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汉、英音的漫谈(兼标点的起源)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3-28 11:22:05    发表主题: Re: 汉、英音的漫谈(兼标点的起源) 引用并回复

又添、修了一些。

汉、英音的漫谈(兼标点的起源)

(一)汉字的形音义结合

1.排列或断句

南方的“止乎兮些,“ 北方的“之乎也者,“ 虚字除外,几个字的诗行,就几个长度。排列起来很整齐。中国古时无标点符号,发展以来,韵诗,词谱,骈文的一个附带作用就是读者可知道何处断句。中文字的奇妙,对于识者,左右上下,就算随便排列也可读出文章,例如回文诗,嵌字诗,门联,璇璣圖,等等。

2.发音含于字内

汉字多是形声字(据不同的统计,70-80% 以上)文字本身含了发音,例(说文解字),蠶;任絲也。从?朁聲。昨含切。舫:从舟方聲。甫妄切。或反切之前存有的象形注音法。虽然后来有韵书韵图(平仄调亦含在内),唐时更有“注音声母"的36 个字母等等,注释着字的发音,但总体说来,都使用汉字来诱导汉字的声及韵,并无另一套文字外的拼音符号。

3.意义含于语音内字内

自甲骨占卜,字符的形状(裂痕)就可被解构。后来的测字也是一门演申的学问。就算不认得某个字,放在上下文里,拆拆、猜猜也可略微得意,不妨碍当时阅读(事后再细查可也)。英文就不行。

(二)

中国人学英文,最大的困难:性别,复数,第三人称,介系词,这也是最简单的困难。
而英文诗的样子,从阅读上来看,三步之外,若是每行不留白,行与行间紧接,有可能是文章。入眼若是每行长短不齐,大概是诗。这只是一概略直观来说,不是绝对。
英文字看来不表义,因为它不像中文是 ideogram;虽然有希腊拉丁字根,字根本身是不带“符号象征“意义的,而是强制赋约的。而声音的象征意义,是比较突出的。[/u]各类人的语言都有擬聲字词 – 取聲音象徵,例,中國人認為杜鵑叫聲是「布穀、布穀」;但是英美人士卻覺得是 "cuckoo" (布穀鳥;杜鵑)。但,因英文里的音节有一些规律,故音节也具有赋约后的通性象征意义,例,con-, -ly, -able, -gy, -ism, 等等。

其文字的发声系统(the phonology of English)是属于音节式的。相同音步的句子长短不齐,有其音节长短不同的主要原因。盖字有不同的音节数,音节又有不同的长度。举例, extravagantly 和 abundantly 是同义字但不同音节数;而 a?bun dant?ly,一字内有1到4个字母4种音节组成。不论韵文诗如十四行 sonnet,无韵文诗如 Blank verse(不押韵,五音步, 采 iambic 步--即短中音+长重音;例 about, in peace)是最接近演说的自然语言,都无法带到每行的长度一样。再加上前所述的几个“困难”,自然更是大大增添长短不齐了。新闻学里把杂志、报纸、广告刊物的每一页的排列,分成 2-3 个垂直区间,让每一行十至十二音节,还有越来越短的趋势,看起来短,也可看作是运用了诗页排列,音步呼吸的美感,并配合现代生活的步调吧。 今趣以七绝为英文诗例,七声则字数不同,行的长短不同,如下:

以音节作诗(‘七’的原因)。再取下两精神;
1.“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替五音找平仄(此处指母音,法国那个 Rimbaud 不是替母音找到颜色么?),此诗内多用不同母音,长、短兼替。
2.1平 = 2仄,聲的時長上(王力持同观点)。 长音节,双母音为平,短音节为仄。单音节字又重音自然是仄,双单音节字(例, ‵gutter), 因对比,重音节处可比拟为今音第四声。这首是: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Dewfall was the time peace came
Could what those geezers pick home
Come-ons emerged through gutters
Rampage gargled the street blown

严格说,韵押的不完全精准,home (/ho?m /), blown(/blo?n/)母音相同,coda 不同(m and n)但可算是近似. But, you get the idea.

