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越秀區位於廣州市中心,總面積32.82平方千米。總人口114.06萬人(2005年)。
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郵編:510030。代碼:440104。區號:020。拼音:Yuexiu Qu。
越秀區轄22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東湖、農林、大東、大塘、珠光、白雲、建設、華樂、梅花村、黃花崗、礦泉、登峰)。 |
|
越秀區是廣州中最古老的中心城區。是廣州的商業中心,秦統一中國後,設南海郡,郡尉任囂選中了白雲山與珠江之間一塊負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區域內)作郡治,於公元前214年築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遺址就在越秀區內)。此後,滄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內湖湮沒,河涌淤寒,衝積平原不斷增大,番禺城在其後各個歷史朝代亦不斷擴展,如漢代西拓其城,宋代四次擴城(築子城、東、兩翼城和雁翅城),明代跨越秀山築新城建十三門以及清代臨江砌新城等等。
越秀區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是廣州市的老中心城區。2005年,越秀區總面積為32.82平方公裏,下轄流花、東風、洪橋、六榕、廣衛、光塔、詩書、北京、大新、人民、東湖、農林、黃花崗、大東、大塘、白雲、珠光、建設、華樂、梅花村、礦泉、登峰22條行政街道,總戶籍人口為114萬人,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裏。
越秀區是廣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區,秦統一中國後,設南海郡,郡尉任囂選中了白雲山於珠江之間一塊負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區域內)作郡治,於公元前214年築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遺址就在越秀區內)。此後,滄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內湖湮沒,河涌淤塞,衝積平原不斷增大,番禺城在其後不斷各個歷史朝代亦不斷擴展,如漢代西拓其城,宋代多次擴城(築子城、東、西翼城河雁翅城),明初合宋代三城墻跨越秀山而過,清代臨江砌新城等等。在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裏,廣州城的發展變化主要都是在越秀區域內進行。正由於以上地理和歷史的原因,使越秀區具有如下特點:
自秦朝在此設南海郡治起,在此地,西漢南越王趙陀建南越國宮署,南漢劉稱帝廣營宮室,歷朝自東吳設廣州,唐置嶺南道,宋改廣南東路,元設中書行省,明、清改廣東省,相應所設軍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區域內;民國時期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總統府設在越秀山南麓(位於今中山紀念堂前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大常委都設在越秀區域內。
三國時虞翻開堂講學,魏晉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來華,譯經傳教皆在光孝寺。唐代開科取仕以來,廣州成為省內讀書人學習進修之地,至今,越秀區內還保留着衆多古老地學宮、書院、學堂地遺跡遺址,如南海學宮、粵秀書院、越華書院、應元書院、西湖書院、廬江書院等,成為廣州歷史文化和中外文化地最好見證。
由於越秀區基本為廣州舊城,所以,廣州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多聚集在區內。1997年底統計,越秀區內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國傢級的有5處(7個);光孝寺、懷聖光塔、聖心教堂、廣州公社舊址和秦代造船工場遺址、鎮海樓、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明代古城墻、“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和中山紀念堂紀念碑;市級的有22處;粵王井、三元宮、大佛寺、濠畔清真寺、城隍廟、紹武君臣塚、王興將軍墓、廬江書院(何傢祠)、海員亭、光復紀念亭、黃埔軍校校辦事處舊址、廣東省財政廳大樓、永安堂、愛群大酒店、東亞酒店、中央銀行大樓、解放軍進城式檢閱臺舊址(市府合署)、廣州解放紀念雕像合簡氏祖祠,越秀山的五羊石像、水塔、四方炮臺遺址。此外,還有一批內部控製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55處,而其中約四分之一分佈在越秀區9.16平方公裏域內。
廣州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最早最大的外貿港口之一,也是中國最早設海關官員(唐代的市舶使)和第一個設海關(市舶司)的城市,頻繁的對外貿易造就了廣州的商業繁榮,唐代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來華貿易,僑居在今越秀光塔路一帶,稱為番坊。宋代“雙門底”以南(今北京路段)發展成為商業鬧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詩書街、省中醫院一帶)是廣州最大的外貿碼頭、市舶司駐地,有“百貨之肆、五都之市”之稱。明、清時期的濠畔街一帶(當時是城濠),秦樓楚館、商鋪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廣州近代4個商業中心,有3個在越秀區內,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樓、長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來,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均在越秀區轄內舉行。改革開放以來,轄內多條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先後形成,如聞名海內外材料匯集的泰康路、大南路。惠福路,副食品批發市場一德路,紙張、油墨一條街,天成路等等;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帶逐步成為廣州市最繁華的一個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流花地方也成為廣州市新的商業繁華地帶。
