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 Boris Pasternak   俄罗斯 Russia   苏联   (1890年2月10日1960年5月30日)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20200715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简介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俄语: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1890年2月10日-1960年5月30日),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小说《日瓦戈医生》闻名于世。

生平

帕斯捷尔纳克出生在一个犹太“艺术家庭”,父亲雷奥尼(Leonid)是名画家,母亲罗莎(Rosa)是钢琴家,从小就能作曲,也会写诗。莫斯科文学院毕业,留学德国马尔堡大学,攻读哲学,又在欧洲各国游历,以小说《日瓦戈医生》闻名于世,但此书因批判了苏联体制,长期被列为禁书。后来以意大利以及其它二十多国译文,在欧洲广为流行。

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他感动地致电瑞典学院:“极为感谢!激动!荣耀!惊讶!惭愧。”(“Immensely thankful, touched, proud, astonished, abashed.”)伊万诺夫、丘科夫斯基等邻居都向他祝贺,四天后由于苏联众多舆论的反对,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甚至有人举著标语游行要求驱逐出境:“犹大——从苏联滚出去!”他只好拒绝领奖,致电写道:“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他又一一签署致《真理报》和致赫鲁晓夫的信文,并“在痛苦与孤寂中度过他苦难一生中的最后两年”。

1986年苏联作家协会正式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并成立了帕斯捷尔纳克文学遗产委员会。1989年12月10日由其子代领,会中演奏巴赫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达”大提琴独奏曲。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当我写作《日瓦戈医生》时,我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时代人面前负有一笔巨债。写这部小说是试图偿还债务。当我慢慢写作时,还债的感觉一直充满我的心房。多少年来我祗写抒情诗或从事翻译,在这之后我认为有责任用小说讲述我们的时代……”。

作品

  • 诗集《雾霭中的双子星座》(Близнец в тучах, 1914年)
  • 诗集《生活,我的姐妹》(Сестра моя — жизнь, 1922年)
  • 诗集《1905年》(Девятьсот пятый год, 1926年)
  • 韵文小说《安全证》(Спекторский, 1931年)
  • 诗集《在早班车上》(На ранних поездах, 1943年)
  • 翻译《浮士德》(Faust,1953年)
  • 翻译《莎士比亚作品集》(1953年)
  • 小说《日瓦戈医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1958年/1987年)

作品的中译

  • 帕斯捷尔纳克/著,乌兰汗、桴鸣/译,《人与事》,北京市:三联,1992年。
  • 安然、高轫/译,《追寻:帕斯捷尔纳克》,广州,花城,1998年。
  • 蓝英年、张秉衡/译,《日瓦戈医生》,北京:漓江出版社,2001年。
  • 不着译者,《日瓦戈医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 不着译者,《日瓦戈医生》(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 刘文飞/译,《三诗人书简: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 力冈/译,《日瓦戈医生》,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 乌兰汗、桴鸣/译,《阿佩莱斯线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 白春仁、顾亚铃/译,《日瓦戈医生》,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 作品“日瓦戈医生”的出版概况:
    • 季予/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中台,1959年。
    • 洪兆方/译,《齐伐哥医生》,台北市:五洲,1965年。
    • 张福玉/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蓝带,1966年。
    • 吴月卿/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黎明出版,1985年。
    • 唐玉美/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文国,1987年。
    • 何碧珠改写、古秀慧/绘图,《日瓦戈医生》,台北市:台湾东方,1992年。
    • 黄燕德/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93年。
    • 力冈、冀刚/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林郁文化,1993年。
    • 丁源炳/译,《日瓦戈医生》,台南市:汉风,1994年。
    • 黄燕德/译,蔡振兴/导读,《日瓦戈医生》,台北市:桂冠图书,1994年。
    • 陈惠华/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志文,1996年。
    • 不着译者,《日瓦戈医生》,台北市:书林,1996年。
    • 黄燕德/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市:锦绣出版社,1999年。
    • 雷露/编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县中和市:大步文化出版,2001年。
    • 夏明华/改写,《日瓦戈医生》,台北县:幼福文化,2003年。
    • 胡庆生/编译,《日瓦戈医生》,台北县中和市:华文网出版,2003年。
    • 顾亚铃/缩写,《日瓦戈医生》,台中市:畅谈国际文化,2004年。
    • 大卫‧连/导演,《日瓦戈医生》,台北市:美商华纳家庭娱乐,2006年。
    • 吉康莫·康皮欧帝/导演,《日瓦戈医生》,台北市:沙鸥国际多媒体,2007年。
    • 胡志成/译,《落日‧莫斯科:日瓦戈医生的爱与死》,台北市:知书房出版,2009年。
  • 其他作品: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帕斯捷尔纳克》,台北市:九五文化出版,1981年。
    • 李魁贤/译,《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台北县新店市:桂冠图书,2003年。
    • 刘文飞/译,《里尔克、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台北市:倾向出版,2007年。
    • 帕斯捷尔纳克/著,谢幼卿/译,《帕斯捷尔纳克自传》,台北市:亚太,1979年。
    • 帕斯捷尔纳克/著,陈迺臣/译,《西斯特纳克回忆录》,花莲县:花莲师院人文教育中心,1992年。

