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礼忠的博客

——读胡礼忠诗集《巴地荡千觞》

2010-11-14 17:57:48



唱响探寻生命原乡的诗歌

——读胡礼忠诗集《巴地荡千觞》

菊子



人生在世,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都要经历对生命的探寻过程。就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生长、成熟、衰老,经历婚丧嫁娶,经历喜怒哀乐,对于生命的理解、体悟、态度,或表现在言语中,或潜藏于内心里,随生命的消亡而消亡。政治家致力于社会的改造或管理,其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在理想的实现及社会的进步上。思想家致力于宏观思维的拖延,其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在他的思维成果上。科学家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在他对自然真理的认识上。艺术家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则体现于他钟爱的艺术形式上,如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诗歌等。

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人生都要经历严酷现实生活的历练。人的愿望、理想和现实间的矛盾冲突带来人的困惑、烦恼甚至愤怒,要解决这些矛盾,求得内心的平衡,这便是人类自我提升的过程。于是政治家为社会理想而献身,思想家为闪光的思想而劳神,科学家为自然的真理而狂奔,艺术家为艺术的精湛而发奋。

于是,老子有《道德经》,孔子有《春秋》,屈原有《离骚》,司马迁有《史记》,李白有《蜀道难》,杜甫有《三吏》,苏轼有《大江东去》,李清照有《寻寻觅觅》;于是,但丁有《神曲》,歌德有《浮士德》,巴尔扎克有《人间喜剧》;于是,哥白尼有《天体运行论》,牛顿有《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于是,后来的人们,有了可以仰望的群峰和星座。

今人胡礼忠,土家族后裔,处鄂西风水宝地,群山巍峨,清江奔涌,茂林修竹,得天独厚;荆楚文化、巴渝文化,土家风情,涵养品格;博览群书,才情奔放,佳作迭出,成绩斐然。继诗集《清江流歌》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又成诗集《巴地荡千觞》,把抒情的诗歌唱得高亢嘹亮。

胡礼忠于不惑之年开始,执着于诗歌,绝不是偶然的。在他人生探寻的路上,文化的传承,生活的积淀,传统与现代交织,理想与现实碰撞,使他有感于中,他要抒发,他要歌唱,他要前进,他要飞翔,这便是他诗歌创作的原动力。于是,浓浓的乡情,清纯的爱情,远古的探寻,文化的传承,激荡心胸,便有了诗人“沉寂而悠长的诗歌”。

谁不爱自己的故乡与乡亲?而胡礼忠的爱尤为深情。“这是我 诗中生命的土地/充满了粮食、草香和爱情的诱惑/不知 接纳了多少/我们阳光下的体温/有了那哭着、唱着、笑着内涵/这里 又掩埋了/多少悲壮的往事/我的祖训、我的族人、我的祖先/在风雨的洗涤中/又褪尽了 多少传说中的神秘/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噙着忧伤的泪水/我们去寻找 那把故土/把故土 摆成烙手的骨头/在我抒情的诗歌里/成为摔不碎的情节”,“土镇是/月光镀亮的宝石/喊山的歌/在浓绿的山里/清江 涨潮的爱情/在唢呐声里/阳光在 谷穗的睫毛上/月亮在 酒碗里/在男儿女儿情歌里/山里人的洒脱/在摆手舞的狂欢里/土镇人的粗犷/在雪花翩翩里舞蹈”(《冬天 我心中的土镇》);“你迎送了多少炊烟/多少 春花雪月/老迈而千秋的精神/石化为 武陵桃源盛景/土家人风风雨雨的伞盖/是阳光镀的金顶/那欲飞的龙凤搬爪/是借月轮 绣织的花边”(《鄂西吊脚楼》);“面对/故土熟悉的民歌/是灵魂土地里/最抒情的故事/是山的朴实,溪水的音质/掳着我走出/沮丧和幽深的巷子/记忆的身旁/站立着撮箕口的老屋/和默默无闻/躺在土堆里的亲人”(《乡土里的恋歌》);“抚摸木耳山的头颅/周身是碧蓝碧蓝的伤口/毛茸茸点燃的火苗/都是山的精血风吹不灭/山或站或卧/都是美人的姿势/是木耳山的风景/是茶马古道上的悠闲/一声甜美的采茶歌儿/歇在我的心上”,“看木耳山茶女采茶/茶女的纤手在巧织/三月的经纬/茶女的手是春燕的翅/剪裁碧绿的春/看茶女采茶/就有了十二分诗意呢喃/化成狂醉的蝶舞”(《木耳山茶歌》);“六口茶饮了/油菜汤喝了/喊山歌听了/古盐道看了/清江啊/你流成我心中的河流/你有 多少顷连天碧水/就有我/心中多少顷雄浑豪情”(《满江桨橹和渔歌》); “他知道/这是和故土/最后的一面/憋了/很久的泪/象爆竹一样胀出来/象个孩子/哭出了声/他明白/其实/他抱在胸边的土/为什么越抱越紧”(《三峡恋情》);“问声思接千古的傩神/可有旷古寂寞的神歌/咒语何等利器/让石化肉身有亘古刀痕/喊山号子/喊了多久/嘶哑的高音迭成千山万壑”,“何时 在巴地的岩前/响起祭山的鞭炮和弥漫烈酒/曾沸腾过我/血液中的雄性/回乡或远游/我不能不向它叩拜/这是 抒发一个子民的心中祭祀”(《巴地荡千觞》)。

