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 小说评论>> 王旭川 Wang Xuchu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清代《红楼梦》续书的三种模式
之一
  自从《红楼梦》在一七九一年由程伟元正式刊刻出版以后,其续书也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大景观。《红楼梦》续书虽数量众多,但其叙事的模式基本上只有三种,这就是以林黛玉命运的重新安排为依据的三种模式。它们是:死而复生的模式;死后转生、托生的模式和三界互通的模式。三种不同情节模式的形成及选择与续书所表达的对《红楼梦》的人物评价的密切关系;三种续事模式与这一时期对小说文法重视也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三种叙事模式也体现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社会生活观与审美态度。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续书叙事模式的选择及由此所表现出的这一时期小说续书发展的特点。
  
  一 
  
  《红楼梦》续书的叙事模式与评论的关系《红楼梦》续书在程伟元刻本之后大量出现,这些续书的目的主要是在表达作者对《红楼梦》的评论,以续书作为评论的手段, 这是《红楼梦》续书会形成三种叙事模式的主要因素。三种叙事模式因此与作者对《红楼梦》人物的态度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将其分类如下:
  
  第一种模式、人物复生模式,这一类续书的基本模式是:林黛玉死后复生,经过一番曲折的经历,重回贾府,得到封诰,而林家则因经营有方,成为巨富,林黛玉有一同父异母的兄或弟弟,通过苦读终于考上进士甚至状元,林黛玉有了与贾府相等甚至超过贾府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因此顺利地与贾宝玉成婚,成为贾宝玉的正室。而贾府也因为林黛玉而摆脱了衰微的命运,而重新家门振兴。这一类模式是《红楼梦》续书中最初出现、也是最为人所熟悉的模式,甚至有人索性将这一模式作为《红楼梦》续书的形式。实际上,它所占的比例却不大,只有《后红楼梦》、《红楼圆梦》、《红楼梦补》、《红楼幻梦》四种。它影响较大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它是与《红楼梦》续书中运用得最早的叙事模式有关。最早的续书《后红楼梦》采用这一方法,这部小说并不是续书中写得较好的,但却对以后的续书影响较大。以后许多续书常常采用《后红楼梦》中的情节。第二、《红楼梦》续书中写得最好的小说《红楼梦补》采用的是这一模式。这样就会无形中使人产生了这种叙事模式是《红楼梦》续书的主流模式的印象。采用这一类模式的续书都是属于扬黛类的
  
  。第二种模式,托生、转生模式。在续书中有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王兰《绮楼重梦》、陈少海《红楼复梦》三种。在这一类小说续书中,林黛玉要么不再出现(如海圃主人《续红楼梦》),要么林黛玉处于从属的地位(如《红楼复梦》中林黛玉的后身松彩芝),或者虽仍处于尊贵的地位,却无任何个性可言,而成为宝钗式个性与处世的人物(如《绮楼重梦》之舜华),占据这类小说中心地位的是以贾政、贾宝玉之子贾茂、或改变了思想与个性的宝玉的后身祝梦玉,即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物群体,这个群体是以通过科举考试、或建功立业来做官,以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一类续书中除了《绮楼重梦》是在表达作者情场、官场事事如意的白日梦外,其余都属于扬钗类小说续书。可说在《红楼梦》续书中,这两种情节模式的选择体现了小说续书作者对《红楼梦》的两人不同的评论态度。
  
  第三种模式、三界互通模式。小说续书有秦子忱《续红楼梦》、山樵《补红楼梦》和《增补红楼梦》。最早叙述这一模式的是秦子忱《续红楼梦》,这些小说都写了三个不同而又可以通过梦境或其它手段互相连接交通的世界。在阴间是由林如海为城隍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的人都是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中的人物,如贾母、焦大、贾珠、冯渊、薛蟠等。王熙凤也由于生前作恶太多,被罚在阴间受一大段折磨,但过一段时间也就回到太虚幻境中去与十二钗中人相会。贾宝玉等人也能在阴间游历,与朋友相聚。这类续法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各种续书写阴间的生活与人世间无任何差异。阴间如同阳间一样,充满世俗的生活情调。秦子忱《续红楼梦》中贾母去世到阴间,正四顾茫茫,不辨路径,心中忧虑时,焦大作为仆人来为她服务了,路上贾母又收了鲍二家的作为女仆,贾母去阴间还能坐轿:
  
