决了河南省大部分礬土礦雜質含量偏高的難題;吳養潔院士在物理有機、金屬有機與大環化學等方面取得了係統的、創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申長雨教授承擔的“神舟7號”航天面罩、宇航員出艙等關鍵防護裝置的研製順利通過驗收,受到總裝備部和專傢的高度評價。2005年和2006年,鄭州大學 科研經費的立項都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在全國千所地方高校中名列第一。 鄭州大學 學術氣氛活躍,對外交流廣泛。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餘所國內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與美國、 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哈薩剋斯坦、白俄羅斯、芬蘭、烏剋蘭等國傢和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區的84所知名 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 清雲科技大學(Ching Yun University , CYU)
簡稱清雲科大,是一所位於臺灣桃園縣中壢市的科技大學,1933年3月3日成立於上海,前身為三極電信學校。
目前共設有工、商、管理、電機資訊及研究五個學院,十三個學係,十三個獨立研究所,三個碩士在職專班,六個研究中心;其中內政部北區e-GPS研究中心為一級研究中心,負責臺灣GPS相關技術之研發及嘉義、花蓮以北所有GPS測量業務(南區由成功大學負責)。另於2000年與中原大學正式締結合作夥伴關係,在學術研究方面合作密切,兩校目前在清雲科技大學內共同設立有多所合作實驗室,在相關研發方面聲譽卓著。
該校經臺灣教育部大學評鑒所有科係皆為一等,而其先期技術移轉件數在全臺灣百餘所公私立大學中排名第六,且為私立大學第一名(僅次於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另外,國科會小産學計劃則名列第二名,僅次於國立成功大學,在專利研發方面小有盛名。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註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 研、醫療、管理、學生工作和後勤服務等方面多次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鄭州大學 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黨和國傢領導人賈慶林、李長春、羅幹 、李嵐清、中央政治局委員劉雲山、國務委員陳至立等分別到校視察指導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來鄭大調研或現場辦公。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校園建設、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 足進步,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
鄭州大學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加快發展為中心,以學科建設和新校區建設為主綫,優化結構,發展內涵,突出特色 ,擴大開放,立足中原,面嚮全國,走嚮世界,主動適應國傢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跟蹤世界科技、文化發展趨勢,着力推進學 校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努力把鄭州大學 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區域示範作用的綜合性大學。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截止到當年年底)
研究生 本科生 專科生
年度 人數 就業數 就業率 人數 就業數 就業率 人數 就業數 就業率
2005 1099 1039 94.6 7999 7531 94.2 930 754 81.1
2006 1602 1515 94.5 7043 6637 94.3 1461 1201 82.2
2007 2288 2173 95.0 8379 7947 94.9 1687 1406 83.4
就業指導與服務等方面情況
一、鄭州大學 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業工作是由校長親自抓的“一把手工程”,並提出了在保持較高就業率的同時努力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的工作目標。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都給予就業工作極大的支持。
二、鄭州大學 着力開拓就業市場,現在和全國幾千傢用人單位保持着緊密聯繫,和500多傢國內重要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合作協議,每年收集需求信息數萬個,畢業生有較大的挑選餘地。每年舉辦兩場大型的招聘會,到會用人單位600傢,同時還為1000余家用人單位舉辦專場招聘會。神州數碼、東軟集團、蘇寧電器、可口可樂、宇通集團、河南建業、美的集團、解放軍二炮部隊、三星集團公司、海爾集團、富士康集團等省內外單位每年都到學校招聘。
三、學校十分重視就業指導工作,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對在校生進行全程指導和教育。同時還在網站上開設網絡課堂,為畢業生提供及時地指導和服務。為了提高就業服務質量,專設就業服務大廳,為畢業生提供關於招聘、指導、咨詢、信息查詢、手續辦理等一站式服務。
四、鄭州大學 十分重視就業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所有的信息全部通過網絡傳遞。每年在網上註册的用人單位數量在1000傢以上。鄭州大學 就業網每年的點擊量在300萬次以上。
五、畢業生保持着較高的就業率,到畢業當年年底,就業率一般可以達到95%,同時還保持着較高就業質量和層次,本科生中考取研究生的約占畢業生總數的30%,到事業單位、國內知名企業、部隊以及考取公務員占30%以上。
六、鄭州大學 畢業生就業工作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先進,河南省教育廳多次推廣該校的工作經驗 共43個院係,86個本科專業,5個附屬醫院,4所合作辦學二級學院(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佛羅裏達國際學院)。、
理工類院係
水利與環境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地理信息係統、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物理工程學院
物理學、應用物理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生物醫學工程
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包裝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
化工與能源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科學、安全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建築學院
