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文星鎮位於成都平原腹心,地處成都市南郊雙流國際機場大門口,素有“天府之國第一門戶”的美稱。文星鎮緊靠成都市區(外環綫),緊鄰雙流縣城,分別距市中心和縣城約10公裏和5公裏,距機場不足1公裏,地理位置處在三大點(成都市區、縣城、華陽衛星城)和三大區(國傢級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省級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和市級牧馬山旅遊開發區)的黃金中心。
文星鎮境內有全國第四大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昆鐵路橫貫全境,距成都火車南站及雙流火車站分別為8公裏、2公裏;公路交通更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具有六橫四縱的交通網絡(六橫:機場高速路、快速通道、成樂大件路、川大路、雙中路、雙華路;四縱:長城路、成雅高速路、雙黃路、迎賓路),並分別與80米寬的成都人民南路南延綫、成都武侯大道及成渝高速路相連,成雅高速路成都第一互通式出口在文星鎮,交通十分便捷,具有十分獨特的立體交通網絡優勢。
文星鎮基礎設施功能完善,有110KV變電站1座,天然氣配氣站1座,自來水廠2座,電信基站和郵電所各1個,實現了光纜光纖通訊、信息網絡寬帶傳輸,光纖電視進村入戶。該鎮距牧馬山國際高爾夫球場4公裏。此外,市場3個、醫院3所,學校從幼兒園到重點大學一應俱全,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大中專院校的入駐,為文星地區城市發展功能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
|
區位概況
該鎮位於湘江東支東岸,距長沙72千米,距嶽陽市區96千米。北與白泥湖、石塘、湘臨鄉毗連,東地理位置、南面與長康、袁傢鋪兩鄉鎮接壤,西抵湘江東支與鶴竜湖鎮隔江相望。南北最長處約7.3千米,海拔高度40米。東西最寬處約4.9千米,截止2003年底,面積30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該鎮作為縣城,始於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由知縣李植自赤竹城遷此,地名瓦碎潭。該鎮域明初隸歸政鄉,設二坊;清初隸19都;鹹豐年間為附城局城區鄉;民國25年建為中心鎮。1949年稱城關區;1951年8月建為區級鎮,直隸縣,轄3個居委會和城郊的附城鄉;1958年9月建“八一人民公社,後稱城關公社,轄6個生産大隊、37個生産隊;1961年恢復鎮建製,轄城區的9個居委會和郊區6個生産大隊;1981年11月於郊區建公社級農業辦事處,專轄郊區6個生産大隊;1992年撤銷農業辦事處,並入城關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改名文星鎮。
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1998年後改,曾為城關鎮)。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1369年(明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清朝仍屬長沙府。民國初年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年(1940年)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屬湘潭專署,1964年屬嶽陽專署。1966年,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後改市)。1986年,屬地改市後的嶽陽市。
行政區劃
文星鎮下轄村:望濱村高嶺村東湖村黃金村長嶺村嚮陽村粟塘村白沙村
社會事業
2008年底,左文襄公祠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在湘陰縣城文星鎮竣工。左宗棠係晚清著名愛國將領,湘軍統帥之一,該鎮左文襄公祠修洋務派重要首領。左文襄公祠是清朝為彰顯左宗棠功績而專建的,2008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為磚木石結構,由三組硬山式殿宇和邊廊組成,即前照壁和前廳、後寢(設左宗棠牌位佛龕)及東西附院組成,為祠的主體建築。該修繕工程是2005年1月正式動工的,總占地1.6萬平方米,以恢復其晚清時期的規模和風貌。
文化教育
