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阳情感场:固守或继承

Blog 拥有人: [ 董喜阳 ]
作者群: [ (没有) ]
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4月 2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连络 董喜阳

Email 地址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1

QQ 号码

370041287

关于 董喜阳

注册时间

2009-03-07 18:05:05

来自



职业



兴趣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09-08-04 14:49:54

文章数量

0

博客历史

5380 天

回响总数

0

观看人数

77853
RSS
RSS 反馈

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实验品长诗: 祈祷

2011-01-07 21:08:48

[ ] [ 文章地址 ]

实验品长诗: 祈祷
□吉林/董喜阳
一丝风挣脱了视线,甩开了深深拥抱它的岸
逃离的时光路过流泪的岩石,铁树长出灿然的蕾
它抬头仰望,迷离的太阳在云端的打坐
光,修长的指甲是利器,切开悬挂的白色手帕
额头会被一片森林欺负,下面是华丽的阴凉
这是夏日代售的席子,裹着因感冒而发烫的尸体
闭不上的眼睛顺着地图的曲线盘旋
路上的泥土稀释在尘埃中,漏掉的杯子
盛着满满的心事,却看不见自己的世界
野薄荷的馨香背叛了五官,你在反背叛的法场上
接受了以前的背叛,你能注视刀锋利的口子
有梦拂过伤疤,熨平了淤积多年的褶皱
泥沙俱下,在一口锅里煮熟自己
海边的孩子习惯把潮汐穿在脚丫上
奔跑中的若即若离,不会再有落伍的顾忌
白色的建筑充满恐惧,就像现在沙滩上摇曳的
小旗。你伤害不了它。它只接受大自然的吵闹
留声机在回廊里踱步,声响均匀沉稳
好似没钉铁马掌的小驴驹。它的嘴龙套是奶奶
缝补的破旧头巾。绣花斑驳脱落。
一座房子披上笨重的袍子,在叫卖声里轻视自己
踩不死的伶鼬把日子凿开一个巨大的巢穴
它储存粮食,它盖上躯体啃噬着纸张
一口气呼出,它登上了自己的封面
你不怕黑天,且把穿越雾凇的汽笛
当成是教堂礼拜天的祈祷。救赎的声音向你走去
肺叶在清晨燃烧,你在灰烬里剪除枝桠
它在雪中飘成叶子的形状。它是揣起的纸钱
在裤兜里焦躁不安,并在黑冢中抛锚
它置身海中,在圆形的港湾里洗澡
脱掉麻木的良知,奋力的爬上高耸的灯塔
它是浪花上的珍珠,在啤酒里泛滥的冰粒
它在冰冷的涛波里冲击着稚嫩的岸边
一只海鸥执着的沉入海底,如褐色的海藻
会在心底压着久远的惆怅。“回忆是一颗爬满虫子的纽扣
像是晚霞在天空泼墨,凝固成密密麻麻的斑点。”
一个苍老的暮钟敲响
寺庙的和尚退出禅房,诵经的人走进旷野
超度厌倦的歌声,超度在歌声里酩酊大醉的汉子
他长出一双翅膀,贴着平滑的天花板疾飞
他在不知所措的时间里藏起了自己。掰开餐桌上的
苹果,它的皮长在腹中。它是发了霉的天气
手术刀在棺柩中生出了铁锈,波光粼粼
谁能治愈这场痼疾,剔除生疮的死肉?
“只有旧石器时代的雨滴可以清洗固执的疖子。”
你的官邸如精致的瓷器,贵妇经常在深夜走进
紧缩的洞。她似弯曲的桥,在阴暗里支起自己
火车在这里会做一次持久的祈祷,壁面上的俏影
遮蔽了两个表情:他们的毛孔是敞开的暮色的大门
火把站成亮的姿态,繁星点点,它们是红尘最后的寄托
无嗔﹑无贪﹑无念亦无邪。
城楼上的旌旗舞动,它混淆了视野对于结果的渴慕
剑已冷,卷起的锋刃仿佛豢养的卷毛狗
美仑的皮袄上布满去年的虱子。
在城墙底,你会碰到佯睡的兵卒,他吸一袋烟的动作
就会有无数的动词窜出他的脚掌。他喜欢
与人大声吆喝,并时刻都把玩着主子的名片
他天生的小眼睛,跃过池塘,池水伺机而动
却没能挤开这扇紧闭的宅门。他说着过去的方言
在拿倒了的报纸上涂改着什么,神情异常的严肃。
他的目光不会离开外国妞的大腿,他想起自己的童年
就那样,他歪斜的躺在山坡上
蒲公英擦亮了他手中的银子,他离自己的村庄越来越远了
他用清水把碳洗成了黑色,他似月亮在白天失去光泽
他对阳光做了一次迫降。他始终守护着残留的天殇
在老去的水温里给自己降火,一只猫和他相依为命
世界开始慢了起来。
可是,有人听说他还是喜欢在减损的盛夏里
喝碗绿豆粥。在麻辣烫的锅底里沉浸自己
晨光是他唯一的交流伙计。
没有人能从缅怀的试管里把他提取,他在
透明的壁画里找到了永久的安宁。
找不到他的墓冢,他的家搬到了无花无草的崖上
光秃秃一片,只有碎撒一地的鳞抚摸他的自画像
近视眼的人看不见它的反光,它是凸面镜
盐巴张扬的覆盖了地面,呼吸和水分都已流失
暗红色的毛毯里只有咸涩涩的海潮
带着剧烈的腥味抛弃了绝望,你带走深深的爱
逃离那浸透着贪婪与罪恶的地方
你会拔出内心的耻辱,揪去体内多余的果汁
你会用带有冲动的镰刀割去一半的悔恨
而剩余的一半密不透气,连镰刀都
无法进入。那些燥热的水珠和干风
夹带着颜色的味道剁进肉馅,丰盛的晚宴已经开始
一个丢掉身份的人是一个异能者。
“霍乱后悖谬的结局是两个男人可以同时娶一个妻子。”
露水已被温度吸干,没有人再说你是异端
你只是上帝造的模子,在破土前风干了肢体
“谁是自己的残迹,你一直都是时光的跟班。”
你看见了吗?宴会上那些破旧的蓝袈裟
它们是爷爷的寿衣涂上金色的封条
雨后的彩虹像极了闪电在薄暮上长时间的逗留
它患了严重的病。中国人永远都治不好。
它愿意在教科书里死去,去寻找失踪多年的月亮
今晚会不会有发光的镰刀挂上栅栏,充当一次情感出轨的意外?
凡人,这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困倦的灵,一直都搅扰你的视听,你的灵魂和你的默诵
都遗失在古罗马的千分之一的幽径中
请翻开手掌,截取沉睡的指甲,会有
鲜血哭诉着指引《圣经》的篇什。《创世纪》第一章说:“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我就是道。”你是只驯良的鸽子,你不会在庙堂上
跪拜着,并在口中呼喊:“永恒的神底,阿门。”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这样长的诗歌,那些文字是稚嫩的生灵,却也浸透着歌者的虔诚,诗歌应该是在赞美中隐含着祈祷,如果诗是一架钢琴,那么生活就是它演奏出的最炽烈的音符。希望诗的福音能感召每一个喜欢它的人,作此诗留存。)
初稿作于长春商报社
二稿改美没印雅苑
2010-11-17—18

