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陽泉 > 盂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盂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陽泉市北部,地處太行山西側,東經112.55度至113.49度,北緯37.57度至38.31度。東西長75千米,南北寬63千米。東與河北省平山縣、井陘縣和本省平定縣接壤,西臨本省陽麯縣,南連壽陽縣與陽泉市郊區,北靠五臺縣與定襄縣。總面積2439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秀水鎮。郵編:045100。代碼:140322。區號:0353。拼音:Yu Xian。
    縣境四周群山環繞,境內山脈縱橫,白馬山東西橫亙,管頭梁南北縱貫,把全縣分成東西兩個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煙盆地。境內最高峰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500米左右。主要河流為滹沱河及其支流竜華河、烏河等,以及溫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8.7℃,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無霜期約150天。
  
  行政區劃
    盂縣轄8個鎮、6個鄉:秀水鎮、孫傢莊鎮、路傢村鎮、南婁鎮、牛村鎮、萇池鎮、上社鎮、西煙鎮、仙人鄉、北下莊鄉、下社鄉、梁傢寨鄉、西潘鄉、東粱鄉。共有453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盂縣是山西最古老的縣份之一,乃春秋晉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陽麯縣東北大盂鎮,因縣境山巒回合,中低象盂得名。後屢廢屢置。1942年盂縣劃為盂平、盂陽、盂壽三個縣,1945年8月盂城解放,三縣又並歸盂縣。1983年9月劃歸陽泉市管轄。
  
    盂縣古名仇猶。春秋時期,盂屬晉國。據《左傳》雲:昭公二十八年“晉殺祁盈,魏獻子為政,封祁氏之田為七縣(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孟丙(應為盂丙)為盂大夫,”(治在今太原市東北45千米大盂鎮),盂縣之名,實自此始。又據《地括志》載:“並州盂縣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猶,戎翟之國也。”按此,這個時期盂縣西部地區連同大盂一帶為盂丙邑,東部地區為仇猶,治設今城東裏放之古城坪。戰國時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滅仇猶。趙襄子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為趙氏所滅,仇猶屬趙。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國,置太原郡盂縣,治在盂丙邑(陽麯大盂)。漢朝盂縣屬並州刺史部太原郡。漢以前,盂縣仇猶分治,這時始將盂和仇猶全交為盂縣。三國時期,盂縣屬並州新興郡。西晉,盂仍屬並州新興郡。
    北魏建議無年(公無528年)將盂縣東部並入石艾(今平定縣),屬樂平郡(今昔陽縣);盂縣西北部(興道村以北)置撫城縣,屬定襄郡。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縣(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縣城,屬遼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原仇復名盂縣,屬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盂縣西部置烏河縣,治在今凌井鎮。貞觀元年(公元62年)將烏河縣並為盂縣,屬河東道太原府太原郡。在北魏、隋唐以前,盂縣西部之烏河中、上遊一帶為漢以前的盂縣,與陽麯大盂一帶為列國之盂邑,今縣城以東以南一帶,為隋朝之原仇縣(即春秋戰國時代的仇猶國)。興道以北一帶為北魏之定襄郡屬地,至唐初始統為盂縣
    宋神宗時,盂屬太原府。金興定年間升為州,受絳州元帥府節制並置刺史,盂縣屬太原武勇軍。元代因襲金製,盂仍為州,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盂州為盂縣,屬山西省太原。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平定為直隸州,盂縣與壽陽、昔陽均屬平定。
    民國成立以後,廢州製,山西設雁門、冀寧、河東三道,盂縣屬冀寧道。後道撤消,盂縣直屬省。1937年底,盂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四分區領導,到1939年又歸二分區領導。1938年1月,日軍占領盂縣城。全縣廣大地區均為抗日遊擊區和根據地。1942年,由於抗日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盂縣劃分為盂平(山)、盂陽(麯)、壽(陽)東三個縣,並將城東的二、三兩個區(1939年劃分的)劃歸平定縣屬晉察冀邊區北嶽區一專區二分區領導。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盂縣城解放(8月25日),盂陽、盂平兩縣的原盂縣地區復歸盂縣。1946年將原劃給壽東縣的地區仍劃歸盂縣,屬冀晉區二專區領導。1948年又將原劃給平定縣的兩個區亦歸回盂縣。至此,盂縣轄境復原。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屬晉中一專區領導。1949年8月1日至20日歸陽泉地區領導。後復歸晉中地區。1952年5月,將縣東南之山底、牽牛鎮以東、東村、蘇傢泉、大小西莊、大小河北、東西南舁、上下章召等20個村莊劃歸陽泉市;同年年底,又把縣西部劃歸東西郭秋、大小方山、東西漢湖、東西黃竜頭等26個村莊劃歸為陽麯縣。
    1958年10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同時,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盂縣建製,劃歸陽泉市。11月,成立陽泉市盂縣聯社。1959年4月,上級决定恢復盂縣建製,與陽泉市分開,復歸晉中地區領導。1959年8月,將牛村公社所轄北舁、杜傢莊、王傢莊、代傢莊、孔南莊、咀子上、東林尖、五架山等8村劃歸陽泉市。1983年9月,盂縣歸為陽泉市領導,實行市轄縣。(以上摘自“盂縣政府網站”,略有改動)
  
    1984年政社分開,25個人民公社改為4個鎮、21個鄉:城關鎮、牛村鎮、上社鎮、西煙鎮、下曹鄉、南婁鄉、路傢村鄉、清城鄉、孫傢莊鄉、仙人鄉、東莊頭鄉、東木口鄉、下莊鄉、土塔鄉、萇池鄉、王村鄉、肖傢匯鄉、下社鄉、榆林坪鄉、北峪口鄉、梁傢寨鄉、莊裏鄉、西潘鄉、南社鄉、東梁鄉。
    
