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 > 南極洲
顯示地圖
目錄
在地球最南端
  在地球最南端,四周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包圍。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大陸幾乎全被冰層所覆蓋,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最高的洲。氣候酷寒。有極晝和極夜現象,並有極光出現。植物種類稀少。附近海域有企鵝、海象、海獅等動物。煤、石油、天然氣、鈾、鐵等地下礦藏豐富。目前尚無定居的居民。十幾個國傢建有科學考察站。中國建有長城站和中山站。
概況
  名稱:南極洲(英文名稱:Antarctica;法文名稱:Antarctique)。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
  位置: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 同時也是跨經度最多的一個大洲。
  面積: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 位於七大洲面積的第五位。
  範圍: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地理分區: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嚮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地理常識:在南極點不管嚮哪面走都是嚮北方。
  居民: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簡史: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航海時發現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1772~1775年,英國人庫剋船長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1820~1821年,美國人帕爾默、沙俄人別林斯高晉和拉紮列夫、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先後發現了南極大陸。1838~1842年,英國人羅斯、法國人迪爾維爾、美國人威爾剋斯等先後考察了南極大陸。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28~1929年,美國人作了幾次南極飛行考察,並建立了“小亞美利加基地”。
自然環境
  南極洲大陸海岸綫長約24700千米。
  邊緣海與島嶼 南極洲邊緣海有屬於南太平洋的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屬於南大西洋的威德爾海等。主要島嶼有奧剋蘭群島、布韋島、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剋尼群島、阿德萊德島、亞歷山大島、彼得一世島、南喬治亞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桑威奇群島。
  地形:橫貫南極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東南極洲,面積較大,為一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橫貫南極山脈綿延於地盾的邊緣;西南極洲面積較小,為一褶皺帶,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東西兩部分之間有一沉陷地帶,從羅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爾海。南極洲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點瑪麗·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陸幾乎全部被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達4000米以上。大陸周圍的海洋上有許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僅2%的土地無長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南極冰原的“緑洲”,是動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緑洲”上有高峰、懸崖、湖泊和火山。南極大陸共有兩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騙島上的欺騙島火山和羅斯島上的埃裏伯斯火山(又譯埃拉波斯火山)。欺騙島火山在1969年2月曾經噴發過,使設在那裏的科學考察站頃刻間化為灰燼,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對此心有餘悸。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絶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季節與晝夜 南極洲每年分寒、暖兩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極點附近寒季為極夜,這時在南極圈附近常出現光彩奪目的極光;暖季則相反,為極晝,太陽總是傾斜照射。
  南磁極與難達之極 南磁極即地磁的南極,1985年南磁極的位置約為東經139° 24′,南緯65°36′。“難達之極”是約以南緯82°和東經55°-60°為中心的高地,由於地勢高峻,成為大陸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綫,是難於接近或到達的地區。
自然資源
  礦物