建築學、城市規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數學係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化學係
化學、應用化學
生物工程係
生物技術
管理工程學院
工業工程、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工程力學係
工程力學、安全工程(設備與結構安全方向)
人文類院係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
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歷史學院
考古學、歷史學(人文科學實驗班)
外語學院
英語、日語、俄語、德語
公共管理學院
哲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法學院
法學
商學院
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 、會計學
旅遊管理學院
旅遊管理 市場營銷 空乘
教育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心理學、教育學
體育係
體育教育
音樂係
音樂表演、音樂學
美術係
繪畫、藝術設計、雕塑
信息管理係
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圖書館學、檔案學
醫學類院係
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第一臨床學院
第二臨床學院
第三臨床學院
藥學院
藥學、藥物製劑
護理學院
護理學、護理學(專)、醫學檢驗(專科)、藥學(專科)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
臨床醫學係
臨床醫學(五年製)、臨床醫學(七年製)、醫學影像學 、麻醉學
醫學檢驗係
醫學檢驗
綜合院係
遠程教育學院
應用科技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臨床醫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方向) 、計算機應用和維護(專)、應用電子技術(專)、會計電算化(專)、
中英文秘(專)、社區醫療(專) 、醫學影像(專)
軟件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開發方向(本)、軟件技術(專)、計算機網絡技術(專)、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計算
機信息管理(專)、計算機網絡係統管理(專)
國際教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城市學院
合作辦學學院
鄭州大學 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合作辦學)
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合作辦學)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合作辦學)
鄭州大學 佛羅裏達國際學院(合作辦學) 黨政機關
http://www.zzu.edu.cn/guanli.htm
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 第三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 第四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 第五附屬醫院
科研機構
鄭州大學 國傢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國傢鈣鎂磷復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鄭州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國傢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鄭州大學 (河南省)醫藥科學研究院國傢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鄭州大學 纖維復合建築材料與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 材料成形過程與模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 藥物關鍵製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 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鄭州大學 國傢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鄭州大學 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創新實驗區
鄭州大學 國傢旅遊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河南省激光與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腫瘤病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高溫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化學生物與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過程傳熱與節能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材料與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肝病藥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橡塑微成型技術重點實驗室
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檢測修復技術與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微成型與模具技術河南省高校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新生兒疾病預防河南省高校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道路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電磁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機械設備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態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