    2000年,盂縣總人口294176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64130 路傢村鎮 10962 牛村鎮 20614 上社鎮 11205 西煙鎮 15021 孫傢莊鄉 17354 清城鄉 12143 南婁鄉 13931 下曹鄉 15439 仙人鄉 11527 東木口鄉 4906 東莊頭鄉 4497 北下莊鄉 6929 土塔鄉 8408 萇池鄉 17273 王村鄉 6478 下社鄉 5368 肖傢匯鄉 6286 梁傢寨鄉 7233 北峪口鄉 3848 榆林坪鄉 2806 莊裏鄉 3916 西潘鄉 9037 南社鄉 4714 東粱鄉 1015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盂縣撤鄉並鎮,由原來的25個鄉鎮調整為8鎮6鄉:原西煙鎮、南社鄉、東梁鄉合併;缺其他鄉鎮合併情況資
簡介
  盂縣古名仇猶,歷史悠久,是山西最古老的縣份之一,現屬陽泉市管轄。盂縣乃春秋晉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陽麯縣東北大盂鎮。因縣境山巒回合,中低如盂得名。
  拼音:Yu Xian。
  郵編:045100。
  代碼:140322。
  區號:0353。
地理
  盂縣位於山西省東部盆地,地處太行山西側,東經112.55度至113.49度,北緯37.57度至38.31度。東西長75千米,南北寬63千米。總面積2439平方千米。
  東與河北省平山縣、井陘縣和本省平定縣接壤,西臨本省陽麯縣,南連壽陽縣與陽泉市郊區,北靠五臺縣與定襄縣。
  縣境四周群山環繞,境內山脈縱橫,白馬山東西橫亙,管頭梁南北縱貫,把全縣分成東西兩個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煙盆地。境內最高峰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米左右。
行政區劃
  總面積2439平方千米。總人口294718人(2007年),縣人民政府駐秀水鎮。盂縣轄8個鎮、6個鄉:秀水鎮、孫傢莊鎮、路傢村鎮、南婁鎮、牛村鎮、萇池鎮、上社鎮、西煙鎮、仙人鄉、北下莊鄉、下社鄉、梁傢寨鄉、西潘鄉、東梁鄉。共有453個行政村。
  秀水鎮
  轄:秀水村、東園村、北關村、西關村、南關村、水泉村、南坪村、水車灣村、大橫溝村、小橫溝村、東蘭村、中蘭村、西蘭村、下南莊村、泥河村、上南莊村、南莊溝村、秦村村、薑村、劉村村、賀村村、西白水村、東白水村、南白水村、東城武村、西城武村、北莊村、東寨村、北村村、南村村等。
  孫傢莊鎮
  轄:孫傢莊村、二郎廟村、西崖底村、常傢溝村、郭傢坪村、大吉村、西吉村、東吉村、馬鄉村、高傢莊村、東坪村、烏玉村、南河南村、神頭村、石店村、古咀村、降香坪村、土塔村、溝西村、王炭咀村、洪莊村、劉傢坡村、陽坡村、石輝坪村、石門子村、禪房村、後峪溝村、西盂北村、東盂北村、紫牛莊村、白傢莊村等。
  路傢村鎮
  轄:石坡峪村、劉傢村、興寨村、觀溝村、路傢村、楊傢溝村、閆傢溝村、西杜村、東杜村、下烏紗村、上烏紗村、蛤蟆堖村、清城村、西溝村、前楊傢坪村、後楊傢坪村、周傢溝村、東溝村、鬍傢溝村、賈傢溝村、南溝村、趙傢堖村、賈傢堖村、張傢堖村、付傢堖村、滴水崖村、莊衹上村、寨堖村、大黃溝村、青崖頭村、榆林堖村、高傢溝村、營房溝村、紅澗溝村、楊傢峪村、皇后村、苗傢莊村等。
  南婁鎮
  轄:西堖村、坡頭村、北婁村、大溝村、南婁村、漆樹村、澗溝村、鹿峪村、王傢灣村、攔掌村、秀寨村、東堖村、園子溝村、陳傢溝村、楊傢溝村、大賢村、許傢溝村、北上社村、南上社村、東宋村、西宋村、香河村、旋坪村、下曹村、紙匠村、南河村、西教場村、上曹村、馬舉村、郭村村、秋子峪村、觀音堂村、王子臺村、西南管村、東南管村、小坪梁村、東小坪村、西小坪村、南小坪村、白道村、路傢峪村、管頭村、門賢嶺村、石佛村、武傢莊村等。
  牛村鎮
  轄:小岩溝村、井溝村、西峪村、千峰嶺村、白土坡村、西林江村、石窯峪村、牛村、杏村、教場村、駱駝岩村、磁窯坡村、後元吉村、前元吉村、洪塘村、石圪塘村、牛傢村、河下村、溫池村、桑園村、河東村、石崖村、東山村、南流村、河東村、東水溝村、麯麯城村、北溝村、楊傢莊村、北韓莊村、大嶺村、大凹溝村、南下莊村等。
  萇池鎮
  轄:東萇池村、西萇池村、南萇池村、西掌村、北莊衹村、南莊衹村、韓莊衹村、芝角村、陳傢莊村、窨子溝村、河口村、段傢山村、熬子坡村、紅土坡村、臥竜坡村、下羅村、上羅村、羅坪村、小獨頭村、紅崖底村、張傢莊村、神泉村、柏石村、藏山村、普賢村、大圍村、和安村、水嶺底村、北連巔村、小連巔村、大連巔村、下王村、上王村、北興道村、南興道村、東興道村、橋上村、中興道村等。
  上社鎮
   轄:上社村、宋傢莊村、佛堂村、鬍傢莊村、中莊村、上莊村、劉傢莊村、白藏村、下鶴山北村、下鶴山南村、上鶴山村、大水頭村、秋林村、車箱村、西灣村、店上村、趙傢溝村、邀童來村、外獨頭村、裏獨頭村、魏傢溝村、蘆芽溝村、上石塘村、下石塘村、熊坪村、榆林坪村、小峪村、北木口村、北大峪村、南北河村、榆林衹村、車輪村、張城堡村、柳溝村、中南村、中北村、大西外村、大西裏村、黃沙口村、回嶺衹村、青崖衹村、窄門衹村、肖傢匯村、柴莊村、北教場村、磨盤村、劉傢溝村等。
  西煙鎮
  轄:東村村、南村村、西村村、北村村、南劉咀村、王甫莊村、洪鎮村、脈坡村、竜王頭村、青竜坡村、袁梁村、盆子掌村、趙傢梁村、尚傢溝村、黃竜窪村、竜潮灣村、西邢村、東邢村、蘇傢嶺村、白傢莊村、嶺南村、上東坡村、下東坡村、堯上村、上文村、北劉咀村、夾掌村、大灣村、泉衹村、烏耳莊村、南頭村、山河村、後河東村、前河東村、石灰掌村、南社村、北社村、薛犁溝村、木來凹村、山凹掌村 南貝衹村 侯黨村 黑石窯村、麻地掌村 杏樹坡村 腰道灣村 細河村等。
  仙人鄉
  轄:北坡村、東莊村、石圪澤村、石窖溝村、石𠔌梁村、裏山南村、外山南村、楊樹窪村、嶺底村、山北村、嶺西岩村、西峪村、莊衹村、石跪村、亂堯村、刁王崖村、東陽坡村、石寶村、堖上村、東莊頭村、張莊村、獅子神村、張萬村、沙井村、又道溝村、水占村、燒瓷窯村、角雨村、咀子上村、仙人村、七裏峪村、交口村、東會裏村等。
  北下莊鄉
  轄:東坡頭村、石舊都村、鄭傢溝村、圍溝村、北下莊村、下榆林鋪村、上榆林鋪村、張傢山村、老石神村、西井村、王傢莊村、後川村、堯子門村、東麻河驛村、西麻河驛村、箭河村、東木口村、洞溝村、獐兒坪村、崔傢莊村、香草坪村、西關頭村、東關頭村等。
  下社鄉
  轄:莊裏村、王傢灘村、賈傢峪村、樊傢匯村、上細腰村、下細腰村、碾子坪村、下社村、河西村、澤泊村、喬傢莊村、溝子口村、下莊村、會裏村、牛郎灣村、棗園村、夫城口村、孫傢口村、裏千口村、七東村等。
  梁傢寨鄉
  轄:禦棗口村、梁傢寨村、沙湖灘村、豹川村、大崔傢莊村、張傢坪村、獨自口村、鰲頭村、蔡傢坪村、滴流磴村、小崔傢莊村、燈花村、貓鋪村、椿樹底村、長一鋪村、駱駝道村、王衹村、活川口村、邢傢莊村、檀山坪村、檀山溝村、石傢塔村、閻傢莊村、北峪口村、黃樹岩村、青傢岔村、對王衹村、趙傢岔村、酸棗埔村、吉石堂村等。
  東梁鄉
  轄:東梁村、西梁村、南蔣村、北蔣村、溫傢山村、辛莊村、小湖村、河底村、陽坪望村、寺傢坪村、岑峰村、石窯村等。
  西潘鄉