2001年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之前,越秀區總面積為9.16平方公裏,總人口為429373人,人口密度為47036人/平方公裏。越秀區的光塔街、紙行街、詩書街、解放南街的範圍是乾隆二十一年(1795)以來,分批從北京、天津調粵駐防的八旗兵及其後代世居的範圍。懷聖寺一帶古籍稱為“番坊”,居住着不少唐宋時期來華貿易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後裔。明代以來,從北方南下的回、滿族居民也多集中居住在原小東營寺、南勝寺、濠畔寺一帶,故此,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越秀區除漢族以外,還有回、滿、壯等26個少數民族共4277人,占廣州市區內少數民族總人數的3.08%,占全區人口的1.25%。 |
|
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在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大調整後,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獨特的區位優勢,目前形成了以第三産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産業格局。區內已形成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中山五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最繁華的一個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形成了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各具特色的商務區,區內寫字樓雲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總部經濟”,成為華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越秀區內地區生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總額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市屬各區前茅,商貿中心地位凸顯,是廣州市的經濟強區。
廣州是千年商埠。2000多年來,廣州一直是南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城市,也是中國最早設海關官員和第一個設海關的城市,頻繁的對外貿易造就了廣州的商業繁榮。連通廣州與東西方沿海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其起點和基地在越秀。南越國時期,這裏已成為象牙、翡翠、珠璣等奇珍異寶的集散地;唐宋元代,在越秀光塔路一帶形成的“藩坊”,聚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客達12萬;宋代“雙門底”以南(今北京路段)發展成為商業鬧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詩書街、省中醫院一帶)是廣州最大的外貿碼頭、市舶司駐地,有“百貨之肆、五都之市”之稱;明、清時期的濠畔街一帶(當時是城濠),秦樓楚館、商鋪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紙行街、米市路,是行還是街,是市又是路。昔日濠畔街,有“繁華勝秦淮數倍”之說,可見其盛況。高第街、狀元坊,則是商業與文化交相輝映的生動例證。
在越秀,臨街商鋪平均密度達到90%以上。越秀人在自傢屋子開一扇門,擺幾個貨櫃,就可做生意,而且可能這一扇門裏已經壟斷了某一商品在廣州甚至全國的發貨權。
商業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突出表徵,越秀區是廣州商業文化極其發達的縮影。廣州近代4個商業中心,有3個在越秀區內,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樓、長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來,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均在越秀區轄內舉行(廣州新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後仍有部分項目在舊址舉行),更是萬商雲集,名聞天下,成交額占中國每年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1/3,被視為中國外貿的“風嚮標”和“晴雨表”。
