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毛《送你一匹马》感悟2020年4月

作者 : 李爱英

有关三毛《送你一匹马》感悟2020年4月 

               之一 

在本书里,三毛说过:写作,是人生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而已。那么她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哪里?我个人以为三个方面:读书,恋爱,积极参与社会。下面我就仅就读书说说自己的陋见。

陈妈妈心疼女儿:三毛至少每个月看完五十本书以上,剩下的时间,有排不完的演讲和访问……她的日子很艰难。

彼时彼刻,三毛真的觉得日子艰难吗?你看她自己强调:

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书本里,我也不过是在游玩。念书只为自己高兴。“

“有时候,深夜入书,蓦然回首——咦,那人不是正在灯火阑珊处吗?并没有找什么人或什么东西,怎么已然躲在人的背后,好叫人一场惊喜。”

三毛的读书,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般的欣喜和享受。爱我所爱,不仅无怨无悔,还会乐在其中。这是一个人正常人生的过程。无论她从小因为自卑感不能上学的漫长岁月,还是她失去心爱的未婚夫后的日子,抑或是跟荷西去偏远的加纳利小岛居住,读书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是她生命里必不可少的元素。

陈妈妈说女儿每个月读50本,可能有人会怀疑,但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今年新冠疫情蔓延,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封闭,导致了很多人闷在家里的痛苦不堪忍受。我就纳闷儿了:怎么会闷?怎么会无聊?怎么会这抖音那搞笑视频的,怎么就不好好利用这大把的记得上个月有人跟我诉苦,问闷在家干什么,我说读书。她说读书太无聊了。我答: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她笑着问我一天读多少页。我说可能两三本。因为有的书粗粗翻阅,有的书不堪入目丢掉,当然有的书是放在枕边多少年一直翻阅的……

 

读书可以医愚。

因为读书,所以独立。

因为读书,所以思考。

因为读书,所以关注。

因为读书,所以慈悲。

因为读书,所以忘却。

三毛去世三十年了,台湾香港大陆,欧洲美洲澳洲;长者,同龄人,年轻人,一代又一代无数怀念她的人,遍及整个地球。“独立之思想 自由之人格”,她独特个性散发着的历久弥新的魅力,让三毛不可以复制,不能够忘却。这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淬炼而后的结晶。所以,她针砭现实往往一针见血:

“有的人肢体残了,有的人心灵残了,这没有什么分野,可能心灵残的人更叫人遗憾……”

“公开说话怕听的人误会其中见仁见智的观念,可是,不怕自己的诚实。”

“曲终人不散,每个人都站了起来,我们站着站着,站成了一片无边无涯的青青草原,站出了必来的又一个春天……尘归于尘,土归于土,我,归于了我们。

她在“送琼瑶一匹马”里,尖锐的批评琼瑶,让她走出幽禁的圈子,驰马纵横闯天下。近几年来的琼瑶经历和民间评价,正是最好的证明。

读书可以医愚,独立思考下的道德与正义,公平与民主;真、善、美与爱、慈、仁,传承东西方文明的优良传统与丢弃旧有的陈腐糟粕;创造文明精神,开拓生活之路;等等,在三毛的书里书外,都让读者过目不忘,再三思索。

在人类处于地球村的今天,在科技日益发达哲学家却越来越少的今天,在新旧思想观念更迭的今天,特别是新冠疫情危害全世界,而东西方媒体大打出手的今天,我希望周围人抽时间读书,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网络的,读书,会给你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而不是 人云亦云,充当喷子和传声筒。     

                         之二

我曾经写过很多次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悟,有的短文获奖。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那句我自己编造出来的: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你,至少有书陪伴你。读书,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底气,是在任何绝望中永远保持活下去的勇气的那种力量所在。

三毛是在我记忆里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也是陪伴我四十年如一日没有间断和间隔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有的作家可能保存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是只有一本书是自己喜欢的,例如《简爱》,《荆棘鸟》《根》;有的书是自己钟爱的,但是作家未必让我佩服到五体投地,例如《边城》和沈从文,《爱眉小札》和徐志摩,《围城》和钱锺书;有的作家和书,我也只是需求其中一部分。例如《茵梦湖》,《瓦尔登湖》,《白洋淀纪事》,等等。至少这些书都是跟随我多年,甚至就放在床头枕边的。当然人格和作品有时候也是分裂的。少小时候,看待人和事物都是非黑即白,一目了然地判断和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越来越重视灰色地带了。所以选择书刊,也不是嫉恶如仇,有很多时候任何一本书都可以翻翻看看,不一定像火星子落在衣襟上。