谁不向往纯洁的爱情?而胡礼忠的爱尤为感人。“在二月 把我泪流满面的诗歌/写上玉质纯洁的笺纸/并画一棵树/像鸟儿/啄着 啄着/那是我放飞的心音/在你咫尺心中/垒一个/属于二月的暖巢”;“二月啊 在苦恋的海拔期待粉红/粉红的杜鹃听到了/那啼血的鸣叫/在春风中断肠/啊 季节的新娘/就嫁给了/恩恩怨怨的二月”(《苦痛和灿烂的二月》);“我只愿你不要忧愁/我要在/圣洁的湖边陪你/我再也/不愿离开你妩媚身影/我要等待秋风的红唇/吐出那火焰般的箫声/开成灿灿玫瑰后/献给你”(《秋风之箫》);“你说/你喜欢秋阴/我记住了/去吻红的枫叶深处寻你”(《秋风之诗》);“我耽心/你冷痛交替里/无法入睡这个季节/以及今夜相距的千山万水/我找不到芳香的花草/做你驱寒的衾被/我怕盖着/你多情仗义的眸子”(《雪花中你说远行》)。

谁不喜爱阳春三月?而胡礼忠的爱分外别致。“是谁/设计了三月快活的光阴/和三月/圣诗一般的微笑/让我/顽石般的思想/在桃李芬芳中沸腾 燃烧/在三月被挤压的乡愁/总踩痛我回乡的弯弯小路/这积攒了一年多似一年的芽苞/在春风中荡漾/在花落中疼痛”,“三月/你可以 默想和酝酿诗歌/在三月的阳光下/你可以读懂爱情/在春天狂热拥抱的技巧/这时 我们不会选择远行/我们的肉体/需要阳光/和春风的穿透/我们需要诗歌灵魂的种子/长出 一垅垅庄稼/结满一树树果子”(《三月 我春风中的诗吟》)

谁不仰慕正值的品格?而胡礼忠的仰慕尤为虔诚。“读罢端阳之雨/诗的触角伸向千年风骚的忠骨/听罢五月之水呜咽/是楚地丝弦还是苗鼓声声/总是惊天恸地的哀哭/今夜一颗星子凌波蹁跹/是他青瘦的背影/是那粼粼哭诉的汩罗/浪漫而忐忑”(《五月 蚀骨穿心》)

谁不向往自由地飞翔?而胡礼忠的向往尤为执着。“鹰是天空中的石头/鹰的心中/是雷电/鹰的翅下/是巴地的圣洁”(《巴岩 姊妹树》);“峡谷中/鹰的遨翔/是我们古老的信仰/鹰的双翅/只能遗传和承载/一代代的风云雷电搏击/是他滚烫的血液飞翔/是他洒脱的骨骼”(《鹰 飞翔的地方》)

谁不追求光明?而胡礼忠的追求撼人心魄。“是多少亿年/炽烈的火轮滚动/可是 宇宙大泽轰鸣的高车/从悠远洪荒而来/亘古的遂道/兀自晃动/可否摔痛日冕/可否摔碎耀斑/可否 抛弃长路热恋后/夜浮的烟尘/我们在痛苦和欢乐期待/因为这五百年凝眸”(《我们拥抱太阳》)”

谁不忧虑环境的恶化?胡礼忠的忧虑最深切。“我们找到了/囚禁肉体的篱笆/明白/有了疏离自然的一些原因/在一块净土上/占卜风景时/那些 只熟悉城市的眼睛/有关部族的记忆/击倒目光后/就找到了美丽的归宿”,“五月里圣洁的雨水/很多很多城市没有的/给你救赎/那些尘世喧嚣/竞争的苦闷还有/和灵魂中的痛/这里的青山绿水/才是 最好的药引”(《散开你心头的硬茧》);“土地面临干涸/水样柔质的诗歌/正被污染/孤行的河岸旁/我不能象童年那样/忘情的让脸埋在水中/心情享受那翡翠甜冽的水质”,“我们 最忠诚的叶蔟/和膜拜圣洁的高程/舒展那挥洒天空的海之泪/回到生命的故乡/我们耳旁的戈壁沙漠有多少/生命的碎裂象酸雨声/在绿洲环绕/浸湿一滴一滴的乡愁/从土地上唱着圣歌/寻找回故乡的路/从鬓角/我就用淡淡的水/洗净沧桑的躯体/然后 静静的听美丽的时间和流水的声音/祈祷着/这轮永恒燃烧的绿焰”(《水 永恒燃烧的绿焰》)