  贾母听了抬头一看,果见一座界牌。但见人烟凑杂,车马攘攘。焦大高声嚷道:“咦,你们那个是荣国府预备老太太的轿子?”只见一伙人答应道:“我们就是的你老是谁啊?”焦大道:“浪王八羔子们,抬过来罢,老太太到了。你管我是谁呢?”众人听了,连忙抬过轿子,伺候贾母上了轿。焦大又问道:“楼库杠箱呢?”有人答应道:“在这里呢。”焦大道:“好生抬着,紧跟着老太太的轿子走,预备路上好赏人。我的驴子呢?、只见一个小厮拉过一头驴来道:“焦大爷,你这个驴是林大爷、赖大爷给你预备的。” 焦大道:“我知道,哦,这是他们哥儿俩可怜我没儿没女的意思。孩子,你把我抽上去。”这小厮将焦大抽上了驴,跟着轿子缓缓而行。但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边去的,也有幡盖接引的,骑马坐轿的,逍遥步行的,也有披枷带锁的。那边来的,也有欢天喜地的,愁眉泪眼的。贾母在轿中看见这些光景,惟有合掌念佛而已。(秦子忱《续红楼梦》第三卷)
  
  小说中叙述宝玉与湘莲从太虚幻境到丰都来看幽冥的景致与阳世间也没有什么不同,如小说叙述到他们在亭子里饮酒时听到琵琶歌曲,问走堂的,知道是冯渊(此时是城隍的书办)在包酒宴请客。他们也准备叫歌女来唱唱曲儿。听到正房中有人说话,宝玉偷偷去看:
  
  只见正中桌儿上对面坐着两个少年,衣冠齐楚;两旁分坐着三个妓女,俱皆衣裙华丽,香艳可观。东边的一个面貌有些相熟,一时想不起是谁来。心下正然惊疑,只见上面坐的少年笑道:“老冯,将来我替你们成全了好事,你可教他怎么谢我呢?”又见下面坐的少年笑答道:“那也看大爷罢了,要教他怎么谢,他敢不怎么谢么。 ”又见上面的少年笑道:“我想将来我替代们成全了好事之后,那就有个我分在内,我也就不好意思的了,不若趁着此时尚未定局,你教他坐在你怀里,喂你一个皮杯儿让我看着,这么一乐,就算他谢了我了,好不好呢?”……(《续红楼梦》第十三卷)
  
  而这几个人中,居然有宝玉的大哥贾珠。与以往的描写不同,小说中的阴间世界就是现实中的社会。凡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在阴间亦存在着,不管是做生意买卖、还是狎妓嫖娼,甚至人们生前的各种恩怨也可以在阴间私了,如冯渊与薛蟠之间的怨仇,可通过夏金桂死后在阴间为妓,转而成为冯渊之妾来解决,张金哥被王熙凤铁槛寺弄权而自杀的怨仇也通过关系得以化解。阴森恐怖、具有惩罚与审判功能的阴曹地府已被充满世俗情调的生活所取代,这种写法实在是《红楼梦》续书的一大创造。而且所有以三界互通为续法模式的小说都是如此,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三界互通的小说续法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充满命运的色彩。在这个模式中,《红楼梦》中的人物或迟或早,都一一要到另一个世界中去。无论她们在人世间的生活或在太虚幻境、在阴界的生活是多么美满。而将小说中人物置于三界的做法本身便带着一种对生活缺憾的认知与表述。因此这一类小说已不再在意于对钗、黛优劣的评论,或将宝玉与黛玉给予结合的安排(只有在最早采用这个模式的秦子忱《续红楼梦》让黛玉重新从太虚幻境中回到人间,与宝玉结合, 以后采用这一模式的小说都不再这么安排了),而是表达出对生活本身是带着缺陷的思想,它所体现的是乐观加悲观的人生思想。而这类小说中对于因果报应也比较重视,较多地宣扬这一类思想。
  
  云槎外史《红楼梦影》,是一部不属于这三种续法模式的小说,这与它的出现已不再是《红楼梦》续书盛行时期有一定关系。小说鉴于前此《红楼梦》续书的缺点,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改变,因此也使小说在叙法模式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特点。西湖散人《红楼梦影序》中对《红楼梦》续书的一段评论可以见出其在内容与续法上与以前续书的不同:
  
