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江蘇 : 諸暨市 : 虎丘區 [顯示全部] > 楓橋鎮
顯示地圖
目錄
蘇州~楓橋鎮
  楓橋歷史久遠,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和居住。春秋戰國時期,楓橋先屬吳,後屬楚,秦漢時成為會稽郡(後為吳郡)一部分。隋時因大運河開鑿,楓橋得地利之便逐漸興起。唐時楓橋的繁華已蔚為大觀,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更使她名揚天下。明清之際,楓橋達到了她的鼎盛期,商旅如織,舟船林立,成為全國最大的米、豆轉口地與集散市鎮。
  建國後,楓橋鎮隸屬蘇州市管轄,1958年後轉歸吳縣,1994年7月劃歸蘇州國傢高新技術開發區。經過十年開發建設,農村迅速城市化、農民迅速市民化,楓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4年6月楓橋撤鎮建街道,翻開了她歷史上嶄新的一頁,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新城區正在崛起。
  楓橋街道現轄楓津社區、康佳社區、西津橋社區、馬浜社區、東浜社區、白馬澗第一社區、白馬澗第二社區等七個社區, 支英、支津、馬浜、東浜、津橋、毛傢、木橋、合理、開山、馬澗、新村、建林、朝紅、聯港、丁新、銅墩、新元、廣東、三聯、三元、嚮街、旺米、俞宅、楓漁等24 個行政村。
  楓橋交通便利,北臨 312 國道、滬寧高速公路;南接蘇福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直通光福機場;東經寒山大橋、何山大橋與古城區緊密連接;西由世紀大道直通浩渺的太湖。楓橋地形東低西高,面水靠山,有運河環繞,又有群山環抱,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風光秀美。
諸暨市~楓橋鎮
  (關於自然景點和人文歷史介紹詳見 楓橋 詞條。)
  楓橋鎮地處諸暨市楓橋鎮全景圖東北部,距紹興市中心28公裏,離諸暨市中心20公裏,紹大綫、諸嵊綫穿境而過。2001年,楓橋、全堂、東一“二鎮一鄉”合併成新楓橋鎮。鎮域面積165平方公裏,總人口73915人(2005年底)。2006年,轄5個管理處,楓橋鎮轄5個居民區、84個行政村:天竺、海角寺、百樹、學勉、楓北;楓溪、紫薇、鐘瑛、西疇、孝義、疊山、彩仙、大山、大竺、大悟、泰山、駱傢橋、新建、行山、杜黃橋、遮山、先進、創業、匯地、進農、化農、新農、勤農、何傢、豔陽、開先、新躍、象山、魏傢塢、霞朗橋、大奕、魏傢、洄村、郭店、橋亭、聚英、擇樹下、新店灣、下西湖、陽春、網山、永聯、石砩、溪東、將軍、陳昂、葛村、柳塢、東鬆嶺下、高傢、澤泉、宣傢塢、屠傢塢、古博嶺、何傢塢、王傢溪頭、楊塢、尚義塢、幹山塢、新楊、裏東塢、外東塢、旺妙、九裏、茅塘塢、王村、銀杏、五宜潭頭、漁稼、毛傢、岫山、大溪、單傢甸、大祝、石峽裏、石峽口、樊傢、湯村、東畈、全堂、橋下、河宣、楊山、遼塢。鎮政府駐步森大道52號。楓橋鎮代碼:330681109。
  楓橋歷來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人口地域大鎮、經濟政治重鎮,“楓橋經驗”、“楓橋襯衫”、“楓橋香榧” 聞名全國,楓橋小天竺被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鄉鎮的典型”。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722856萬元,國內生産總值193388萬元,其中第一産業10101萬元,第二産業36635萬元,第三産業117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08元。楓橋鎮先後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紹興市三十強鄉鎮、浙江歷史文化名鎮、浙江東海明珠文化鎮、浙江省生態建設示范镇、浙江省衛生鎮等榮譽稱號。
  全鎮有工業企業7353傢,其中市級規模企業4傢,年銷售500萬元以上企業32傢,主要有紡織、服裝、針織、玩具、建材、機械六大行業,鎮內現有省級服裝特色工業園區和輕紡創業小區等兩個工業園區,目前正在建設中。全鎮有水田39253畝,耕地面積畝。諸暨花果山莊、白米灣萬畝茶園、何字食品有限公司等已成為全市農業産業化的樣板。一批以水果、茶葉、蔬菜、花卉、竹筍等為主的多個優高農業基地已經形成。
  全鎮有各類學校17所,是高標準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鄉鎮。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自來水飲用全面普及,村村道路硬化到傢,戶戶皆通有綫電視,群衆文化蓬勃開展,形成一批有較大規模和檔次的文化隊伍,活躍在全鎮乃至全市各大型活動中,如:銅管樂隊、女子鼓樂隊、楓溪演唱村“演唱隊”等。初級衛生保健全面落實,醫療事業得到充分發展,諸暨市第二人民醫院,有中級以上職稱醫技人員65人。
  楓橋鎮境內風景名勝古跡衆多,有被列入《中國名勝詞典》風光旖旎的小天竺,有建於宋朝的東化城寺塔,有原基於楓溪江溪間平陸而造的神奇建築楓橋大廟,還有位於陳傢村長道地的陳洪綬紀念館(光裕堂)、王冕隱居地(九裏山白雲庵、梅花屋)、中國香榧森林公園、芝塢山、走馬崗、楓水名賢坊 等等(詳見楓橋詞條)。
  楓橋經驗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政法戰綫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之後,“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衆,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群衆路綫相結合的典範。