相关书籍、论述

非论述的书籍、文章

  • 繁体本:
    • 卡萨姆多/作,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帕斯捷尔纳克自传‧日复一日》,台北市:书华,1981年。
  • 简体本:
    • 柳鸣九/著,《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帕斯捷尔纳克》,长春出版社,2004年。

论述

  • 繁体本:
    • 李惠珠/撰,〈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日瓦戈医生”中诗人命运与其国家政治的关系〉,私立中国文化大学俄国语文学研究所,1995年。
  • 简体本:
    • 冯玉芝,《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帕斯捷尔纳克在家门口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 (1890.1.29 - 1960.5.30) ,全名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在街垒之上》、《主题与变调》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他因小说《日瓦戈医生》受到严厉谴责,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到他死后二十七年,苏联才为他恢复名誉。

童年时代他受到邻居、俄国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影响,立志当音乐家,在音乐学院教授指导下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09年。他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转入历史哲学系,1912年夏赴德国马尔堡大学,在科恩教授指导下攻读德国哲学,研究新康德主义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因健康原因未服兵役,在乌拉尔一家工厂当办事员。十月革命后他从乌拉尔返回莫斯科,任教育人民部图书馆职员。1913年,他开始同未来派诗人交往,在他们发行的杂志《抒情诗刊》上发表诗作,并结识了勒布洛夫和马雅可夫斯基。他以后的创作受到未来派的影响。1914年,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问世,1916年,他出版第二部诗集《在街垒之上》,步入诗坛。

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列昂尼德•奥西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莫斯科美术,雕塑、建筑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曾为托尔斯泰作品画过插图。母亲是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的学生。与父母过从甚密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启发了他对诗歌的爱好,是他一生喜爱的诗人。

 

个人作品

 

在1922年至1932年的10年中,出版了诗集《生活啊,我的姐妹》(1922)、《主题和变调》(1923)、叙事诗《施密特中尉》(1926)、《一九〇五年》(1927),还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柳威尔斯的童年》(1922)、《空中路》(1924)、自传体散文《安全证书》(1931)。

二十年代后期,帕斯捷尔纳克受到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攻击,很难发表作品,转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翻译了许多西欧古典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麦克白》、《奥赛罗》、《亨利四世》、《李尔王》,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玛丽亚•斯图亚特》等。

1934年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布哈林树帕斯捷尔纳克为诗人的样板,以他取代马雅可夫斯基和别德内。但帕斯捷尔纳克并非时代弄潮儿那类作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一年后又被逝世的马雅可夫斯基所取代。

 

获奖经历

 

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他感动的致电瑞典皇家学院:"极为感谢!激动!荣耀!惊讶!惭愧。"("Immensely thankful, touched, proud, astonished, abashed.")伊万诺夫、丘科夫斯基等邻居都向他祝贺,四天后由于苏联众多舆论的反对,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甚至有人举着标语游行要求驱逐出境:"犹大--从苏联滚出去!"他只好拒绝领奖,致电写道:"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他又一一签署致《真理报》和致赫鲁晓夫的信文,并"在痛苦与孤寂中度过他苦难一生中的最后两年"。