河南省高等學校分子醫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模具、材料工程及裝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信息網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化學生物與有機化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離子束生物效應研究及誘變育種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食管癌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腫瘤生物治療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醫學科學研究所
河南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
河南省生理科學會
河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河南省工程圖學學會
河南省高血壓研究會
河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係統經濟研究所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馬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英美文學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私法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州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鄭大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中原(河洛)文化研究院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
中國土地法律研究中心
鄭州市新型藥物製劑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 癌癥研究室
鄭州大學 納米聚合物實驗室
鄭州大學 新型復合建築材料研究所
鄭州大學 高聚物結構與性能實驗室
鄭州大學 文獻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所
鄭州大學 新藥研究開發中心
鄭州大學 陶瓷文化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醫學實驗中心
鄭州大學 醫學影像網
鄭州大學 環境科學研究院
鄭州大學 熱能工程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美學研究所
鄭州大學 企業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應用社會學研究所
鄭州大學 應用心理研究所
鄭州大學 力學實驗中心
鄭州大學 穆青研究中心
鄭大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鄭州大學 水科學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 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
鄭州大學 包裝設計研究中心 張宏江——現任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曾任惠普中央研究室主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院士。2005年ACM多媒體大會主席,IEEE多媒體學報主編。在世界多媒體研究領域是公認的先驅,享有很高的聲譽。
戴程鵬——現任美國Tennesse大學教授,獲得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奬。
劉嘯東——現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美國華爾街上的成功華人金融傢,曾嚮鄭大捐款10萬美元。
宋照肅——原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現任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南振中——現任新華社總編輯,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陳全國——現任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
吉炳軒——現中共黑竜江省委書記。
張宏喜——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
萬永祥——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紀委書記,駐朝鮮和巴西大使。現為外交部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
劉光源——外交部幹部司副司長
解國記—— 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
徐明陽——原西藏自治區party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現任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
黃海嵩 ——安徽省副省長
焦瑾璞—— 現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負責人。
吳承業——華僑大學校長。
孫予罕——現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所長。
丁奎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教授,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資助。
劉 傑——國際知名反病毒專傢,曾開發過行天95、行天98、KV3000網絡版、江民反黑王,日月光華等著名反 病毒軟件。被稱為“中國反病毒第一人”、“中國反病毒領域的不世之才”、“中國反病毒領域公認的最年輕、技術水平最高、反病毒經驗最豐富的專傢”。北京日月光華軟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楊偉強——現任TCL信息産業集團副總經理、TCL電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獻冰——國內知名網絡安全專傢,號稱“孤獨劍客”。太多有關黑客的事件中,都留有他的足印,曾開發出很多的優秀軟件,如WinShell、PassDump、SecWiper等,還有早期的係統安全漏洞測試工具IP Hacker等優秀軟件。
韓傢瑋——世界數據庫知名專傢,現在加拿大。
趙秉志——我國著名刑法學家,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會會長,國際刑法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被中國法學會評定為“全國十名傑出青年法學家”之一。
王振民——傑出的青年法學家,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鬍葆森——建業集團董事長,入選中國富豪排行榜。
郭戈平——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
李曉鵬——現任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