   轄:車𠔌村、莊頭村、白石村、均纔村、進圭村、南進圭村、東頭村、南峪村、溝掌村、橋耳村、李傢莊村、宋莊村、堯子坪村、潘傢匯村、西潘村、東潘村、侯莊村、銅爐村、上卜頭村、鄭溝村、中莊村、李莊村、高莊村、南羊圈村、羊泉村、石傢莊村等。
氣候
  盂縣地理位置偏北,處太行山之巔。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中緯度地區,距海不遠,但因山脈屏障,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於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
  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高溫炎熱,秋季涼爽多雨,鼕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8.7度,一月-- 6.7度,七月22.3度,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霜凍期為9月下旬至次年4月,無霜期約150天。
歷史沿革
  盂縣乃春秋晉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陽麯縣東北大盂鎮,後屢廢屢置,斷斷續續千餘年。1942年盂縣劃為孟平、盂陽、盂壽三個縣,1945年8月盂城解放,三縣又並歸盂縣。1983年9月劃歸陽泉市管轄。
  “盂”是個很古的地方。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陽小屯村發掘出刻有“於[ ][ ][ ]獲白麟[ ]祭於[ ]在九月維王祀五日王來自盂[ ][ ]”的獸頭骨。據學者考究,這“盂”為地名。當然,此處所謂盂地,不可能就是今之盂縣全境,但由此可以推測,我們的祖先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地方的部分土地上了。
  夏、商時代,傳說分天下為九州。按地域區劃,盂屬冀州。
  西周初年,州治變更,盂屬並州。實行分封製後,盂屬晉國。春秋時期,盂仍屬晉國。據《左傳》雲:昭公二十八年“晉殺祁盈,魏獻子為政,封祁氏之田為七縣(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孟丙(應為盂丙)為盂大夫,”(治在今太原市東北45千米大盂鎮),盂縣之名,實自此始。又據《地括志》載:“並州盂縣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猶,戎翟之國也。”按此,這個時期盂縣西部地區連同大盂一帶為孟丙邑,東部地區為仇猶,治設今城東裏放之古城坪。戰國時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滅仇猶。趙襄子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為趙氏所滅,仇猶屬趙。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國,置太原郡盂縣,治在盂丙邑(陽麯大盂)。漢朝盂縣屬並州刺史部太原郡。漢以前,盂縣仇猶分治,這時始將盂和仇猶全交為盂縣。三國時期,盂縣屬並州新興郡。西晉,盂仍屬並州新興郡。
  千佛寺摩崖造像
  北魏建議元年(公元528年)將盂縣東部並入石艾(今平定縣),屬樂平郡(今昔陽縣);盂縣西北部(興道村以北)置撫城縣,屬定襄郡。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縣(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縣城,屬遼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原仇復名盂縣,屬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盂縣西部置烏河縣,治在今凌井鎮。貞觀元年(公元62年)將烏河縣並為盂縣,屬河東道太原府太原郡。在北魏、隋唐以前,盂縣西部之烏河中、上遊一帶為漢以前的盂縣,與陽麯大盂一帶為列國之盂邑,今縣城以東以南一帶,為隋朝之原仇縣(即春秋戰國時代的仇猶國)。興道以北一帶為北魏之定襄郡屬地,至唐初始統為盂縣
  宋神宗時,盂屬太原府。金興定年間升為州,受絳州元帥府節制並置刺史,盂縣屬太原武勇軍。元代因襲金製,盂仍為州,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盂州為盂縣,屬山西省太原。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平定為直隸州,盂縣與壽陽、昔陽均屬平定。
  民國成立以後,廢州製,山西設雁門、冀寧、河東三道,盂縣屬冀寧道。後道撤消,盂縣直屬省。 1937年底,盂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四分區領導,到1939年又歸二分區領導。1938年1月,日軍占領盂縣城。全縣廣大地區均為抗日遊擊區和根據地。1942年,由於抗日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盂縣劃分為盂平(山)、盂陽(麯)、壽(陽)東三個縣,並將城東的二、三兩個區(1939年劃分的)劃歸平定縣屬晉察冀邊區北嶽區一專區二分區領導。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盂縣城解放(8月25日),盂陽、盂平兩縣的原盂縣地區復歸盂縣。1946年將原劃給壽東縣的地區仍劃歸盂縣,屬冀晉區二專區領導。1948年又將原劃給平定縣的兩個區亦歸回盂縣。至此,盂縣轄境復原。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屬晉中一專區領導。1949年8月1日至20日歸陽泉地區領導。後復歸晉中地區。1952年5月,將縣東南之山底、牽牛鎮以東、東村、蘇傢泉、大小西莊、大小河北、東西南舁、上下章召等20個村莊劃歸陽泉市;同年年底,又把縣西部劃歸東西郭秋、大小方山、東西漢湖、東西黃竜頭等26個村莊劃歸為陽麯縣。
  1958年10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同時,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盂縣建製,劃歸陽泉市。11月,成立陽泉市盂縣聯社。1959年4月,上級决定恢復盂縣建製,與陽泉市分開,復歸晉中地區領導。1959年8月,將牛村公社所轄北舁、杜傢莊、王傢莊、代傢莊、孔南莊、咀子上、東林尖、五架山等8村劃歸陽泉市。1983年9月,盂縣歸為陽泉市領導,實行市轄縣。
  1984年政社分開,25個人民公社改為4個鎮、21個鄉:城關鎮、牛村鎮、上社鎮、西煙鎮、下曹鄉、南婁鄉、路傢村鄉、清城鄉、孫傢莊鄉、仙人鄉、東莊頭鄉、東木口鄉、下莊鄉、土塔鄉、萇池鄉、王村鄉、肖傢匯鄉、下社鄉、榆林坪鄉、北峪口鄉、梁傢寨鄉、莊裏鄉、西潘鄉、南社鄉、東梁鄉。