恢复名誉

1986年苏联作家协会正式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并成立了帕斯捷尔纳克文学遗产委员会。1989年12月10日由其子代领,会中演奏巴赫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达"大提琴独奏曲。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当我写作《日瓦戈医生》时,我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时代人面前负有一笔巨债。写这部小说是试图偿还债务。当我慢慢写作时,还债的感觉一直充满我的心房。多少年来我祗写抒情诗或从事翻译,在这之后我认为有责任用小说讲述我们的时代……"。

 

艺术人生

 

帕斯捷尔纳克在西方的影响超过苏联国内许多走红的作家。这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荣获斯大林奖金,他的作品选入中学文学课本,他们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可国外却没人听说过他们、但欧洲文化界都知道苏联有个帕斯捷尔纳克。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七年.他十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必然招致作协领导人的嫉妒。他们想出种种压制帕斯捷尔纳克的办法,不发表他的作品,迫使他向他们靠拢、低头。帕斯捷尔纳克并未屈服,见诗作无处发表,便译书维持生计。他所翻译的《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威望反而增高。为制服帕斯捷尔纳克,一九四七年,苏联莎士比亚研究者斯米尔诺夫对他的译文横加挑剔,致使已经排版的两卷译文无法出版。同年三月,作协书记苏尔科夫在《文化与生活》杂志上发表《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一文,指责帕斯捷尔纳克视野狭窄、内心空虚、孤芳自赏,未能反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旋律。然而,帕斯捷尔纳克依然我行我素,不买作协的账,除继续译书外、潜心写小说《日瓦戈医生》,并把写好的章节读给邻居楚科夫斯基、伊万诺夫和伊文斯卡娅听。有时,他还在伊文斯卡娅家给她的朋友们朗读。作协为了教训帕斯捷尔纳克,阻止他写《日瓦戈医生》,想出一个狠毒的办法,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逮捕了伊文斯卡娅,罪名是她伙同《星火画报》副主编奥西波夫伪造委托书。帕斯捷尔纳克明白伊文斯卡妞与此事无关,逮捕她的目的是为了恫吓自己,迫使他放弃《日瓦戈医生》的创作。他无力拯救自己。心爱的人,除悲愤和思念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小说写作中。他被传唤到警察局,民警把从伊文斯卡娅家中抄出的他的诗集退还给他。帕斯捷尔纳克拒绝领取,声明诗集是赠给伊文斯卡娅的,已不属于他,应归还原主。帕斯捷尔纳克的倔强态度使监狱里的伊文斯卡娅受罪更大。审讯员对她连轴审讯,让耀眼的灯通宵对着她眼睛,不让她睡觉,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待"犹太佬"的反苏言行。帕斯捷尔纳克是犹太人,审讯员都管他叫"犹太佬"。为了压下她的"气焰",审讯员把她关进太平间,暗示帕斯捷尔纳克已死,她还顶什么?伊文斯卡娅一人在几十具蒙白布的尸体之间并不害怕,-一揭开白布,发现没有自己的爱人,反而增加了对抗的勇气。这时,审讯员发现她怀有身孕,不再审讯她,把她送入波季马劳改营。她同其他女劳改犯用铁镐刨地时流产了,这是她和帕斯捷尔纳克的孩子。伊文斯卡娅在劳改营里关了五年,一九一五三年才被释放。伊文斯卡娅在劳改营期间,帕斯捷尔纳克无法同她联系,每次忆起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便痛不欲生,写了不少思念她、赞美她的诗:

 

我们常无言对坐到夜深,

你埋头女红我手捧书本,

直到天明我竟未发觉,

记不清何时才停止接吻。

当生活陷入烦恼与痛苦,

你为我阻拦了绝望之路,

你的美就在于勇气十足,

就是它把你我牢牢系住。

 

