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九公的博客

清华简之?

2012-02-27 04:43:57



为方便网友了解对下愚对“清华简”之质疑,将有关网文分贴于此,并就教于网友

“清华简”之?

从网上看到一篇《清华惊现古文尚书》的帖子,据说:“公元前三四世纪左右的约2100枚竹简,被盗墓者盗挖后流散到海外,幸被一位清华校友发现并解囊购回,使它们重回故土。”又据称,经权威专家检定,这批竹简,“为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大多在迄今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还没有见到过,其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清华大学已收藏了这批竹简现简称为“清华简”。
  “这批极为珍贵的竹简,长度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的,较长的简都是三道编绳,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文字大多比较精整,很少潦草,多数至今非常清晰。
这批竹简数量约为2100枚(包括残片),1700支左右,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楚国的文物”。
“这批竹简究竟在何时、何地被盗挖,又在海外历经哪些周折?这些疑问目前还都是谜团。”
看了这位网友的文章,不仅未能与之一样惊现,而是疑云顿生,至少有下列诸谜团得不到解答。
①既然这批“清华简”在何时何地被盗挖都不能确定,凭什么判定其为公元前三至四世纪之物?简上题款?所记史实?文字类型?或者•••?
据猜测,王羲之之《兰亭集序》埋到了地下,一说昭陵,一说乾陵,若有人真从昭陵或乾陵中挖出了《兰亭序》,莫非就断定昭陵或乾陵为晋墓?
看一看当今之伪造古董,不仅题记、款识、文字、式样伪造得是模是样,连成色也可以乱真。怎么证明这批竹简绝非伪造,绝对可信?这与晋武帝太康二年,不准盗发汲冢,所得竹书之情况大不一样。
第一、盗发汲冢之时间十分清楚,《晋书•列传二十一•束晳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晋武帝太康二年为公元281年。
第二、盗发冢及竹简归官过程十分清楚,史称:“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不准发冢,在盗取金银珠宝,数十车竹书,不值几何,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虽多烬简断札,仍有大量竹书存留,可见这些竹书,在盗手中之时间不长,少则数日,多则月余。
第三、汲冢竹书虽然是重要文物,其所述虽与当时通行典籍有所不同,但并非重要经典,更不具重要经济价值,不久即为官收,当时也没有什么真书,什么伪书那些名目,用不着用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什么,否定什么。因此,不准等用不着、来不及、以其文化程度,也不可能伪造。
第四、魏襄王墓早不过前296年,安釐王墓早不过244年,下及不准盗发,不过五六百年。判定墓为王墓,简为魏简,当有较为充分依据。当时学界对待新出土之文献,态度既十分审慎,又雍容大度,并未因地下出土文物与流行文献有所不同,而修改通行说法。因为那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一种“版本”而已。
②据网友称,“清华简”为前三四百年之物,则其产生时间与汲冢简同时甚至更早。汲冢数十车竹书,经整理得夏商周至今王之编年史不过十三篇。而“清华简”不仅“竹简中还有好多内容,似乎与《国语》、《仪礼》、《周易》等典籍中的内容相似,有待将来深入探讨和释读。可以说这都是两千余年来都无人见过的。”而且更为令人惊现的是《尚书》,据称“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秦火以前的写本(这个自然,因为前三四百年,秦火还未烧起来哩)。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但“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传世本《尚书》里没有,或属于伪古文,例如《傅说之命》,即先秦文献引用的《说命》,和传世伪古文不是一回事。这些佚书是真正的‘古文尚书’,其对古史研究的意义不可估量。”多篇是多少?更多是多少?据称,先秦《尚书》有百篇之多,这2100枚“清华简”竟有如此大的容量,确实又是一大惊现。