  2000年,盂縣總人口294176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64130 路傢村鎮 10962 牛村鎮 20614 上社鎮 11205 西煙鎮 15021 孫傢莊鄉 17354 清城鄉 12143 南婁鄉 13931 下曹鄉 15439 仙人鄉 11527 東木口鄉 4906 東莊頭鄉 4497 北下莊鄉 6929 土塔鄉 8408 萇池鄉 17273 王村鄉 6478 下社鄉 5368 肖傢匯鄉 6286 梁傢寨鄉 7233 北峪口鄉 3848 榆林坪鄉 2806 莊裏鄉 3916 西潘鄉 9037 南社鄉 4714 東梁鄉 1015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盂縣撤鄉並鎮,由原來的25個鄉鎮調整為8鎮6鄉:原西煙鎮、南社鄉、東梁鄉合併。
縣名的由來
  西周時期就有“五鄙為縣”的說法,但山西境內最早出現縣名是在春秋時期。公元前594年晉侯“賞士伯以瓜衍之縣”。公元前514年,晉國六卿消滅了祁氏,將其采邑分為七縣,即盂縣、梗陽縣、鄔縣、塗水縣、平陵縣、馬首縣、祁縣。不過這時的縣還帶有采邑的性質,直到秦統一全國後,隨着郡縣製的健全,這些縣纔真正成為行政縣劃名稱。
  盂縣是山西歷史上最早的縣名之一,也是當時晉國最北部的縣,其最早的地方長官盂大夫名叫盂丙,其治所在今陽麯縣大盂鎮。西漢至西晉末仍名盂縣,北魏時廢,原治所稱為大祁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在此重置盂縣,大業二年(606年)再度撤銷,後世又把盂縣故稱為大盂城。
  大盂城舊址在今陽麯縣北部的大盂盆地,四周環山,略無闕處,中部平坦如砥,其地形如“盂”狀,故以得名。現在舊城遺址一帶還留有“西校場”、“順城街”等古老地名和城墻遺跡。相傳每逢春夏之交,天將拂曉時,大盂古城會出現海市蜃樓般的景觀,遠遠望去,晨靄之中“隱隱有城一座,垣堞門樓皆備。人或有心穿入,則不見其形,出則復見,日出煙消始失”(《陽麯縣志·古跡》)。在當地人民心目中,大盂是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
  隋大業二年(606年)盂縣撤銷後,又在東鄰的原仇縣境恢復。這年改原仇縣為盂縣,縣治即今盂縣縣城。
  原仇縣本為春秋時期古仇猶國地,仇猶在古文獻中亦作仇由、仇繇、仇首等等,是白狄的一支。春秋末,晉國各卿族勢力積極嚮北方擴展領土,當時智伯選中仇猶國為攻伐的目標,但因為通往仇猶的道路艱險,行軍速度遲緩,很難出奇製勝。後來智伯想出一個辦法,說要將一口大鐘和兩輛豪華車送給仇猶國君,這位貪圖眼前之利的國君果然歡喜,還動用大量人力去擴修道路準備迎接智伯。這時臣子赤草蔓枝立即提醒國君說:“智伯貪而無信,欲圖伐我而無路,當禮物送到,他的軍隊也一定隨之而到。”仇猶國君不聽忠告,赤草蔓枝衹好逃往齊國,剛到齊國就聽到智伯攻陷仇猶國的消息。
  戰國時期,仇猶故國稱為原仇城,屬趙國,漢代屬盂縣和上艾縣地。北魏為石艾縣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置原仇縣,大業二年(606年)改名盂縣,並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盂縣縣城也還是春秋仇猶國的舊址,在城東北還有仇猶城遺址。人稱古城坪,在縣城中心有條街名鐘鎮街,父老相傳當年智伯送來的大鐘還埋在地下呢。
旅遊
  藏山 盂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盂縣志》載,1990年統計,盂縣有各類古建築127處,石窟寺3處,摩崖造像8處,彩塑1處,寺觀壁畫4處。這些寺、廟、庵、觀、摩崖造像,是陽泉市旅遊業血肉相連的結構性補充。全縣現有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個,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3個,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40個。
  乾隆年間盂縣典史周永福有《仇猶十景詩》,清光緒《盂縣志》依詩定仇猶十景。
  盂縣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是藏山,藏山祠相傳為春秋時期晉程嬰、公孫杵臼藏匿趙氏孤兒趙武之處。黑竜池、滴水岩、南天門、拜水洞和竜鳳鬆等也都各具特色,古有“藏山十景”之稱。
  其他旅遊景點還有:大王廟、千佛寺摩崖造像、諸竜山森林公園、水神山烈女祠、如來洞、玉華洞、程子岩、宋代大鐵鐘、滹沱河漂流、七機岩、陸師嶂、竜堂瀑布、彭真渠、永清寺、建福寺 青石寺等。
盂縣名人
  盂縣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燦爛的文化藴育了無數精英。同時由於地處偏僻,相對安靜平和,客觀上為培養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戰國之後,本縣重學成風,人才輩出。從實行科舉制度開始,本縣考取進士173人,舉人486人。僅北宋年間就有35人考取了進士,占到當時全省進士總人數的四分之一。近代以來,縣境內涌現出許多為民請命、勇於犧牲的仁人志士,他們為爭取人民的幸福以及全國的解放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別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頗有建樹和成績的人物。
  如:戰國北朝:赤章曼枝、冀俊、王謙、郭榮;唐宋:許世緒、張士貴、李蕘、慕容延釗、李謙溥、李允正、李允則;元明:塔海、張琦、張淑譽、孫繼先、史文煥、張藴;清朝:李化竜、武全文、武承謨、王每、劉燦、張在田、田興梅、田嵩年、田雨公、劉紹發、田國俊、張龔保、楊培玉、王學曾,民國:高遠征、穆光政、陳宜勝、潘萬鐘、高特、武寶一 、江冰、郭培元、段榮義、劉聲駿、史乃雲、楊定國、肖占良、孫林荷、李枝功、王興愛、郅平、鄭明玉、鄭華璧、高翔藻、楊選士、李光耀、程紹岩;新中國:賈敬之、高雲山、高歌、曹鴻賓、高山河、候富山、趙忠、劉兆俊、馬兆麟、高壽田、李興堯、鬍通德、劉岱峰、高長虹。
傳統廟會
  廟會日期 廟會名稱 會期 會址
  二月初二 財神會 3 清城村
  二月十九 觀音廟 3 洞門坡(後移至後元吉村)
  二月十九 觀音廟 3 萇池村
  三月初三 奶奶廟 3 東關頭村
  四月初三 奶奶廟 3 西吉村
  四月初四 水神廟 3 大吉村
  四月初四 千佛廟 3 興道村
  四月初九 千佛廟 3 北蔣村
  四月十五 千佛廟 3 烏玉村
  四月十五 藏山廟 3 藏山村
  四月十五 水神山 3 水神山
  四月十六 竜王廟 3 西煙東村
  四月十八 聖母廟 3 仙人村
  四月十八 天齊廟 3 南婁村
  四月十九 竜王廟 3 溫池村
  四月十八 八大廟 3 南樓
  四月二十二 天齊廟 3 青崖頭村
  四月二十三 天齊廟 3 禦棗口村
  四月二十八` 竜王廟 3 牛村
  五月初五 文昌廟 3 東水溝村
  五月初五 泥河 3 泥河
  五月二十七 城隍廟 5 縣城
  六月十五 竜王廟 5 清城村
  六月十五 大王廟 3 東莊頭村
  六月二十三 火神廟 5 白土坡村
  六月二十三 火神廟 3 縣城
  七月初一 火神廟 3 神泉村