楊金海——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秘書長
潘知常—— 著名美學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學與文藝學研究》副主編,中國青年美學研究會副會長。
翟 墨——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藝術設計與創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報》副主編,《美術觀察》雜志副主編。
劉士林——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建標——天津工業大學副校長,博導,曾任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周鴻鐸——中國傳媒大學社會科學係主任,現任管理係主任、傳媒經濟研究所所長、網絡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創建了廣播電視經濟學以及傳媒經濟等學科。
馬德普——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 立——中山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博導,廣東省中國古代文學秘書長。
王 鋒——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秘書長,高級編輯。
郭曰方——著名科普作傢,《中國科學報》總編,中國科學院文聯主席。
何嚮陽——著名作傢,魯迅文學奬得主。
艾 雲——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一級作傢,廣東《作品》雜志社副編審。
朱夏炎—— 河南報業集團總編輯,河南省青聯副主席。
王亞明—— 河南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牛青坡——先後任《河南日報》文藝處副處長、周末版處處長,高級編輯。
於為民——作傢,河南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崔 同——現任《河南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兼河南省地方志報刊志編輯部主任、高級編輯。
陳更生——河南省青年攝影傢協會副主席,全國青年攝影十佳
龐曉戈——著名主持人,“全國十佳金話筒”奬得主
龐新智——大河報總編輯
楊 青——大河報副總編輯
左光瀚 ——東方今報社長
梁廷耀 ——東方今報總編輯
楊——東方今報副總編輯
趙瑞瑩——東方今報副總編輯
周紹成 ——河南電視臺臺長 ,總編輯
貢振國 ——鄭州晚報社執行總編
齊小乎——中國財經報社高級編輯
王玉鴻——著名書法傢,湖南省文聯副主席
王世傑——CCTV《勞動·就業》欄目製片人,曾獲中國廣播學會科技教育節目一等奬
李 偉——思念集團董事長,入選中國富豪排行榜。
李長傑——全國人大代表,亞洲冰箱空調製冷用銅管生産的行業老大金竜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劉益良——“全國房地産十大經紀”中大恆基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海峰——陶瓷藝術大師,金堂鈞窯有限公司總經理
浮 剋——著名音樂人,中國流行歌壇十年·成就奬,耳熟能詳的作品《快樂老傢》、《別走開》、《美麗新世界》、《我心飛翔》、《遠空呼喚》、《為你》等。
徐天培——著名音樂人
李新民——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袁祖亮——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文超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
董光鋒—— 河南省工商局局長
王訓智——鶴璧市委書記
蔣顯倫——原成都市副市長 現四川省體育局副局長(正廳級)
李宇明——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郭光宇——河南省戲劇傢協會副主席、著名戲劇評論傢。
董應周——詩人、作傢、書法傢、易經研究專傢,曾任中州古籍出版社總編輯、河南省易經研究會會長。
鬍大白——全國十佳標兵、十大女傑,全國第一所民辦高校的創辦者——黃河科技大學校長。
黨相魁——書法傢、甲骨文研究專傢,安陽甲骨文研究會會長。
李 彬——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張秉義——河南大學黨委書記
劉 鵬——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朱海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
郭正讓——中原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衛世文——河南財經學院副院長
李少蘭——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
寧金成——河南政法幹部管理學院院長
劉濟獻——海南師範學院中文係主任、教授。
馬大品——北京外國語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陳思禹——著名攝影傢、新華社寧夏分社社長。
葛紀謙——曾任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彭學敏——曾任河南省高教工委副主任、信陽師範學院院長、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朱海軍——“天妒英才的網絡狂人”
呂清海—— 中國神馬集團董事長
徐文明——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劉懷玉——現任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馬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學馬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理論研究所兼職教授等職務。
宋華平——鄭州大學 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中國書法傢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中國書法傢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現任中國書法傢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法傢協會主席.
郭錦洲——河南省銀行業監督管理局局長.
蘇福功——河南省信息産業廳廳長
李庚香——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
陳繼會——曾獲中國作傢協會1994年度“莊重文文學奬”現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研究生部主任、特區文化研究所所長。
耿占春——現為海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南大學特聘教授。
劉笑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院國際傳播係國際新聞專業博士生導師。