  南極洲藴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主要分佈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藴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裏伯斯火山儲有硫磺。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纔來到現今的位置。
  生物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裏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裏卻充滿了生機,那裏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裏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洲衆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於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夏天,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有代表性的南極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大陸周圍的海洋,鯨成群,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絶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南極周圍海洋中還盛産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産品的需求。
  水資源
  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
  根據近30多年在南極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和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對有親緣板塊拼接的結果證實,南極洲存在着豐富的煤、鐵、石油與天然氣。煤資源主要存在於南極橫斷山脈,為二疊紀煤,貯相較淺,煤塊呈凹凸狀。鐵礦貯存於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但是最大的鐵礦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其範圍綿延數十千米 ,此外,南極洲還有金、銀、鉑、鉻、錫、鉛等多種金屬礦藏。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衹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與西南極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幹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發現經過
  18世紀起,探險傢們紛紛南下去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1772~1775年英國庫剋船長歷時3年8個月,航行97000千米、環南極航行一周,幾次進入極圈 ,但他最終未發現陸地。
  1819年沙俄派別林斯高晉率東方號與和平號兩船,歷時兩年零21天分別在南緯69°53′、西經82°19′和南緯 68°43′、西經73°10′發現了兩個島。1823年2月英國人威德爾南下到南緯74°15′ , 創造了當時南下的最高緯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國迪爾維爾曾力圖超過威德爾創造高緯度紀錄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於1840年1月19日發現的島嶼為阿德雷地,並命名其沿海水域為迪爾維爾海,後人還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企鵝,即阿德雷企鵝。隨後,英國的羅斯於1841年駛入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羅斯灣,,但他為冰障所阻無法到達他預測的南磁極——南緯75°30′、東經154°。1908年英國的沙剋爾頓挺進到南緯88°23′,離南極點僅差180千米 ,但由於食品耗盡而折回。1909年莫森、戴維斯和麥凱首次到達當時為南緯72°24′,東經155°18′的南磁極。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先後到達南極點。
  從1772年庫剋揚帆南下到19世紀末,先後有很多探險傢駕帆船去尋找南方大陸,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帆船時代。20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儘管時間短暫,但人類先後徵服了南磁極和南極點,涌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險英雄。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英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50年代中期,人類在 南極探險逐漸用機械設備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國的威爾金駕機飛越南極半島,1929年美國人伯德駕機飛越南極點,同年另一美國人艾爾斯沃斯駕機從南極半島頂端飛至羅斯冰架。飛機在南極探險方面為人類宏觀正確地認識南極大陸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機械化時代。從1957~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起至今,衆多的科學家涌往南極,他們在那裏建立常年考察站,進行多學科的科學考察,人們稱這一時期為科學考察時代。
南極考察
  國際活動