改革開放以來,越秀區的商業優勢進一步增強,商貿網點約占全市的19%以上,形成了數條知名的特色商業街、如聞名海內外材料匯集的泰康路、大南路、惠福路、副食品批發市場一德路,紙張、油墨一條街天成路等等,以及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一定知名度的商業名店和專業市場,如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公司、北京路商業步行街、流花服裝市場等;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帶逐步成為廣州市最繁華的一個商貿中心河古城文化旅遊區;流花地方也成為廣州市新的商業繁華地帶。越秀區因此也享有“購物天堂”的美譽。
2005年,越秀區的地區生産總值完成889.38億元,占全市總量17%以上,居各區之首,同比增長10.00%。其中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854.67億元,占全市總量近1/3,居全市各區竜頭地位,同比增長9.73%;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4.70億元,同比增長16.73%,二、三産業比例為3.90:96.10。
全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2.79億元,占全市總量近1/5,同比增長10.06%;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139.67億元,占全市總量近1/3,同比增長14.86%,兩項總量指標均居位全市各區首位。其中,銷售超億元商貿企業達192傢,實現銷售額1242.41億元,同比增長 18.86 %,占全區總量的一半以上,占全市總量的1/6;其中銷售超5億元的商貿企業達59傢,實現銷售額930.51億元,占全區銷售總量近2/5,占全市總量的一成多,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汽、煤、柴油等石油製品以及紡織品、服裝等行業。
全區商品交易市場241傢(含186傢專業市場、55傢綜合市場),市場成交額98.82億元,同比增長15.67%。專業市場中居銷售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服裝、文化音像(書報雜志)、通訊及傢電業,而僅白馬服裝市場和新大地服裝城兩傢市場成交額就占了全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的1/3,占本行業成交額近2/3。
全區6000多傢現代服務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額1642.96億元,占全區總量的39.68%,同比增長12.21%;實現增加值322.44億元,占全區總量的36.25%,同比增長11.83%。
總部經濟和民營經濟已成為越秀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區250傢總部企業全年實現營業額2238.67億元,占全區總量的一半,同比增長11.45%;實現增加值367.25億元,占全區總量四成多,同比增長10.53%。其中,環市東商務區總部企業93傢,占總部企業的37.2%。全區民營企業達1.48萬傢,占全區企業總量的七成;全年實現營業額1522.72億元,占全區總量1/3,同比增長14.25%;實現增加值255.32億元,占全區總量1/4,同比增長14.21%。
固定資産投資適度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為415.31億元,增長3.00 %。
招商引資成效突出,為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955萬美元,同比增長33.52%;合同利用外資20961萬美元,同比增長37.08%。新批項目154個,其中投資額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7個。
稅收增勢明顯,財政收入平穩。全年全區稅收完成199.27億元,同比增長20.17%。其中國稅完成78.52億元,同比增長40.03%;地稅完成120.75億元,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長10.03%。 |
|
越秀區被譽為“古城商都”的黃金寶地,地處廣州市中心,位於古廣州城域內,是廣州市的發源地,是“三朝十帝”都會所在地。越秀區彙聚了8個朝代、上下跨度2000多年的文物古跡,聞名中外的五羊石像、鎮海樓、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紀念堂、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 石室聖心大教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均在該區,是名城廣州的一個縮影。同時,越秀區歷來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基地均在越秀。總之,越秀區既是歷史文化的聚寶盆,又是商貿旅遊的富礦區。 |
|
越秀區轄22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東湖、農林、大東、大塘、珠光、白雲、建設、華樂、梅花村、黃花崗、礦泉、登峰)。 |
|
越秀區之名始於1950年6月24日(由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個區合併而成,其範圍相當今越秀北部),因區內有羊城名勝越秀山而得名。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同年12月,廣州劃為28個區並分別成立區人民政府,今越秀區範圍有如下7區:西山區、德福區、靖海區、小北區(大部分)、太平區(部分)和永漢區(部分)。1950年6月廣州28個區合併為16個區,今越秀區範圍含當時德越秀區(今越秀區北部)、惠福區、太平區(部分)和永漢區(部分)。1952年9月,廣州重新劃分城、郊各區,市統轄東、南、西、北、中、郊和珠江7個區,今越秀區範圍,是當時的北區(絶大部分)和中區(一部分)。1960年7月,中區的8個街道(太平、德成、大新、詩書、一德、解放南、大南、泰康)並入北區,北區改稱為越秀。後把永漢南、珠光、德政南、大塘、芳草5個街道劃歸東山區管轄。
