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易类
易经
  由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称为《羲经》、《周易》。
  (以上摘自教育部国语辞典)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优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 “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家,四家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今人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都是较好的参考书。重点读《系辞》上下篇。
  注  魏·王弼等  疏  唐·孔颖达  整理 明月奴  制作 真如  发布 读书中文网
  
  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刻之。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至罕。
  此本半叶15行,行26字,白口,左右双边,间有补版。刻工有包端、王政、朱宥、章宇、陈常、顾仲、弓成、王允成、 李询、 徐高等,皆南宋初杭州地区名匠。卷后有端拱元年 (988)衔名一叶,前人因谓为北宋刊本。查卷中桓、构等字缺笔,证以刻工,实属南宋初复刻北宋本。又《玉海》载“绍兴九年九月诏下诸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版,十五年闰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请群经义疏未有版者令临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诏令国子监访寻五经三馆旧监本刻版,上曰:其他阙书亦令次第雕版,虽重修所费亦不惜也。由之经籍复全”,由是推之,此书与《五经正义》中其余各经,当刻于绍兴十五年(1145)至二十一年(1151)之间。
  此本宋代为俞琰所藏。琰字玉吾,吴县 (今江苏省吴县 )人,生平深于易学,著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该本中有俞氏家藏、 石涧书、俞琰玉吾、石涧、林屋山人、易学传家、读易楼图书记等印。明代递藏唐寅、王世贞家。衔名后,有墨笔“吴郡唐寅藏书”一行,又贞元、仲雅二印。入清则归季振宜所有。季氏《延令宋板书目》中《周易正义》四册,即此本。该本中有季振宜印、沧苇、季振宜读书、御史之章等印。清中叶又归徐松,有翁方纲跋,又翁氏题款一行及翁方纲、覃二印。另有高松堂鉴定书画印、庄虎孙印,其人不详。此书清末为徐坊所得,又由徐归于傅增湘,有傅增湘印、双鉴楼藏书印、藏园秘笈等印。 1935年,傅氏将此书邮致日本,选集良工,精摹影印行世。后此本由傅氏归近代著名藏书家陈清华。今藏北京图书馆。
  《陆氏易解》一卷,明•姚士粦所辑。呉•陆绩周易注也。呉志载,绩所著有《易释玄》,《隋•经籍志》有绩《周易注》十五卷。《经典释文》序录作陆绩《周易述》十三卷。《会通》一卷。新旧唐书志所载卷数与《释文》同。原本久佚,未详孰是。此本为《盐邑志林》所载,凡一百五十条,朱彝尊以为抄撮。陆氏《释文》、李氏《集解》二书为之然。此本兼采京氏《易传注》为多,而彝尊未之及。又称其经文异诸家者,履帝位而不疚,疚作疾。明辨晢也,晢作逝。纳约自牖,牖作诱。三年克之惫也,惫作备。今此本皆无之,岂传写又有异同欤。彝尊又言曹溶曾见有三卷者,则后人辑陆氏《易注》之本,或有多寡详略之不同,未可知也。昔宋•王应麟辑郑氏《易注》为学者所重,士磷此本虽不及应麟搜讨之博,而掇拾残剰,存什一于千百,亦可以见陆氏《易注》之大略也。绩字公纪,呉郡呉人,官至郁林太守加偏将军,事迹具呉志。士磷字叔祥海盐人,周亮工书影记其十三而孤,年二十犹目不识丁,寓居德清姜氏家,姜始授以句读,晚乃卓然自立,盖亦奇士云。
  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二卷本,其实是魏晋间大兴《易》学之风时为当时人所伪撰而流布于世。据《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当时因《子夏易传》无传习者,遂令儒官详定,刘知已认为,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梁阮孝绪《七录》始有著录,作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而至为,可疑。司马贞认为,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其书久佚,晋荀勖《中经簿》有《子夏易传》四卷,或云丁宽,是其已怀疑非子夏所撰。因此,唐玄宗采纳了刘、司马氏的建议,而停止向学校颁行。代宗以年,此本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佚本。今所传十一卷本,始为晁说之《传易堂记》所著录,其称“今称《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据此,则今本应是张弧伪撰。弧为唐末人,曾官大理寺评事。其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而说以义理,所说义理,大致上以儒家“王道”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周易》经文相附会。迨朱彝尊作《经义考》,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及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诸条目,则于今本全无,知张弧伪撰之书又遭后人增削伪纂,并又多衍出一卷,为十一卷。因此,今本《于夏易传》不但不是子夏所撰,亦并非完全为张弧所撰,云其出自众家之手,可谓不诬。二本虽为伪造,但其内容却有—定的参考价值,孕含了较多汉唐时期的《易》学思想,《四库全书总目》云“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故其对研究、探讨《周易》古义,二本参稽,仍为它书所不可替代。二卷本除为马国翰所辑外,《汉学堂丛书·经解·逸书考》中亦有考辑。今本则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及《学津讨原》本等。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举世皆知苏东坡为一代文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易学大师”,曾经写过一本《东坡易传》。
  