  《红楼梦》一书,本名《石头记》,所记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修成女身,立愿托生人世,以泪偿之。此极奇幻之事,而几至家弦户诵,雅俗共赏,咸知绛珠有偿泪之愿,无终身之约,泪尽归仙,再难留恋人间;神瑛无木石之缘,有金石之订,理当涉世,以了应为之事。此《红楼梦》始终之大旨也。海内读此书者,因绛珠负绝世才貌,抱恨夭亡,起而接续前编,各抒己见,为绛珠吐生前之夙怨,翻薄命之旧案,将红尘之富贵,加碧落之仙姝,死者令其复生,清者扬之使浊,纵然极力铺张,益觉拟不于伦。此无他故,与前书本意相悖耳。
  
  小说中宝玉回了家,与宝钗共同生活,并生一子贾芝,后皇上降旨,将抄没的贾府家财赏还,命贾政袭荣国公。以后宝玉、贾兰一同参加会试、殿试,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贾政又因功擢升东阁大学士,可谓重兴贾府家业。小说是以现实的叙述为主,而摒弃了以前续书总是要写非现实生活的惯例。在小说中已故之黛玉、晴雯等人不再回生或托生,也不再有三个不同世界和可以互通的交往生活。黛玉的出现是在宝玉的梦中,宝玉在花朝之日,恰好是黛玉二十冥寿时佯称祭花神而独宿于大观园潇湘馆中,夜梦与黛玉幽会。小说采用了三界互通模式中人死不能复生,而只能随顺自然的基本精神,摒弃了三界中各有生活世界的荒诞情节。同时在写贾府重兴的热闹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悲慨之情,特别是小说在最后,宝玉感到十分郁闷,到栊翠庵找惜春寻求一个破除郁闷之法,惜春劝他一切应顺其自然,不可自寻烦恼。又让宝玉照一圆镜,宝玉对镜入幻,见一座红楼上,宝钗、黛玉、湘云、宝琴等向他凭栏招手,但一阵狂风过后,红楼化作一片荒凉之地,宝钗等人化作白骨髑髅跳舞,使宝玉惊醒过来。这些地方小说表达的是浓烈的虚无而悲凉的情调,这是前此《红楼梦》续书中所少见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续书中的三种续法模式基本上代表了三种对《红楼梦》的观点与评论,从刊印的时间来看,这三种模式基本上是纠缠在一起出现的,而《红楼梦影》最后出现。这样看来,《红楼梦》的续书发展是从表达对《红楼梦》人物褒贬的评论开始,逐渐发展到以表达作者借作《红楼梦》续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生活观的过程。
之二
  《红楼梦》续书叙事模式与小说文法的关系《红楼梦》续书的叙事模式不仅表达了各种续书对《红楼梦》的评论,它同时也表现了《红楼梦》续书系列对小说文法和章法的追求和创新。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续法上切入角度的多样性。虽然《红楼梦》续书大致只分为接续与插续两大类,但各部小说在选择切入点上却颇见用心。如接续类小说续书虽然都从一百二十回叙起,却有各自不同的接续点,这就使原本平淡无奇的传统性续法平添了许多波澜与色彩。如第一类接续类续书,它们都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开始续起。这一类续书有逍遥子《后红楼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王兰(兰皋居士)《绮楼重梦》、陈少海《红楼复梦》、梦梦先生《红楼圆梦》、嬛山樵《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云槎外史《红楼梦影》,共八部。这八部续书虽都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续起,但所接续的事件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贾政在毗陵驿遇见贾宝玉起续,在这一回,叙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金陵安葬。