  1959年12月,由12個國傢簽訂了《南極條約》。其主要內容是: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保證在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禁止在南極地區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廢物,凍結對南極的領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傢都加入了《南極條約》。
  我國與南極
  1984年11月20日,我國派出591人組成的南極考察隊,乘“嚮陽紅10號”考察船首次赴南極建站與考察。1985年2月中國南極長城站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南端落成,地理長城站坐標為南緯62°12′59〃,西經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國東南極考察隊在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標為南緯69°22′24〃,東經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極點2903千米。2009年1月27日,我國在南極冰穹A建設的昆侖站勝利建成,昆侖站地理坐標為南緯80°25′01″,東經77°06′58″。高程4087米。距離南極冰穹A7.3公裏。
  南極探險
  1820年前後,一些獵取海豹的獵人來到南極洲,他們可能就是最早到達南極的人。1895年,比利時的幾位探險傢在冰原上度過了一個鼕季。1901年,羅伯特·斯科特率領英國探險隊前往南極,但是沒有成功。1911年11月,挪威探險傢羅德·阿蒙森成為到達南極的第一人。此後不久,斯科特也帶領探險隊到達南極。但不幸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在歸途中全部遇難。
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從1908~1941年,共有7個國傢先後對南極洲提出了領土要求 。1908年英國首先宣佈對西經20°~50°、南緯50°以南和西經50°~80°、南緯58°以南包括福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和南極半島在內的扇形地塊及其水域擁有主權 ;1923年英國又對從東經160°到西經150°、南緯60°以南的羅斯扇形地區提出領土要求並委托新西蘭總督管理,這也是新西蘭所要求的那塊扇形大陸。實際上英國當時的真正企圖是要將整個南極大陸納入其版圖。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亞人莫森率領的英、澳、新西蘭聯合考察隊對上述地區進行了考察。接着,英國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亞對南緯60°以南、東經45°~136°和東經142°~160°相當於南極大陸40%的65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和水域提出了領土要求。
  法國以他們的探險者最早發現阿德雷沿岸為由於1924年對東經136°~142°、南緯67°以南的一塊狹長地域提出領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並將這塊地域延伸到極點和南緯60°。
  1938年德國派測繪船對毛德皇后地一帶進行閃電式考察,在6天半時間內用飛機對毛德皇后地 60 萬平方千米的地區進行了航空調查與拍照,並每隔25千米空投一顆麯十字金屬標記物。挪威在1939年4月也聲明對東經45°至西經20°之間的地域擁有主權,但既沒嚮南延伸到極點,也沒有規定其北部邊界的緯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艦艇以凱爾蓋朗島為基地在西南極水域時常出沒攔劫商船和捕鯨船,從而突出了南美大陸與南極半島之間德雷剋海峽的軍事意義。為此,智利在1940年宣佈對西經53°~90°之間 、南緯60°以南的地域擁有主權。阿根廷於1941年宣佈對西經25°~74°、南緯60°以南的地域擁有主權;他們的依據是南美大陸與南極半島地質上的親緣關係、有效占領理論以及西班牙原來所宣稱的對南極領土要求的繼承。英國 、智利 、阿根廷3國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區相重疊,致使3國之間發生爭論。英國於1947年和1955年為此上訴國際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認為南極半島是他們的領土,拒絶由國際法院審理。美國自30年代末開始,為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作準備 。1939年羅斯福總統即明確指示美國當時進行南極考察的人員在南極多設置一些美國標記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時在無人要求的瑪麗·伯德地兩側各建了一個站。美國在1945~1947年間進行了代號為躍進的大規模考察,並在1948年邀請英、法、挪威、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阿根廷7國共同商討南極問題,提出由8國共管或由聯合國托管。但與會國中有6國堅持其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會議無任何結果。
  上述8國的活動引起了蘇聯的關註。1950年6月8日蘇聯照會上述8國政府,表示不承認任何國傢以任何方式對南極提出的領土要求,不承認在沒有蘇聯參加的情況下做出有關南極的任何决定。前蘇的堅决立場以及俄早期探險者(如別林斯高晉)在南極考察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使美、英等8國不得不重新考慮解决南極領土紛爭的途徑。
