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近观河北著名作家远观的新诗作品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4-10-04 04:58:14    发表主题: 近观河北著名作家远观的新诗作品 引用并回复

近观河北著名作家远观的新诗作品
文/ 山城子

初读河北80后著名作家远观的新诗作品,是八年前的事了。那是他在北美华人诗歌刊物《北美枫》2006年创刊号上发表的《临走的火车》(见第30页)。这首诗,具有明晰的意象,朦胧的思维。这种特点的诗作品非常利于普及。一看就明白,谁看谁明白,看的人就多了。但对不同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文学底蕴的读者,其思考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诚然,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了。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特点的诗写得越多越好,最好造成一种阵势,直接冲向已经忘了诗歌为何物的社会去。同时,我也觉得这首诗,远观很有小说家塑造人物的功底,两位热爱诗歌的年轻人的形象,在他平淡简单的叙述中,已经栩栩如生了。
最近,我找出一些远观近期写的新诗来读,觉得他的作品,从视野上来说是更宽泛了,从思想上来说是更深邃了,从风格上来说,是更加简洁明朗了。其笔触所及,不论哪里,都有一个“现实”的红线,可以串联起来。我一直喜欢以现实为蓝本抒发真情实感的诗人的作品,远观就是这样的一位出色的青年诗人。


一、用简洁的笔墨完成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

诚然,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必备和长项,但也绝非小说的专利。以诗裁塑造人物形象,从诗经到乐府诗,从两汉到唐宋,都有许多成功的作品。比如《氓》、《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木兰辞》等等。而新诗不多见。但我在远观作品中,新近读了《读懂自己》和《盲人按摩》就是。远观是用简洁的笔墨,完成了一个当代青年诗人和一位自食其力的盲人的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在《读懂自己》里他写道

“一层书接着一层书,
读的多了,
懂得多了,才觉得
自己是多么的肤浅。”(6-9行)

短短四行,一个求知若渴,虚怀若谷的知识分子的内在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常坐在椅子上,
吐着烟圈。
读读,品味品味。
最自然的熟知自己,
读懂夜,
夜里的空气、酒还有我自己。”(13-18行)

这首总共18行的诗的最后六行,则是从现场,极形象地刻画了这位青年诗人的外在形象。
这样,这首诗就从内到外,从心怀气质到现场形象,很出色地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了。
在《盲人按摩》一诗中,开头两行为“六十多岁的长者,/ 双眼失明”,这样外在形象就出来了。是没法再简洁了。

按摩的老人喜欢听评书,
播放的音乐多是古典。
谈茶道,
谈人生。
谈什么是好茶,
谈喝什么茶。(8-13行)

这六行诗,是用来塑造这位老盲人的内在气质的。这是先外后内的人物塑造。不必说,一位自食其力的乐观的侃侃健谈的老盲人形象,就立在了读者面前。

简洁的语言呈现,是“含蓄”与“精炼”的诗的基本属性的要求。远观就是用简洁明白的语言,把人物形象含蓄在里面了。



二、用简约的叙述解构现实社会令人共鸣


毋庸置疑,诗歌最普遍的抒写对象就是人类社会与广袤的自然界,而陷入所谓“自我”的夹缝里的呓语和抑郁,仅是一种误区罢了。读青年作家远观的诗作,我读到了他对现实商品社会,从多方面选择切入口的无情地真实地解构。请看:

《一个方向》

这个地方所有的马路朝向,
是逆着心灵的方向的。
所有的人群充满了抱怨。
女人们穿着暴露,在马路上
卖弄风骚。北方呼呼地刮着。
天气如此简单,自然是具有
通透性的,人性的光环里,
简单装着害羞的节奏。
马路重新修理,一年修理
十八次的马路,像犯了精神病,
马路为何年年出毛病,
因为马路缺钱,不是缺钱,
是人的心术不正。人要是心歪了,
马路也出问题。生活中的人们
为了活命各有命数,分工不同,
却少不了阿谀奉承者嫉妒的目光。
人可以呼唤没有等级,
但势利眼的内心却从无改变。
我书写着一个个城市,基本
类似。

开头的语言依然明白,但因诗人使用了象征的或隐喻的技法,意象的象之意就有些朦胧了。以我个人的理解:所谓“马路的朝向”,实在是商品社会拜金主义泛滥的象征或隐喻。所谓“逆着心灵”,就是说不愿意这样,但很无奈,毕竟“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于是不同经济层面的人群,都趋之若鹜了。趋之若鹜而不得(得不到欲望的满足——没钱人想得到钱而得不到;有钱人想得到更多的钱,而还没得到;亿万富翁想得到世界首富而不得……)所以“所有的人群充满了抱怨”,多么真实的写照啊!
接着说的是拜金主义对人们灵魂的腐蚀与毒害的具体片段了。比如“卖弄风骚”的女人,“一年修理/ 十八次的马路” “人的心术不正”的事,“阿谀奉承者嫉妒的目光”以及“从无改变”的“势利眼的内心”。透过这些世俗社会的现象,我们就会看到拜金主义横流于社会的本质了。