  苏轼幼时便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学《易》,少年时欲入山林当道士,终生与道士高人交往频繁,深晓《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并自称“铁冠道人”。其父苏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传》未成,遗命苏轼继作此书。苏轼于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
  作者魏伯阳,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被视为“丹经之祖”。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历来注家很多,著名者有後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化名空同道士邹欣),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元俞琰周参同契发挥》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列入道家类。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所谓“丹”,据近人研究,是指人身体内部的能量流。作者曾得到古人的《龙虎经》,经过锻炼,掌握了能量流产生和变化规律。书中关于能量流的论述,即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的。该书表达方式比较奇特,采用符号作为表意手段,如坎离、乾坤、日月、阴阳、五行、铅汞、父母、夫妻、男女,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名词术语等,都与其本义毫无关系,只是一些表意的符号。书中以烧炼外丹者使用的炉鼎象征人身,以炉鼎中变化的药物象征人体内的能量流。表示药物的符号则有坎、离、水、火、铅、汞、兔、乌、金蛤蟆、玉老鸦等,符号虽异,其义无殊。由于采取象征或借喻的方法,因此文义隐晦难通,易生误解。注释该书的不乏其人,比较有影响的是宋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
  《易纬是类谋》一卷,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於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臣等谨案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葢其祖籍也。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隋志载郑元周易注九卷,又称郑元王弼二注。梁陈列於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寖微。然新唐书著录十卷。是唐时,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案中兴书目今不传,此据冯椅易学所引,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馀皆散佚。至中兴,书目始不著录,则亡於南北宋之间。故晁说之、朱震尚能见其遗文,而淳熙以後,诸儒即罕所称引也。应麟始旁摭诸书,裒为此帙,经文异字亦皆并存。其无经文可缀者,则总录末简。又以元注多言互体,并取左传、礼记、周礼正义中论。互体者八条,以类附焉。考元,初从第五,元先受京氏易,又从马融,受费氏易,故其学出入於两家。然要其大㫖,费义居多,实为传易之正脉。齐,陆澄与王俭书曰:“王弼注易,元学之所宗,今若崇儒,郑注不可废。”其论最笃。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崇王,非逹识也。应麟能於散佚之馀,蒐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恵栋别有考订之本。体例较密,然经营剏始,实自应麟。其捃拾之劳亦不可冺,今并著於录,所以两存其功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易纬辨终备》一卷,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後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为《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而终以此篇。马氏《经籍考》皆称为郑康成注,而《辨终备》著录一卷。今《永乐大典》所载仅寥寥数十言,已非完本。且其文颇近《是类谋》,而《史记正义》所引《辨中备》孔子与子贡言世应之说,与此反不类。或其书先佚而後人杂取他纬以成之者,亦未可定也。然别无可证,姑仍旧题云。
  《易纬坤灵图》一卷,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大畜》卦辞及史注所引“日月连璧”数语,则其阙佚者盖已夥矣。考《後汉书》注,《易》纬《坤灵图》第三,在《辨终备》、《是类谋》之上。而王应麟《玉海》谓三馆所藏有《郑注易纬》七卷,《稽览图》一,《辨终备》四,《是类谋》五,《乾元序制记》六,《坤灵图》七,二卷、三卷无标目。《永乐大典》篇次亦然。今略依原第编著,盖从宋时馆阁本也。
新本郑氏周易
恵栋 Hui Dong阅读
  《新本郑氏周易》三卷,国朝恵栋编。栋字定宇,长洲人。初王应麟辑郑元易注一卷,其后人附刻玉海之末,虽残章断句,尚颇见汉学之崖略。于经籍颇为有 功,然皆不着所出之书,又次序先后间与经文不应,亦有遗漏未载者。栋因其旧本重为补正,凡应麟书所已载者,一一考求原本,注其出自某书。明其信而有征,极 为详。核其次序先后,亦悉从经文,厘定复搜采群籍。上经补二十八条,下经补十六条,繋辞传补十四条,说卦传补二十二条,序卦传补七条,杂卦传补五条。移应 麟所附易赞一篇于卷端,删去所引诸经正义论互卦者八条,而别据元周礼臣太师注作十二月爻辰图,据元月令注作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附于卷末。以驳朱震汉上易传 之误。虽因人成事,而考核精宻实胜原书。应麟固郑氏之功臣,栋之是编,亦可谓王氏之功臣矣。
周易郑康成注
郑玄 Zheng Xuan阅读
  《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葢其祖籍也。淳佑元年进士,宝佑四年复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事 迹具宋史,儒林传。案,隋志载郑元周易注九卷,又称郑元王弼二注。梁陈列于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寖微。然新唐书着録十卷。是唐时, 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案中兴书目今不传,此据冯椅易学所引,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余皆散佚。至中兴,书目始 不着録,则亡于南北宋之间。故晁说之、朱震尚能见其遗文,而淳熙以后,诸儒即罕所称引也。应麟始旁摭诸书,裒为此帙,经文异字亦皆并存。其无经文可缀者, 则总録末简。又以元注多言互体,并取左传、礼记、周礼正义中论。互体者八条,以类附焉。考元,初从第五,元先受京氏易,又从马融,受费氏易,故其学出入于 两家。然要其大旨,费义居多,实为传易之正脉。齐,陆澄与王俭书曰:“王弼注易,元学之所宗,今若崇儒,郑注不可废。”其论最笃。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 崇王,非逹识也。应麟能于散佚之余,搜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恵栋别有考订之本。体例较密,然经营剏始,实自应麟。其 捃拾之劳亦不可泯,今并着于録,所以两存其功也。
