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神奇的瑶族县——江华
漂泊诗人
童生


注册时间: 2009-01-16
帖子: 72
来自: 中国
漂泊诗人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1-04-06 00:51:23    发表主题: 神奇的瑶族县——江华 引用并回复

(一)

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湖南湘南有一个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它地处南岭北麓,潇水上游,湘之最南端,位于湘、粤 、桂三省(区)结合部,其地理位置独特,称为南岭的中心,潇水的源头,是内陆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

笔者原籍是江华的,父亲是贫苦农民,江华刚解放他就当上民兵,不久就参加解放军。朝鲜狼烟四起时,父亲就随部队到东北集训,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分配到湖南衡阳,我们姐弟仨就出生在这座城市。在仨姐弟中,我跟江华更有情结,三岁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父母基于担心便将我送回江华老家,我在那度过了三年童年时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当时到了江华小圩镇丰源村的外婆家,外婆专门为我做了一顿白米饭,舅、姨及表妹们便如过节般吃了一顿大米饭,才第二天,外婆家的锅里便搭配起红薯和玉米来。我的三年童年时光虽然艰苦,但精神得到磨砺,同时也受到大自然的洗涤,至今,丰源的山青水秀,岩石山、小桥、流水及苍穹下的牛群仍映印在我脑海里……

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全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被称为“神州瑶都”、“中国瑶族第一县”,也是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县。缘于江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一幅奇观般的自然山区景色,境内有五岭之一的萌渚山脉。北面,有万山来朝、白云翻飞、“峰秀数郡之间”的九嶷山;东南,有原始林遍布、充满野性情趣的大龙山;西南,有称为“梧桐南屏”的姑婆山,其支脉勾挂岭将县境自然分为东西两半,形成一县两胜景、风光各不风的自然奇观。

有好山必有好水。从萌渚岭千沟万壑流淌而出的清亮泉水,汇聚成两条美丽、多情的河流。东来的一支,穿越茫茫林海,染万山翠绿,是著名作家叶蔚林笔下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冯河;西流的一支,淌过沃野田畴,融十里稻香,是西汉时古地图上标注为“大深水”的沱江。此外,注入广西的靖边河、白沙河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源流之一。

此外,江华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稀土、锡矿砂、金银等有色金属矿储量居全国前列。且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有“九江十五河五十一源”之称,是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丰富的水能资源,使江华成为南岭地区有名的“小水电站之乡”。



(二)

谈到瑶族,我们得追源,古称之“荆蛮”,最早的文字是《梁书-张缵传》所载“莫徭蛮”。

瑶族是一个世代迁徙的民族。因历代纷争,瑶族为免遭统治阶级的镇压,被迫背井离乡,见山迁徙,进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过着食尽一山又一山的“游耕”生活。江华有着绵延千里的大瑶山,自然成为瑶族最理想的聚居地。

瑶族人迁徙江华多在宋、元时期,江华瑶族均自称瑶人。由于语言和生活环境不同,自称也不一致,有自称为“勉”、为“爷贺尼”、为“寨山人”(亦称梧州人)。他称亦因其居住环境、生产、生活习俗的不同,被称之为“高山瑶”、“平地瑶”、“顶板瑶”、“过山瑶”等。称之“爷贺尼”的瑶族,因宋末元初世乱,从江西泰和县迁入;明洪武初年,被招抚下山,编户定居于上伍堡一带。称之为“勉”的瑶族,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从五岭麓及县内上伍堡进入江华大龙山、贝江、麻江一带。称之为“梧州人”的,宋朝时,从广西梧州进入江华,明代又有大批进入,故江华岭东、岭西均有不少梧州人居住。据父亲说,黄氏宗族是由江浙一带迁徙过来,我们通过从过去史料中查证,太平天国兵败后,不少当地的难民从沿海或江浙及安徽逃难来到江华,这里有黄、莫、贾等到姓氏人家。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朝廷在县内设理瑶同知署,专门理管瑶族事务。

据县志记载,1949年11月5日,江华和平解放。1955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产江华瑶县自治县,县治由沱江迁至水口。1984年6月,县城复迁沱江。



(三)

江华瑶族以山为家,因山势陡峻,平地较少,居住多为“茅寮”。“茅寮”分两类,一种为“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吊脚楼”;一种在山坡劈出小族用水方便,从屋后架一根竹笕,清亮的山泉就叮咚响着进入伙房的水池。这来自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特别清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为给已故外公立碑,我们在衡阳的亲戚一起回到江华丰源老家,我们每每到亲戚家,都会被亲人邀请“洗澡”,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表弟十分不解,误以为嫌弃城里人不卫生,其实这是江华人最朴实的习俗,不论寒暑,每天都用柴火烧开水,供客人洗热水澡。而在边远一点的瑶寨,还保留着女孩子给客人添洗澡水的习俗,这种至高的礼节只有江华瑶族才有,能享受到这种圣洁礼遇的,什么杂念都会荡涤干净,因此被称为“圣水澡”。