  七月初一 火神廟 3 土塔村
  七月十五 玉帝廟 3 清城廟梁
  七月十五 天子廟 3 麯麯城
  七月十五 千佛廟 3 興道村
  七月十五 大王廟 3 交口村
  七月十八 大王廟 3 韓傢莊
  七月十七 大王廟 4 山北村
  七月二十七 大王廟 3 牛村
  七月二十九 大王廟 3 白土坡村
  九月初九 五道廟 3石崖村
民間藝術
  霸王鞭
  用一米多長的木棒,彩畫各種條型花紋,兩頭紮彩色布條、銅錢或銅鈴等。最初霸王鞭表演時衹有幾人,後來發展到幾十人集體表演。表演者手執霸王鞭,排列成行對打或進行跳打,故亦稱“打霸王鞭”。
  獅子舞
  獅子舞大多以5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兩頭獅子各由2人裝扮,另1 人手持彩球,逗引獅子表演仰臥、側翻、搖晃、跳躍、撲騰、搶球等各種動作。
  竜燈
  也叫“竜舞”。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竜者由數十人組成。1 人在前用綉球鬥竜,其餘全部舉竜,表演“二竜戲珠”、“雙竜出水”、“火竜騰飛”、“蟠竜鬧海”等動作。
  高蹺
  用兩根1至2米的木棍,各固定一塊登腳板即成。表演者用繩將木棍綁在腳與小腿上邊走邊舞,叫“踩高蹺”。通常是數人扮演傳統戲或現代戲中的人物,行進中翩翩起舞,多姿多采。低於高蹺者“踩茶”。南關的高蹺表演最為出色。
  旱船
  旱船
  用竹條或木條製成船的模型,周圍用各色彩布遮蓋。表演者每人一船。以歷史或現代劇目為內容,表演時,一人在船前划船引導,數人在後駕船,翩翩起舞,並變換各種隊形表演。東寨的旱船表演最為壯觀。
  牛鬥虎
  牛頭、虎頭用紙張裱糊,着色描繪,分別用布、綢、麻做的牛皮和虎皮連接而成。牛與虎各由2人組成。表演牛與虎撲打抵鬥的各種動作。據考證,這種文藝形式為本縣群衆創造。白水村的牛鬥虎表演最出色。
  秧歌舞
  秧歌舞表演十幾人至幾十人不等,男女老少皆可參加。表演者化裝成各種人物,腰係各色彩綢,舞步翩躚,身姿輕盈,群衆稱為“扭秧歌”。
  背擱、托擱、腦擱
  均為2 人表演,1 人選“底座”,身上固定鐵製框架,將一少年置於其上,少年一般扮作戲劇人物中的角色,其衣裙稍大,裙下著假腳,並配以小型導具,表示所扮角色。扮“底座”者以“十字步”、“剪子步”的舞行進。與少年雙臂搖擺緊密配合,舞姿優美,十分吸引觀衆。城關的白水、城武、北莊等村的表演獨具特色。
  燈火
  用竹、彩紙製成。以竹紮成花、鳥、魚、器具雜物等狀,糊以彩紙,中心燃燭。元宵節時張挂於縣城廣場四周或村鎮集會之地,供人觀賞。
  彩車
  在車輛上裝飾各種圖形、模型,或由人在上面進行表演,氣勢雄壯,燈火輝煌,是70年代後新出現的一種喜慶表演形式。
科教文衛
  科教文衛事業日益興旺,科技隊伍日益壯大,科研成果成效顯著。
  文化事業保持穩定。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6萬册,綜合檔案館1個,廣播電臺1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1%,電視人口覆蓋率94%,有綫電視用戶46700戶。《盂縣報》免費贈送到基層各單位48萬份。《盂縣志》為盂縣的地方志,記述了從春秋周靈王三年縣境設仇猶國至1990年計2559年間全縣自然與社會的發展概貌與現狀。新版《盂縣志》於1997年8月,獲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二等奬。
  全縣衛生條件繼續改善,醫療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末全縣衛生機構(含診所)356個,床位784張;全縣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314人,其中縣級醫院衛生技術人員820人,農村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03人。每千人擁有醫生2.0人,每千人擁有病床2.7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農村有醫療點的村為327個,占總村數的比重達73%。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為55.8%。
  教育事業保持健康發展。盂縣教育局下轄盂縣實驗小學、逸夫實驗小學、盂縣一中、盂縣二中、盂縣三中、盂縣職業中學、盂縣進修校七所縣直學校和14個聯校。2007年末全縣教育係統機構1個,其中高中2所,初中22所,小學180所,職中1所, 幼兒園45所。全縣在校學生51507人,其中高中5260人,職中610人,初中16906人,小學28441人,幼兒園4162人。全縣教職工3543人,其中專任教師3155人。全縣普通中學招生7975人,畢業生人數7943人。小學五年鞏固率為100%,初中三年保留率為98.1%。考入高等院校的本、專科學生達853人,同比減少129人,考入中等學校人數1115人,同比增加679人。
交通運輸
  盂縣是晉東交通樞紐,交通方便。距首都北京450公裏,距最近的出海口岸天津新港550公裏,距最近的民航飛機場105公裏,距最近的火車站陽泉站40公裏,距全國最大的佛教聖地五臺山176公裏。
  公路方面:
  縣內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陽泉至繁峙沙河幹綫公路縱貫全境,並有簡易公路多條與各鄉鎮連接。
  207國道:由陽泉市郊區到河北,途經牛村、仙人、北下莊三個鄉鎮,境內24公裏。
  陽石綫:起點陽泉市,貫穿盂縣南北,至五臺縣石盆口,境內長96公裏。
  陽平綫:從陽泉市起,經盂縣白土坡至盤裏進入河北平山縣,本縣轄段長59公裏。
  榆盂綫:起於晉中市,經壽陽到盂縣,在盂縣境內路綫長18公裏。
  梁平綫:西起梁傢寨,與陽石公路銜接,東至河北平山縣,境內長17公裏。
  東太國防公路:由下社鄉夫城口至西煙鎮西煙村,全長50公裏。
  314省道:由陽泉市郊區通往縣北部;雙陽綫橫貫縣東西,擬建的陽盂高速公路,搭建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
  鐵路方面:
  國傢重點工程石太高速客運專綫途徑盂縣,且設有全綫唯一中間停靠站,在盂縣境內長達52公裏。
  朔黃鐵路橫跨盂縣北部地區的四個鄉,縣境內全長25公裏,在滴溜磴站設有客貨兩運站一處。
  航空方面:
  距離太原武宿機場、石傢莊機場約110公裏,可在2小時內抵達。交通的發達,極大地提高了運力。
  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日新月異。2007年底全縣實際通車里程2130公裏,較上年增長0.4%。公路密度為69公裏/百平方公裏。綜合測算,盂縣運力近期每年可達到3100萬噸,遠期將達3350萬噸。其中公路運力為1700萬噸,鐵路,盂縣朔黃鐵路滴流磴貨站年運力為300萬噸,距盂縣25公裏的三都貨站運力為150萬噸,陽泉和白楊墅貨站運力為200萬噸,距盂縣40公裏的壽陽貨站運力為200萬噸,加上即將開工建設的石太高速鐵路貨站一期將建設550萬噸,2010年將續建達到800萬噸能力。
特産
  盂縣花椒