自幼酷爱书和读书。

曾经写过自己应该是四岁开始记事和阅读,五六岁还没上学就读《红楼梦》和后来读的《中华活页文选》。因为当时文G 期间,我记得爸爸买回来的小人儿书系列,妈妈说应该是四岁。那个时代好多书都要销毁,但是爸爸的书却藏在奶奶房间里的靠山几下面的大箱子里面。靠山几,是靠着山墙的大桌子。据说是奶奶结婚的时候娘家陪送的家具,意味着富贵人家。因为这个长三米宽大半米高一米半的超大桌子,其实是放在卧室为了给女主人放食品食盒用的,目的是在一起的大家族里,暗中取食品到自己卧室里,给夫妇夜晚的补充营养或者给小宝宝添加辅食。也许就是这样的家族,才出了廪生贡生举人秀才等读书高中的人才,几位祖爷爷爷辈做官的教书的,才有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篆刻大门上的对联。也才有了任何时候都不敢忘记知识和不能毁坏书本的传统。以至于奶奶收藏爸爸读过和买来的书刊,很多文学作品和时事评论。读书,也给了我莫大的幸福快乐感。

因为从小身体不好,不能跟同龄人一起玩那些体力游戏:跳格子房,打木耳,打瓦,老鹰捉小鸡,等等。常常是一个人待在小伙伴或者同学们的圈子外,也养成不喜欢说话的习惯。幸好家里有画册和书。无奈之下,只好读书。回忆里最最早的阅读竟然是外文画册!身居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偏僻的沂蒙山乡,怎么会有这样的记忆?瞎编吧?没有!因为我的老爷爷就是爷爷的爹,曾经在二战期间去欧洲参加战争,他的同事们有些留在了法国英国德国,那就是当今妥妥的华侨!我也真是第四道移民啦!因为当年欧洲到中国征用后勤送给养的劳工,老爷爷好像因为好赌好玩而被家族所不容,一致推他去欧洲换袁大头。所以他只能从命。据我爷爷奶奶屡次三番告诉我:别人回来都是大包小包装洋钱装衣料食品等等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回家卖了置办房子和土地。但是我老爷爷的钱都赌了和换了书刊,希特勒纪念章,装水的壶,巨大的铜汤匙,自己穿的袍子,等等没有用处的东西。但是我却受益终身!到今天还清清楚楚记得,那一本本的画册:多数是黑白色调,印刷精美,包装设计高档,因为直到我上了大学,都没有发现图书馆有那么精致的画册。因为硬板纸应该就是后来的铜版纸,硬而有弹性,而且每一张上面,都覆盖着透明的硬油光纸!像极了今天的覆盖膜。内容依稀记得多是建筑和自然风景。尤其记得尖顶教堂和一块块巨大的不规则玻璃,还有厚重的墙壁,宽大的门口,常常是紧闭着的铜或者铁门,还有里面的拱形屋顶,空阔而幽深,没有人,没有什么摆设,也没有色彩,让我看得彻彻底底的痴呆和疯癫。因为我降生后只八个月就被奶奶抱到她身边的炕上。她的房间那个靠山几底下,是我觉得最安全最自由的地方。在桌子底下坐个小板凳,一本本翻阅那些画册,可以让我忘却外界的一切!母亲关于我不说话不喊大人(见面打招呼以示尊重)的抱怨,同龄人嫌弃我行动慢半拍,小伙伴们觉得我不说话瞧不起人,等等所有的烦恼。书,好像我的一个避风的港湾。

读书,让我获得了人生最幸福的感觉。

2020-06-19

三毛

三毛
简介

三毛(英语:Echo,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后来因为学不会写懋字而自己改名为陈平台湾著名作家。祖籍浙江定海县,抗战时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台北市,曾先后就读于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德国歌德语文学院,是台湾1970至1980年代的著名作家。

2020-06-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