接到家书,知宝玉与贾兰得中举人,宝玉走失,赶忙回来,在路上又闻得朝廷恩赦的旨意,十分喜欢,日夜趱行。从这里续起的有《后红楼梦》、《红楼梦影》和《红楼圆梦》三种。前二种续书都以贾政在毗陵驿遇见宝玉,拿下拐骗宝玉的一僧一道,救宝玉回家始,所不同的是《后红楼梦》中黛玉复生,宝黛终成眷属《红楼梦影》中黛玉不再复生,而只与宝玉在梦中幽会,留下不尽的遗恨与郁闷。所同的是两书中宝玉都中进士,得以做官,成立了一妻数妾或二妻数妾的家庭,生活美满。而在《红楼圆梦》中则叙黛玉死了数年后复生,宝玉随师父在庐山修炼后下山,两人终于结婚而扬眉吐气。第二类、从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遇见甄士隐起续,有《补红楼梦》。《补红楼梦》仿秦子忱《续红楼梦》的布局,写三界互通,但已无任何人还生之事,而是《红楼梦》人物各自生活在阴、阳界和人间,可互通消息,贾府重新兴盛。这一类比较重在发出命运的感叹。第三类、从宝玉重被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带回大荒山青埂峰下或出家后不再回家起续,有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林黛玉已不再出现,贾宝玉也被玉帝封为“敷文真人”。只在试场上作为神灵巡视并显灵。而主人公已是贾政和宝玉之子贾茂(即芝哥)及他们一系列的考试、升官的活动与好运。《红楼复梦》叙宝玉托生于祝家为祝梦玉,其他已故《红楼梦》中女子也托生于别的人家。两家关系密切,共同建立功勋。小说以祝家为主,贾府则重点写了王夫人、宝钗和袭人(改名为珍珠)。《绮楼重梦》则叙宝玉托生为宝钗之子小钰,十二岁为平倭大元帅,立功封王,与湘云之女舜华(黛玉托生)成婚。享尽荣华与女色。这一类虽说是接续一百二十回,实际上已具有另续色彩。第二类、插续类小说续书,插续类续书在此之前有《金瓶梅》和《西游补》二种,《金瓶梅》是从《水浒传》武松打虎段落插入,而另衍一段西门庆家庭的发迹与衰落史,形成了另外的故事系列,属于入其中而出其外的续法。《西游补》则从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插入,衍出一段孙悟空在鲭鱼精气囊中被迷的故事,而当其最终从气囊中出来时,仍接《西游记》,属于插入而不动原作的续法。与《西游补》不同的是,《红楼梦》续书中插续类续书将《红楼梦》九十七回以后的情节尽数裁去而以己作补之。《红楼梦》续书中有三种是插续类的:秦子忱《续红楼梦》、归锄子《红楼梦补》、花月痴人《红楼幻梦》三种。插续类小说都从《红楼梦》第七十九回林黛玉魂归离恨天起续。这是这一类续书相对一致的地方。插续类小说总的精神是补宝黛爱情悲剧之恨及《红楼梦》中的各种遗恨,正如秀水郑师靖在《续红楼梦》序中所评的:
  雪坞乃别撰《续红楼梦》三十卷,著为前书衍其绪,非与后刻争短长也。余读之,竟恍若游华胥、登极乐、闯天关、排地户,生生死死,无碍无遮,遂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而为快心满志之《红楼》,抑亦奇矣!
  花月痴人《红楼幻梦》叙亦说《红楼梦》:“如三姐戕,二姨殃,葬花绝粒泄机关,焚诗帕,诔花护玉晴雯灭,黛玉亡探春远嫁,惜春皈依,宝玉弃家,袭人丧节各情,阅之伤心,适足令人酸鼻。凡读《红楼梦》者,莫不为宝黛二人咨嗟,甚而到于饮泣,盖怜黛玉割情而夭,宝玉报情而遁也。”
  因此作者写续书的目的是:
  于是幻作宝玉贵,黛玉华,晴雯生,妙玉存,湘莲回,三姐复,鸳鸯尚在,袭人未去。诸般乐事,畅快人心,使读者解颐喷饭,无少欷嘘。归锄子在《红楼梦补序》中也说自己写作小说的目的是:翻灵河之案,须教玉去金来雪孽海之冤,直欲黛先钗后。宜家宜室,奉寿考于百年使诈使贪,转炎闵于一瞬。大观园里,多开如意之花、荣国府中,咸享太平之福。
  