陳永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國傢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南開大學特聘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張鬆山——華邦製藥董事長
李海洋——199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快速分離和檢測課題組組長。
申振君——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國資委黨組書記、副主任
王 麗——共青團河南省委副書記
張耀庭——曾任河南體委主任、後赴京擔任中國武協主席、中國武術管理中心主任.現任中國武術協會顧問,亞洲武術聯合會榮譽副主席。
孫甜甜——奧運會網球雙打冠軍
賈占波——奧運會射擊冠軍
亢崇仁——曾任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河南省人大副主任
王遂河——(行者)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南陽市文聯主席,被評論傢譽為“中國最有潛力50位青年作傢”榮譽稱號。
馬本德——現為南陽市文聯副主席
卞光興——筆名卞卡,歷任《奔流》文學月刊編輯、小說散文組組長,《莽原》雜志副主編,《散文選刊》主編,編審。河南省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
彭宗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皇甫立志——原金博大購物有限公司董事長。現為大商集團河南新瑪特購物中心董事長。
寒 江——韓強,著名電臺節目《今夜不寂寞》主持人。
何公道——高級係統分析員,國際著名反病毒專傢,自然碼、英漢通的作者之一。現任江民科技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
安 東——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王彥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趙保佑——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新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中華姓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太平洋學會黃河文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張居中——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副主任。
李維明——現任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
雷興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被評選為2004年全國最受關註的十大文化人物之一。曾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奬。
陳愛蘭——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長
孫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華夏考古》主編。
孫英民——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
王金竜——中央黨校信息管理部副主任。
鄒 源——民營企業傢、嶽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
趙中社——中共海南省儋州市委書記
戚海燕——北京考試報總編輯。
王 健——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陝西省書畫研究會常委理事,國際美術傢聯合會副主編。
齊岸青——鄭州歌舞劇院院長
宋文京——《中國圖書商報》營銷總監、《書評周刊》主編。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曹衛平——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耿協峰——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
郭學德——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育長。
黎誼鍇——現任廣西礦業協會秘書長。
張友坤——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書記、副所長、研究員,兼任張學良暨東北軍研究會副會長。
段傳敏——現任《南風窗》雜志社專刊部主任。
吳潛濤——中國人民大學宣傳部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曉華——新華社浙江分社社長,首席記者。
謝登科——新華社經濟采訪室主任記者
劉德璋——河南漫畫研究會會長。
黃十慶——人民日報社理論部副主任
許大華——財政部條法司副司長
杜啓明——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
李 威——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
石小生——《中州今古》主編
許還平——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
劉曙光——國傢文物局辦公室主任、外事聯絡司司長
丘 剛——海南省博物館館長,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張婷婷——解放軍藝術學院軍事文藝研究所所長、教授
蔡越濤——鄭州電視臺副臺長兼電視節目主持人,中國電視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研究會“金話筒”評委之一、鄭州市影視傢協會副主度。
段建國——先後在中國駐剛果、駐剛果和駐毛裏求斯大使館任文化參贊。
周 菊——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簡稱WVU)數學係
邢 瑩——新鄉醫學院院長
李 勇——現為悉尼大學醫療係榮譽高級研究員,新南威爾士大學附屬聖喬治醫院實驗放射腫瘤中心免疫細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王 玲——博士,德國奔馳公司部門經理,高級工程師。
吳豫生——國際大型Schering-Plough (先令葆雅) 藥業公司新藥開發部任高級研究員,2005年任美國中醫藥協會會長。
朱學慶——現任共青團中央常委、中央國傢機關團工委書記。
劉 徵——先後受聘於美國加州伯剋利大學和南卡州哥倫比亞大學任科研教授。2005年元月受聘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康明斯集團公司任高級工程師。
靳德時——教授級高工,一級註册建築師,曾任北京城市開發設計研究院(甲級)院長兼總建築師。
李勤德——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員會主委。
陳榮峰——原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杜魁興——曾任中共焦作市委副書記。安陽市鄭州大學 校友會名譽會長
周仲堂——安陽市政協副主席,安陽市鄭州大學 校友會會長
賈文臯——河南廣播電視報社總編