  馳名遐邇,是當地有名的特産。主要種植於盂縣北部地區,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盂縣花椒飲譽之晉,頗負盛名,主要品種有:大紅袍、小紅袍、黃金椒等。盂縣花椒的特點是色澤鮮豔,外紅內黃,香味芬芳,人稱“十裏香”。具有皮細、籽小、粒大、色鮮、味香、耐貯存、椒籽含油量高等特點。全縣現有花椒樹60多萬株,年産花椒40多萬公斤。花椒曬幹後,可存放3至5年,其香味不減,是一種理想的調味佳品,入藥,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止痛等作用,夏季用紗布包成小包,放入衣櫃或米缸中,可防蟲蛀。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國外。
  核桃
  盂縣的主要特産之一,年産量約160萬公斤。盂縣核桃果形美、果實大、皮薄,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核仁呈淺黃色,含油率70%左右。既是高級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皂、化學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點、糖果等食品的輔料。入藥,是名貴的滋補品,具有健腦、補氣、益血、化痰、溫肺、潤腸等作用。産品主要銷往西歐、東南亞各國。
  葵花籽
  葵花,又名嚮日葵,是盂縣的大宗農副産品,年産量邁30萬公斤。主要品種為“三道眉”。其特點是籽長片大,果仁飽滿,含油量高,油質好。它還是人造奶油的重要原料,是油漆、肥皂、梁料、醫藥和紡織等多種工業用油。所含的亞油酸,有減少人體脂防積纍,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暢銷全國各地。
  王村梨
  主要種植於王村一帶,故稱王村梨。這一帶果樹栽培歷史較長,發展較快,尤以皮薄、汁多、酥美可口、品種繁多的鴨梨而聞名,素有梨鄉之稱。現有梨樹3萬多株,年産梨30多萬公斤。
  西煙小米
  西煙鎮是盂縣主要産糧區之一。這一帶土地平坦寬闊肥沃,自古即有“米糧川”之譽。地處溫寒區,年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年均積溫2922度,宜種𠔌子。西煙小米粒大飽滿,色澤金黃,味美可口,遠近聞名。
  小豆
  主要産地西煙鎮、東梁鄉、南社鄉。年産400噸,特點是含蛋白質脂及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用其煮粥、熬湯香甜可口;磨粉做麵條白、軟、薄、長,不澀不糊,易消化,其中紅小豆有消腫、解毒之功效。
  土豆
  主要産地西煙鎮、東梁鄉、西潘鄉。年産6875噸,特點是含澱粉22%以上,個大、易熟、沙綿,除炒菜、蒸食外,還可加工粉條等。
  除此之外,本地特産還有:柿子、水果、藥材、黑棗、山貸、蜂蜜、麻紙和畜産品100多種,1950年,産柿子14萬公斤,1986年産36萬公斤,比1900年增長15%。1985年黑棗總産量15萬公斤,比建國初增長1倍。
  蘋果林是建國後逐年增植發展起來的,1965年蘋果總産10萬公斤,1985年達到209萬公斤,1990年99萬公斤,上述産品最高年産量收購産值為505萬元。
  另外,縣西北部地區多産荊條、柄把,每年推銷簍子、籮筐7萬餘件,價值15萬元,柄把10萬餘根,價值30多萬元。
水資源
  盂縣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為11.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達4160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3.2毫米,折成水體為14.2億立方米。河川徑流量為10.09億立方米,其中本地河川徑流1.44億立方米,而入境流量高達8.65億立方米。
  境內主要河流有兩條,一條為境內最大河流滹沱河,是由定襄的領子底流入該縣,橫貫縣區北部流入河北省。流域面積在縣內約1520平方公裏,平均年徑流量1.2億立方米,入境流量8.65億立方米。此河包括兩條支流自南而北註入該河,一條為烏河,年徑流為0.326億立方米,另一條為竜華河,徑流量為0.384立方米。滹沱河最大徑流為1300立方米/秒,枯水期保持6-7立方米/秒,每日可提取2.5-3個流量,約20-25萬噸水。
  另一條為溫河,上遊南源於秀水河,發源於南簍鄉方山,北源為陰山河,發源於北下莊尖山,南北源匯合與溫池,故稱溫河,流域面積668平方公裏,支流為秀水河、招山河、陰山河,屬季節性河流,多年平均徑流0.23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89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為1.18億立方米,不包括外地入境地下水資源。
工業
  盂縣工業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形成一個以煤炭開採為支柱産業,冶金、電力、耐火材料加工,石材開採等産業相應發展的工業體係。僅煤炭一項,産值就占到全縣工業總值的三分之一。隨着調産項目“入軌”,推動效益開始顯現。
農業
  全縣共有耕地50.3萬畝,占總面積的14%。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𠔌子、高梁、小麥、莜麥等,其次是小麥、棉花。盛産核桃、花椒、桔梗。經濟作物有嚮日葵、油菜籽等。
  由於山地面積廣,境內生長着300多種野生藥材,其中桔梗、柴鬍、黃芪為最多。
  林地面積7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1.4%,天然草地約56萬畝,占總面積的15.3%。野生動物有土豹、野豬、狍子、狼等數十種。
  由於地處山區,盂縣農業生産歷來就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兼種其它經濟作物。盂縣國民經濟的發展曾走過一條麯折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工作重心的轉移,縣委、縣政府貫徹了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方針,在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縣營工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顯現出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 隨着種植結構的調整,縣委、縣政府積極扶持多種經營,農業生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經濟已由自給半自給嚮着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産轉化,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畜牧業、漁業生産發展穩定。造林緑化工作穩步推進。