該鎮城南中學擁有一支團结、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着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人口數據
2003年底該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78580男39104女39476家庭戶戶數25423家庭戶總人口(總)77387家庭戶男38534家庭戶女388530-14歲(總)161620-14歲男84700-14歲女769215-64歲(總)5702415-64歲男2796915-64歲女2905565歲及以上(總)539465歲及以上男266565歲及以上女272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8593 |
|
一、基本情況
文星鎮地處銅鑼山腳,位於大竹縣城東南39公裏處,東鄰楊通鄉,南接神合鄉,西連鄰水的新鎮鄉,北與金雞鄉、童家乡接壤,竹石路、觀文路、文神路三條公路在此交匯。全鎮面積49.5平方公裏,山林面積1.5萬畝,耕地面積23656畝(其中:田13465畝,土10191畝);轄11個村、96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和4個街道小組,8169戶、26137人;23個黨支部,850名黨員(其中:農村黨支部11個、農村黨員601名)。村村通公路。
2006年,全鎮GDP實現1567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61元,比去年人平增加301元;計劃生育率達92.9%;人口自然增長率3‰;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390萬元;糧食總産量達13571噸。
二、今後工作思路及奮鬥目標
工作思路:夯實基礎求發展,優化結構促增收,狠抓教育強素質,構建和諧保穩定。
奮鬥目標:(一)建成全縣優質糧油生産基地;(二)建成全縣優質禽蛋生産基地;(三)建成全縣公路建設示範鄉鎮;(四)建成全縣安全生産示範鄉鎮;(五)建成全縣省級文明衛生場鎮。 |
|
文星鎮位於四川省羅江縣以北,距縣城10公裏,與羅江縣的金山鎮、略坪鎮、萬安鎮及安縣的寶林鎮、清泉鄉接壤。全鎮面積36.38平方公裏,轄9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14370人。2007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1025萬元,工業總産值完成10206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57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5878.25萬元, 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321元。
2006年4月,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因清代才子李調元“叔侄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而得名。2007年,該鎮以旅遊為突破口,積極推進第三産業較快發展。根據鶺鴒古鎮調元文化旅遊開發理念規劃藍本,一是籌措資金170萬元實施了鶺鴒古鎮的仿古打造,形成了有吉祥文化特色的古鎮風貌,具體完成了蓮花街立面仿古、烽火臺、仿古城墻修建、濘水河堤改造、李調元故裏牌坊建設等工程;二是籌措資金對調元文化旅遊景點沿綫的環境進行了整治;三是籌措資金完善了醒園仿古打造,提升了調元文化品位;四是鶺鴒寺被德陽市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是成功舉辦了李調元故裏文化節係列活動。2007年,到該鎮觀光旅遊的人數比上年增長了20%以上。 |
|
文星鎮簡介: 儀隴縣轄鄉。原名竜鳳場,1940年改鄉,1980年更名文星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6公裏。面積34.2平方公裏,人口1.8萬。轄竜馬場、竜傢溝、天星寨、緑水河、肖傢橋、高竜山、大石橋、寒包埡、文傢梁、劉傢溝、金羊廟、聳峰山、西禪寒、鄧傢壩、熊傢廟、鵝山寨16個村委會。鄉辦企業有鐵木加工廠、農機廠、釀酒廠。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兼産棉花、油菜籽、煙葉。養殖豬、蠶、傢禽等。