趙明理——國傢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高級工程師
郅振璞——人民日報駐青海記者站站長
黃興維——南陽市委書記
朱長青——中共南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劉貴祥——現任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史衛忠——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起訴一處處長
劉庚岑——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王保純——光明日報總編室常務副主任、高級編輯。
曹濮生——河南省糧食局局長
王中華——中原油田鑽井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田均良——曾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長兼party委書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土壤學會第九屆副理事長,“水土保持通報”期刊主編。
高 宏——黃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曾萬學——世界上的第一批納米科學博士學位獲得者
劉培德——現任武漢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全國泛函分析空間理論組召集人郭青峰——曾任湖南財經學院院長。現任湖南省數量經濟學會理事長、湖南省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長。
王禮平——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
袁傢新——河南省軍區司令員
田躍曾——焦作市副市長
王 哲——焦作市副市長
李愛君——深圳航空城(東部)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3年度深圳地産風雲人物。
蔣顯倫——成都市副市長
孫運峰——漯河市副市長
曹存正——漯河市副市長
餘保江——河南省政協秘書長
李 亞——許昌市長
梁鐵虎——濮陽市長
宋璇濤——駐馬店市委書記
丁 巍——駐馬店市委副書記
化有勳——駐馬店市市長
王 鐵——信陽市委書記
丁世顯——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任副市長。
荃——鄭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副市長
張 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材料學院院長
張宗堂——新華社國內部記者。隨中國第22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采訪報道,考察結束後,被評為“優秀南極考察隊員”。仇 勇——現供職於《中國新時代》雜志,副主編。
任 濤——CCTV《時空連綫》策劃劉海民——北大方正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北大方正軟件技術學院經濟管理係主任
王 哲——中信國際招標公司總經理
王永蘇——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計承江——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
馮冠軍——鄭州電視臺臺長
李永勝——平頂山市副市長
史增田——三門峽市副市長
郭紹偉——三門峽市副市長
張建峰——三門峽市秘書長
李德纔——商丘市副市長
鄭實軍——濮陽市副市長
徐蘭峰——濮陽市副市長
丁保東——新鄉市副市長
張憲中——南陽市副市長
李建豫——南陽市副市長
田有申——政協周口市委員會主席
陳義生—— 駐馬店市常務副市長
孫豐年—— 原開封市副市長
陳 耀——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王楠林——中國科學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孟令峰——中共河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
宋延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開放實驗室研究員,博導
李 傑——同濟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博導。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黎占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研究員
李慶斌——清華大學水電係教授
訾新建——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
周濟生——河南省司法廳副廳長
郭俊峰——河南省司法廳廳長
黃旭升——河南省建設廳副廳長
王鐵牛——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
王建武——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
王照平——河南省林業廳廳長
丁榮耀——河南省林業廳副廳長
郭洪昌——洛陽市市長
史海南——河南省國資委副主任
杜新增——河南省工商局副局長
宋麗英——河南省環保局副局長
趙德山——河南省環保局副局長
黃國英——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馮長宇——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楊瑋斌——河南省外事辦副主任
趙景春——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局長
蔣承順——河南省體育局副局長
王應峰——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
張國臣——河南理工大學副書記
舒葳韌——曾任貴州大學副校長,現任貴州省法製辦公室副主任。
李德超——原鄭州市副市長、河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
周 輝——即時通、AV95、譯林、lock93、lock95的作者或作者之一。
李亞平——東方網神的作者。VTTE超級可視磁盤刊物生成器。
趙長升——河南金鵬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大學生創業網總裁
裴志超——瑞典皇傢工學院華人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馮 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美國胸外科年鑒雜志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特邀述評專傢。
蔡治建——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行長
孫工聲——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國傢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局長王道雲——信陽市委副書記