在有少量田土的地带,瑶族还有一种“充墙屋”。丘陵地带也有砖木结构的瓦房,屋子虽矮但有阁楼,村寨还建有门楼和炮楼,便于防匪防盗。

江华的贫困缘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发达,上世纪五十年代,江华的诸多山岭没有公路,出寨都得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交通极落后,致使山里的物资运不出去,外面的货物也进不来。我清晰记得,老家丰源村吃上纯大米饭都是七十年代末才开始的。我小时候读书时,母亲老是责备小姨不跟她写信,无法了解家里的情况,后来小姨来信坦承了,不是她懒,而是她写了信都不敢寄,因为她一天的劳作才得工分10分,而这10分工薪就值8分钱,也就是说,一天辛苦劳作也就值一张邮票钱。母亲也就不再责怪小姨了,并一次寄去邮票十张。

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改善,一些经济富裕的瑶族同胞开始修建各式别墅洋楼。而瑶寨中古老的瑶族民居,反倒成为逐渐远去、弥足珍贵的一道风景。



(四)

瑶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节日,除了与汉族相通的一些传统节日外,重要的节日还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等,都具有其鲜名的民族特点。

盘王节也叫“调盘王”,是瑶族祭奠始福盘王最神圣、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盘王殿前,还盘王愿,祭拜始祖。相传远古时代,瑶人出走千家峒,乘船漂洋过海,遇上大风大浪,船在海上漂泊三百六十天不能靠岸,面临覆没的危险。危急时刻,人们跪倒在船上许下盘王大愿,祈求盘王保佑,度过难关。许愿毕,海上顿时风平浪静,船终于化险为夷,瑶族先民这才找到理想的乐土。人们采来谷米做成糍粑,打起长鼓,吹起芦笙,唱歌跳舞,欢庆新生。从此,每年十月十六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如今,盘王节已成为海内外瑶人民寻根访祖、互相沟通的重要活动。仁王节为上伍堡平地瑶的盛大节日,以纪念瑶族另一领袖仁王。每年六月初六这天,瑶族同胞抬着仁王神像,高举凉伞,挥舞彩旗,在鼓乐、鞭炮声中四乡游走,祈求仁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经村寨都要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迎接仁王的到来。

赶鸟节在农历二月初一,为瑶族另一传统节日。相传江华瑶山过去鸟害严重,常常颗粒无收。瑶族姑娘赵妹姑嗓音甜脆,歌喉婉转,带领村中青年男女于二月初一整天放声歌唱,将鸟儿引向深山密林,并用糯米做成糍粑,四面抛撒,将贪嘴的鸟儿嘴巴黏住。鸟儿被赵妹姑声所迷,半月不醒,种子得以破土成苗,使粮文化娱乐活动获得丰收。从此每年二月初一,瑶族青年就相约到山上对歌,纪念歌仙,也收获爱情。

我们有一次回江华访亲辗转去江永的路上,就目睹过长长的对歌队伍,大家身着节日盛装,结队而行,一边走一边唱,歌喉甜美、即唱即对,让我们领略到瑶族青年歌会的风采。



(五)

瑶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在偏僻的江华瑶山,瑶族同胞淳朴善良、热情好客,重交谊、爱故乡、耻乞讨、巧酿制,成为江华瑶族热情谦和的一种礼仪文明。

笔者曾遇到过一位长期在江华工作的衡阳人,他讲了一次令人触动的亲历:他去一位相识的瑶山人家里作客,当时进屋洗脸时,无意将随身携带的背包挂到堂屋中友人哥哥的洗脸架上,结果被这位瑶山人的哥哥忙叫他去吃“晌午”,后来弟弟跟他解释说,他背包挂到哥哥家的洗脸架,那么也就成了哥哥家的客人,哥哥同样会热情款待。由此可见,瑶族人不光民风淳朴,且待人极为热忱。父母离开江华已多年,但受热忱待客的民风熏陶,每每家中来客,都会做一大桌菜来款待客人,如今我分别三十来年的老同学再见面都仍念我父母待他们的好来,自家子女没吃没关系,但外面的孩子来了,一定好茶好酒菜款待。

因此,“进屋即是客”是江华瑶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古朴民风。在山里,不管你从哪里来,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进了屋,把随身的物件往主人板壁上一挂,主人就会敬烟献茶,整酒做饭,把你当客人款待。在酒桌上,假若说话投缘,意气相契,还能结下诸如老庚、老同、老伙计之类的一门亲戚。在江华瑶山,最能体现主人热情的该是酒了。

谈到喝酒,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次去水口镇的四舅家,四舅见远道而来的外甥便叫来亲朋好友作陪,窄小的房子围坐满了亲友,酒过四巡,一位青年后生见我四舅妈一直辛劳操持,便要敬四舅妈的酒,敬酒辞一完,一碗酒也一饮而尽,这位后生便来劲了,说要与四舅妈连喝三碗,三碗过后,后生都有几分醉意了,而四舅妈一点事都没有,这下四舅妈发说了,她要用二碗敬一碗来与后生撞杯,后生不知深浅,才喝上二碗就醉倒了;后来四舅笑着跟我解释,四舅妈在乡下时天性会酒,现住到镇里的山坡上,每次从房屋的后山上浇完菜归来,都以水酒止渴,临近的亲人都知道,谁也不敢跟四舅妈拚酒,因为她的酒量实在了得。