  归锄子《红楼梦补》是这三部续书中唯一高扬扬黛贬钗主题的,然其主旨亦在补前书之恨,正如犀脊山樵在《序》中所言:
  归锄子乃从新旧接续之处,截断横流,独出机杼,结撰此书,以快读者之心,以悦读者之目。余因之而重有感矣!夫前书乃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荣府群艳,以王夫人为之主,乃王夫人意中,则以宝钗为淑女,而袭人为良婢也。然宝钗有先奸后娶之讥,袭人首导宝玉以淫,是淑者不淑、而良者不良。譬诸人主,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也。又王夫人意中疑黛玉与宝玉有私,而晴雯以妖媚惑主乃黛玉临终有我身干净之言,晴雯临终有悔不当初之语,是私固无私,惑亦未惑。譬诸人臣,所谓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也。
  归锄子有感于此,帮为之雪其冤,而补其阙,务令黛玉正位中宫,而晴雯左右辅弼,以一叶其胸中郁郁不平之气。斯真炼石补天之妙手也!其他如香菱,如鸳鸯如玉钏,如小红,如万儿,如龄官,一切实命不犹之人,慈悲普渡,俾世间更无一怨旷之嗟。此元人所云:“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即圣贤所云:“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者也”。前书事事缺陷,此书事事圆满,快心悦目,孰有过于此乎?
  因此可以说插续类小说虽然因其补恨的色彩较浓,而在续法上与接续类小说相比少了点心波澜,但也创造了新的插续方式。
  二、叙事情节的离奇性与荒诞性。《红楼梦》是一部写实的作品,但在叙事过程中,为表达在这方面给予大力发展,突出了情节与描写方面的荒诞与离奇。三种叙事模式从小说构思角度讲,都属于叙事情节离奇之作。这正是追求文法、章法新奇的产物。而且几乎每一种《红楼梦》续书除了选择上述三种叙事模式之一外,都有离奇的情节叙述与描写,如黛玉有一兄弟(《后红楼梦》)黛玉的眼泪化作十万八千颗珍珠,宝玉用息壤来治水(《红楼圆梦》)袭人有高超的武功,并被动手术换了身子(《红楼复梦》)宝钗有军事统帅才能,能领兵打仗(《红楼复梦》)宝玉也因黛玉嫁人之信而叫着“黛玉你好……”而死去(《后红楼梦》)宝钗也会由于宝玉出走而郁郁而亡,临死时也与黛玉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的情景一样,只是焚稿改为扔金锁,而这金锁以后会转到黛手中(《红楼梦补》)宝玉在黛玉坟上痛哭,泪撒草上,能使小草呈现泪斑(《红楼梦补》),等等。
  三、叙事手法的创新性。对小说构思创意的关注在文人进入白话小说创作后即已出现,重要的如明末董说《西游补》。但自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读法》中大力宣扬小说文法之后,对小说文法的关注成为文人创作小说中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这一时期其它小说续书如俞万春《结水浒全传》亦体现出在文法上刻意追求与《水浒传》相同而又不同的小说叙述章法,虽然在文法创造的目的、成就方面与《红楼梦》续书各不相同。但其中确实体现了在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上在文法上追求具有创意的趋势。小说续书在《红楼梦》续书之前没有如此众多的小说续书刻意地进行叙事模式的设计而最终形成三种基本模式。在一些小说续书的创作中一些作者也注意于叙事手法的创新。如《后红楼梦》将曹雪芹作为小说中人和小说作者二重身份写入小说,小说称曹雪芹为《后红楼梦》作者,在《后红楼梦·原书凡例》中曰:
  是书系曹雪芹原稿。每卷有雪芹手定及潇湘馆图章。全书并无残缺,故以重价得之,照本付梓,间有须修饰处,亦未增减一字,欲全庐山真面也。
  然而曹雪芹又是小说中人物,是贾宝玉的老朋友,贾府的清客,可以自由出入贾府,见证贾府中人的生活与命运。在《简明事略》中说明《红楼梦》是曹雪芹应贾宝玉之请,才作终局之安排。又在第一回中通过曹雪芹进行小说情节的交待:
  这曹雪芹就从离恨天进去,再从补恨天出来,梦醒后惊讶不已。因想起前《红楼梦》一书,只因顺了宝玉的意,多有失支脱节,粉饰挪移之处。而今要据事直叙,不妨先自揭清:黛玉本有嗣兄良玉,未经叙出袭人改嫁亦在贾政未逝之先香菱小产病危,依旧病痊无恙喜鸾、喜凤也并未结亲,只跟了王夫人作女……。
  也正因为曹雪芹只是宝玉之友,贾府中发生的一些事不可能他什么都知道。又让小说中人阅读有关写他们的小说以及对之的评论在小说中展开,这些使小说产生了新奇的感觉。总之,三种模式表现了续书创作中对叙事技巧即文法的关注。
首页>> 文化生活>> 小说评论>> 王旭川 Wang Xuchu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