王 勇——中聯信融北京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穎生——《銷售與市場》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金銀強——蘭州衆邦電綫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劉紹傑——開封市委常委、秘書長
施 洋——德國圖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李長虹——人民日報評論員,高級編輯
朱廣平——南陽市市長
劉玉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王明弘——曾任國內貿易部國際合作司司長
楊 舟——河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蘇茂林——現任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石春先——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 ,先國務院南水北調中綫管理局常務副局長
楊含俠——現任黃河水利文員會水文局局長,黨組書記(正廳級) 表一:鄭州大學 學科建設(截止2008.5)
河南省高校數量 (個) ==鄭大數量(個) ===鄭大所占河南全省比例
●一級學科博士點 11 8 72.7%
●二級學科博士點 117 81 69.2%
●一級學科碩士點 98 34 34.7%
●二級學科碩士點 850 223 26.2%
●國傢重點學科 8 6 75%
●國傢工程研究中心 1 1 100%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1 25%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1 100%
●省部共建教育部 5 1 20%
重點實驗室
●國傢理科研究基地 1 1 100%
●教育部人文社科 2 1 50%
重點研究基地
●省級重點學科 145 57 39.3%
表二:鄭州大學 師資隊伍建設(截止2008.5)
師資情況 鄭州大學 全省高校共
●全職院士 3 人 4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奬勵 1 人 1人
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教育部優秀人才計劃人選 4人 13人
●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 15人 21人
●省特聘教授崗位 46人 161人
●省特聘教授崗位已上崗 23人 68人
●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 1035人 3000人
表三 :鄭州大學 國傢重點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專業學位點
關鍵詞: 鄭州大學 國傢重點學科 博士點 碩士點 專業學位點
帶Y者為第十次增列學位點或2006年新增專業學位點
國傢重點學科
凝聚態物理
材料加工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歷史學 Y
物理學 Y
化學 Y
材料科學與工程 Y
水利工程 Y
化學工程與技術 Y
基礎醫學 Y
臨床醫學 Y
博士點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Y
思想政治教育 Y
中國古典文獻學 Y
基礎數學
化工過程機械 Y
通信與信息係統 Y
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 Y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Y
結構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Y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Y
藥物化學 Y
一級學科碩士點
應用經濟學 Y
法學 Y
政治學 Y
馬剋思主義理論 Y
中國語言文學 Y
新聞傳播學 Y
歷史學 Y
數學 Y
物理學 Y
化學 Y
生物學 Y
科學技術史 Y
力學 Y
機械工程 Y
光學工程 Y
儀器科學與技術 Y
材料科學與工程 Y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Y
電氣工程 Y
電子科學與技術 Y
信息與通信工程 Y
控製科學與工程 Y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Y
土木工程 Y
水利工程 Y
化學工程與技術 Y
核科學與技術 Y
環境科學與工程 Y
基礎醫學 Y
臨床醫學 Y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Y
藥學 Y
管理科學與工程 Y
公共管理 Y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Y
碩士點
馬剋思主義哲學
中國哲學 Y
倫理學 Y
美學
科學技術哲學
經濟史 Y
西方經濟學
社會學
基礎心理學 Y
應用心理學 Y
體育人文社會學 Y
體育教育訓練學
民族傳統體育學 Y
英語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藝術學 Y
美術學 Y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城市規劃與設計 Y
安全技術及工程 Y
發酵工程 Y
皮革化學與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作物遺傳育種 Y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Y
口腔臨床醫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Y
企業管理
旅遊管理 Y
技術經濟及管理 Y
專業學位點
臨床醫學博士
口腔醫學碩士
公共衛生碩士
公共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碩士
工程碩士 材料工程
電氣工程
電子與通信工程
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
計算機技術
建築與土木工程
控製工程
軟件工程
生物工程
水利工程
製藥工程 Y
法律碩士 http://tieba.baidu.com/f?kw=%D6%A3%D6%DD%B4%F3%D1%A7 : Zhengzhou University 河南 教育 高校 院係 院係介紹 大學 法律 化學 雜志 化工 鄭州 化工學院 更多結果...