2010年衰老诗(五首)

2010-12-30 16:06:02

2010年衰老诗(五首)
□吉林/董喜阳

◆等待一场细长的雨水
要从血管里吐出点什么!

白色的山,苍茫的夜色
或是孩子涂在练习本上笨拙的文字
不要咳出一堆骨头渣滓

胆大的人在物质的光线里缩小
开始怀疑风向的真实
麋鹿在雪地上奔跑一公里,回头
仍然看不清是谁的的脚印
玷污了景色里的纯洁

早晨两小时,用雾凇来表现内心的坚硬
后面的时光和温度变成今天最大的公敌
停车场外的长椅,被天气扒光了身体
它的倔强迎合着松柏摇晃的枝条
秒杀了我的想象。

好在2010年的尾巴并不长,踩在上面
如处女的身子,像是摸着六月份的黄历
比辫子还细的部分,在前方转弯后
不见踪影。我没有回头,站在没有月份
的日历中等待,一场比时间还细的雨水

◆提前到来的夏伤
十一点到了,风飘进耳朵
头隐隐发痛
他开始摇晃药瓶,用手的颤抖去温暖
痼疾,像归雁的羽翼在天空中的倾斜
十二点的迟到无音可寻,一架废弃的
钢琴在星光中摇摆,如海面渔船的舞蹈
脆弱的人不可原谅,沙子在河道里
流失,时光的暗影在病房里打旋
光线歪歪扭扭,在午夜的针尖上
洒下几抹斑驳,树上一只呆鸟在歌唱
如此粘稠的黑暗。灯光下
一种病稀释了季节的错觉。
躺在床上可以有所想象,一个梦中
草地从屋顶上掉下来,露出绿色
在靠近盆景的罅隙里,拉开比喻的距离
他开始过早的说着死亡,说着悲伤
说着那些懒洋洋的秋天和往事
说嘴唇的位置挡住了松动的牙齿
比如说十一点是另一个提前到来的
十二点,就像冬天是春天的夏伤

◆假设赞美
可以把雾凇从树枝上抖落下来
在乳房处温暖它
它的漏洞在喑哑里找到归宿
它变成上帝,在指尖缝里开花
流出纯净的液体
双手合十,教堂在不远处
忽明忽暗,方向契合了言语的缺口
田地在缺失里摇曳
我的倒影被镰刀误认为金黄的麦穗
今天,它被赞美的歌声
镀上一层金,象征着
所有美好的事物。比如说尘封老酒
或者是树根在黑暗里的撒网
再或者是母亲摇晃奶瓶的粗手
豆腐的身体慢慢变小
水分逐渐流失,摸到冰凉
在东北,很容易想到白天



◆另类冬季
最后的剧场终究是一个人的天下
找个人陪你
吃掉口袋里的爆米花
并不需要唱一出独角戏
之前,所有谢幕的人员都已死去
他们温热的身体,离葬礼很远
这个并不冷的冬天
摄影机的光线冻僵在屏幕之上
一只手漫过了影子,掐死他
在候鸟惊叫的夜晚
迁徙的长度比汗水近
还有天气预报,另类的虚幻
三十度的天空里,目光迟疑
看不见四十五度仰视的薄云
灯光昏暗,点燃了僵硬的午夜
午夜的沉睡轻盈起来
一股鲁莽的风迎头袭来

◆最后独白五分钟
还有最后五分钟,时光的犄角将被
赶尽杀绝。典礼转身奏响送葬的乐章
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数完了出殡的队伍
铜锣一个,薄酒三杯
安排后事,在一个快意恩仇的夜晚
我是我的敌人,在永生里呼喊
华丽的衣柜装有发霉的季节
斑点就是剩下的日子,悠久而漫长
五分钟内剔除肮脏和亏欠
说第一次天亮时的英文“Bey—bey”
把镜子烧成残疾,在残疾中面对
残疾的自己,笑声在黑色里很突兀
站立不起在任何一个词语上
素日里我们相遇,携手,在坡地上
升起,爱在骨头里溃烂
混杂着乡音的溃疡,舌尖的舞蹈
它们不记得已经发生的一切。
最后的五分钟,不能等待持续的钟声
要坚持下去,短暂的凄凉和燥热的
灯光。对得起口令在思想内的集结
不需要逃离,像是地图在试管里的蒸馏
要生也生在血色里,保不住的哭声
擦亮病房。要死也死在一场哀悼中
这是卡带,是被抹布揉白的色彩

