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溪上遙聞精捨鐘,泊舟微徑度深鬆。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柏林寺南望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风中的恋情词曲词曲
爱你的心无法自拔词曲感动我词曲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要刘浩/高枫/解晓东词曲腾格尔版片尾曲词曲
举杯 成龙词曲乐队变奏曲词曲
路 marko for 弦子词曲越来越不懂词曲
穷爸爸词曲某某某词曲
不忍词曲李张联婚词曲
有一首歌词曲出气球词曲
发 任贤齐 郑智化词曲满江红和四块玉词曲
我们仨词曲乱舞春秋词曲

 
  唐代詩中有畫之作為數甚多,而這首小詩別具風味。恰如劉熙載所說:“畫出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嚮;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嚮。……善書者必爭此一筆。”(《藝概·書概》)此詩題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衹於結處點出。詩中所爭在此一筆,餘筆無不服務於此。
  
    詩中提到雨霽,可見作者登山前先於溪上值雨。首句雖從天已放晴時寫起,卻饒有雨後之意。那山頂佛寺(精捨)的鐘聲竟能清晰地達於溪上,俾人“遙聞”,不與雨浥塵埃、空氣澄清大有關係嗎?未寫登山,先就溪上聞鐘,點出“柏林寺”,同時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遙聽鐘聲戀翠微”)。這不是詩的主筆,但它是有所“拱嚮”(引起登眺事)的。
  
    精捨鐘聲的誘惑,使詩人泊舟登岸而行。麯麯的山間小路(微徑)緩緩地導引他嚮密密的鬆柏(次句中衹說“鬆”,而從寺名可知有“柏”)林裏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頂。“空山新雨後”,四處彌漫着鬆葉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橫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纔有後來“度”盡“深鬆”,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嚮”題旨的妙筆。
  
    “度”字已暗示窮盡“深鬆”,而達於精捨──“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開 朗。迎入眼簾的首先是霽後如洗的“青山”。前兩句不曾有一個着色字,此時“青”字突現,便使人眼明。繼而吸引住視綫的是天宇中飄颻的雲朵。“霽後雲猶在”,但這已不是濃郁的烏雲,而是輕柔明快的白雲,登覽者怡悅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帶出雲,又是為下句進而由雲襯托西南諸峰作了一筆鋪墊。
  
    三句寫山,着意於山色(青),是就一帶山脈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劃幾個山頭,着眼於山形,給人以異峰突起的感覺。峰數至於“四五”,則有錯落參差之致。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崢嶸的山峰猶如“畫出”。不用“襯”字而用“畫”字,別有情趣。言“襯”,則表明峰之固有,平平無奇;說“畫”,則似言峰之本無,卻由造物以雲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其色澤鮮潤,猶有剛脫筆硯之感。這就不但寫出峰的美妙,而且傳出“望”者的驚奇與愉悅。
  
    這纔是全詩點睛之筆。衹有經過從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後,這裏的畫面纔見得特別精彩;衹有經過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緒醖釀,這裏的發現纔令人尤為愉快。因而這裏的“點睛”,有賴前三句的“畫竜”。用劉熙載的話說,那就是,詩人“爭”得這一筆的成功,與“餘筆”的配合是分不開的。
  
    (周嘯天)
後頁  [1] [2] [3] ... [303]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