  楓橋經驗圖片宣傳陳列室“楓橋經驗”之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為此,楓橋在各居委會、村,甚至在一些重點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調解組織。近年,楓橋鎮共成功調處民間糾紛1000多起,調處成功率達97.2%,其中80%的糾紛在村一級就得到瞭解决。 此外,楓橋鎮在健全普法工作網絡的基礎上,每年投入20多萬元用於法製宣傳教育,並對曾經有過違法行為的人員,堅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幫一時幫一世”的原則。
  “楓橋經驗”之二:幫扶刑滿釋放人員。
  五年來,楓橋200多名刑滿釋放人員中,絶大部分人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改好率達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還入了黨,當上了村幹部。
  “楓橋經驗”之三: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新模式。
  隨着經濟發展,楓橋鎮還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統一為外來員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學等問題,每年還評比“十佳外來優秀青年”,授予中高級人才以“榮譽鎮民”稱號。
No. 3
枫桥镇
  轄:居委會(楓津、西津橋);村委會(津橋、支津、毛傢、木橋、支英、開山、合利、東浜、馬浜、新元、銅墩、廣東、嚮街、三聯、三元、丁新、旺米、馬澗、聯港、俞宅、朝紅、新村、建林、楓漁)。
No. 4
枫桥镇
枫桥镇
枫桥镇
  楓橋鎮 郵編:311811 代碼:330681109
  全鎮轄2個社區、28個行政村:天竺社區、海角寺社區、陳傢村、大幹溪村、大溪村、梅苑村、海角村、洄村、樓傢村、全堂村、三江村、樂山村、四聯村、屠傢塢村、魏廉村、霞朗橋村、先進村、新東塢村、西弈村、新擇湖村、陽春村、永寧村、鐘山村、楓源村、櫟橋村、杜黃新村、東三新村、楓一村、馬嶺村、西下村。
  
  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2005年底)。2006年,轄5 個居民區、84個行政村:天竺、海角寺、百樹、學勉、楓北;楓溪、紫薇、鐘瑛、西疇、孝義、疊山、彩仙、大山、大竺、大悟、泰山、駱傢橋、新建、行山、杜黃橋、遮山、先進、創業、匯地、進農、化農、新農、勤農、何傢、豔陽、開先、新躍、象山、魏傢塢、霞朗橋、大奕、魏傢、洄村、郭店、橋亭、聚英、擇樹下、新店灣、下西湖、陽春、網山、永聯、石砩、溪東、將軍、陳昂、葛村、柳塢、東鬆嶺下、高傢、澤泉、宣傢塢、屠傢塢、古博嶺、何傢塢、王傢溪頭、楊塢、尚義塢、幹山塢、新楊、裏東塢、外東塢、旺妙、九裏、茅塘塢、王村、銀杏、五宜潭頭、漁稼、毛傢、岫山、大溪、單傢甸、大祝、石峽裏、石峽口、樊傢、湯村、東畈、全堂、橋下、河宣、楊山、遼塢。鎮政府駐步森大道52號。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
  楓橋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隋朝時,曾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楓橋歷史悠久,行政職能優勢明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楓橋先民就在楓橋江兩岸繁衍生息;越國前期曾於此建都;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年),一度為義安縣治,義安縣不僅僅為原楓橋區屬範圍,還包括了湄池、江藻一帶,因此,楓橋是當時的地域中心,商賈雲集之地,形成了繁華一時的三裏長街。寧宗開禧年間(1205-1207),辛棄疾曾於此申置東尉司;元設巡檢司;明為驛輔;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設楓橋鎮;民國元年(1912年)設楓橋鄉;1932年,楓橋曾修建小鐵路,使得楓橋的集市貿易十分興旺。1949年解放後楓橋一直是鎮、鄉、公社、區所在地。是諸暨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楓橋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楓橋耕讀傳傢重教興學由來已久,蔚然成風,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東海文化明珠鎮。宋元時期的藏書樓就被時人譽為"越中之冠"。僅宋元明清四朝,楓橋有進士35人,舉人68人。歷代名人輩出,孕育了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汪壽華、何燮侯、梁煥木等一大批人才,"楓橋三賢"更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而在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社會教育更具特色,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勞動者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藴,良好的求學氛圍,較高素質的現代公民,使楓橋更添內涵,發展後勁更足。
英文解釋
  1. :  Maple Town,  Fengqiao Town
近義詞
楓橋
包含詞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針織運動衫廠蘇州新區楓橋鎮成人教育中心校
分類詳情
張開三元村新楊村新村村新躍村齊東村
新農村陳傢村大溪村永寧村大山村
魏傢村高傢村銀杏村丁新村木橋村
楓津社區西津橋社區津橋村支津村毛傢村
支英村開山村合利村東浜村馬浜村
新元村銅墩村廣東村嚮街村三聯村
旺米村馬澗村聯港村俞宅村朝紅村
建林村楓漁村樓傢村三江村四聯村
先進村鐘山村楓源村楓一村馬嶺村
西下村楓溪村紫薇村泰山村何傢村
勤農村創業村象山村郭店村橋亭村
永聯村溪東村將軍村毛傢村東畈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