2010-12-30于长春

这个时代,诗歌并不冷

2010-10-18 23:07:12

这个时代,诗歌并不冷
——读马知遥《中国当下诗坛病症解读》理论文章有感
□吉林/董喜阳

东北的冬季带有预约的姿态提前到来,匆忙的人们纷纷袭上笨重的皮袄,像是给久别的时间举办一场华丽却低调的告别演出。清晨小路上鸟鸣的响声已成旧梦,轰隆隆启动的马达并没有黄鹂美妙的歌喉。落叶黏住我的眉梢,突然就有种想向生命诉求的冲动。
做一次精神的诉求与情感的梳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显然物质的世界给了我们更多遮掩的云障,沉淀淤积的流水漫过我的裤管,冰凉的文字爬上我的心灵。我想做一次呼喊,从我体内把冰川拔出,从黑土地里把诗歌的性灵抓起,从十月抓狂的风里聆听残忍的四月,看一看荒凉的土地上是否彳亍着T·S艾略特的《荒原》。眼前浮现出一幕精彩却又灰暗的画面:一个女孩子爱上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杀手,那个杀手丧生在对于这场看似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爱情里,他用生命和灵魂捍卫了情感的尊严,用一点余温庇护着精神的园地。对,你猜对了,我说的这个电影叫做《这个杀手不太冷》。
清晨的薄雾明如丝网,淡如云烟,镶嵌在上面的是我对这个时代诗歌的诸多疑问。这个清晨的冥想与思考已经给了我未知的答案。也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提起诗歌似乎有点奢侈,或是有点矫情。但我们不能否认诗歌作为一种艺术的客观存在性,我们更不能忽略诗人作为一个有名分的标签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生活的课本。诗歌应该是我们通往心灵的通道,是引导我们走向心灵皈依的小径,是在一朵璀璨的花里藏匿着的芳香。诗歌应该是诗人个体心灵的舞蹈,诗人是一个超级舞者,他的生命源泉与动力来自于舞蹈的韵致与独立的精神内涵。是对人性内心深处隐私的深刻探究,是对焦躁不安生命的终极扣问。
在苍廖的宇宙空间,诗人作为一个存在的生命个体,物质世界赋予了它更多的附属意义,更多包罗万象的哲学深意。诗人的存在与思索,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一首诗歌文本的创作与生成都似一条隐秘的河流,直接流淌在我们的心灵之上。我们对于诗歌﹑诗人和时代的怀疑都具有辩证的意义,它如一条无形的鞭子时刻鞭笞着我们的精神思考。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抒情诗大师荷尔德林在《面包和酒》里面曾经高声疾呼着哀歌:“在一个贫瘠的年代里,诗人何为?”这句话如一计铁锤沉重的砸在我们“诗意”的心灵之上,能不能给丧失诗意主动性的时代与诗人砸出个痛彻心扉,砸出个痛改前非,还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话题。但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什么才是诗歌或是诗人终极的宿命成为了时代的强音。
诗歌终究不是低俗劣质的商品,不是可以让人任意剥削的产品的剩余价值。诗歌不是对现实的遮蔽,不是对生活真谛的悬置,更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夸张与隐喻。不是美妇脸上千篇一律的粉饰,也不是觥筹交错中附庸风雅的话题,诗歌应该是上帝留在宇宙中最后的一点空白,需要我们用精血与灵魂的雨滴浇铸的空白,这段空白使得诗人的生命具有了真实的意义。
最近读到山东马知遥教授发在《星星诗刊》(理论版)的文章《中国当下诗坛病症解读》,里面提到:“当众多这样可以模仿的‘情绪’和‘才华’出现时,就成为当代新诗发展的灾难。那些千篇一律的自抱自怨,那些自叹身世的凄婉,那些融入乡村中的陶渊明式的假抒情,都让诗歌离开质疑和追问的精神很远。诗歌成为主流审美的同谋者,成为文化消费的策划人。”这段话是发人深省的,这是作为一个有道德良知的诗歌理论家对中国新诗发展诟病的一种解答,这是来自上面的声音,同时也使得新诗的创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文本方向。