英文基本是一个拼音的书写系统。字母的起源可以上述到古埃及的hieroglyphs,姑且叫它石板字符吧;hieroglyphs 的符号象形书写,历千年后被演进成发音的书写系统。发音符号(alphabetical letter)已失去原来的符号象形联系,就变成纯粹的发音书写系统。例如,最初字母 B 可能有一个意义(如灵魂,但具体考古是无定论的),但今日它只有声音了。今日的英文是源自 Latin alphabet。拼音的书写系统在音的书写符号与音之间的对应,不是一对一的(例,f 音可以是 /f/, 也可以是 /ph/), 这也影响字的长度。虽不是一对一,一音的拼法很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参与 spelling bee contest 里的小孩能以听觉拼出他们甚至不懂得意义的字,只要能抓住拼音的规律,听到一个字的全部发音,就可以猜出书写拼音的文字。这和汉字以视觉能猜出意义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中文也一样,初始是符号象形书写,在标注发音的进展里,把音的强制赋约留在字符里,没有失去原始符号(不像英语文),再其后的字,就运用既存的字符集合规律,一步一步往上加。而发音的注释始终是汉字的困扰,只好以字来注释音,直到近代发明注音符号,其后罗马拼音,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or IPA)又为为统一世界文字音标而编撰的拼音系统。国内现在最通用的汉语拼音输入,和上述是又有区别的。

(三)

语言文字运作在表义系统,以自然语言而言,其物态的实体(音、形)转化为书写文字的过程,影响到后来的表义创作——以文字书写来设计音与形的美学。近代西方自现代主义以来的种种解构,在一个大的方面来说,亦含有去“语言中心论,而注意“书写“的这一个一直被放在“非显在与被替代“的文学(Jacques Derrida, 结构主义理论家)。也就是说,诗可以是写的,而不只是说的,下面的标点史简介正是一个说明。就诗而言,汉字是更有诗意的(形音义调一体),当我们欣赏'诗书画印‘的卷轴时,书写文字的美到达极致;但字集合是属于封闭性的。而拼音文字,诗意略孙--精读的评家往往要探源字根字源而作演绎,例 texture 和 textile 可以共同追述到 拉丁字源 textus,在诗里的运用就有额外的空间--但是开放性的,可以轻易容纳新字,只要能给它定义出字音,或是只要能念出来,就能创一个新字(例英文里,“豆腐“、”关系“ 的中文外来语就可以直接音译,再赋予意义的联系)。这一点在语文翻译上特别明显 (英文对外来语的翻译几乎尽是音译、或根本不动),中文对外来语的翻译,一直无一套办法,音译,意译,音义译,民间随便译都有。日文引入片假名的使用. 用于外来语,外国人的人名/外国的地名等专有名词; 拟声语、拟态语; 生物、矿物,医学,科学等等。英国每年会公布这一年内新增的英文字,中文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机构,或是中文的封闭性让增加新字困难。 古埃及的字符,基本上是齐头齐尾。古汉字基本上是任意分行(甲骨文字)。后来的发展,反而是拼音文字只能齐头,汉字成了方块文章。对于排列,试模拟一首“古诗”为趣;

古诗一首《耕耘》
 
    当天空下起雨时我在耕田
     来树息休到飞儿鸟只几
     纳粮的作物笑得开心
  里屋进请便顺鸟把时穴洞回
  叽叽喳喳在枝丫和我的呼唤
    了停就也雨间回回来来

人说到后现代诗句分行.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接下一行,由右往左,反复行之。这个形式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这样耕田(砚田笔耕)最自然省力。象形可以这样耕,拼音文字是无法的。如果考古学家能解开那些象形文字肯定有这一首喽。我们现在的分行,除了标点的不够用,许多新的诗学理论(结构、呼吸、断句、断词、韵需、步需等等)亦涉在内。但看,古人也不差!百年之前的中文多以直行,由右到左,由上到下书写(还得悬腕),近日已尽西化,除了画、联外,多半都是如英文般的方向了;只是以左手书写的人,较不方便。以电脑打字而言,则只剩下一个阅读习惯,书写倒不是困扰。

中国古典的诗。试想象古时,学童在不识字诗,先生读一句,跟着念一句,先死记。诗是听来的,背来的,朗诵出来的,多年下来,声韵格律与字的联系已成自然,及至长成,走步吟诗,填词配乐,诗律在胸,写是记载与修缮。由于中文诗的结构不同,非母语者要对英文诗的步韵与音节有感觉较难,或许该像学童,多听多朗是一个办法,学英文,当记音节的结构,而不只是意义与整个字的死记。西方的诗,多属于大众,在教堂,法庭,集会,声音上的感动有其必要。近代的诗,未来性,个人性,隐私性大大高于古典的诗,很多诗就只需用写的了,用眼阅读的了,由心去念。真正的朗诵或歌唱,时常变成一个商业活动。

(四)