③孔子于鲁哀公16年(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辞世。悉知儒学是孔子创立之学派,儒学经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特别是孟子等数代人之传播、弘扬,方成为显学,儒学主要教材之六经,也才逐渐完善并流传开来。孟子生于前372年,卒于前289年,曾北游大梁,见到魏惠王。《孟子》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孟子见梁惠王”。魏惠王在位时间为前369—前319,儒家学说当于此段时间或更早传入魏国,但汲冢竹书中未有一篇儒家经典。
楚昔人称为荆蛮,其文明程度长期低于齐赵韩魏等中原各国。儒家经典传入楚地当比传入中原各国晚,至少不会更早。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卿虽然在前255年及前238年两为楚兰陵令,但时间都不长,且在“清华简”成书百余年后,与其毫无关系。从楚国重要作家,如屈原等作品中,看不到一个儒家重要人物的名字,足见儒家学说对楚地文化影响不深。而“清华简”早于汲冢书达百余年,竟然有类似《国语》、《周易》、《仪礼》等内容,特别有真正的《古文尚书》那么多篇目及非常清晰的文字,宛如为《古文尚书》量身定制,真是一大惊现。
④楚地主要处于江汉流域,其地较为潮湿多雨,“清华简”较汲冢书存世之时间长了4倍,还要加上盗挖时的不正规放置,偷运出国的折腾,存放之不中规矩。竟然保存得这样完好,连“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又是一大惊现。
⑤“清华简”不知何年出土,若于清初(不至于更早吧?),盗发古墓与不准之目的一样,在于金银财宝,竹简之命运也与汲冢简之命运差不多,不过烧之作炬,以掘财宝。盗绝不会将其搬回家去,再盗运出国,待善价而贾。若为官收,则一定献与朝廷,何劳阎若遽作什么《疏证》,毛奇龄作什么《冤词》?把真正的《古文尚书》一公布,一场公案岂不立即了断?若从清初到现今,三四百年间,私藏于民间,保存得如此完好,确非易事。
若于民国,特别甲骨文面世之后,地下竹简之价值渐为盗知,则盗墓者或者一股脑儿将所藏竹简卖给外国人,或自己盗运出国,都有可能。迄今为止,还未见外国私人有收藏竹简之报导。一般而论,外国人购得,其必献与或卖与图书馆或博物馆等学术机构,则这批竹简,特别因其涉及《尚书》真伪,必为学界重视,应早就名扬于世。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盗发古墓,并将2100余枚竹简偷运出国,绝非易事。改革开放后盗发古墓,并将竹简偷运出国,岂能轻而易举?首先,此墓殉有大批竹简,从汲冢竹书看,此墓绝非普通百姓或一般将相之墓,必是王侯一级人物之墓。除竹简,必有更多宝货。盗发必定惊动四邻,甚至惊动国家文物部门。盗发者掠得宝货后必定快速撒离,更用不着清扫现场,竹简必有残留,将此残存之竹简与“清华简”一比对,“真相”不就大白?被盗墓亦必有其他文物残留,如壁画、棺槨、陶器残片等,但至今未闻这方面报导。
⑥“清华简”不知在海外逗留了几何年月,盗者未出手,一定是待善价而贾。不知现在一片甲骨文值多少银子,当然甲骨文更古老,但以文物价值而论,两者差异当不会太过悬殊。不知那位“清华校友”是如何得知其人有此一批竹简,又用了多少美钞将其购下?如果当下有一片秦二世时的竹简,在索斯比拍卖行拍卖,能拍出多少银子?1000美元有人要否?这2100枚竹简,比单株残简学术价值更高,盗者卖给美国的学术机构,要价一百万美元?打个对折,五十万美元值吧?盗者卖给“清华校友”的银子是多少?看一看那些牛头羊头的卖价,及最近黄庭坚一幅字的卖价,大概就可以估量出这批竹简的价值了。
⑦即使“清华简”有足够材料证明其为前三四百年之楚简,且有百篇《古文尚书》,也不过是不同版本而已,不能用其来证明如今传世之《尚书》为伪书,正如同齐、鲁、韩、毛四家诗,尊齐诗者不能因其他三家诗内容与齐诗有所不同而认为其余三家诗为伪作。要证明通行《尚书》为伪书,目今只有一法,就是找出孔壁原件,一一比对,若有十篇以上绝然不同,方可判定其为伪书。
今本《尚书》,经众多学人之努力,阎若遽加于其上之“伪”字,已渐渐剥落,如果有人仍要证其为伪书,只要把今人之说法一一驳倒就行。制伪证伪,那叫心劳日拙!(2010、7、21)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185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巴九公的博客 -> 清华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