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劳作,它的进步和催生离不开诗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双重结合,文本的架构是在诗人不断与生活发生对接﹑碰撞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诗人在深切的关注现实生活后激发的,灵魂的火焰,它的燎原之势是对当下生存现实的延伸认识。诗歌就是诗人与生存环境发生一点具有神性色彩的关系后的符号,这种符号是诗人生命个体存在过的真实反映。诗歌来源于现实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它是生活的关照与呈现,是醒着人的声音。
周末去长春的大教堂做礼拜,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新的感情与认识。纵观西方的诗歌文本多数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宗教是某种特定意义上的哲学,诗歌的神性写作和达到神性境界的诗人多数把对于基督的信仰与诗歌的信仰归结,在基督这个更广袤的思想沃野里寻找文本与现实的某种对立,这种对立必然会在日积月久的跋涉里得到印证。“我曾经像一只小小鸟,穿梭在这城市之中。主啊,我要回到你身旁。”这是一个具有虔诚与灵命的基督教徒对于上帝的呼喊,因此我想诗人也需要这种对于诗歌艺术的呼喊与拉近,我们需要这种诗歌的心灵。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伟大的主宰,从而诗歌也应该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唤醒熟睡的人们,能打破沉默的世界,给冷淡的世俗一点精神的慰藉。想到伟大的基督教的布道者与殉难者,如穆迪﹑司布真﹑宋尚杰博士。他们都是有信仰与灵魂追求的伟大之人,那么诗人是不是也是某种诗歌道路上的守望者,我们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布道家,而这个“道”是具有灵魂意义层面的诗歌之路,我们的诗歌创作是不是可以比喻成“灵魂朝圣的旅程”?当然,在这个伟大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带有血泪的诗歌创作的文字都是我们可以擎起的照耀灵魂的精神火炬。那些带有光亮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语)地,是一个可以为我们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所在。
这样说的目的显而易见,并不是在夸夸其谈诗人的伟大或是诗歌艺术的伟大,这种伟大与渺小毋庸置疑在现实存在里都有自己的合理位置。而关键是我们作为诗歌的创作者背负着这些所谓的荣誉的光环到底为诗歌做了什么?仅仅是语言上的赋予或是脚本上的说辞?那样作为诗歌语言存在的缔造者,诗人的意义几乎等同于零。众所周知,零只有和实数结合在一起才有它独特的命题意义,而如果诗歌可以比作零的话,那么所有的实数都是一个伟大且朴素的词:灵魂。在诗歌艺术上的坚守和站立并不是以你创作了多少数量的文本为依据的,也不是以你创作了多少年的诗歌而定义的,它是看你在真正意义上的诗歌道路上行走了多远的距离,这不单单是个时间的概念,更是个空间的位移。诗歌的半径辐射了多少距离我们生活的现实才是我们创作的终极意义。
写上述文字的时候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公交车如狭窄的暗道在空气里穿梭,我仅是里面一个可以呼吸的生灵,这种生灵本身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也想在未来的未来含有一点地域的魅力。吉林省是我的故乡,因此我想说点吉林的诗歌。
水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故乡情结,诗人尤甚。我们的创作或多或少都蘸有故乡的灵气,带有故乡挥之不去的温度。大家耳熟能详的艾青的“为什么你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每当细细品味吉林诗人的诗作时,我的内心总会不由自主泛起一份感动,也不由自主会想到艾青的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在我的潜意识深处,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相似经验的共鸣,就来源于一点,那就是他们诗歌当中共同涌现出来的那种对于土地(或者土地的隐喻)的发自肺腑的感情。我从大学毕业一直流落异乡,在异乡的街头无数次的眺望故乡的大山,想念着故乡的诗人,关注着吉林诗人的创作态势,我想我是个有着诗歌根的人,这种根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情结。
