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青春校园>> 三毛 Sanm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
倾城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张爱玲,是传奇;三毛,亦是传奇。李延年的一首诗,促成了一桩千古美谈的爱情故事。也成全了后世文人,两篇同名佳作的问世。同样是传奇的两个文坛奇女子,却因着不同的情感、人生,铸成了迥然相异的文风。但是在爱情上,在结局里,两人却是殊途同归的。张爱玲的《倾城》是最残酷的开头,最欣慰的结局;三毛的《倾城》却是最美丽的开始,最伤痛的结局。看似完全相反的两组开头和结局,却真正完整了二者对人生和爱情的看法——爱情是美好的,人生却是无奈的。
女  儿
  陈嗣庆
   我的次女陈平是一个先天条件极度贫乏的孩子。在她二十岁以前,无论健康、脾气、观念、敏感、任性和自弃,都是少见的。在她少年的时候,她的母亲和我这个做父亲的,可以说,因为家中有这样一个刚烈孩子,过的是心灵上倍受欺凌的苦日子。那些年她常常要出事,使得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惧里。写到这儿,回想起那一段岁月,仍然感到想痛哭的冲动。看见女儿现今的行事为人,还有对父母手足和朋友出自真心的爱诚、和平,我感触又欣慰,有时感到这是不是一场梦境?下面的几篇文章是我的孙女和外孙儿女这批小孩子写的三毛,他们年纪轻,注意的都是三毛会讲故事这件事。她的确可以去说书,在家人面前说得尤其最好。
   我想说的是,在我的观察里,我女儿这一生的用功,很少有人看见。而我这个做父亲的,对于她几近疯狂而持续了一生的看书和写作,除了敬佩她的恒心之外,甚而想劝告她不要这么用功下去,免得伤害健康。
   平儿目前因为健康情形不佳,已不再教书,居住在台北的一间小公寓里。她每天必定回家吃晚饭陪伴我和她母亲。对外一切应酬完全婉谢,吃完饭便回她的工作室——不是睡觉的地方,她舍不得睡。大概由夜间九点半开始要工作到清晨七点,小睡一下,午饭不吃,再继续工作到下午六点才回我们家来吃晚饭。我女儿对于看书的狂热可以说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这不是现在,是做父亲暗暗观察一生的事实。
   在生活上,我女儿不穿、不吃、不睡、不息,没有电视机——不看,没有男朋友——无情。连一辆二手货的汽车在去年也卖掉了。在一个普通人的眼里,她是贫乏的,甚而住的房子,都是父母借给她的,她看上去一无所有。对于他人,却十二分慷慨和悲悯。她赚的辛苦钱,自有良知告诉她去处,悄悄处理。我虽然对这样的女儿引以为傲,而内心,实在希望她在有生之年,略略合理的在物质上善待自己。
   读书和离家,加上我女婿的早逝,彻底改变了女儿。至今她仍然不断的教育自己。这不是我做父亲的在讲她什么,这是一个我看见的进步。写到这儿,我又为她感到辛酸,虽然女儿说她内心真正快乐。其实,我女儿在文学上最有心得,而且极有见地的,却是她酷爱一生的《红楼梦》和《水浒传》这两本文学巨著,并不在目前已出版的书籍里。我不敢期望她碰触有关这类心得的大文章,担心她的健康不能长期透支下去,可是,不久的将来,眼看水到渠成,她必然走上论说水浒与红楼的路上去。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平儿不爱惜健康,是她最大的愚昧。做父母的,在这件事情上,拿她无可奈何。叫她不工作,等于判她死刑,也是不可能的。说来说去,我对这个女儿仍然没有办法。
   《倾城》这本书,是平儿第十一本。在人生的处理上她变了很多。在胸襟上,没有退步。
阿  姨
  (十六岁)黄齐荃
   我的阿姨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她的讲话。她不讲话则已,一讲话有如暮鼓晨钟,令人震动。
   她讲话跟别人很不一样,又生动又活泼,听起来每个故事都变成又深刻又很容易懂。有一次妈妈和我去阿姨家拿毛线衣,本来是一去就要走的,结果阿姨讲起《水浒传》,我和妈妈坐到都忘了回去。原来《水浒传》那么棒,以前都不注意。我的历史成绩很好,这跟阿姨又谈得十分尽兴。有时候我们也关心国事,总之跟阿姨讲话都讲不完。
   阿姨很有学问,可惜她写的书都没有学问的样子。我的功课太忙,没有时间看她的书。听阿姨讲话最危险了,因为会忘记要去做功课。我以后要多看一些好书,在阿姨面前,我觉得自己念书不够。还有,我阿姨对于看手相、玄学等等很有一套。哇噻!很灵。除了以上这些感想,我没有别的想说了。
首页>> 文学论坛>> 青春校园>> 三毛 Sanm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