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古代寓言 : 兵法 > 狐假虎威
目錄
狐假虎威 Sure they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 假:藉。狐狸假藉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資料來源: 西漢·劉嚮《戰國策·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例子: 果然府中來藉,怎好不藉?衹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捲二十)

謎語: 風順腋臭濃

故事: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嚮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衹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衹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製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着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麽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着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着。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藉老虎,才能平着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着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No. 2
  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狸說‘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見於《戰國策 ·楚策》)。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hú jiǎ hǔ wēi hú jiǎ hǔ wēi
  假:藉。狐狸藉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恐嚇人
No. 4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北齊 魏收 《為後魏孝靜帝伐元神和等詔》:“謂己功名,難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憑霧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四折:“你衹會拽耙扶犂,抱甕澆畦,萬言策誰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傢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麯波 《橋隆飆》九:“十七八個 宋 傢人,大人孩子,都有點狐假虎威,現出一派揚眉吐氣的神態。”
故事 Story
  [ 提示 ]
  這是一則傢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决不會有好的下場。
  [ 寓意 ]
  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也諷刺了那些仗着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
  狐狸假藉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導讀 ]
  一切狡猾,姦詐的人,總是喜歡吹牛皮,說謊話,靠欺騙過日子.這種人雖藉外力"逞雄"一時,而本質卻是最虛弱的.
出處 Source
  【出 處】西漢·劉嚮《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簡單講解 Simple talk
  【用 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指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示 例】明·馮夢竜《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傢莊》:“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需索不休。”
  “果然府中來藉,怎好不藉?衹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捲二十
  【近義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狐虎之威
  【反義詞】獨步天下、獨擅勝場
  【典 故】
  荊宣王問群臣(狐假虎威)
原文、解釋與譯文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原文】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有一天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纔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5000裏,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原 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戰國策》
  【解 釋】
  (狐假虎威) 假:假藉,憑藉。狐狸假藉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它野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
  (虎求百獸而食之)求 :尋求,尋找。
  (子無敢食我也)子:你。無:不。
  (天帝使我長百獸)使,長(zhǎng):使:派遣。同“掌”,掌管。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然:對的,正確的。遂:前進,前往。
  (故遂與之行)遂:於是。
  (獸見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子以我為不信)信:誠信。
  【《狐假虎威》的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後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道理】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着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同時也說明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盲目信從,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英文版】
  The tiger seeks the various wild beast eating them up , grasps to one Charley. Charley says: "You do not dare have meal in me! That God dispatches the chieftain who comes to make the various wild beast me , you eat me up now, is the order going against God. You think that my words is not honest , I go on foot in your front , you follow behind me , watch the various wild beast to see that I have daring not to run away? The tiger thinks that Charley's words is reasonable, therefore walking right away together with it. Wild beast see them having run away. The tiger does not know the wild beast is to be afraid of self but run away , thinks that they are to be afraid of Charley.
成語故事 Chinese idioms
  狐假虎威成語故事 >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嚮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衹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衹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製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着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麽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着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着。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藉老虎,才能平着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着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英文解釋
  1. :  Sure they
  2. n.:  the ass in the lion’ s skin
  3. v.:  (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 powerful connections
法文解釋
  1.   comme le renard empruntant le prestige du tigre, se prévaloir de ses relations avec les puissants pour en imposer, bluffer, utiliser la puissance de qn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近義詞
殘渣餘孽, 殘兵敗將, 諂上驕下, 狗傍人勢, 污泥濁水, 蝦兵蟹將, 仗勢欺人, 狗仗人勢
反義詞
爪牙之將, 獨步天下, 獨擅勝場, 按強助弱, 打富濟貧
包含詞
狐假虎威狗仗人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