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国画大师笔下的端午风情!



10位国画大师笔下的端午风情!

顶尖藏品 1 week ago

文玩  | 字画  | 品鉴  | 茶道
 


 


 

 

白石老人备画三帧

与吴昌硕、丰子恺等前辈、后生

共10人

带上节日的画作

给大家送画送福来啦!

 

祝端午节安康!

 


 图/齐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赏析】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图/齐白石《端午》

 


图/齐白石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

【赏析】1953年,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


 

 


图/齐白石《端午》

【赏析】此作表达了老人节日的欢愉及生活的热情,诗一般隽永感人。最精彩处莫过于散落盘外的三粒樱桃及右上角的款识,使得整个画面和谐明快。
 


 


 图/清 任伯年《端午图》

 

【赏析】素朴清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

 


 图/吴昌硕《端阳景物图》

 


图/清 吴昌硕《端阳佳品》 纸本立轴

 


 

图/清 吴昌硕  《端阳嘉果图

 

 


图/清 吴昌硕 《端阳即景图》


 


图/清 罗聘 《端午图 》1795年作


 


图/清 郎世宁 《午瑞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张大千 《五瑞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款识:癸亥(1923年)五日,仿石涛和尚画法,奉少白老长兄清玩。大千弟爰,时闲客虎林。


 


 


图/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款识: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图/陈半丁 《天中五瑞图》

 


图/唐云 《端午即景》


 


图/程十发 《端午即景》

 

 


图/朱屺瞻 《端午佳节》

 

 


图/丰子恺《买粽子》


 


图/丰子恺《火肉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