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 商界精英>> 米歇尔·大卫-威尔 Michelle David - Will   法国 France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华尔街最后的大亨
  如今,古稀已过的米歇尔•大卫-威尔终于提笔书写自己的人生。他在书中言谈由衷、毫无保留,涉及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主题,设置着一个又一个可能令读者诸君拍案而起的“挑衅”。 他催人思索,他会让你思绪遄飞。你可以把他的这部回忆录看做是事业成功的指南,也可以从中读到一名男子对他的生活的反思。
第1节:华尔街最后的大亨(1)
  《华尔街最后的大亨:米歇尔·大卫-威尔自传》(内容节选)
  一
  我向来胸有成竹,总有一天我将掌管拉扎德银行,可是我发现,对这一点毫不存疑的人只有我一个!1977年我来到纽约接掌大权,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原来人人都以为让我这个年纪轻轻的法国幸运儿来做拉扎德一把手的主意太离谱了,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这证明当时拉扎德在纽约的老板安德尔·梅耶走投无路的程度,他实在找不到接班人,只得祭出了破釜沉舟的一招!在媒体对我比较严厉的70年代,我看到"法国幸运儿"这个称呼再度冒了出来。美国人不是看不得别人发财,从来不为这方面原因跟人过不去。相反,要是一个人胆敢越出主流观念为其划定的"社会身份"的限制之外,那他就会被视为"捡着便宜的幸运儿"了。也就是说,此人多少引起了大家的嫉妒。
  所有的事业都不是坦途,而是布满了障碍和失误。跟所有人一样,我这条路也走得磕磕绊绊,但即使在我经营拉扎德最不顺利的时候,我也没对自己说过:"这下清楚了,我确实没这能耐。'要想抵达目标港,就该搞清楚眼下船正往哪儿开。'"我很长一段时间以为这个比喻是自己的发明,后来才发现,它属于赛内克①!我注意到,人们从不理会赛内克的提醒。他们只知道一鼓作气地往前赶,但根本不知道究竟走在哪条路上,也不考虑花这番力气是否值得。我到底希不希望看到拉扎德变得庞大呢?某某国家到底有没有支持我们立足的市场呢?不论在哪件事情上,我始终把明确自己的方向看做最基本的一条。
  "我太早就被推到了担责任的位置上,"父亲曾经对我说,"我的基础没打扎实。你先从学徒做起,学透了再上手。"我于是在纽约的两家银行各做了一年实习生,分别是1955年在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1956年在莱曼银行。在前一家,我受命研究专营进口的小型贸易公司的信用状况,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判断它们会发生资金短缺还是有能力偿还贷款;无非是些琐碎的工作,但让我对企业财务具体怎样运作有了通盘的认识。莱曼的人不知道怎么安置我才好,便交给我一堆十年前美国大公司的年度报告,要我锻炼锻炼如何对公司后来的发展状况作出预测。我扑在这堆材料上简直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终于恍然大悟,这实在是吃饱了撑的,因为到了1948年,一场朝鲜战争就把所有的牌全给打乱了。这以后我就心中有数了,千万不可相信什么预测。
第2节:华尔街最后的大亨(2)
  二
  那段时间我拼命充电。我在莱曼列席金融分析师会议,会上有几位性格激烈的奇人,争执起来,场面之火爆匪夷所思,我关注着热闹背后的门道……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我都要在心里叹一句:"又无所事事地过了一天。"这两年可把我闷坏了……也让我学到许多!1958年我通过了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之后来到伦敦拉扎德见习了三个月。对阿尔及利亚石油的开采热正当高潮时,我来到巴黎,在曾任第四共和国总理热内·梅耶坐镇的石油勘探公司欧拉弗莱普待了三个月。又在巴黎拉扎德满了三个月见习期后,我返回美国加入纽约拉扎德,当时的老板就是安德尔·梅耶。1961年以前我作为雇员工作,此后以合伙人的身份工作。多年的耳濡目染帮我掌握了业务。
  凭着之前打下的底子,我参与到了拉扎德多个部门的工作中,算是在事业上迈出了第一步。我发现,纽约、巴黎和伦敦的拉扎德互相关联的部分极少,三家事务摆在一起显得千头万绪,这三家还没有意识到,有些事务是可以协同处理的。放在全球化时代,这一点大概谁都能看出来;但当时并不是这样。我一直计划着要将三家合并起来,就是因为在我眼中它们组成了一个实体。说实话,拉扎德银行的结构解释起来显得有点一言难尽,但也很有意思,它多多少少能让人联想到欧洲的结构。欧洲人基于同样的忧患、同样的希望和同样的事业走向了联合,但国与国之间仍然保留着相当的差异。
  三
  追随安德尔·梅耶使我懂得了,有两条基本纪律在生意场上必须遵守--都不是什么难事,一条是要在十二小时之内作出答复,另一条是要始终保持在线状态。
  超出十二小时以外都是无谓的拖延。要是在十二小时之内拿不定主意,随便答复一个"行"或"不行"也比拖着强。这样可以免去工作伙伴不必要的疑虑。安德尔·梅耶在晚上接到一项提议,次日他就会做出决定。我努力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不过它也不是有利无弊的。有天晚上他要我购入一批证券,第二天他改了主意,可是前晚的布置有一部分我已经付诸行动了。他对我说:"既然是拉扎德的合伙人在经手,那就没问题。"没有一点责怪。还有一次他想请一个上了点年纪的人做合伙人,便打电话约对方见面,同时在电话里说明了意向。那位老兄有些意外,回答说:"承蒙抬爱。我考虑一下可以吗?"安德尔·梅耶说:"行啊,做这样的决定当然仓促不得。过两个小时我再来电话。"我记得,一位客户来到纽约拉扎德,同我们的决策团队,还有一位兄弟银行的专家一起讨论某个项目。最后安德尔·梅耶来了一句:"各个要点都需要进一步的考虑,过几个星期我们再谈吧。"可是两位来客刚走出办公室,他就刷地转过身来对我们说:"我要在明天上午读到这个项目的计划书。"在生意场上不争分夺秒是不行的。
首页>> 文化生活>> 商界精英>> 米歇尔·大卫-威尔 Michelle David - Will   法国 France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