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女作家曾晓文及其小说: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

钱虹



华文女作家曾晓文及其小说: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

□钱 虹2020年07月03日 来源:文艺报

 

我是10年前认识自诩“文学慢船”的女作家曾晓文的。2010年7月下旬,我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出席“首届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与接任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的曾晓文有了一些文学交流。在读了她的新移民题材小说《旋转的硬币》《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卡萨布兰卡百合》,尤其是那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之后,才真正认识了她。

惊鸿一瞥

曾晓文在赴美之后所经历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戏剧人生”,使她用文学之笔成为了北美新移民的忠实代言人。迄今为止,她是海外华文作家中专心致志写新移民从“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生活历程的女作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她在海内外发表了《旋转的硬币》《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卡萨布兰卡百合》等数十篇短篇小说和《遣送》《重瓣女人花》《金尘》等中篇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夜正年轻》和《移民岁月》,还与人合作写了20集电视文学剧本《中国创造》(后拍成33集电视连续剧《错放你的手》)《中国芯传奇》等,这些作品基本上皆取材于北美新移民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关于爱慕、隔膜、耻辱、悔恨、伤痛、原宥、漂移、守候、孤独、自省……当然更多的,是关于人道和人性”。她将对北美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切身体验、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融入笔端,写出了他们在新大陆的梦想、拼搏、奋斗、生存以及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

从1996年发表《网人》到2017年发表《特洛伊木马·2015》,20多年来,她凭着对文学的痴迷和热爱,对文学近乎苦行僧般不抛弃不放弃的修炼,终于结出了新移民文学的硕果:从1996年短篇小说《网人》获中国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始,她的小说、散文等在故土也收获了诸多荣誉,获得了海内外文坛的肯定与关注。

美国梦碎

曾晓文最初是以“陪读夫人”的身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初抵新大陆,不仅面临另一种陌生的语言环境的“文化休克”,而且如何生存成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赴美后,她从头学习英语,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又进大学修读电信与网络管理硕士学位,期间发生婚变,为了生存,她干过不少并非情愿、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儿:在美国唐人街的餐馆里打工,也跟人合开过自助餐厅,甚至遭人暗算,深陷囹圄数月等等。正是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她在成为新移民文学代言人时投入了自身的影子。20年来,她的小说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反映中国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的种种不适、磨难到描写新移民的“文化碰撞与融入”的生活与心理历程。前者以《注视》《爱人与盐柱》《面试》及《梦断得克萨斯》等为代表;后者则以《移民岁月》《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重瓣女人花》等为重点。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阶段恰好以作者2003年由美国再度移民加拿大为界。

曾晓文在美国生活的9年中,发表的作品虽然只有几个短篇小说,如《注视》《爱人与盐柱》《面试》《流水夜》等,却写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留学生(包括公派出国进修者)和新移民(包括偷渡客)在美国“洋插队”的生活遭遇、命运波折及其“美国梦”的破灭。《面试》中拖家带口的留学生老韩,即将毕业的他求职无门,愚人节那天旁人一个恶作剧的玩笑,竟导致他在子虚乌有的“面试”之后发疯。《流水夜》中在餐馆打工的偷渡客阿闵想尽快和老婆团聚,可找蛇头买假护照把老婆办来美国需要4万美金,唯一的捷径是赌博,迷上了赌博的他在“旋石”赌场里一夜就把几年来辛苦打工的全部存款和3000元借款输了个精光;而他的同乡阿平在赌场输得身无分文之后,竟操起切牛排的餐刀疯狂地割自己的食指。在这几篇“美国篇”小说中,作者给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包括偷渡客)安排的结局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陷入疯魔,如老韩、阿平;另一种就是“美国梦”破灭后回国,如同输得精光的阿闵想起小时候母亲对他说的话:“你就这么光溜溜地回来了?”更典型的是《注视》中那位“人见人爱”的女医生隽如,被选派到美国来进修,却整天窝在地下室里清洗试管,从国内众星捧月的中心位置,降到了异国他乡的人生边缘,隽如巨大的心理落差正反映了她“美国梦”的逐渐破灭,也割断了她丈夫伟森打算滞留美国的浪漫幻想,她斩钉截铁地对丈夫说:“我要回去”,因为“我需要注视”。在这里,隽如需要的“注视”不仅仅是又可以拿起手术刀,得到病人的感谢信和感激的眼神,更重要的,是能够恢复医者的尊严,获得人的价值与存在感。

