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Li Zeho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



20200714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李泽厚

李泽厚

简介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1]湖南宁乡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是第七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委员[2]

生平

李泽厚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 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文革以后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树。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等作品。影响巨大。1989年六四事件中,因批评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其作品被禁,本人受到中国政府和文人批判。1992年初获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科罗拉多学院)。1999年退休,现居美国科罗拉多

荣誉

他在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3]

思想

李泽厚宣扬儒家主情论,以“告别革命”说为轰轰烈烈的1980年代启蒙运动划上了一个句号。李泽厚曾表示:“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事情。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反对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最容易煽动民众感情的一种主义。”[4]2005年12月6日但也有人认为李泽厚虽然反对民族主义,可没有摆脱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2006年在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5][6][7]其全部哲学思想与美学体系曾受到知识界的强烈质疑(在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和武汉一些高校屡遭当地学报列据反驳)。

著作

李泽厚著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合称《美学三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走我自己的路》、《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孔子再评价》、《漫述庄禅》、《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漫说西体中用》、《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5年出版《告别革命——二十世纪中国对谈录》,为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录,由刘再复执笔,在中国大陆与海外学界都产生巨大影响。该书于1999年由台北麦田出版公司编入“麦田人文”图书系列,王德威主编。

家庭

  • 妻子:与李泽厚育有一子;
  • 儿子(197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从事电脑软件工作;

评价

汉学家余英时曾评价他:“通过(他的)书籍,他使得一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之中解放了出来[8]。”

参考文献

  1. ^ 《贺李泽厚先生八十七岁华诞》“六月十三日,李泽厚先生的生日。生于一九三〇年的这位湖南人,走进了八十七岁大寿。”.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2. ^ 七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56人).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3. ^ 易中天对话李泽厚:中国往哪个方向走最危险. 凤凰网. 2010-09-19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4. ^ 黄锫坚. 专访李泽厚:中国哪方面都比西方差一大截 (4). 经济观察报.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8).
  5. ^ 李泽厚再次就“施琅问题”答南都周刊记者问. 儒家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6. ^ 李泽厚批陈明:施琅绝对不是民族英雄. 《南都周刊》. 2006年5月9日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7. ^ 李泽厚:关于施琅问题的访谈. 爱思想.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8. ^ Li Zehou. The Confucian World. 科罗拉多学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0).

外部链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