记得早年看过的一本书叫《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他的作者是诗人鲁若迪基。那个时候我就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故乡的一草一木才能不断激发我们创作的灵感,产生生命底层的共鸣。鲁若迪基是那种深得故乡“土地根性”滋养的诗人。他的诗关注的是故乡小凉山的土地、土地上以“少数”命名的人群;所表现的也是那些基本的事物和基本的情感。他是一个因为要去“守望”所以对守望的对象忠贞得近乎痴情的诗人。由此我想到想到了吉林省长春的诗人曲有源﹑宗仁发﹑张洪波﹑钱万成﹑钟磊﹑晓波﹑李晓旭;吉林省四平走出的诗人于耀江﹑邓万鹏﹑卢建伟﹑孙学军﹑周兴安﹑张铁军﹑于国华﹑山牧﹑王芳宇﹑杨海军﹑刘跃辰﹑韩少君﹑张牧宇;想到了吉林省松原的诗人苏赫巴鲁﹑焦洪学﹑刘鸿铭;吉林省吉林市诗人张晓民﹑阿未﹑王绍绯﹑郭野曦﹑赵雅君﹑姜慕水﹑胡卫民﹑静川。想到了80后的尘轩﹑肖千超等等。这些名字如一抹惊鸿,掠过我生命的天空,进而点亮了吉林的苍穹。他们的创作与坚守满足了我对故乡情感的表达,那么多我想说还来不及说或是根本说不出来的感情,他们的文字充满另类的诗意,在这片雄浑的土地上长出一双双翅膀,带我翱翔在深邃湛蓝的夜空。我只是想说句,有你们真好!
地域诗歌或是诗歌的地域性并不是乡土诗歌的全部或是简单概括,它只是以诗人的生存环境与地理创作位置定义的。他们的诗歌浸透着东北地域性的雄浑,博大﹑辽源﹑粗粝,并带有深邃的血性,那是东北特有的土壤赋予的诗意的气场。清新自然淳朴却又不乏灵气与情趣,甚至思想。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广西诗人的诗句:“故乡是一纸生死契约在人生之处就签上了/我的姓名/故乡是一杯浓酽的茶在舌间在心头/轻轻润着。”故乡的诗歌与诗人会一直陪伴着我,还有我那身上一生都圆不了的乡情。
诗人鲁若迪基说:“我的终极目的不是要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有名的诗人,而是要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守望者’,就像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希望用自己的诗歌为人类文明留住一份由历代祖先创造的、在中国东北的林海雪原中还鲜活地存在着的东北地域文化。”在诗歌题材和情感日渐私人化和鄙俗化的当下诗坛,鲁若迪基的这份追求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可是,但丁说过,诗人是那种善于走自己路的人。现在,鲁若迪基用他的新诗集《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向我们证实,他是一个善于遵守诺言又勇于走自己道路的诗人。而四平的于耀江,长春的钟磊等都身体力行的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忱与追求,诠释着作为真诗人的生活与性情,这是用灵魂爱着诗歌的人。于耀江的诗集《危险的细节》,钟磊的《钟磊诗选》都是近年来吉林诗坛甚至是全国诗坛不可或缺的佳作,流逝的岁月向我们证明什么样的诗人与诗歌文本才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才具有灵魂的精神向度。也许真的如我惯常梦里的景象一样吻合:吉林的诗歌春天并不远。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是需要诗歌的,都是有土壤供给诗人的,只是太多的流云雾霭遮蔽了诗人的本性,阻挡了人们或是诗人自己对于本我的深刻认识。但是看到这么多坚守诗歌阵营第一线的诗人们,未来定会昭示着希望,吉林诗歌的奔跑已经在路上。电影《这个杀手并不冷》已经进入热播后的思考,而我们时代的诗歌,吉林诗歌的局面是不是也应该升温,也许只有到达一定高度之后,诗人才会知道什么样的空气适合他自己。
而我在这个意犹未尽的清晨只想说一句:这个时代,诗歌并不冷!
作于2010-10-16 重阳.长春

