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751300 代碼:640324 區號:0953
拼音:Tóng Xīn Xiàn,Tongxin Xian
同心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總面積8184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6年)。全縣轄7個鎮、3個鄉:豫海鎮、河西鎮、韋州鎮、下馬關鎮、豫旺鎮、王團鎮、丁塘鎮、田老莊鄉、馬高莊鄉、張傢垣鄉。縣人民政府駐豫海鎮。
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部黃土高原,地勢南高北低。主要河流有清水河、苦水河、長沙河。屬大陸性氣候,幹旱少雨,風大沙多,日照充足,蒸發強烈。年均氣溫 8.4℃,年降水量272.6毫米。礦藏主要有煤、鐵、石膏等。109國道和寶(雞)中(衛)鐵路橫貫縣境。清真大寺、韋州古塔(又名康濟寺塔,亦稱康濟蟬寺浮圖,建於西夏)、予旺城隍廟、紅城水娘娘廟等古建築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西徵,在清真大寺召開了各界代表大會,建立了我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回族革命政府——“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 |
|
同心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隸屬吳忠市管轄。東與????池縣、甘肅慶陽市環縣接壤,南與固原市原州區毗連,西與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為鄰,北與吳忠市紅寺堡區交界,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部黃土高原,地勢呈南高北低之勢,海拔1240-2625米,屬丘陵溝壑區。地貌類型主要有山脈、黃土丘陵、河𠔌灘地、沙漠垣地等五種,地形復雜,山川縱橫交錯分佈。境內有羅山、米鉢山、馬大山、老爺山、青竜山、窯山等,均屬六盤山係。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豫海鎮,郵政編碼:751300 代碼:640324 電話區號:0953
土特産有甘草、發菜、二毛皮等寧夏“五寶”中的“三寶”,而且同心是這“三寶”的主要産地之一。同心甘草條桿順直,色棕紅,骨重粉足,味純甜,是同類中的佳品;同心的發菜絲細長,色澤黑亮,堪稱上品;同心的二毛皮毛穗柔軟潔白,波浪彎麯,皮板柔軟,輕便保暖,享譽全國。同心土質適合生長洋芋、紅蔥、豌豆、扁豆、蕎麥、瓜果等作物,尤其紅蔥聞名全區,瓜果含糖量高,香甜可口,耐儲存。 |
|
同心縣轄7鎮4鄉2個管委會:豫海鎮 河西鎮 丁塘鎮 韋州鎮 下馬關鎮 預旺鎮 王團鎮 田老莊鄉 馬高莊鄉 張傢塬鄉 興隆鄉 石獅開發區管委會 窯山管委會 |
|
同心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東部山區丁傢二溝等地藴藏着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經專傢鑒定,這裏幾千萬年前就生息着大批動物和類人猿。紅城水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表明幾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裏生息繁衍。古代為羌戎氏族居住之地,屬雍州。秦統一六國後歸屬北地郡。漢設三水縣,屬安定郡,唐置安樂州,治所在今韋州附近,至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靈武節度使接管安樂州後,改名為威州,即今韋州。宋時李元昊稱帝建西夏國,在今韋州設監軍司,後改為靜塞軍。元滅西夏,太祖成吉思汗令豫王築城於今預旺,故名豫旺城。明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册封為慶王,在韋州修築王府,史稱慶靖王府,後設韋州群牧千戶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下馬關設平遠縣,隸屬固原直隸州。民國三年(1914年)改平遠縣為鎮戎縣,劃歸寧夏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寧夏建省後,改鎮戎縣為預旺縣。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西徵,解放了預旺、海原等大部分地區,同年10月20日,西徵紅軍幫助同心人民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權--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1月下旬紅軍撤離後,國民黨又重新進占豫海,回民自治政府遂告終結。1938年國民黨預旺縣政府從下馬關遷至同心城(原稱半個城),改名為同心縣。