正是因为江华山区瘴气多、湿气重,山村的瑶族人家家都制酒,并以饮酒为习,以酒待客便为常事。以“瓜箪酒”最为有名,堪称瑶家人招待贵客的佳酿。其原料细粮杂粮都可,经蒸煮发酵窑藏。来客时将窑料加泉水放鼎锅,架在火塘上煮至翻滚,用瓜箪(葫芦瓜瓢)舀酒。不胜酒力的客人饮酒时只觉入口香甜,便想贪杯,但几两瓜箪酒下肚,不觉中便醉了。

江华瑶族笃信且民风淳朴,自古以来有门不闭户、路不拾遗之风。更有趣的是,在山里不管是什么,只要系上“草标”,绝不会有人心生歹,据为已有,瑶人的笃信由此可见一斑。



(六)

瑶族民风纯朴但禁忌也较多,在生产、生活和言行当中,均有许多限制。江华瑶族至今仍尊崇古训,信奉一些禁忌以养身治德。

瑶族忌食狗肉。传说瑶族祖先盘瓠乃天上龙犬下凡,因辅助佐平王立下盖世神功,托人身娶得皇室公主,生育十二兄妹。龙犬便成为瑶族的图腾崇拜。江华政府为此在县城中心修建了以瑶族龙犬图腾柱、图腾坊为主题的瑶族文化公园,园中亭阁也多有龙犬彩绘,其龙犬造型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极富神韵,是迄今为止世界首个以龙犬图腾艺术题的瑶族文化公园。另外,山里人与狗联系紧密,巡山狩猎、看家护院,狗与人十分成善,山里人早已把狗看成家庭中的一员。难怪父亲一直不吃狗肉,既便进了城;偶有一次,母亲将狗肉混煮并蒙骗父亲是兔肉,等父亲吃了后母亲再实说,害得父亲好一顿擞落。

江华瑶族依山林而居,忌伐古木,将其尊为树神,尤其禁伐村寨后龙山的树木。瑶族敬火神,忌用脚踩火塘和撑架,一年四季把火管得好好的,用完火,必将火种埋好,一来使火延续不绝,二来防止火灾发生。

此外,打猎忌脱衣服、伐木忌拿错别人工具、忌泼洒粮食、忌坐门槛、忌穿草鞋上楼等,虽说有迷信之嫌,但个中也蕴涵着许多道德哲学。





(七)

瑶族文化丰富多彩,而瑶族文学多以口头文学为主,有神话、传话、民间故事、歌谣等,其中以歌谣最为丰富。瑶族歌谣涵盖面广,有风俗歌、乐神歌、苦歌、情歌、谜语歌和反抗斗争歌、生产劳动歌、新民歌等。《密洛陀》是瑶族的创世史诗,述女神密洛陀创造人类的艰辛历程,包含着人对自然万物的最初认识和总结。

《盘王大歌》是瑶族古典歌谣的结集。不但有歌,而且有曲,歌有歌名,曲有曲牌,是祭祀盘王的主要唱本。歌谣形式有七言体、五言体和杂言自由体,其中以“发拉调”、“射留射”、“沙由沙沙由”、“蝴蝶歌”等最具特色。

长鼓舞是瑶族特有的民族舞蹈,有七十二套,多为二男二女合舞,有盘古长鼓舞、羊角短鼓舞、锣笙长鼓舞等,此外还有“度曼尼”、关刀舞、穿灯舞等各种舞蹈十余种。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盘王的传说》、《金龙出大洞》等。近年来,江华瑶族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创作出《盘王之女》、《瑶族十二兄妹》以及《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众多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艺佳作。





(八)

江华,到处洋溢着植物的芳香,它的森林茂盛,以雄踞苍梧的千里大瑶山闻名遐迩。

江华,古朴典雅,青山绿水,瑶民憨厚淳朴,是理想的人文聚居地。

江华山川秀美,古迹众多。良好的大自然原生态,浓郁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使江华成为四方游客争相驻足的理想旅游胜地。

在我们眼里,江华古朴、神奇、充满生机,并牵动着在外打拚游子的灼热之心;这里有幽深的大龙山原始森林;充满神秘与野趣的潇水源漂流;云雾缥缈,宛如蓬莱仙境的天河瑶池;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豸山;美妙神奇的九龙井原始森林;南楚奇洞——秦岩;“深山桃源”香草园等等;而笃信、勤劳、热忱和好客构建了瑶族人特有人文个性,这,便是江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_________________
知名网络写手 网络作家、诗人
凤凰网十大金牌写手
天涯社区十大新锐写手
QQ:471306248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荷梦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2-19
帖子: 2826
来自: 湖北,黄梅
荷梦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1-04-08 15:32:28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通过您的文字,认识了江华,了解了瑶乡。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