礦産
  盂縣礦藏資源種類繁多 ,主要有煤、鐵、銅、鈾、磷、鋁礬土 、石棉、水晶、雲母、長石、硅石、大理石、白雲岩、耐火粘土等二十餘種。其中尤以煤、鐵儲量豐富且分佈範圍較廣。目前該縣主要工業有採煤、煉焦、電力、化肥、水泥、機械、紡織、鑄造、陶瓷、耐火材料等。
  煤炭
  盂縣是山西省産煤大縣之一,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田位於沁水煤田東北部邊緣,煤炭儲藏量37億噸,分佈面積340餘平方公裏。主要開採有:3#煤層,保有儲量1800萬噸,可采儲量1200萬噸;8#煤層,保有儲量0.9億噸,可采儲量0.54億噸;9#煤層,保有儲量2.5億噸,可采儲量0.9億噸;15#煤層,保有儲量為9億噸,可采儲量為5.4億噸。全縣已開採的煤礦有97座,2001年,關井壓産和鄉鎮煤礦停産,對非法開採的礦井進行了取締關閉,現保留有74座煤礦。其中縣營煤礦5座,分別是東坪煤礦,年設計能力生産原煤45萬噸;躍進煤礦,年設計能力生産原煤21萬噸;石店煤礦,年設計能力生産原煤21萬噸;興峪煤礦,年設計能力生産原煤21萬噸;南社煤礦,年設計能力生産原煤14.8萬噸。鄉鎮煤礦69座,主要分佈在秀水鎮、南婁、路傢村、孫傢莊、牛村等鄉鎮。全縣各煤礦設備齊全,采掘先進,産量穩定,質優類多,交通方便,非常利於長期的購銷合作。
  鋁土礦
  鋁土礦是盂縣第二礦産資源,全縣已探明大、中、小型礦床八個,共計探明儲量1.85億噸。
  銅礦
  主要分佈在梁傢寨鄉的部分村莊,探明儲量為3萬噸。銅礦品位含硫酸銅0.5—3.68%之間。
  硫鐵礦
  主要分佈於牛村鎮、路傢村鎮、孫傢莊鎮、南婁鎮、秀水鎮等地的煤係地層之下。地質隊在盂縣路傢村鎮進行了4.5平方公裏的詳查評價工作。探明D級儲量827萬噸,全礦區平均品位為18.24%。
  鐵 礦
  盂縣鐵礦資源較為豐富,種類較多,主要是山西式鐵礦、鞍山式鐵礦、下口式鐵礦、大治式鐵礦、屯留式鐵礦五種。 更多
  磷礦
  磷塊岩型磷礦:分佈於下社鄉夫城口村西部的山頂上,含五氧化二磷6-15%,二氧化硅50%,三氧化二鐵12%。探明儲量50萬噸。
  黑雲變粒岩型
  分佈於上社鎮榆林坪村至上鬆川一帶,探明地質儲量660萬噸,礦石含五氧化二磷2.5%,含二氧化鈦2.5-2.7%,氧化鉀9%,二氧化硅45%,三氧化二鐵4%,黑雲母15%,其它12%,經選礦試驗,礦石可選,性能良好。五氧化二磷及二氧化鈦選礦回收率達92%,該礦可綜合回收利用。在選礦過程中,主産品為磷精礦粉,還可綜合回收副産品金紅石鈦粉、鉀長石粉和一部分磁鐵礦粉,通過選礦後的五氧化二磷品位達25%,二氧化鈦精礦品位達90%,鐵礦粉達60%以上,尾礦砂主要礦物是鉀長石含氧化鉀9%,可綜合開發利用。磷精礦可用於製造磷肥、磷酸、黃磷等。金紅石鈦精礦可用來製取鈦白粉,還是製取優質電焊條塗層不可缺少的原料。磷鐵礦精可用來煉鐵。含長石尾礦砂可用來做陶瓷、耐火磚等。
  磁黃鐵礦
  (又名鎳磁黃鐵礦) 主要分佈於下石塘、寨溝、君子、西潘鄉均纔等地。由於該礦地質工作程度低,故無地勘資料。礦石品位,礦石儲量均無依據,僅根據礦床規模,估算地質儲量約300萬噸以上,該礦可用於燒製硫酸、提取鐵、銅、鉛、鎳、鈷、鋅、砷等多種有用元素。
  大理岩
  大理岩主要分佈在盂縣北部地區的梁傢寨鄉和西潘鄉等。主要品種有:赤、橙、黃、緑、青、白、紫七大係列,二十多個花色品種。探明儲量為17.33億立方米。其物理性能:硬度平均值在31.1—53.4HS之間,抗壓強度706—1501.55/平方釐米之間,抗折強度74—216kg/平方釐米之間,吸水率平均值在0.03—0.2之間,容重平均值在2.67—2.77g/立方釐米之間,光澤度介於95—105度之間,體積電阻係麥8.6×108—2.8×1012歐姆釐米,電擊穿強度在0.56—72.7千伏特/毫米之間。近年來已興建大理石板材加工廠五座,大理石開採點九處,年開採大理石荒料約2000立方米,年生産大理板材20000平方米,主要用於建築裝飾材料。
  花崗岩
  主要分佈在潘傢匯、堯子坪、宋莊、石傢塔、檀山溝、紅崖掌等地。均未進行過地質勘查評價工作,所以無地質資料。僅根據岩體裸露長度和寬度,估算地質儲量約714萬立方米。主要用於現代建築裝飾及碳酸石材,現有開採點四處,年産荒料500立方米。
  蛇紋岩
  蛇紋岩是一種富鎂的硅酸????岩石,主要用於燒製燒製鈣鎂磷肥。提取金屬鎂、氧化鎂,還可用於燒製高鎂耐火磚,鎂硅磚等耐火材料。該礦僅係發現,無地勘報告。據揀塊化驗分析:含鎂(氧化鎂)36.26—43%,二氧化硅46.08%,五氧化二磷8.06%主要分佈於梁傢寨鄉燈花村,榆林坪鄉華嘴村,下社鄉貓鋪,桃峪溝也有發現根據己發現的礦點規模。估算地質儲量350萬噸, 目前僅燈花村一處開發利用。
  含鉀岩石
  主要分佈於西潘鄉班泉村,該礦係最新發現,據揀塊化驗分析:含氧化鉀16%,五氧化二磷0.024%,二氧化硅61.02%,無地勘報告。儲量不詳, 目前尚未開發利用。該礦可用於製取鈣鎂磷鉀肥,鈣鎂鉀肥,提取硫酸鉀,氧化鉀,碳酸鉀等。
  鉀長石
  主要用於玻璃、陶瓷,還可用於製取鉀肥,質量較好的鉀長石用於製造電視顯像玻殼等。盂縣鉀長石分佈範圍較廣,主要分佈在上社鎮、下社鄉和梁傢寨鄉。儲量約2000萬噸,經化驗分析:含氧化鉀12.6-12.88%,二氧化硅64.82—65.42%,三氧化二鐵0.1—0.35%,現有開採點四處。年采礦石約5000噸。
  硅石
  (包括脈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 主要分佈在梁傢寨鄉,榆林坪鄉、上社鎮和西潘鄉等地。石英砂岩分佈在仙人鄉莊衹一帶。無地質勘查資料,根據各礦點礦床出露長度和寬度,估算地質儲量約5000萬噸。根據各礦點揀塊化驗分析,含二氧化硅約在96—99%之間。該礦現有開採點十處。年礦石采出量約3萬噸。硅石主要用於玻璃,陶瓷、冶煉、硅鐵,工業硅、硅轉等。
  石灰岩
  主要用作冶金熔劑,在化學工業中主要用於製鹼,化石、輕質碳酸鈣,碳酸鉀和在建築工業上用於製造水泥,焙燒石灰,石料,還可用於玻璃配料等。盂縣石灰岩主要分佈於土塔鄉,孫傢莊鄉,萇池鄉,王村鄉,東梁鄉,南社鄉,西煙鎮,下曹鄉,城關鎮等地。均未做過地質勘查評價。全縣估算石灰岩地質儲量約100億立方米,現有開採點(包括水泥,石灰,石料等)34個,年礦石采出量約30萬噸。
  蛭石
  蛭石焙燒後具有比重小、耐凍、保溫、隔熱、吸音等性能,運用於建築、化工、電力、石油及交通運輸等部門。此外,還可以用作潤滑劑。主要分佈在上社鎮的肖傢匯、邀童來、佛堂子村、下石塘村等地。礦石品級為二級、三級,現有開採點三處,年采礦量約5000噸。
  金紅石鈦礦
  由於鈦和鈦合金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抗蝕性好、耐高溫、耐超低溫等特性,固而在宇航、航空、船舶、化工、電力、海水淡化、輕工、食品等部門有着廣泛的用途。主要分佈於上社鎮榆林坪村周圍。目前,金紅石原料90%用於製取鈦白粉,含二氧化鈦2.5-2.7%。
  石棉
  石棉是一種天然纖維狀礦物集合體,廣泛社於手工業、農業、國防等部門。主要用來製造石棉水泥用品、石棉保溫隔熱製品,石棉密封墊塞製品,石棉傳動、製動製品、石棉電工材料和石棉瀝青製品等。盂縣石棉主要分佈於榆林坪鄉、梁傢寨鄉等地。均未進行過地質勘查評價,石棉礦品級在4—7級,估算地質儲量約50萬噸。