1949年9月12日同心縣獲第二次解放,同年12月正式成立同心縣人民政府,縣址設在同心城。全縣建置為6個區24個鄉86個村。
1950年,調整為7個區31鄉。第一區駐同心城,轄城關、灣斷頭、丁傢二溝、麻圪瘩、丁傢塘、李傢山等6個鄉;第二區駐喊叫水,轄下流水、上油房莊、五豐臺、馬傢河灣等4個鄉;第三區原駐關口灣,後遷新莊集,轄吳傢堡、新莊集、徐冰水、馬斷頭、耍藝山等5個鄉;第四區駐韋州,轄徐傢河灣等4個鄉;第五區駐下馬關,轄下馬關、劉傢灘、紅城水、田傢老莊等4個鄉;第六區駐豫旺,轄豫旺、邱傢渠、馬傢南灣、杜傢灘等4個鄉;第七區駐王傢團莊,轄王傢團莊、黃草嶺、虎傢紅灣、蘇傢嶺等4個鄉。
1954年3月,寧夏省建立了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歸其管轄。同年,撤銷寧夏省並入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屬甘肅省管轄。
1955年5月,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
1958年縣城由原半個城逐步遷址於今同心新城。由於多民族長期共同生活和互相影響,創造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光輝燦爛文化。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全縣在原7個區的基礎上組建了躍進、喊叫水、金銅、星火、下馬關、豫旺、宏偉等7個人民公社。區、鄉均撤銷,公社下轄管理區。
1961年9月,躍進、金銅、星火、宏偉4個公社分別更名為城關、新莊集、韋州、王傢團莊公社。公社規模劃小,從城關、喊叫水、新莊集3個公社中各劃出一部分組成紀傢莊公社;自城關公社分設了窯山公社;從喊叫水公社分設了下流水公社;從下馬關公社分設了田傢老莊公社;從豫旺公社分設了羊路公社;韋州公社保持不變。全縣共分為14個公社。
1972年,組建銀南地區,同心縣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
1982年6月,在縣城增置了同心鎮。
1984年1月將所有公社改為鄉。同時,劃出城關鄉的清水河以東和喊叫水鄉的桃山以東組建了河西鄉。
1986年3月,改韋州、下馬關2鄉為鎮。
1992年8月,改豫旺鄉為豫旺鎮;改王傢團莊鄉為王團鎮;撤銷河西鄉,分設為河西鎮和丁傢塘鄉。至此,全縣轄同心、韋州、下馬關、豫旺、王團、河西等6鎮和城關、窯山、紀傢、新莊集、田傢老莊、馬傢高莊、張傢塬、羊路、喊叫水、下流水、丁傢塘等11鄉。
2000年,同心縣轄6個鎮、11個鄉。總人口328741人,各鄉鎮人口: 同心鎮 34978 河西鎮 22974 韋州鎮 24156 下馬關鎮 23875 預旺鎮 26023 王團鎮 26888 城關鄉 19821 丁傢塘鄉 19624 紀家乡 10661 窯山鄉 11501 喊叫水鄉 8871 下流水鄉 11163 新莊集鄉 20029 田老莊鄉 10646 馬高莊鄉 17302 張傢垣鄉 12979 羊路鄉 11766 石獅管委會未批鎮 10702 石炭溝區虛擬鄉 478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4年,將同心縣的喊叫水鄉劃歸中寧縣管轄。
2006年,同心縣面積7264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7個鎮、3個鄉。縣人民政府駐豫海鎮。 |
|
同心縣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在帶,地勢由南嚮北逐漸傾斜(南高北低)。海拔高度1260-2625米,縣城在地海拔1344米。地貌類型為:丘陵、溝壑地、山地、川地、塬地、澗地、黃土地、土石丘陵地和洪積扇地交錯分佈。以山地為主、地型復雜、溝壑縱橫。
同心縣南部屬於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北部屬中溫帶幹旱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徵是幹旱少雨,蒸發量大,冷暖幹濕,四季分明,日照長,太陽輻射強,夏秋短,鼕春長。縣城年平均氣溫8.6°C,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2.8°C,極端最高溫度37.9°C。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8.1°C,極端最低溫度–27.3°C。全縣年平均降水量272.6毫米,多年平均日照3024小時。無霜期120—218天,平均日較差為31.2°C,適宜瓜果種植。大風、沙暴、幹旱、熱幹風、霜凍、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率高,對農業生産有很大影響。 |