文星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6410男8801女7609家庭戶戶數4755家庭戶總人口(總)16350家庭戶男8751家庭戶女75990-14歲(總)43540-14歲男23330-14歲女202115-64歲(總)1099315-64歲男592015-64歲女507365歲及以上(總)106365歲及以上男54865歲及以上女51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6315 |
|
文星鎮 即湘陰縣城,以文星塔而得名。位於湘江東支東岸,距長沙72千米,距嶽陽市區96千米。北與白泥湖、石塘、湘臨鄉毗連,東、南面與長康、袁傢鋪兩鄉鎮接壤,西抵湘江東支與鶴竜湖鎮隔江相望。南北最長處約7.3千米,東西最寬處約4.9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文星鎮作為縣城,始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由知縣李植自赤竹城遷此,地名瓦碎潭。今鎮域明初隸歸政鄉,設二坊;清初隸19都;鹹豐年間為附城局城區鄉;民國25年建為中心鎮。 1949年稱城關區;1951年8月建為區級鎮,直隸縣,轄3個居委會和城郊的附城鄉;1958年9月建“八一公社,後稱城關公社,轄6個生産大隊、37 個生産隊;1961年恢復鎮建製,轄城區的9個居委會和郊區6個生産大隊;1981年11月於郊區建公社級農業辦事處,專轄郊區6個生産大隊;1992年撤銷農業辦事處,並入城關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改名文星鎮。現轄城區的城北、城西、城南、城東、先鋒、西湖、江東、城郊、北郊、漕溪、烏竜、三峰、江洲、橋東14個居委會和郊區的東湖、望濱、長嶺、黃金、高嶺新村、慄塘、白沙7個村。人口36800戶、92133人。 轄:江東社區、三井頭社區、先鋒社區、烏竜、高嶺社區、東湖社區、西湖7個居委會;望濱、黃金、長嶺、嚮陽5個村委會。 |
|
即湘陰縣城,以文星塔而得名。位於湘江東支東岸,距長沙72千米,距嶽陽市區96千米。北與白泥湖、石塘、湘臨鄉毗連,東、南面與長康、袁傢鋪兩鄉鎮接壤,西抵湘江東支與鶴竜湖鎮隔江相望。南北最長處約7.3千米,東西最寬處約4.9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文星鎮作為縣城,始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由知縣李植自赤竹城遷此,地名瓦碎潭。今鎮域明初隸歸政鄉,設二坊;清初隸19都;鹹豐年間為附城局城區鄉;民國25年建為中心鎮。1949年稱城關區;1951年8月建為區級鎮,直隸縣,轄3個居委會和城郊的附城鄉;1958年9月建“八一人民公社,後稱城關公社,轄6個生産大隊、37個生産隊;1961年恢復鎮建製,轄城區的9個居委會和郊區6個生産大隊;1981年11月於郊區建公社級農業辦事處,專轄郊區6個生産大隊;1992年撤銷農業辦事處,並入城關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改名文星鎮。 |
|
|
|
儀隴縣轄鄉。原名竜鳳場,1940年改鄉,1980年更名文星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6公裏。面積34.2平方公裏,人口1.8萬。轄竜馬場、竜傢溝、天星寨、緑水河、肖傢橋、高竜山、大石橋、寒包埡、文傢梁、劉傢溝、金羊廟、聳峰山、西禪寒、鄧傢壩、熊傢廟、鵝山寨16個村委會。鄉辦企業有鐵木加工廠、農機廠、釀酒廠。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兼産棉花、油菜子、煙葉。養殖豬、蠶、傢禽等。 |
|
- : Wenxing Town
|
|
文星 |
|
|
|
嚮陽村 | 花園村 | 光明村 | 蓮花村 | 杜傢村 | 復興村 | 蔡傢村 | 長嶺村 | 竜門村 | 東湖社區 | 白沙村 | 百花村 | 黃金村 | 花橋村 | 三星村 | 高嶺村 | 大安村 | 橋頭村 | 來竜村 | 先鋒社區 | 高嶺社區 | 西湖社區 | 望濱村 | 東湖村 | 粟塘村 | 竜鳳社區 | 竜傢溝村 | 天星寨村 | 肖傢橋村 | 大石橋村 | 劉傢溝村 | 鄧傢壩村 | 文星村 | 農興村 | 黃土堰村 | 花竜村 | 紅安村 | 順河村 | 白水村 | 江東社區 | 三井頭社區 | 烏竜社區 | 緑水河村 | 高竜山村 | 寒包埡村 | 文傢梁村 | 熊傢廟村 | 峨山寨村 | 金羊廟村 | 聳峰山村 | 西禪寨村 | 竜鳳場村 | 街道社區 | 鐘壩村 | 方鬥村 | 湖夾灘村 | 四聖村 | 月兒村 | 五朵蓮村 | 大湖堰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