1952年9月24日越秀區與永漢區(部分)、惠福區(部分)合併,稱為北區(其範圍相當今越秀區的惠福東、西路以北和東山區西南部)。1960年7月北區與中區的東部合併,統稱為越秀區,次年8月,越秀區的東南部劃入東山區後,越秀區的轄區沿襲至2005年初。行政區域:東以麓景路、東濠涌、法政路、德政北路、中山四路、府學西街、北京路為界,與東山區接壤;南以人民路、西華路、荔灣北路、流花路、站前橫路、站前路、站西路為界,與荔灣區毗鄰;北面以火車站、桂花路、市射擊俱樂部、飛鵝嶺為界,與白雲區、天河區相鄰。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5號):撤銷廣州市東山區;將原東山區的行政區域,白雲區的礦泉街道,天河區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越秀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對新組建的越秀區和荔灣區的部分邊界綫進行了調整。調整前,越秀區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42萬(2003年)。
1999年7月1日始,越秀區從原來的19個街道調整為流花、東風、洪橋、六榕、廣衛、光塔、詩書、北京、大新、人民10個街道;共設居委會223個。
2000年,越秀區轄10個街道。總人口341422人,各街道人口: 人民街道 34394 大新街道 44760 詩書街道 39090 光塔街道 32665 六榕街道 39785 東風街道 36421 洪橋街道 36166 廣衛街道 32265 北京街道 26869 流花街道 1900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越秀區總面積為9.16平方千米,總人口為429373人,人口密度為47036人/平方千米。
2002年,越秀區轄10個街道(洪橋 廣衛 北京 六榕 流花 東風 光塔 詩書 大新 人民)
2004年,越秀區轄10個街道:
洪橋街道:轄 德源裏、丹桂裏、洪慶坊、三眼井、豆腐寮、應元、越秀山、天秀、北園、馬莊巷、法政11個社區。
廣衛街道:轄 蓮花井、雨帽、吉祥、華寧裏、昌興、財廳前、越華大院、都府、長勝裏、登雲裏、福恩裏、雅荷塘、仁生裏、青蓮裏14個社區。
北京街道:轄 禺山市、大馬站、小馬站、流水井、白沙居、竜藏、????運西、清源巷、仙湖、高第、許地、民星12個社區。
六榕街道:轄 將軍東、舊南海縣、文園巷、稻穀倉、興隆東、盤福、清泉、蘭湖裏、雙井、象崗山10個社區。
流花街道:轄 桂花崗、桂花苑、火車站、流花橋、蘭圃、花果山6個社區。
東風街道:轄 流花湖、四方塘、德坭新村、盤鬆苑、彭傢巷、第一津、涼亭坊、司馬坊、迎壽裏、嘉和苑、駟馬涌11個社區。
光塔街道:轄 馬鞍北、師好巷、詩傢裏、玉華坊、雲臺裏、回竜裏、和義巷、怡樂裏、杏花巷、孝友東10個社區。
詩書街道:轄 迎虹裏、觀緑、馥園巷、七株榕、溫良裏、白薇、通寧道、棗子巷、三元巷、福地巷、陶傢巷、祝壽巷12個社區。
大新街道:轄 魁巷、高第西、石將軍、象牙北、慶福裏、西華裏、大德中、大新中、南華園、玉帶濠、濠畔中、三府前、濠畔西、和寧裏、大新西、狀元坊、一德西、連元巷18個社區。
人民街道:轄 安業裏、得元巷、仁濟東、興賢裏、????亭東、海珠石、果菜西、青蘭裏、靖海門、五仙門、太平通津、太平沙、泰康城、素波巷、水母灣、木排頭16個社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越秀區轄22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東湖、農林、大東、大塘、珠光、白雲、建設、華樂、梅花村、黃花崗、礦泉、登峰)。
原:東山區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5號):撤銷廣州市東山區,將原東山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
東山區總面積16平方千米/17.2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080。代碼:440102。區號:020。拼音:Dongshan Qu。
2000年,東山區轄10個街道。總人口556264人,各街道人口: 東湖街道 70189 農林街道 45899 梅花村街道 55838 黃花崗街道 80881 華樂街道 49575 建設街道 45892 大塘街道 42034 珠光街道 57631 大東街道 71849 白雲街道 3647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東山區轄10個街道(東湖 農林 大東 大塘 珠光 白雲 建設 華樂 梅花村 黃花崗)。
2004年,東山區轄10個街道(東湖 農林 大東 大塘 珠光 白雲 建設 華樂 梅花村 黃花崗)。
東湖街道:轄 德安、新河浦、培正、小東園、寺貝、寺右、五羊北、五羊東、五羊南、幸福、明月、達道北、達道南、樂景14個社區。
農林街道:轄 中山二路、馬棚崗、執信南、竹絲崗、竹絲二馬路、新南路、農林下路西、農林下路東、農林上路、東園新村、三育路、東風東12個社區。
梅花村街道:轄 福今、梅花村、水均、共和西、西元崗、共和、共和東、共和苑、中山一、東興南、東興中、梅東、東風二、環市東14個社區。
黃花崗街道:轄 永福、科苑、永泰、雲鶴、空司、區莊、犀牛北、東環、菜寮、執信、水蔭南、水蔭西、水蔭北13個社區。
華樂街道:轄 青菜崗、青菜東、郵電、蠃崗、黃花新村、華僑新村、花苑、淘金、白雲、天勝村、麓苑11個社區。
建設街道:轄 六馬路、中馬路、二馬路、橫馬路、大馬路、較場橫、黃華南、黃華塘、黃華北、舊北園、麓湖路11個社區。
大塘街道:轄 東平、東臯、北橫、越秀北、豪賢、德政北、芳草、東方裏、竜騰、越秀中、秉政、德政中、大塘、朝陽、文德15個社區。
珠光街道:轄 東沙角、廣舞臺、越秀南、定安裏、萬福東、湛塘路、東園路、福行、珠江園、祖廟前、新福裏、清水濠、文德路、文明路、仰忠、廠後、愛傢園、海傍18個社區。
大東街道:轄 署前、啓明、東華市場、新南、菜園東、長庚門、東川、東源、青竜裏、東華西新街、元運街、興仁裏、仁秀新街、仁秀裏、三角市、啓正、東裏、東賢裏、榮華南、中山三路20個社區。