  到20世紀40年代,英國、法國、挪威、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新西蘭7國已對83%的南極大陸提出了領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挪威4國互相承認各自的領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國3國要求的領土互相重疊,各方堅持各自的主權要求,互不承認他方的主權要求;美、蘇不承認任何國傢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同時保留他們自己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利。由於對領土要求的紛爭,致使南極大陸成了多種矛盾的焦點。這些矛盾的存在與發展,在客觀上需要製定一個多邊條約以緩解各種矛盾與紛爭。1959年12月1日 ,阿根廷 、澳大利亞 、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新西蘭、挪威、南非、英國、美國、蘇聯12國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南極條約》。
南極條約體係
  《南極條約》的主要內容為:禁止在條約區從事任何帶有軍事性質的活動 , 南極衹用於和平目的;凍結對南極任何形式的領土要求;鼓勵在南極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各協商國都有權到其它協商國的南極考察站上視察;協商國决策重大事務的實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極條約的例會和各協商國對南極的自由視察權。中國於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極條約組織,同年10月被接納為協商國。《南極條約》有40個成員國,其中26國為協商國,14國為非協商國。
  繼《南極條約》之後 ,協商國又於1964 、1972 、1980年先後簽訂了《保護南極動植物議定措施》、《南極海豹保護公約》和《南極生物資源保護公約》 ;1988 年6月通過了《南極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1991 年 10 月在馬德裏通過了《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南極條約》和上述公約以及歷次協商國通過140餘項建議措施 , 統稱為南極條約體係。1991年在馬德裏通過的《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中第25條規定,自議定書生效之日起50年內禁止在南極進行礦物資源活動,從而確保了南極大陸未來50年的和平與安寧,為全面保護南極、科學地認識南極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舉行的第十六屆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通過了13項建議備忘錄並發表了南極條約30周年宣言,重申《南極條約》的宗旨與原則:“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南極應永遠專用於和平目的,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與目標。”宣言建議1991~2000年為國際南極合作10年。
  南極條約組織非聯合國機構。在1983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馬來西亞等國提出將南極問題列入聯大議程,主張南極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産應由聯合國管理,但遭到南極條約協商國的一致抵製,因此儘管南極問題自1983年以後一直列在聯大議程內,但未取得進展。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簡稱SCAR,隸屬國際科聯,是專門組織、協調南極科學研究的國際性學術組織。SCAR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以促進南極條約協商國成員國之間及其它國際學術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大會期間還舉行生物、地質、冰川、氣象、高空大氣物理、大地測量與製圖、人體生理醫學等學科的分組學術討論會和南大洋生態與生物資源、海豹等方面的專傢組會議 。SCAR 自 1958 年成立至今召開過 21 次會議。1991年 SCAR 在德國不來梅舉行大規模的南極科學大會 ,回顧、總結了30年來在南極研究方面各重大學科取得的進展 。SCAR最重大的研究課題是“南極在全球地圈 - 生物圈計劃中的作用”。SCAR 現有21個正式成員國和7個非正式成員國 。中國在1986 年6月舉行的第十九屆會議上被接納為正式成員,並參加了第十九屆 以後的 各屆會議 。 中國也成立了與 國際SCAR相對應的中國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統一協調全國的南極科學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為該委員會主任 。中國極地研究所所長董兆幹在第二十一屆SCAR會議上當選為副主席。
  中國從1980年起派科學家到外國南極考察站同外國科學家一起開展南極科學研究,並於1985 年 2月20日在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上(南緯62°13′、西經58°58′)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後又在1988年底選定南極大陸另一端的達拉斯曼地區南 緯 69°22′、東經 76°22′處建立了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 從 1984 年起,中國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隊 。自第五次起 ,考察隊兵分兩路,一路奔嚮長城站,一路奔嚮中山站。中國在兩個站上進行的主要考察項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質、冰川、環境、氣象、高空大氣物理、人體生理醫學等 。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蘇、英、日6國各1名隊員組成的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從南極半島出發,沿着過南極點、東方站最後到達和平站的最長路綫,開始了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橫穿南極大陸的徵途,歷時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經過南極點時曾發表《南極宣言》,1990 年 3月3日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勝利到達終點。 南極洲是唯一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大洲.