远观在《闹市的狭窄》一诗中末尾写道:

读书的人很少,数钱的很多。
真实的人很少,虚伪的人很多。
运动竞赛之中打着兴奋剂的
憨厚运动员其实在生活中大有人在。
当人们把一种耻辱当成光荣,
那么价值何在。
闹市的狭窄,沟通不了现实的
智障。

当然是为着钱,才“虚伪的人很多”。这让我太共鸣了。因为前些时我的随团一趟“湖南广州香港澳门珠海中山”游,给我的“金钱教育”太深刻了——利用对伟人的敬仰敛财、拉到免费景点却要游客大掏腰包、拉到那些珠宝店要挟购物、在旅游车上胁迫十倍高价必购纪念品等等。把好端端的消闲心情破坏罄尽了。特别是到了中山市的一家专与旅游公司联手的珠宝店,每天都有扮演老板刚从外地来到公司的儿子、女儿的十几个演员,面对川流不息的数十上百的团,编造谎言骗取信任,然后将自行十倍标价配有所谓国家认证A级质量卡的假品,突然说为感谢你们的帮忙(在网上给他们公司加分),今天给打2折、1、5折等等。这样一忽悠,许多人就很高兴地上当了。我说,这些“儿女”演员,不就是“把一种耻辱当成光荣”了吗!
这些事,我也要写成诗歌的。但我将以“诗意日记”的形式呈现,而不是远观这样以少许意象的高度概括。


三、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作家与文化人的担忧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文学,具体主要是指小说、散文和诗歌。商品大潮冲击的结果,是一方面使刊登严肃小说的刊物入不敷出,艰难支撑;而另一方面则是媚俗文学自找市场,极少数的人进入畅销而发财。散文也不被看好,卖不出几个钱。至于诗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被边缘化。各大书店,早没了诗歌的位置。这样的现实境况,也引起了青年作家远观的诗意的关注。
我看到他写的《文学堕落》。诗中说“想说的不能说,想写的不能写”,因为“金钱与权力皆使文学堕落”而成为“太监文学”了。他直接痛斥那些向权利与金钱“卑躬屈膝”的“软骨头”。指出,只有“清贫养得文化人的骨气”。

在《文学这个东西》里他写道:

与权力贴得太紧,
则多了一分虚伪。
与金钱靠得太近,
又多了分世俗。
权力和金钱在文化上
虽然能推波助澜,
但对知识分子都不是
好东西。剥削了文人的
骨气。会让文人的骨气变软。
(3-11行)

这说的实在是在点子上了。看来,远观说的不仅是文学,进而扩大到了文化。文化的媚俗现象,是对文化的玷污;文化对权利的妥协,也只能畸形发展。如果说这是青年作家远观对文学或文化的担心,不如说其实他是对文学作家以及文化人的骨子的担心——倘若作家们和文化人的骨头都被权利裹挟、都被金钱诱惑,哪还有我们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和文学的辉煌的继续么?这是面对当今作家与文化人的直接的警示与劝诫啊!我很认同。


四、关于渗透诗观的新诗作品的附议


《真性情》

真性情皆被世俗所干扰,
哪有几人为了真性情
做了如意的事。
人生之牵绊是最俗。
不能按自己的活法活着。
甘愿听人家一声叫卖。
人活一口气,
佛争一炷香。
然自我清净,想得多了,
则被生活所累。
倒是最为俗气了。
所以考虑得多了也是俗了。

附议:是的,网络上的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的作品占据了许多空间。所以远观不无痛楚地说“真性情皆被世俗所干扰,/ 哪有几人为了真性情/ 做了如意的事。”
但既然这样说了,也还是有一些人怀揣着“真性情”的。这里就包括了远观本人,也包括了我在网上结识的一些甘守清贫而致力于诗歌的诗人和文学爱好者。
真性情,是诗人不可或缺的品位与气质;没有真性情,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个性》

太俗则没有好作品,
辞藻堆砌却不能成文。
辞藻丰富难抵精神之个性。
万事以自然最好。
多一分俗气,
多一分稚嫩,
皆因太过雕琢而毁了意境。
平凡简单皆是美感。

附议:看来远观是倡导个性语言的。我很赞同。他本身的语言个性就是“平凡简单”。平凡,是不故作高深之状,而平易近人的那种明白易懂;简单,是在明白基础上的简约和精炼,这是诗性本身固有的要求。诚然,个性是指唯一的“这一个”。所以,看人家写的好,只可借鉴,不可模仿。我读过的具有个性风格的诗人有许多,他们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人文境界,绝不与别人相同。比如军旅诗人周承强、贵州女诗人白沙、辽西诗人穆桂荣、北疆诗人孔祥忠等等。