胡礼忠对诗的执着,融进了血液和灵魂,体现在他的诗歌里:“在这个/躁动的世纪/我想 借山里山水的情操/把自己铸成/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一个土家人/一个土得象陶罐一样的爬涉者/正试图用/山样敦厚的文字/拿捏山里情节的诗歌/当逶迤大巴山的余脉/横亘向山外眺望的时候/挡回我一眼/又一眼目光/我憋的 久远久远的一种恋情/就汇成了/水花飞溅的深潭/在激荡中/逼迫我寻找诗思的源头”(《走进巴人河》)

胡礼忠没有局限于自我的情感宣泄,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本民族及祖国相联系,与时代发展相联系,因而成就了大气象。伴随着生命探寻的痛苦和炼狱,他与山水对话,与岩石对话,与花草树木对话,与飞鹰对话,上天入地,沟通古今,其情真,其志坚,终于回归于他挚爱的诗歌。

我没有读过胡礼忠的前一部诗集《清江流歌》,只是从有关评论中了解了一些。这部诗集《巴地荡千觞》,可以肯定地说,是在《清江流歌》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越。《巴地荡千觞》构建出宏大的篇章,有着丰富的内涵,生态学、人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美学,包罗万象,浩浩汤汤,使读者进入一座宏伟的文化殿堂,得到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胡礼忠的诗歌语言是活泼灵动的,而且有着丰富的创新句式和词汇,令人耳目一新。古老的汉字在他心中、手上被激活,那些他所熟稔于心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人间万象,被他的才情玩转。他指挥着文字的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无往不胜。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胜也”,以此观之,便知晓诗人胡礼忠在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感悟上,已经达到的高度。没有固有的天赋,没有生活的积淀,没有文化的涵养,没有心灵的炼狱,是无缘达到这种高度的。

回溯几千年诗歌历史的长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诗歌毕竟是极少数。“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被后人记住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被后人记住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被后人记住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后人记住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被后人记住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被后人记住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被今人记住而来;“为什么我的眼泪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被今人记住了;所以记住了,是因为它们道出了人间的真理,并有着完美的表达形式。

我个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诗,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没有出现成熟的明显标志。这给新诗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唐诗、宋词作为中国诗歌的高峰,不但体现在数量的庞大上,更体现在内涵质量和形式的成熟上。读胡礼忠的诗歌,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有个别的篇章,大量断句的应用,使得诗意的朗读不易发挥,会给诗歌的普及、传播带来影响。

这让我想起《离骚》中的“兮”字。“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个“兮”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调节语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还可以拿李白的《蜀道难》作对比。《蜀道难》气势宏伟,结构严谨,长短句并用,一气呵成。李白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这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歌,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胡礼忠的诗歌,情感充沛,气势高峻,词章华美,但仍有个别的篇章在韵律流畅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这对诗歌的普及与传播是有益的。

一般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天真”。在上文中列出了几首被后人记住的诗歌,是符合“朴素天真”这一标准的。它们无需作更多的阐释,明白如话,一目了然,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朴素天真”与思想的境界相连,与文字的表达相连。老聃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说悟道的境界需不断地提升,以至于明白了天、地、人的道理,顺应自然而减弱了“执著心”,“无为而无不为”了。对于抒情诗歌来说,这一原则也应成立。随着思想境界的提高,随着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将接近“朴素天真”的境界。胡礼忠的许多优秀诗歌,都是近乎“朴素天真”这一标准的,因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

我有幸最早地读到了诗人胡礼忠诗集《巴地荡千觞》,随着诗人奔放的诗情,领略了鄂西雄峻的山,清澈的水,空旷的峡谷,飞流的瀑布,高飞的雄鹰,诱人的竹海,听喊山的号子,看吊脚楼,领略土家族的风土人情,随着具有魔力的诗句,鼓舞前行的勇气,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遂写下这点感想,以表达对诗人成就的由衷钦佩。衷心祝愿诗人在生命探寻的路上,越加成熟和超拔;用他生花的妙笔,把诗歌艺术的殿堂装扮得金碧辉煌!









2010年2月5日于山东凤城怡心斋

(菊子:原名付廷红,作家、当家诗人、评论家)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1610

发表回响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回响

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胡礼忠的博客 -> ——读胡礼忠诗集《巴地荡千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