伊文斯卡娅释放后,帕斯捷尔纳克急于见她又怕见她,五年的折磨不知会把人变成什么样。帕斯捷尔纳克见到伊文斯卡娅后惊喜万分,劳改非但未摧毁她的精神,也未改变她的容颜,依然楚楚动人。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伊文斯卡娅不仅是帕斯捷尔纳克温柔的情人,还是他事业的坚决支持者。拉拉的形象可以说是他们共同创造的,伊文斯卡妞的亲身经历丰富了拉拉的形象。形象原型参与塑造形象在文学史上也属罕见。从此,帕斯捷尔纳克的一切出版事宜皆由伊文斯卡娅承担。这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奈豪斯无法胜任的。帕斯捷尔纳克对这两个女人的态度同日瓦戈医生对妻子东尼娅和拉拉的态度一样,对妻子深感内疚,下不了决心同她离异,因此也无法同伊文斯卡娅正式结合。

一九五六年,帕斯捷尔纳克写完《日瓦戈医生》,把稿子同时交给《新世界》杂志和文学出版社。《新世界》编辑部否定了小说,把稿子退还给作者,还附了一封由西蒙诺夫、费定等人签名的信,严厉谴责小说的反苏和反人民的倾向。接着,文学出版社也拒绝出版小说。一九五七年,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通过伊文斯卡娅读到手稿,欣赏备至,把手稿带回意大利,准备出版意文译本。他同帕斯捷尔纳克洽商时,帕斯捷尔纳克提出必须先在国内出版才能在国外出版。伊文斯卡娅又去找文学出版社商议,恳求他们出版,并提出他们可以随意删去他们无法接受的词句以至章节,哪怕出个节本也行,但遭拒绝。这时,被称为"灰色主教"的苏斯洛夫出面了,要求帕斯捷尔纳克以修改手稿为名向赛尔特里内利索回原稿。帕斯捷尔纳克照苏斯洛夫的指示做了,但费尔特里内利拒绝退稿。苏斯洛夫亲自飞往罗马,请求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出面干预,因为费尔特里内利是意共党员。没料到赛尔特里内利抢先一步退党,并在一九五七年底出版了《日瓦戈医生》的意文译本,接着欧洲又出版了英、德、法等各种语言的译本,《日瓦戈医生》成为一九五八年西方最畅销的书。苏联领导人发怒了。大概不完全由于小说内容,因为他们当中谁也没读过这本书,而是由于苏斯洛夫亲自出马仍未能阻止小说出版丢了面子。就其暴露苏联现实的程度而言,《日瓦戈医生》不如一九五六年在国内出版的杜金采夫的小说《不只是为了面包》。为何容忍杜金采夫却不容忍帕斯捷尔纳克?读过手稿的西蒙诺夫、赛定等人愤怒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外的作品,当然还夹杂着嫉妒等感情因素。至于广大群众则因为领导人愤怒而愤怒,这已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了。党一直是这样教育他们的,他们相信领导人的每句话。总之,帕斯捷尔纳克成为众矢之的。报刊连篇累股发表抨击《日瓦戈医生》的文章,可是没一位文章作者读过这本小说。许多作家本来就同他关系疏远,现在躲避惟恐不及,只有几位老作家见面同他打招呼。他大部分时间都同伊文斯卡娅在一起。她对帕斯捷尔纳克忠贞不二,预言小说迟早会被苏联人民接受,劝他原谅现在反对他的人,并挺身而出,把一切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伊文斯卡娅被苏斯洛夫召到苏共中央,苏斯洛夫对她厉声申斥,并追问帕斯捷尔纳克同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的关系。伊文斯卡娅一口咬定手稿是她转交的,同帕斯捷尔纳克无关,帕斯捷尔纳克得知后坚持先在国内出版。苏斯洛夫召见伊文斯卡娅后,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批判进入新阶段,一些天真的学生还到帕斯捷尔纳克住所前骚扰,使他终日不得安生。伊文斯卡娅找到同上层关系密切的赛定,向他郑重声明,如果继续骚扰帕斯捷尔纳克,她和帕斯捷尔纳克便双双自杀。她的威胁果真发生作用,一九五八年十月以前帕斯捷尔纳克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一九五八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以表彰他在"当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帕斯捷尔纳克也向瑞典文学院发电报表示感谢:"无比感激、激动、光荣、惶恐、羞愧。"当晚,楚科夫斯基和伊万诺夫两家邻居到帕斯捷尔纳克家向他祝贺。次日清晨,第三个邻居费定来到帕斯捷尔纳克家,不理睬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的奈豪斯,径直上楼走进帕斯捷尔纳克书房,逼他公开声明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不然作协将开除他会籍,并让帕斯捷尔纳克到他家走一趟,苏共中央文艺处处长波利卡尔波夫正在那里等候他。帕斯捷尔纳克拒绝发表声明,也不肯同他去见波利卡尔波夫。费定急忙回去向波利卡尔波夫汇报。奈豪斯见费定匆忙离去,脸色阴沉,连忙上楼看丈夫,只见帕斯捷尔纳克晕倒在地板上。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他始终未屈服。他在致作协主席团的信中写道:"任何力量也无法使我拒绝人家给予我--一个生活在俄罗斯的当代作家,即苏联作家--的荣誉。但诺贝尔文学奖金我准备转赠给保卫和平委员会"。"我知道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必定会提出开除我会籍的问题。我并未期待你们会公正对待我。你们可以枪毙我,将我流放,你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预先宽恕你们。但你们用不着过于匆忙。这不会给你们带来幸福,也不会增添光彩。你们记住,几年后你们将不得不为我平反昭雪。在你们的实践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然而过了几小时,帕斯捷尔纳克同伊文斯卡娅通过电话后,立即到邮电局给瑞典文学院拍了一份电报:"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所作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决定授予我的、我本不配获得的奖金。希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与此同时,他也给党中央发了份电报:"恢复伊文斯卡娅的工作,我已拒绝奖金。"