  南極洲簡況: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陸,但鼕季極端氣溫很少低於-40℃,現在世界上最低的氣溫記錄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蘇聯的東方站測定的。
  南極洲的風也是獨具個性的。冷空氣從大陸高原上沿着大陸冰蓋的斜坡急劇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風。風嚮不變的下降風將冰面吹蝕成波狀起伏的溝槽,風速超過15米/秒時,會形成暴風雪,伸手不見五指。
  南極洲還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幾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極地氣旋從大陸以北順時針旋轉,以長弧形進入大陸,除西南極的低海拔地區以外,這些氣流很難進入大陸內部。但是,在氣旋經過的南極半島末端(包括喬治王島),年降水則特別豐富,可達900毫米。
  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蓋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裏,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它的淡水儲量約占世界總淡水量的90%,在世界總水量中約占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我國東部的經濟特區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極洲最具特色的是沒有土著居民,也沒有發現任何古人類活動的痕跡。直到現在,南極洲沒有工廠、農田,靠當地的自然資源與環境,人類無法在南極生存。
  南極洲奇觀:“乳白天空”是極地的一種天氣現象,也是南極洲的自然奇觀之一。它是由極地的低溫與冷空氣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當陽光射到鏡面似的冰層上時,會立即反射到低空的雲層,而低空雲層中無數細小的雪粒又像千萬個小鏡子將光綫散射開來,再反射到地面的冰層上。如此來回反射的結果,便産生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乳白色光綫,形成白蒙蒙霧漫漫的乳白天空。這時,天地之間渾然一片,人和車輛、飛機仿佛融入濃稠的乳白色牛奶裏,一切景物都看見,方向難以判別。人的視綫會産生錯覺,分不清近景和遠景,也分不清景物的大小。嚴重時還能使人頭昏目眩,甚至失去知覺而喪命。
  乳白色天空是極地探險傢、科學家和極地飛行器的一個大敵。若遇到它,那是很危險的,正在滑雪的滑雪者會突然摔倒,正在行駛的車輛會突然翻車肇禍,正在飛行的飛機會失去控製而墜機殞命。這樣的慘痛事件,在南極探險史和考察史上是屢見不鮮的。1958年,在埃爾斯沃恩基地,一名直升飛機駕駛員就因遇到這種可怕的壞天氣,頓時失去控製而墜機身亡。1971年,一名駕駛LC---130大力神飛機的美國人,在距離特雷阿德利埃200公裏的地方,遇到了乳白天空,突然失去聯繫,一直下落不明。
  乳白天空雖然對人類在南極的活動構成危險,但衹要事先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有安全防範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一旦遇到它隨即繞道躲開;正在野外活動的人和車輛則應呆在原地不動,註意保暖,耐心等待乳白天空的消失,或救援人員前來營救。
  南極企鵝: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是南極的象徵。全世界大約有20多種企鵝,全部分佈在南半球,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到非洲大陸南端、南美洲和澳洲,枉息在這些大陸的沿岸和島嶼上。
  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有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個鵝等7種。種類雖不多,但數量大,總數約1.2億衹,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地區海鳥總數的90%。其中以阿德利企鵝數量最大。達500萬衹。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衹。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0萬衹。南極洲不愧為企鵝的王國。
  南極動物:海豹概況 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從水裏開始的,後來逐漸擴展到陸地,並且分化成植物和動物。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有些動物,甚至已經進化成溫血動物以至哺乳動物之後,為了逃避天敵的追擊,或為了尋覓更加豐富的食物,又重新返回了大海,形成了新的種屬,龐大的海豹傢族就是其中之一。
  南極是盛産海豹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海豹34種,約3500萬頭,南極地區雖然衹有6種海豹,但的數量卻有3200萬頭,占世界海豹總數的90%。産量居世界第一位。
  海豹傢族 棲息在南極輻合帶以財的海豹,有鋸齒海豹、威德爾海豹、羅斯海豹、象海豹、豹海豹和海獅等6種,它們組成南極的海豹傢族。
