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Zi Lu   中国 China   鲁国   (前542年前480年)



子路

子路

简介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1]卫后庄公与其子卫出公争位,劫持孔悝,子路当时是孔悝的家臣,为了救孔悝而与卫后庄公的家臣战斗,战死。尸首处以醢刑

生平

 

百里负米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前498年随孔子周游列国。后任卫国蒲邑(今长垣县)之宰,也是当地大夫孔悝的家臣。

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鲁国之法,只要有人能赎出在其他诸侯国当奴隶的鲁国人,可以向鲁国政府领赏金。子贡赎出一个在外国当奴隶的鲁人,但不领赏。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不对,子贡不领赏,大家从此不敢领赏,所以也不愿意救助同胞,会让鲁国人丧失了拯救同胞的风气。子路拯救了溺水者,此人送给子路一只牛,子路收下。孔子曰:“从此鲁国人一定会救助溺水者了。”

子贡花自己的钱救人后不领奖励,但让别人不愿意救人;然而子路救人后领取奖励,反而让别人愿意救人。孔子成功预言这两个行为的影响,其道理是如果将道德的标准提高到只有少数人能遵守,则反而是惩罚想要符合道德的人,让人不想遵守道德,若立下行善会获得奖励的惯例,则会有很多人行善。

君子死,冠不免

公元前480年,卫出公之父蒯聩胁迫孔悝把自己迎回卫国当国君,是为卫后庄公。子路为了救孔悝而与蒯聩的家臣石乞盂黡战斗,在战斗中被敌方用戈将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停止战斗,弯下身捡起冠并系上带子,结果因此被趁虚打败并杀害,年六十三,死后受醢刑(即剁成肉酱)。[2]孔子闻其死,极为伤心,从此不吃肉酱(覆)。

唐玄宗尊之为“卫侯”,宋真宗加封为“河内公”,宋度宗又尊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评价

子路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孔子曾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衹有子路吧?”同时也表示:“子路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论语》中提到他是孔子门下四类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杰出的“政事”人才。最终子路因为尽忠而身殉,且在战斗中不忘记系好帽带而死;后代文人多不因此视子路迂腐,而是惋惜他在危难中并未顾及自身的安全而丧命。

论语》记载孔子曾预言,子路个性过于刚强,恐怕难以善终[3]。但子路死后,孔子还是非常伤心[4] ,有覆醢之举,即吃饭时见肉酱盖上而不忍食用。

参考文献

  1. ^ 木村英一:“孔子亡命时谓‘从我者其由也与’,仅望子路随从而已,其信赖之深可知。不久孔子实际亡命往卫时,子路必跟随可知,且孔子必宿子路姻亲之家,从此以后十四年周游天下,子路始终追随孔子服侍左右。又孔子天下游历完毕归鲁,晚年授徒,至子路仕卫殉职止,常在孔子傍未曾离开。”见木村英一著,黄锦????译:〈子路事迹考〉,余崇生等编:《日本汉学论文集(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页28。
  2. ^卫康叔世家》载: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
  3. ^ 《论语·先进》:“闵子侍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为“闵子在旁侍奉时,和颜悦色的样子;子路侍奉时,好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侍奉时,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说:‘像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好死。’”)
  4. ^公羊传》:“子路死,子曰:‘噫,天咒予。’”

外部链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