九月有趟列车驶过

2010-09-27 21:55:28

九月有趟列车驶过
□吉林/董喜阳
车不多。但总有一个臆想症获得者。
在衰早不多的荒山上咽进一粒药物。
车窗里光线满怀心事,试图把秋凉默认成悲兔。
售票员故意在涂满口红的叫声里猫腰,衣服
裂开的味道如花蕾馥郁游弋。研磨抗体的响声
其实很小。或者说是相对熟睡的人并不大。
当车穿越层层暮霭,有医生敲击木鱼。
这如耳钉明亮漂移的静夜,没有人在电话里说到九月。
提前抵达的候鸟亲近列车,它发烧的迹象
刻在树上。和月光下的玉米秆发生了关系。
意淫了季节的粮食终于放过了九月,拉起裤链配合
一个纯情少女。一个老式农民。
列车掀翻了鼾声,花哨的近视镜在玉米地里大哭。
我想驱散黄昏并试着接近他,预知的天气情况。
告诉他:早上喝过的水是白色的,并且是热的。

作于长春商报社

2010-9-28

吉林省首届80后诗会圆满成功

2010-09-14 22:30:55

吉林省首届80后诗会圆满成功


历时近四个月时间筹划和打造,2010年09月10日下午13:30,由吉林省内四位青年诗人尘轩、葛晓波、董喜阳、肖千超共同发起,由吉林省新诗学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后时代诗刊》编委会联合主办的吉林省首届80后诗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西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

诗会宣言:

诗歌的倡导者终归是诗歌本身,我们需要唤醒诗歌的原生态生命意识及其存在的重要意义。用青春的文字续写这个年代,作为80后诗行者,我们倡导原创、倡导诗的纯粹性、倡导增强诗的密度。我们反对水分诗,主张诗歌的呈现、独立、多元。吉林地区的诗歌热度会继续下去,因为我们一直在捍卫、我们一直在坚守、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突围,我们前瞻,我们将用燃烧的青春诠释诗歌的价值。

诗会口号:

吉林省诗歌的青春将在这里栖息!我们都在路上,我们将与热爱的诗歌在这个时代做一次恢弘的燃烧!