  海豹特性 海豹屬於鰭腳目哺乳動物,軀體呈流綫型,皮毛短而光滑,抗風禦寒能力強。它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登陸棲息,以海洋生物為食,主要是磷蝦。它善於遊泳,長於潛水,在水中以其胸鰭肢掌舵,尾鰭肢作槳前進。遊泳速度每小進可達20~30公裏,最高達37公裏。潛水時海豹的鼻孔緊閉,心跳每分鐘衹有4~5次。海豹的血是為人體的1.75倍,而腦卻衹有人腦的1/20。海豹奶的脂肪含量高達40%~50%,是牛奶的10~15倍,所以海豹的幼仔生長健壯,膘肥體胖。
  生存能力 科學家們發現,海豹有一種非常重要的適應寒冷的能力那就是它們能以比陸地上任何類似大小的動物快得多的速度將食物轉換成能量。它們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熱係統,可以使它們在極端寒冷的條件下能很舒服地生活下去。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一項特殊本領,即能隨心所欲地收縮其身體表面的血管,以減少熱量的散失。這套係統非常有效,因此南極水溫稍為暖和一點。海豹們就會熱得受不了。當然,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還是,海豹在潛到很深的水裏之後可以很快地浮到水面而安然無事,不會得潛水病(或叫沉箱病)。但人類卻不能。人類在潛到深水之後,如果過快地返回水面常常會得潛水病,甚至會有死亡的危險。這種病是由於在人從深水高壓上升的過程中,血液裏形成了氣泡所造成的。科學家們希望,根據對海豹潛水的研究,也許可以找出某種方法來防止潛水病的發生,這對深海作業和科學研究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南極植物:經植物學家考察,發現南極洲權有850多種植物,且多數為低等植物,衹有3種開花植物屬於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種,苔蘚370多種,藻類130多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不能與其他大陸相比,就是同北極地區相比也相差甚遠。北極地區雖然也是寒風凜冽,最低氣溫在-60℃以下,大部分地區屬於永久凍土帶,但那裏生長的植物品種及數量都比南極洲多,僅開花植物就有100多種,地衣達2000多種,苔蘚500多種,還有一些南極洲沒有的植物。
  南極探險:假想南方大陸 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對自己生存的地球,遠沒有像今天那樣瞭解。那時衹清楚已知的大陸都位於北半球,但古希臘人根據太陽總是出現在南面天空的事實,認為南半球也應該有一片大陸。當時的天文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假說:地球要保持相對平衡,南北兩端必須各有一塊陸地,而且可能是南重北輕,否則,這個球狀體的世界就會翻來倒去。後來,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希帕庫(?~公元前127年)根據對稱原理提出,如果南半球沒有一塊陸地,地球就無法保持平衡。他把這塊想像中的陸地稱為“南方的大陸”。到了公元1世紀,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不僅贊成關於南大陸存在的設想,還指出南大陸的南極地區與北極地區一樣,因嚴寒而無人居住。公元2世紀,埃及的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約公元90~168年)曾繪製出一幅極富想像力的圖,他在人們熟知的洲區的南方,加畫了一塊跨越地球底部的在陸,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未知的南方大陸”。他認為南方大陸非常大,幾乎填滿了南半球。這個地圖與現代理解的地圖基本一致。所以,托勒密有“現代地圖學祖師”之稱。在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托勒密的地球學著作被重新“發現”,譯成各種文字,一版再版,許多地圖上發現了這塊“假想的大陸”,衹是它的位置要比托勒密繪製的更靠南一些,而且它的名字也被改成“南方的陸地”。
  南極洲概況
  南極洲,位於南極點四周,為冰雪覆蓋的大陸,周圍島嶼星羅棋布。南極洲的面積,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島嶼面積共約1400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0%,與美國和墨西哥面積之和相當,是中國陸地面積的1.45倍,是澳大利亞陸地面積的兩倍, 為世界第五大陸。
  南極洲四周圍繞着多風暴且易結冰的南大洋,為大西洋、太 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積約3800萬平方公裏,為方便研究,被 稱為世界第五大洋。
  南極洲距離南美洲最近,中間隔着衹有970公裏的德雷剋海峽。 距離澳大利亞約有3500公裏;距離非洲約有4000公裏;與中國北京 的距離約有12000公裏。
  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橫貫南極山脈 將南極大陸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地理和地質上差別很大。
  東南極洲是一塊很古老的大陸, 據科學家推算,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它的中心位於難接近點,從任何海邊到難接近點的距離都很遠。 東南極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東南極洲有南極大陸最大的活火山,即位於羅 斯島上的埃裏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個噴火口。
  西南極洲面積衹有東南極洲面積的一半, 是個群島,其中有些小島位於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島嶼都被大陸冰蓋所覆蓋。較古老的部分(包 括有瑪麗.伯德地南部、埃爾斯沃思地、羅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岡岩和沉積岩組成的山係。 該山係嚮南延伸至嚮北突出的南極半島的中部。西南極洲的北部,即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紀地質時 期的火山運動所造成的。南極洲的最高處——文森山地(5140米)位於西南極洲