|
本縣礦産特別是非金屬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煤、石膏、白雲岩、石灰岩、鎂、鐵、銅、鉛、磷、芒硝等16種,探知各種礦床和礦點65個。煤、石膏、石灰石、白雲岩開採價值較大。據甘肅煤田地質勘探隊已初步探明:煤儲量19億噸、石膏地質儲存100億噸(已探明38.9億噸)、石灰岩49億噸、白雲岩575.77萬噸,遠景儲量18億噸。土地資源優勢,同心縣現有耕地246.88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8.2畝。固海揚水工程的開發擴建、????環定、紅寺堡灌區的開發建設,使同心縣豐富的土地後備資源得到發有效的開發利用。農副土特産品較豐富,寧夏的“五寶”同心就有三寶。被譽為“黃,白,黑”三寶的甘草,二毛皮,發菜馳名全國。甘草主要生長於本縣的韋州、下馬關及預旺地區。同心縣是寧夏出産二毛皮的主要産區,縣內尤以羅山坡的質量最佳,這裏的毛皮皮板厚,毛束輕柔華美,俗稱“九道彎”。出産的二毛皮褥,皮幹衣深受海內外歡迎。同心發菜享有盛譽,下流水、喊叫水、韋州、下馬關的發菜最為著稱。其絲細長,光澤鮮亮,倍受青睞。同心發展旅遊業有很好的條件,羅山傲然獨立,蒼翠如染,秀麗如畫,被譽為“旱海明珠”。除此,還有奇特秀美的暖泉,規模宏大的明王陵墓,雄偉壯觀的古長城,康濟寺塔等歷史名勝;有中國工農紅軍及其領導人曾工作和戰鬥過的同心清真大寺,王傢團莊北堡子,預旺城,下馬關,紅城水娘娘廟等革命遺跡。這些已經成為人們仰慕和瀏覽的勝地。 |
|
以農業為主,“三紅一緑”是同心縣特色支柱産業,據專傢檢測認證,當地苦水枸杞含糖量50%以上,其藥用價值高於寧夏同類産品;紅蔥、紅棗發展前景廣阔。預旺地膜西瓜具有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糖分高,易儲運等特點馳名西北;沙土洋芋個大皮白,澱粉含量高,遠銷越南及亞太地區;小雜糧(小米、扁豆、豌豆)出口韓國;玉米因籽粒飽滿暢銷西南各省市;食用精練鬍麻油紅西北,射西南、華北。
同心縣自建縣以來,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03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72285萬元,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1269萬元,第二産業增加值20106萬元,第三産業增加值30916萬元。全縣地方財政收入27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4元。
同心縣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暢達、通訊便捷、電力充足。境內三縱(銀平、包蘭、惠平),一橫(興仁至惠安堡)四條公路綫和寶中鐵路大動脈經過同心。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年末電話裝機總數14829部,比2001年增長25.5%,互聯網用戶472戶,比2001年增長42.2%,縣城有110伏變電所1座,供電可靠。 |
|
夏、商、周時為雍州地,戰國時屬義渠國,秦屬北地郡。漢置三水縣,屬安定郡。隋時境內分屬他樓縣及鳴沙縣,唐時在他樓縣置緣州,縣境西南地區屬緣州,韋州仍屬靈武郡鳴沙縣。唐鹹亨三年(672年)在韋州地置安樂州,安置吐𠔌渾部族。唐大中三年(849年)改安樂州為威州。西夏時設韋州靜塞軍,後改祥佑君。元時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明初隸陝西布政使司。清同治年間在豫王城(今豫旺堡)置平虜(平遠)守禦千戶所,隸固原衛。清改衛為府,韋州、同心城為寧夏府靈州轄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縣,當時名平遠,駐下馬關,屬甘肅省固原直隸州。
1914年平遠縣改名為鎮戎縣,劃歸甘肅省寧夏道(朔方道),1918年又改鎮戎縣為豫旺縣。1929年,寧夏道自甘肅省分出,建立寧夏省,豫旺縣屬寧夏省。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西徵解放了豫旺縣,先後在豫旺縣境內建立了工農(蘇维埃)政權,駐下馬關。後改建為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駐王傢團莊。豫海縣轄地是豫旺和海原東部的回民聚居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時過不久紅軍轉移,馬鴻逵部恢復了國民黨豫旺縣,將駐地由下馬關遷至同心城(亦稱半角城),並改豫旺縣名為同心縣。1940年,寧夏省將韋州、下馬關、紅城水劃歸????池縣。