《辞藻的缺点》

语言在于自我的感觉,不在
于辞藻,华丽辞藻的堆砌,
好比老太太的遮羞布。
从现在起,让我看到世界的浮躁,
不,我不太喜欢。
顷刻间,一种拧巴的思想在心间,
无法把握的抒情,
暂时将世界淡忘。
说一句,寒酸的辞藻,
美丽的困惑,在你我的局里。
天空上有一行字,
那都是陌生的名字和文字。
我不想知道。

附议:我曾在网络上委婉批评一位写散文诗作者的作品,辞藻过分堆砌,以至于到了病句的程度。而通篇一点也体现不出情性,更不用说有什么诗旨,甚至给了我空洞无物的感觉。然而他很生气,两三个月不理我。但后来他一篇新作,改掉了这些毛病,我立刻写了一篇好评,就又复好如初了。


《一首内心的诗歌》

一首好诗只在记忆里,
一首诗歌拿出来就腐败了。
一首诗歌不是为了炫耀写给别人,
一首诗歌如果好,
应该在抽屉里,在某些人
的私下传递中。一首好的诗歌,
出现在一个腐败的刊物里。
就得低头,低头是一种本事,
也是一种委屈。收割了倔强的心,
偷走了那点内心的良知。
对于世界的恐怖如此而已。

附议:我在某个有关诗歌的会议上,得到了十余册的诗歌刊物和个人诗集。拿回来随手翻阅,除了一个写给儿童的儿童诗集,我几乎都不能足读。原来,那些好诗都被远观给说中了。在网络上,我天天看诗,但不是天天写学习心得或评论,因为点击得头昏眼花,也没有一首令我惊喜的啊。


五、关于在网络世界觅知音的新诗作

远观说“我渴望知音,因为一篇文章产生后,如果可以和读者达到共鸣,那就是我想做到的,如果遇见一个知音,那么你的创作其实就是成功。”
下面,是他最喜欢的三首诗歌,我愿意测试一下,我是不是他的知音呢?若是,那我们就是忘年交了,因为他现在二倍的年龄还要小我几岁呢;若不是,那就是根深蒂固的代沟所致了。
  
《我是一颗血的滴子》

  在夕阳下,我是一颗血的滴子,
  我接到人间最后的一位神的旨意,
  我没有向后退一步。
  为了今天,我早已在痛苦里苏醒,
  然后转世唤回人间的清醇。
  我是一颗血的滴子,
  假如我没有过于看重自己,
  那么我是有福的,
  我看见了人间最后一滴望眼欲穿的水,
  为了呵护它,
  我愿意牺牲我的情人和兄弟。
  我成了罪人,但是我是有福的。
  晨曦时,我路过郊野的那块空地,
  所有的人用眼睛注视着我,
  我再次告诉我自己,
  我会说他们绝对没有看我,
  为了手里草率的那滴血的滴子.
  我就是那颗血的滴子,
  但是上帝,我是有福的。
  因为这种稀罕的物件今天和我相依.
  我们站在了一起,
  我的沉痛在旷野上奔跑,
  然后我们活命,我是有福的。

我的理解: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滴无足轻重的血珠儿,滴落到哪儿都没人心痛的。这样的心情是痛苦的,毕竟作为青年作家或诗人都是很有胸襟的人。这如何会是幸福的呢(反语格的运用罢了)?或者说,人活一世,仅仅为了活命,那还有什么意义?这也侧面反映了现实社会还在加剧的深层次矛盾,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与反响。


  《看着你》

  我知道,山河变幻,
  那延绵的山脉,能听到
  我的脚步,那蜿蜒的河流,
  也能听见我的脚步。
  可亲爱的,我刚刚醒来,
  却已经看不见你,我感到
  彷徨。你化成了天上展翅
  飞翔的神鸟了,还是化成了
  三千年的古树。
  我知道这样的大地与
  我有些陌生。
  一百年间,我们都有了
  新的模样。不曾记起也不曾忆起。
  只是看着你,看着你。
  唯有白云能突显你的发髻。
  唯有蓝天,能知道我在想你。

我的理解:你的脚步,就是真性情的脚步,就是再造风雅的脚步——而你已经从骨子里融入大自然了,所以山川河流都能听见,而世俗的社会却不可能听见。而你寻找的,应是一个真正平等的自由自在的和谐的人文社会,但历史远远滞后于你的诗意理想,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吧。


  《错过花季》

  花开前是花的淡季
  花开后是花的淡季
  花开的时候我不在那里

我的理解:花季是人生最美好的生命过程,所谓的“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呀!何等美好——但你错过了。不过是个比喻,你在人生道路上,某个早晨或晚上突然在对某个方面有了飞跃的认识的时候,晃然大悟,一些很美好的机遇或人事,因为当时的蒙昧,而错过了。这点,我个人的经历是很可以与君共鸣的。

2014年国庆节于筑城观山湖。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