  筆架冰山
  位於南極高原的比德莫爾冰川是南極洲 較大的冰川。流域面積與法國相當的羅斯冰架, 為羅斯海最南的分界綫。位於大陸另一邊的威 德爾海,是另一個深入內陸、而以菲爾希納冰 架為終端的深海灣。菲爾希納冰架嚮南延伸, 與位於極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較高的羅斯冰架匯合。
  南極洲分佈有衆多的淡水和鹹水湖池,最 有名的是唐鬍安池,其湖水含????度極高,每升 湖水含????量可達270多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結冰。南極洲還有一種表面結冰、湖底 高溫高????的湖,如較有名的萬達湖和邦尼湖。 這種湖,表面結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 浮遊生物極少,湖水的含????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 湖水的溫度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氣溫-20℃的環境中,湖底水溫可高達25℃。
  冰 障
  南極洲的氣候通常較同緯度的北極區為冷,是世界最冷 的地區。而在海邊,並不像較高的內陸地區那麽冷。在國際 地球物理年期間,科學家在海岸地區測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溫 度是-18℃,而在南極點同月的平均溫度是-62℃。1983年7月 31日,蘇聯學者在東方站記錄到-89.2℃的低溫,是世界記 錄到的最低自然溫度。南極洲的風力,因地而異。一般而言, 海岸附近的風勢最強,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東南極洲的 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帶的風力最強,風速可達40- 50米/秒。據澳大利亞莫森站20年的統計資料,每年八級以 上大風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 82米/秒。法國的迪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 其風力相當於12級臺風的3倍,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 的最大風速。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年平均降水量僅有30- 50毫米,越往大陸內部,降水量越少,南極點附近衹有3毫米。 降水量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區,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設得蘭群島地區降水量比較多。 南極洲的降水幾乎都是雪。
  南極洲有藏量豐富的礦物資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就有220多種,包括煤、鐵、銅、鉛、鋅、鋁、 金、銀、石墨、金剛石和石油等。還有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釷、鈈和鈾等稀有礦藏。據科學家估計, 在羅斯海、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藴藏着150億桶的石油和3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南極洲煤的藴 藏量大約有5000億噸。在東南極洲的維多利亞地以南煤的藴藏量極為豐富,煤田面積達25萬平方公 裏。
  在南極大陸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發現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們面北朝着太陽生長。生物 學家在大陸的邊緣及附近的島嶼,已經發現約400種不同的苔蘚植物。在南極洲最溫暖的南設得蘭 群島以外和南極半島的北部,也發現了兩種粉紅色的顯花植物。在夏天解凍的池塘裏,還發現了 200種淡水藻類。在雪地上也有藻類生長。
地理分區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
  東南極洲
  從西經30°嚮東延伸到東經170°,面積1018萬平方公裏。包括:
  利奧波德海岸
  凱爾德海岸
  科茨地
  瑪塔皇太子妃地
  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裏德公主地
  朗希爾德公主地
  奧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麥剋羅伯遜地
  伊麗莎白公主地
  威廉二世地
  瑪麗皇后地
  諾剋斯地
  威爾剋斯地
  阿德萊德地
  喬治五世地
  維多利亞地
  羅斯陸緣冰
  南極高原
  極點
  西南極洲
  位於西經50°-160°之間,面積229萬平方公裏。包括:
  南極半島
  格拉厄姆地
  喬治六世地
  埃爾斯沃思地
  伯德地
  愛德華七世地
  彼得一世島
  南設得蘭群島
  帕爾默群島
  亞歷山大一世島
《南極條約》
  《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1日,由12個國傢簽訂,並在1961年6月23日正式執行。其主要內容是: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保證在南極洲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禁止在南極地區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物,凍結目前領土所有權的主張,促進國際在科學方面的合作。兩年內,各國都承認此條約,條約有效期為三十年。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國際南極條約》,凍結了所有國傢南極領土的主權要求,規定南極衹用於和平目的,可以說,南極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傢,它屬於全人類。