1954年3月,寧夏省建立了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歸其管轄。同年,撤銷寧夏省並入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屬甘肅省管轄。1955年5月,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同心縣直屬自治區。1972年,組建銀南地區,同心縣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
1936年紅軍解放同心,廢除了舊的區、鄉、聯保、保、甲製,實行區、鄉製。當時豫海縣共轄14個區。1937年國民黨同心縣政權恢復,又實行區、鄉、保、甲製,後又撤銷區,改為鄉、保、甲製。
同心縣解放前,全縣轄13個鄉42保。第一鄉駐同心城,轄4保;第二鄉駐丁傢二溝,轄3保;第三鄉駐喊叫水,轄2保;第四鄉駐周傢段頭,轄3保;第五鄉駐河草溝,轄3保;第六鄉駐王傢團莊,轄2保;第七鄉駐麻圪瘩,轄3保;第八鄉駐倒墩子,轄3保;第九鄉駐吊堡子,轄2保;第十鄉駐豫旺城,轄5保;第十一鄉駐馬傢高莊,轄5保;第十二鄉駐瀋傢灣,轄3保;第十三鄉駐鎮傢岔,轄4保。
1949年,寧夏解放,兩個????池縣的局面結束,韋州、下馬關、紅城水復歸同心縣。全縣建置為6個區24個鄉86個村。
1950年,調整為7個區31鄉。第一區駐同心城,轄城關、灣斷頭、丁傢二溝、麻圪瘩、丁傢塘、李傢山等6個鄉;第二區駐喊叫水,轄下流水、上油房莊、五豐臺、馬傢河灣等4個鄉;第三區原駐關口灣,後遷新莊集,轄吳傢堡、新莊集、徐冰水、馬斷頭、耍藝山等5個鄉;第四區駐韋州,轄徐傢河灣等4個鄉;第五區駐下馬關,轄下馬關、劉傢灘、紅城水、田傢老莊等4個鄉;第六區駐豫旺,轄豫旺、邱傢渠、馬傢南灣、杜傢灘等4個鄉;第七區駐王傢團莊,轄王傢團莊、黃草嶺、虎傢紅灣、蘇傢嶺等4個鄉。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全縣在原7個區的基礎上組建了躍進、喊叫水、金銅、星火、下馬關、豫旺、宏偉等7個人民公社。區、鄉均撤銷,公社下轄管理區。
1961年9月,躍進、金銅、星火、宏偉4個公社分別更名為城關、新莊集、韋州、王傢團莊公社。公社規模劃小,從城關、喊叫水、新莊集3個公社中各劃出一部分組成紀傢莊公社;自城關公社分設了窯山公社;從喊叫水公社分設了下流水公社;從下馬關公社分設了田傢老莊公社;從豫旺公社分設了羊路公社;韋州公社保持不變。全縣共分為14個公社。
1982年6月,在縣城增置了同心鎮。
1984年1月將所有公社改為鄉。同時,劃出城關鄉的清水河以東和喊叫水鄉的桃山以東組建了河西鄉。
1986年3月,改韋州、下馬關2鄉為鎮。
1992年8月,改豫旺鄉為豫旺鎮;改王傢團莊鄉為王團鎮;撤銷河西鄉,分設為河西鎮和丁傢塘鄉。至此,全縣轄同心、韋州、下馬關、豫旺、王團、河西等6鎮和城關、窯山、紀傢、新莊集、田傢老莊、馬傢高莊、張傢塬、羊路、喊叫水、下流水、丁傢塘等11鄉。 (*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2000年,同心縣轄6個鎮、11個鄉。總人口328741人,各鄉鎮人口: 同心鎮 34978 河西鎮 22974 韋州鎮 24156 下馬關鎮 23875 預旺鎮 26023 王團鎮 26888 城關鄉 19821 丁傢塘鄉 19624 紀家乡 10661 窯山鄉 11501 喊叫水鄉 8871 下流水鄉 11163 新莊集鄉 20029 田老莊鄉 10646 馬高莊鄉 17302 張傢垣鄉 12979 羊路鄉 11766 石獅管委會未批鎮 10702 石炭溝區虛擬鄉 478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
|
- n.: Tongxin County
|
|
同心, 心度 |
|
|
|
同心縣第二中學 | 同心縣實驗小學 | 同心縣回民醫院 | 同心縣宏觀藥店 | 同心縣人民醫院 | 同心縣衛生檢疫站 | 同心縣婦幼保健所 | 同心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 同心縣林業局果木工作站 | 同心縣林業局林業工作站 | 同心縣林業局林木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 |
|
|
丁塘鎮 | 豫海鎮 | 河西鎮 | 興隆鄉 | 韋州鎮 | 下馬關鎮 | 豫旺鎮 | 王團鎮 | 田老莊鄉 | 馬高莊鄉 | 張傢垣鄉 | 預旺鎮 | 張傢塬鄉 | 予旺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