  重晶石
  重晶石是硫酸鋇礦物,主要分佈在肖傢匯鄉,據揀塊化驗分析:含硫酸鋇87.2%,礦石顔色為肉紅色, 比重約4.7,估算地質儲量約7萬噸。
  雲母
  主要産於梁傢寨鄉大祟和榆林林坪鄉堯峪一帶偉晶岩,尚未進行過地質評價,含礦率一般在4千克/立方米左右所産雲母為48號和8號以下的細碎雲母片。由于云母具有較的絶緣性,廣泛用於電子工業,尖端科學領域和國防航空宇航等工業中。碎雲母片還可製雲母紙,用於電子、電機建築業、染料和橡膠等工業部門。根據雲母礦的含礦係數估算,盂縣白雲母儲量為20萬噸左右,碎雲母約1萬噸。該礦目前尚未開發利用,僅有少量開採。
  白雲岩
  白雲岩廣泛用於冶金熔劑,化學工業,建築及其它工業上,還可撮金屬鎂氧化鎂燒製耐火材料等.盂縣白雲岩儲藏量大,分佈範圍廣,主要分佈於仙人鄉,東莊頭鄉、王村鄉,萇池鄉等地。該礦未做過勘查評價工作,無地勘資料。根據白雲岩厚度及分佈範圍,估算地質儲量約35億立方米,根據揀塊化驗分析:仙人鄉嶺底白雲岩化學成份為:含氧化鎂21.08—21.77%,二氧化硅0.36—0.94%,三氧化二鉛0.042—0.258%,三氧化二鐵0.30—0.63%,二氧化鈦0.OI一0.07%,氧化鈣30.08—30.84%,氧化鉀和氧化納0.27—0.39%;王村鄉大圍白雲岩:含氧化鎂21.68%,二氧化硅0.32—0.78%,三氧化二鋁0.03—0.21%,三氧化二鐵0.28—0.44%,二氧化鈦0.01—0.06%,氧化鈣32.21%,氧化鉀和氧化鈉o、26%。可燒製輕燒白雲岩和重燒白雲岩目前均來開發利用。
  耐火粘土
  耐火粘土礦床範圍大、分佈廣、質量好,已探明的8個鋁土礦中,耐火粘土及高鋁粘土礦儲量達7000萬噸。礦石品種有硬質粘土、軟質粘土、半軟粘土和主鋁粘土,各項理化指標均達到和優於工業要求指標。耐火粘土主要用於冶金工業,清費量約占全部耐火材料的70%,其次,用於機械、輕工、化工、建材、國防等部門,少量用於民用建築材料,如普通耐火磚耐火瓦等,現已有12個礦點開採,年采出量約10萬噸。
  鐵礬土
  鐵礬土指含鐵量高的耐火粘土和鋁土礦(三氧化二鐵3.5—19%)鋁土礦層中的鐵質料,就是所謂的鐵礬土礦,盂縣各鋁土礦區均有分佈,但在評價鋁土礦、耐火粘土時,未圈定其儲量,估算地質儲量約2500萬噸, 尚未開發利用。
   石
  板石是可以剝離、加工用作房瓦及鋪設地面、壁面、裝飾臺階、陽臺、門柱、浴室及臺球面等上等裝飾材料。板石主要分佈於莊裏棗園西北部與定襄縣嶺子底交界處。尚未進行過勘查評價,但從千枚板岩的産出層位分佈範圍及千枚板岩的總厚度來看,估計其規模是十分可觀的,估算板石儲量約100萬立方米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剛 玉
  剛玉是一種純氧化鋁的結晶産物。剛玉的摩氏硬度為9度,其硬度在自然界天然礦物中僅次於金剛石, 由於具有硬度很大的特性,所以剛玉可用於製作高級研磨材料,可製成剛玉砂輪、研磨盤、研磨紙及不同粒級的研磨粉等,盂縣剛玉主要産於榆林坪鄉馬圈村,含礦岩石為淺肉紅色花崗偉晶岩。含礦係數約6公斤/米3,含礦岩體出露長度約2.5公裏,估算地質儲量約1萬噸。根據化學分析含三氧化二鋁80.55%,二氧化硅5.75%,三氧化二鐵9.28%,二氧化鈦1.5%,燒失量o.70%,含鐵偏高, 目前尚未開發利用。硅綫石:硅綫石藍晶石族礦物,屬於高鋁礦物原料,典型的變質礦物。被廣泛用於高級耐火材料、技術陶瓷玻璃工業和用作硅鋁合金的原料等。主要分佈於榆林坪鄉南北河至五開掌至車輪一帶, 主要含礦岩石為榴硅綫黑雲斜長片麻岩未進行過地質勘查評價,據揀塊全岩化驗分析:含三氧化二鋁16%,二氧化硅75.36%,二氧化鈦O.12%,三氧化二鐵1.35%,氧化鉀和氧化鈉4.65%,屬低品位礦石,需通過選礦才能利用,未進行過選礦試驗,含礦岩層分佈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裏,估算硅綫石礦量為100萬噸,該礦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建築用沙(黃沙)
  主要分佈於上社鎮的上、下鶴山至上社、黃沙口至窄門子溝、肖傢匯鄉等地。因色澤金黃,産於上社鎮境內,故又稱上社黃沙。黃沙是重要的天然建築材料。上社黃沙質優、粒細、強度高,頗受用戶青睞。其內含百分之五的 鋯英沙,可提煉出金粉。根據分佈範圍估算黃沙儲量約2千萬立方米,現有黃沙開採點十處,年産量約15萬噸。
  水泥粘土、磚瓦粘土盂縣磚瓦粘土和水泥粘土分佈較廣,粘土厚度1—80米。主要分佈於西煙盆地、縣城盆地和縣城以南、萇池川等地。其它地區粘土層較薄。全縣僅東宋村附近的水泥粘土作過地質勘查評價,探明水泥粘土(紅色亞粘土)389萬噸,其餘地區均未做過勘查評價。 盂縣水泥粘土已開發利用,全縣17座中、小型水泥廠均利用當地水泥粘土配製水泥,年開採量約5萬噸。磚瓦粘土的開採利用歷史悠久,隨着現代化建築業的發展,水泥和磚瓦用量大量增加,因此,水泥粘土和磚瓦粘土的消耗量也與日俱增,目前,盂縣磚瓦廠有50餘座,年産磚瓦5千萬塊,消耗粘土約12.5噸。
  水晶
  水晶是透明的石英結晶體,因其質地純潔晶瑩、光澤美觀和硬度大,現已廣泛應用於國防、電子、通訊、建材、輕工、石油、冶金、工藝雕刻及醫療器械等各種工業部門。按其工業用途的不同,可將其分成壓電水晶、光學水晶、熔煉水晶、工藝水晶四類。現已發現的水晶礦點:以工藝水晶為主的主要分佈在上社鎮、梁傢寨鄉一帶。
盂縣火車站
  盂縣火車站於2009年4月1日正式通車。開通車次包括:
  開行
  北京西-太原 動車組列車 17對,公交式發車 全程運行不到3小時
  石傢莊北-太原 動車組列車 14對,公交式發車 全程運行1小時
  鄭州-太原 動車組列車 2對
  漢口-太原 動車組列車 1對
  瀋陽-太原 動車組列車 1對
  天津-太原 動車組列車 1對
  上海-太原 動車組臥鋪列車 1對
  同時,增開
  太原-哈爾濱 特快列車
  太原-廈門 (4月18日開行普快列車,沿途主要經過竜岩、贛州、吉安、南昌、九江、潢川、息縣、羅山、信陽、駐馬店、漯河、許昌、鄭州、新鄉、焦作、晉城、長治、沁縣、榆次)
  全程約35小時左右。緑皮車 票價為軟臥下鋪457元,硬臥下鋪281元,硬座132元。
  原
  太原-北京西 K609/610次、K612/611次 停運
  太原-陽泉 6050/49次 停運
  太原-杭州 更改等級為快速列車(K)
  太原-青島 更改等級為字頭快車(K),
  太原-重慶北、太原-成都、太原-宜昌、唐山-臨汾 更改等級為快速空調車
  陽泉北站(盂縣)列車時刻表
英文解釋
  1. n.:  Yu County
相關詞
山西文化名人陽泉人物平定歷史歷史人物
旅遊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行政區劃旅遊名勝古跡景點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西煙鎮張開路傢村鎮張開東梁鄉張開秀水鎮張開孫傢莊鎮
張開南婁鎮張開牛村鎮張開萇池鎮張開上社鎮張開仙人鄉
張開北下莊鄉張開下社鄉張開梁傢寨鄉張開西潘鄉張開長池鎮
果樹試驗場盂縣良種場管頭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