易纬乾元序制记
郑玄 Zheng Xuan阅读
  《易纬乾元序制记》一卷,案《乾元序制记》,《後汉书》注《七纬》名,并无其目。马氏《经籍考》始见一卷。陈振孙疑为後世术士附益之书。今考此篇首简“文王比隆兴始霸”云云,孔颖达《诗》疏引之,作《是类谋》。疏又引《坤灵图》“法地之瑞”云云,今《坤灵图》亦无其文,而与此篇文义相合,又《隋书·王邵传》引《坤灵图》“泰姓商名宫”之文,亦在此篇。至其所言风雨、寒温、消息之术,乃与《稽览图》相近。疑本古纬所无,而後人於各纬中分析以成此书者。晁公武谓其出於李淑,当亦唐宋间人所妄题耳。
周易江湖
周易江湖
易经杂说
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 Na Huaijin阅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臧守虎 Cang Shouhu阅读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作者结合历史解释易经的原初本义,在还原历史的真相中叙说哲理,在说理中联系当下,感悟人生,获得启发,将一本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解读得有根有据、兴趣黯然而又浅显易懂。本书特别适合大中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阅读,是作为《易经》入门的理想的入门读物。
在北大讲易经:太易自主管理
殷旵 Yan Chan阅读
  人生的炬光在心头,在脚下,在一颗平和而快乐的心绪里。人流、车流组成了庞大的“大人”,每一个人,每一部单车就是“大人”中“自主”的个体。当我每次骑着自行车在车水马龙中曲折行走时,一次次体验着的是《易经》乾卦中“利见大人”的人生意蕴和作易圣哲们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蕴和境界,其快乐的感受,黄金难换,唯有自主、自强、自尊中得。
易经内病外治法:不生病的智慧4
栾加芹 Luan Jiaqin阅读
  本书是“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丛书的第十一本,它是“医易相通”的中医学博士栾加芹继《不生病的智慧2》《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后又一本奉献给大众的自我养生保健之作。在书中,她把《易经》中的“同气相求”原理与中医内病外治疗法结合在一起,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实践,独创了疗效奇特的“易经内病外治法”。本书为您献上:一、146种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外治医说》及“易医”栾加芹多年临床实践的独特内病外治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种常见病的家庭防治。 二、8大药物归经保健法,只用一味药物、一个穴位、就能好好养护您的脑、脾、胃、心、肾、胆、肺、肝这8大系统,让您由内到外都健康。
易经新解:何新全新诠释古代经典
何新 He Xin阅读
  本丛书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也就为之而感到莫大欣慰了。
  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上述古代经典加以科学阐释,发掘其内蕴,揭明其主旨,似乎更为紧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领域宽广、观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独到而享誉学术界。
周易今注今译
南怀瑾 Na Huaijin阅读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本书中带有的卜筮功能使它成为古代各典籍中的“百经之首”,书中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同时,书中体现出的“顺天应人、阴阳转合”的思想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本书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和易学大师徐芹庭进行注译,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对这部古代的经典进行了阐释,适合当代人的阅读口味,不但是一部启迪当代人心灵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企业的经营宝典。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名。
  
  《推背图》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今日它在大陆依然没能逃脱禁书的黑名单。我们只有在港台的一些网站得以一览它的玄妙。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明末文人金圣叹(1608—1661,因“非法集会”被清顺治酋长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与我们看到的没有出入。
  
  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推背图推背图是由(周易) 推演而成,每一卦象以八八六十四卦之一起始,共60象。除去第一象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象预言,每一象合谶诗二首,卦图一幅,分别预言自唐代以迄合计约一千八百年的国运。从大唐气数(第2象)一直预言到世界大同(第59象),且每象相接,决无次序错乱。其中,在金圣叹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象。(注:金圣叹--清朝中期著名学者)
  
  《推背图》是根据周易的六十四卦来推算的,一共有六十象,也就是一甲子,知道点易学知识的,应该明白一甲子正好是六十轮回吧。其中第一象和第六十象并没有预言什么具体的东西,看上去仅仅是开场白和结束语。但是仔细品一品会发现里面蕴涵着深奥的道家思想在里面。
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