百科辭典
  Nanjizhou
  南極洲
  Antarctica
    位於地球的南端。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裏。其中大陸面積1239萬平方公裏,島嶼面積約 7.6萬平方公裏,陸緣冰面積約158.2萬平方公裏。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10,在世界七大洲中居第五位。周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環繞。大陸四周大致在南極輻合帶以內的水域被稱為南大洋,又稱南冰洋或南極洋,面積約3800萬平方公裏。南極大陸絶大部分在南極圈內。大陸周圍島嶼有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剋尼群島、南喬治亞島、南桑德韋奇群島、格斯特島、巴勒尼群島、羅斯福島、瑟斯頓島、亞歷山大島、阿德萊德島等。大陸邊緣有威德爾海、別林斯高晉海、阿蒙森海和羅斯海等。大陸海岸綫長約 24000公裏,其中約7500公裏的岸綫為陸緣冰(冰架)所占據。大陸周圍每年有9個月(3~11月)被海冰封鎖,成為難以接近的孤立大陸。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間的南極半島延伸1600公裏,末端到達南緯63°,隔以970公裏寬的德雷剋海峽,與南美洲遙遙相望。此外,南極大陸與其他各洲相隔遙遠,距澳大利亞3500公裏,非洲4000公裏,亞洲、歐洲、北美洲則都在1萬公裏以上。
    地質、地形和礦藏 據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及許多地質證據推斷,南極大陸原先與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亞大陸相連接,成為統一的岡瓦納大陸。大約從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開始,受海底擴張的影響,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成東(南極洲、印度和澳大利亞大陸)、西(南美洲和非洲大陸)兩部分。隨後,各大陸之間相繼裂開,直到2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南美洲與南極半島分離,形成德雷剋海峽,南極洲便成為地理位置孤立的大陸。大陸幾乎全為巨厚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大陸基岩面平均海拔僅410米,但冰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使南極洲成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見彩圖南極洲自然)
    橫貫南極山脈把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橫貫南極山脈以東(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叫東南極洲,也叫大南極洲,面積占整個大陸的2/3。主要是由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各種變質岩(以片麻岩為主)組成的地質區。地殼平均厚度約40公裏。基岩地形比較平緩,上覆冰蓋厚度很大。冰蓋中心部分海拔4200米,由此嚮沿海地帶緩緩傾斜,並在200~300公裏寬的海岸帶形成巨大的陡坡。在麥剋、羅伯遜地斷裂𠔌地中的蘭伯特冰川,長400余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橫貫南極山脈以西(全部位於西半球)叫西南極洲,也稱小南極洲,面積占南極大陸的1/3,依次由古生代羅斯褶皺帶、中生代埃爾斯沃思褶皺帶和中新生代安第斯褶皺帶組成。迄今在西南極洲還沒有發現前寒武紀的岩石,地殼厚度約25~30公裏。西南極洲平均海拔較低,但地形起伏較大,有許多山脈突兀於冰蓋之上。埃爾斯沃思山脈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是南極洲最高的山峰。羅斯海和威德爾海沿岸的許多山𠔌冰川成為羅斯冰架和竜尼冰架及菲爾希納冰架的重要補給來源。
     南極洲礦藏
    橫貫南極山脈屬羅斯褶皺帶,從羅斯海岸到威德爾海岸斷續延伸3200余公裏,其下部古生代沉積地層發育,並有二迭紀的厚層含煤地層。維多利亞地的幹𠔌地區,終年少積雪,地層出露齊全,歷來是地質學家研究南極大陸地質歷史的窗口。幹𠔌區多湖泊,其中賴特𠔌中的範達湖底60米深處,水溫高達25℃,成為南極水文地質中的一個奇特現象。羅斯島上的埃裏伯斯火山(3795米)是正在活動的活火山。
    由於基岩出露的範圍不到南極大陸面積的5%,自然條件嚴酷,找礦工作十分睏難,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具有經濟意義的礦床。但在非冰蓋地區已發現很多礦點,礦種有幾十種。已初步探知的主要礦區大體是:①東南極洲地質區。以鐵為
英文解釋
  1. n.:  antarctic,  antarctica,  the regions around the South Pole,  the Antarctic,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法文解釋
  1. n.  Antarctique
相關詞
天文隕石岩石空間化學科學科考科考站法國
地理印度洋地質探險山峰自然景觀海洋地區
地球科學位置生物動物恐竜中生代氣候南極
白色荒漠更多結果...
包含詞
東南極洲西南極洲南極洲維
南極洲極點南極洲冰洞南極洲氣候
南極洲隕石南極洲板塊南極洲恐竜
南極洲幹𠔌南極洲橫貫山地南極洲自然資源
英屬南極洲領地南極洲西部地窪區南極洲的法律地位
澳大利亞—南極洲急變帶南極洲埃裏伯斯山脈冰塔南極洲:不同自然的冒險
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澳大利亞南極洲領地澳大利亞南極洲急變帶
南極洲不同自然的冒險擴伸到海洋中的南極洲冰棱南極洲:不同自然的冒險(IMAX)
分類詳情
南極大陸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