帕斯捷尔纳克为了悍卫荣誉不畏惧死亡和流放,但荣誉在爱情面前却黯然失色。为使伊文斯卡娅免遭迫害,帕斯捷尔纳克一切都在所不惜。

然而一切都晚了,听命于领导的群众在当时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特内的煽动下,在帕斯捷尔纳克住宅前示威,用石块打碎门窗玻璃,呼喊把帕斯捷尔纳克驱逐出境的口号。如果不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直接给赫鲁晓夫打电话声称他本人准备担任保卫帕斯捷尔纳克委员会主席的话,帕斯捷尔纳克很可能被驱逐出境。在一连串猛烈的打击下,帕斯捷尔纳克身心交瘁,一蹶不振。他孤独地住在作家村,心脏病不时发作,很难出门。奈豪斯不准伊文斯卡娅进他们家门,他们两人极少见面,甚至无法互通消息。一九六O年五月三十日,帕斯捷尔纳克溘然逝世。官方当然不会举行任何追悼仪式,报上只发了一条消息:"文学基金会会员帕斯捷尔纳克逝世。"连他是诗人、作家都不承认了。但他的诗歌爱好者们在作家村贴出讣告,民警揭掉后又重新贴上。帕斯捷尔纳克下葬的那天,成千上万的人到他的住宅同他告别。奈豪斯不准伊文斯卡娅同他告别,伊文斯卡娅在门前站了一夜,最后只能在人群后面远远望着徐徐向前移动的灵枢。此时她五内俱焚,晕倒在地。但她万万没料到等待着她的是更大的磨难。帕斯捷尔纳克逝世后,伊文斯卡娅同二十岁的女儿伊琳娜同时被捕,罪名是向国外传递手稿并领取巨额稿酬。伊文斯卡娅除了在莫斯科给意大利出版商看过《日瓦戈医生》手稿外,从未向国外传递过任何手稿,至于稿酬则更是一戈比也未领取过。当局把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气都撒在伊文斯卡娅身上,她被判处四年徒刑,伊琳娜两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伊文斯卡娅才被释放。她同帕斯捷尔纳克相爱了十三载,共同经历了人生旅途的惊风骇浪。她把这一切都写入了《回忆时间的俘虏》中。书名取自帕斯捷尔纳克一九五六年所写的抒情诗《夜》的最后一节:

别睡,别睡,艺术家,

不要被梦魂缠住,

你是永恒的人质,

你是时间的俘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