鄭州大學生 新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學報 鄭州大學校友 鄭州大學校辦 鄭州大學醫院 鄭州大學團委 鄭州大學鐘樓 鄭州大學眉湖 鄭州大學外院 鄭州大學檔案館 鄭州大學會計學 鄭州大學會計係 鄭州大學一附院 鄭州大學四附院 鄭州大學化學係 鄭州大學文學院 鄭州大學法學院 鄭州大學商學院 鄭州大學出版社 鄭州大學音樂係 鄭州大學美術係 鄭州大學新校區 鄭州大學圖書館 鄭州大學體育係 鄭州大學藥學院 鄭州大學公管院 鄭州大學管工係 鄭州大學管理係 鄭州大學生物係 鄭州大學數學係 鄭州大學信工院 鄭州大學物工院 鄭州大學招生辦 鄭州大學保衛處 鄭州大學旅管院 鄭州大學信管係 鄭州大學中華園 鄭州大學博雅湖 鄭州大學北大門 鄭州大學西大門 鄭州大學東大門 鄭州大學南大門 鄭州大學基建處 鄭州大學東校區 鄭州大學北校區 鄭州大學南校區 鄭州大學醫學院 鄭州大學工學院 鄭州大學學生會 鄭州大學審計處 鄭州大學財務處 鄭州大學學生處 鄭州大學科研處 鄭州大學教務處 鄭州大學人事處 鄭州大學生信息網 鄭州大學附屬醫院 鄭州大學有機化學 鄭州大學會計專業 鄭州大學統計學係 鄭州大學自考學院 鄭州大學製藥工程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 鄭州大學哲學專業 鄭州大學法學專業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大學網絡中心 鄭州大學研究生院 鄭州大學軟件學院 鄭州大學材料學院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 鄭州大學城市學院 鄭州大學升達學院 鄭州大學網管中心 鄭州大學教材中心 鄭州大學環水學院 鄭州大學機械學院 鄭州大學電氣學院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鄭州大學土木學院 鄭州大學 考研泄題事件鄭州大學 第二附屬中學如傢七鬥星鄭州大學 路店 鄭州大學 第二附屬小學鄭州大學 水利與環境學院鄭州大學 出國留學培訓中心鄭州大學 第五附屬醫院鄭州大學 路遙自行車協會鄭州大學 四附院泌尿外科鄭州大學 第四附屬醫院鄭州大學 第三附屬醫院鄭州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鄭州大學 化工與能源學院鄭州大學廈門校友會 鄭州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信息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環境與水利學院鄭州大學 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大學 物理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鄭州大學 軟件技術學院鄭州大學 應用科技學院鄭州大學 遠程教育學院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 鄭州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鄭州大學 環境水利學院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鄭州大學 第一附屬中學鄭州大學生物工程係 鄭州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旅遊管理學院鄭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鄭州大學工程力學係 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鄭州大學 工程力學專業鄭州大學計算機協會 鄭州大學北京校友會 鄭州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鄭州大學 佛羅裏達國際學院鄭州大學自動化專業 鄭州大學 教學評估辦公室鄭州大學 國際交流與合作處鄭州大學校長辦公室 鄭州大學 教育技術中心鄭州大學 網絡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人才交流中心鄭州大學 計劃生育辦公室鄭州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鄭州大學 後備軍官選培辦鄭州大學 教材供應中心鄭州大學 女性維權中心鄭州大學 綜合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新校區建設辦公室鄭州大學 就業指導中心鄭州大學 國有資産管理處鄭州大學後勤管理處 鄭州大學 離退休職工工作處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 鄭州大學 校辦産業管理處鄭州大學 升達經貿管理學校鄭州大學 職業技術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 鄭州大學磁性材料廠 鄭州大學 佛羅裏達學院鄭州大學醫學檢驗係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係 鄭州大學 成人教育學院鄭州大學 係統科學與數學係鄭州大學管理工程係 鄭州大學 材料工程學院鄭州大學信息管理係 鄭州大學 第三臨床學院鄭州大學 第二臨床學院鄭州大學 第一臨床學院鄭州鄭州大學 路如傢七鬥星商旅酒店 鄭州如傢七鬥星商旅酒店(鄭州大學 路店) 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軍樂團鄭州大學 普通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鄭州大學 神經泌尿外科研究中心鄭州大學 軟件技術學院藝術團鄭州大學 軟件技術學院大學生藝術團鄭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鄭州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鄭州大學 包裝材料與工程專業鄭州如傢七鬥星商旅酒店鄭州大學 路店 精品課程 智能控製 鄭州大學 王傑 教授 主講 鄭州大學 教育技術中心製作 鄭州大學 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鄭州大學 南校區綜合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北校區綜合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新校區綜合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東校區綜合管理中心鄭州大學 教育技術中心製作精品課程智能控製鄭州大學 王傑教授主講鄭州大學 教育技術中心製作 鄭州大學 就業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豪享來餐飲娛樂有限公司鄭州大學 路分公司 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鄭州大學 醫學院腦癱外科研究治療中心
醫學院 工力 新區 學生會 教務處 文學院 教育學院 財務處 工學院 學生處 網絡中心 人事處 招生辦公室 柳園 醫大 鄭州大學 物理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商學院 鄭州大學 環境與水利學院鄭州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信息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鄭州大學 建築學院鄭州大學 化學係鄭州大學 生物工程係鄭州大學 工程力學係鄭州大學 文學院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鄭州大學 法學院鄭州大學 商學院鄭州大學 旅遊管理學院鄭州大學 教育學院鄭州大學 音樂係鄭州大學 美術係鄭州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鄭州大學 護理學院鄭州大學 口腔醫學院鄭州大學 遠程教育學院鄭州大學 應用科技學院鄭州大學 軟件技術學院鄭州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保衛處 團委 研究生院 基建處 化工學院 鄭州大學 新校區鄭州大學 研究生院鄭州大學 網絡中心鄭州大學 歷史學院鄭州大學 外語學院鄭州大學 體育係國際教育學院 體育學院 眉湖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