白雲街道:轄 堤畔、築南、麟安坊、永勝上沙、東湖新村、湖濱、花園新村、東船上、海印、大沙頭、二沙島11個社區。 |
|
- n.: Yuexiu District
|
|
越秀, 東山區 |
|
|
|
越秀區府 | 越秀區倉前街 | 越秀區文化局 | 越秀區博物館 | 越秀區檔案局 | 廣州市越秀區 | 越秀區圖書館 | 越秀區人民醫院 | 越秀區口腔醫院 | 越秀區男科醫院 | 越秀區埔農駕校 | 越秀區作傢協會 | 潮州面館越秀區 | 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正骨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第二中醫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 | 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第二人民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第一人民醫院 | 越秀區二中應元學校 | 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小學 | 廣州市越秀區動漫畫協會 | 廣州市越秀區嘉裕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華泰工藝店 | 廣州市越秀區福景工藝品廠 | 廣州市越秀區信發工藝社 | 越秀區多彩服裝旅行袋廠 | 廣州越秀區聯創興皮革行 | 廣州市越秀區合意服裝店 | 廣州市越秀區朝陽工藝社 | 佬湘樓越秀區城市廣場店 | 廣州市越秀區紙行街消毒站 | 廣州市越秀區紅十字會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精美工藝社 | 廣州市越秀區超豔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正骨醫院分院 | 廣州市越秀區衛生防疫站 | 廣州越秀區西湖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院 | 廣州市越秀區三多燒臘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食得樂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信記海鮮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新利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大傢順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鴻暉針織廠 | 廣州市越秀區紅瑩針織廠 | 廣州市越秀區國盛紡織品廠 | 廣州市越秀區陽明川湘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洪橋門診部 | 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廣衛分院 | 廣州市越秀區第二人民醫院東風分院 | 廣州市越秀區大可以海鮮野味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飲食公司吳連記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偉業旗幟工藝部 | 廣州市越秀區富麗鞋業製品廠 | 廣州市越秀區光塔勞動服裝貿易部 | 廣州市越秀區麗仙莎服裝係列專賣店 | 廣州市越秀區銀發服裝購物廣場 | 廣州市越秀區恆盛皮革工藝製品廠 | 廣州市越秀區義記皮革鞋材商行 | 廣州市越秀區明華五金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沙河玻璃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昌成綜印旗幟工藝部 | 廣州市越秀區藝群五金工藝服務部 | 廣州市越秀區伯樂工藝貿易部 | 廣州市越秀區海華工藝精品商行 | 廣州市越秀區永葉珠寶玉器工藝社 | 廣州市越秀區愛鵬皮革製品廠 | 廣州市越秀區飲食公司永新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飲食公司群生飯店 | 廣州市越秀區廣達皮革有限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榮興皮革服裝皮革服裝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宏達服裝皮革廠 | 廣州市越秀區百貨公司大昌皮革鞋材貿易行 | 廣州市越秀區羊城實業有限公司針織廠 | 廣州市越秀區冉升紡織品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通達紡織品經營部 | 廣州市越秀區佳和工藝服務部 | 廣州市越秀區城市公共關係咨詢服務部 | 廣州市越秀區譯通咨詢服務部 | 廣州市越秀區大新街除四害消毒站 | 廣州市越秀區生生化妝美發用品店 | 廣州市越秀區集賢行文具禮品有限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新誼園玩具文具精品廣場 | 廣州市越秀區恆僑移印工藝有限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穗星美術工藝廠 | 廣州市越秀區流花街除四害消毒站 | |
|
|
流花街道 | 廣衛街道 | 大塘街道 | 華樂街道 | 東風街道 | 東湖街道 | 北京街道 | 白雲街道 | 建設街道 | 大東街道 | 登峰街道 | 洪橋街道 | 六榕街道 | 光塔街道 | 詩書街道 | 大新街道 | 人民街道 | 農林街道 | 珠光街道 | 梅花村街道 | 黃花崗街道 | 礦泉街道 | 人民北路 | 東風中路 | 東山口 | 五羊新城 | 中山二三路 | 北京路商業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