囹圄意象

2004年底长篇自传体小说《梦断得克萨斯》的完成,是曾晓文在人生低谷之后,重新走入生活正轨的人生再出发的转折。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戏剧化的人生或许是他(她)的精神财富。正如她后来在《梦断得克萨斯》中通过人物之口所说:“监狱不是坟墓,它不会埋葬我的理想和骄傲;它只是炼狱,会使我在焚烧之后重生。在美国这8年来,我经历过很多:文化休克、语言障碍、学业挑战、离婚、失业、生意失败,我都走过来了。”

《梦断得克萨斯》讲述了女主人公舒嘉雯赴美后的一段令人唏嘘的坎坷经历。舒嘉雯毕业于国内的一所名校,怀着美好的梦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无情的生存压力下,婚姻解体,自尊心倍受打击。为了自强自立,离婚后的她离开纽约来到炎热的得克萨斯州,好不容易开了一家自助餐厅“华美”,不料祸从天降,就在“华美”开业典礼结束的当晚,竟被移民局以“有意雇用、窝藏非法移民”的罪名逮捕关入监狱,与那些丧心病狂的杀人犯、贩毒者、卖淫女、酒鬼、人渣等为伍,“监狱在半个小时之内就毫不怜惜地剥去了她的美丽”。更要命的是,她还被女狱警莉萨戏弄,仅穿着薄如蝉翼的纸衣裤被关进了亮若白昼的“自杀监视室”。后虽经种种努力,她在监狱中被囚禁了98天之后得以“清清白白地走出监狱”,但她却因这莫须有的罪名和匪夷所思的囚禁,失去了她在美国8年所积攒的全部财富和精神家园,最后她选择再度移民,北去加拿大,“捂着伤口爬起来重新上路”。

《梦断得克萨斯》中大量运用了类似电影回闪、蒙太奇式的手法,通过女主人公嘉雯的回忆、内心独白以及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详尽地讲述了新移民的“美国梦”以及人的尊严、社会正义、法律公正和人人平等,是如何被98天的美国监狱的囚禁无情地碾成齑粉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身体与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与灵魂上的。监狱是有形有棱的,进去了还可以出来;但它在新移民心里留下的“心狱”,虽无形无影却又难以逾越。我认为《梦断得克萨斯》是曾晓文迄今为止写得最动情、最投入、最有真实感的长篇小说。在作品中,那些身临其境地展现的美国监狱、法庭的真实场景,以及监狱狱警、移民局官员、法庭的检察官、律师等代表美国国家机器的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无一不震撼人的心灵。那种正常人近乎绝望的监狱体验,是一般的“海外伤痕文学”所难以企及和超越的,因为这是一部新移民用泪水与生命谱写的心灵之歌。

《夜还年轻》

从第二部长篇小说《夜还年轻》可以看出,曾晓文在努力改变全知全能型的传奇故事写作,采用以“我”(海伦娜·舒)的半知限制视角来讲述她从美国移民加拿大后的新体验和新故事。在《夜还年轻》中,女主人公海伦娜·舒移民加拿大后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恰好也为《梦断得克萨斯》中的人物结局做出了交代:由于苦于常年分居,海伦娜·舒与留在美国的阿瑞的爱情关系结束了,她在多伦多通过网络结识了荷兰裔移民格兰特,她和他找到了“后半生”彼此携手并行的爱情。然而,这只是小说中的线索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小说已不是单纯地将嘉雯式“逆境成长”及其寻找情感归宿的故事作为叙事重心,而是透过这一人物的眼睛和人脉关系,构筑了一张人物关系网络,将环绕在她周围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等皆纳入“网”中,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人物之间或真心或敌对、或亲近或疏远的关系,支撑起了《夜还年轻》的网状结构,它再也不是原来《梦断得克萨斯》那种仅靠主要人物的传奇经历来推动情节发展的线性结构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容量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与增强。

相较《梦断得克萨斯》紧张、沮丧的故事情节与氛围,《夜还年轻》犹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显得舒缓而柔婉,充满诗情与诗意。最明显的表现为叙事的语言。每一章的开头都引用中外诗人的一段名诗佳作,这些名诗佳作与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相互映衬,优美精练而又显得诗意浓郁。此后曾晓文又写了长篇小说《移民岁月》及多篇中短篇小说,大都保持了这种诗情和诗意的韵味。

钱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