诗会流程:

第一项:嘉宾致辞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石晓峰先生、吉林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张顺富先生、吉林省新诗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铁龙先生、松原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刘鸿鸣先生、四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孙学军先生、吉林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张晓民先生依次讲话。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项:由本次诗会总策划尘轩宣读诗会恭贺单位及贺电

本次诗会有二十余家恭贺单位,与此同时收到来自国内外诗坛同仁的贺电近百封,分别向本次诗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支持。宣读贺电完毕,由尘轩代表组委会向所有关注和支持本次诗会的同仁表示感谢。

第三项:刊物交流

本次诗会共计收到二十余种、四百余册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官民方诗歌刊物,均由诗人阿西、杨海军、尘轩无偿提供。每位与会诗人均可领导两到三册刊物,用于学习和交流。
由《后时代诗刊》杂志社、加拿大《北美枫》杂志社、《诗沙龙》杂志社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图书馆赠送诗刊样刊,由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图书馆馆长李万春老师接收。

第四项:与会诗人做主题研讨交流发言

围绕“迷惘却干劲十足的一代”“80后诗歌的突围及前进方向”由诗会发起人之一董喜阳首先做主题报告,由其他与会80后诗人做陆续发言。

第五项:与会诗人原创诗歌作品朗诵

由青年诗人葛晓波、尘轩、董喜阳、肖千超、王帅、刘赫、王铁会、韩瀛锐、卢雪、黄丽华做原创诗歌作品朗诵。《葵花》《人》《门缝》《攥的越来越紧的时间》《怀念父亲》等诗歌朗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阵阵热烈掌声。

诗会召开共计两个半小时,做到了更全面、更立体的呈现吉林地区80后青年诗人的整体创作风貌。
诗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和与会80后诗人们一起上台合影留念,诗会发起人、诗人葛晓波先生在圣元大酒店设宴接待与会嘉宾及全体与会诗人。
本次诗会是吉林省境内首次举办的以“80后”诗人为主的诗歌交流盛会、学术研讨盛会、诗歌朗诵盛会,得到了省内各地区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的大力支持和认可。诗会启动了省内外 20余家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来现场报导诗会盛况,有近40余位省内80后诗歌代表参加,并有幸的请到了省内外诸多知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与会交流。它更全面、更立体的呈现了吉林地区80后青年诗人的整体创作风貌,有助于指导和提升年轻诗人的学术认知和创作水准,有助于活跃吉林地区青年诗歌的创作氛围,有助于推动吉林地区诗歌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诗坛及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有良好的社会反响。
80后诗人基本上都是在校或已经毕业的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接触前沿文化,他们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他们拥有热情并敢于创新,他们拥有独到的理念,他们是可以用诗歌诠释青春、诠释生命、诠释真理的热血青年,他们敢于担负诗人应该担当的职责。此次诗会,团结了吉林省省内大部分80后实力诗人代表,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对于推动吉林地区青年诗歌的发展,推动诗歌学术理论交流的发展,增强诗歌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省内的青年诗人们都在努力的提升诗歌的密度,发掘诗歌的潜力与价值,探索新的诗歌创作路线,为改变当前水分诗泛滥的局面,改变人们对于中国新诗的狭隘认识默默付出着。这次诗会更直接的是给诗人以动力,给诗人以自信。通过这次诗歌盛会,打开吉林地区诗人们的创作空间,和增进青年诗人与前辈诗人彼此的交流,努力提升吉林省的诗歌文化氛围。
这次诗会是一个起点,也是青年诗人向广阔未来迈进的一个契机,在诗会结束之后会有许许多多的省内实力青年诗人涌现出来,并以吉林这方故土作为圆心,向祖国各地传达我们的诗歌之声,吉林的诗歌氛围从这一刻起会越来越好,优秀的诗歌文本和优秀的诗歌活动会陆续出现,这对于吉林省来说是值得欣喜的,因为从这些青年诗人的身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吉林诗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