以下一段是为整理而转述于此,谨提供参考。

从汉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并无完整的标点符号,用圈和点标明,称为「句读」。清末时,有人把西洋文字中通行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加入古代原有的圈、点符号,才展开催生标点符号的阵痛期:
1。1897 年,广东人王炳耀草拟了「,」、「。」等十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然碍于时人思想保守,这些标点符号后来未获推行。
2。190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古》一书,为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 1909 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书中也引进了部分新式标点符号。
3。1919 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胡适、周作人、刘复及钱玄同等人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了十二种标点符号,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
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式标点符号」后,一直沿用下来。

依据林穗芳着《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 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着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 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kokho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1-30
帖子: 2642
来自: Singapore
kokh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3-29 08:45:16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拜读 学习 。。。

Cool Laughing
_________________
乒乓、摄影、诗歌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3-29 16:40:4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答某问如下

上篇文的标点部分主要是说其起源,来验证诗文字的书写及分行,不在讨论标点种类多少及用法. 在文章里如何使用标点,文法书上都有, 中,英皆是. 故不提及. 中文部分,我替读者搜寻了一下,并转贴附后.[1] 至于中文诗里的标点使用,初级的还是照文章文法惯例使用, 在现代诗里,许多诗人对标点的使用或不使用有其各自的道理(且道理也不少),不能依文章文法来一概判读(自然也有用的好与用得不好的). 呼吸(实际或心理的念读)是一个比较公认的接受, 其他的排比啦,效果啦,解构啦,标点文法喻意啦,造成形象啦, 不一而足. 中文现代诗在断行处又逢句尾时,常省去标点如',','.'等,这一点是和英文诗是不同的. 英文诗也有刻意把标点都挪到一行的中间部分的(但一般用了,就不省,只挪), 或全然不用标点的也有,画面看来干净(such as newer free forms). 英韵文诗则不同于现代的断行用法,基本上是守得很严谨的, 你看到标点位置不规则,主要是韵步在左右排列.也有些诗人特意用某些标点来阐述概念的,不能依一般文法意来看.我在"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栏里尝试的中文诗概念灌入英文写法,就把原中文诗标点特性(一般人都用的)再翻写成英文诗的时候, 加入英文的诗法, 可以造成英文读者的陌生感. 或许大家也没细看出来.当然,这中间也是试验性质居多的.



[1]

ZT 标点符号的十大重难点

一、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云海。
注意: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练习: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像“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不水平。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 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练习: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上例,“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二者之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的区别,所以应将“淮剧”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练习: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二、逗号: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一)一般用法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世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 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2)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5)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 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4.用在独立语后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5. 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关联词语后是不必停顿的。 (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如: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6. 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之间,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如: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0.用在次序语后面。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 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如: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用(,)也可。
(3)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强调的需要, 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 如: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我心里暗笑他的;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4)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5)例句: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四、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练习: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练习: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争当三好学生。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如: 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 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如: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7.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五、破折号
一般用法:
(1)解释:说明前文。如: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解释补充说明、承接。如:无须挂画,门外有幅世画——名叫自然。
(2)话题转换、转折。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3)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4)表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团结——批评——团结
(5)表分项列举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等。
(6)总结上文。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
2. 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3. 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4. 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1)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表提示)
(2)我国的四大发明——为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表解释说明)
(3)“——”后的解释说明可去掉,而冒号后的则不可去掉。
5.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
六、感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注意:(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如: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如: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反问句)
七、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如: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选择问句中,如果为了强调,每个选择分句后都用问号,此类句子在分句后一般有句末语气助词。如: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即当一个问句做某一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整个句子不是问句,但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也不用问号。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6)《内蒙访古》中的例子。
八、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如: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注意:(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2)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
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后括号后面。
2. 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3)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加句末点号。
九、引号: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高考实例:1.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
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下单引号应标在“怪”和“嘛”之间,“俗话说”之后的冒号要改为逗号。)
十、书名号: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
《苟子?劝学》。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
3.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5.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他乡客
秀才


注册时间: 2007-01-03
帖子: 487
来自: 加拿大.渥汰华 (Ottawa, Canada)
他乡客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3-29 17:38:4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wow,这可是补上了咱中学拉下的语文课。再考高考准没问题。 Razz 希望听到更多这样的讲座。多谢了。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杨光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4-02 22:47:06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推荐读诗文的朋友借鉴一下.
_________________
杨光的语言空间

http://blog.sina.com.cn/languagespace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4-04 09:43:4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再添一段旁证,希腊、拉丁的诗文是取长短律规则(iambus, trochee,anapest and dactyl),英文转借为轻重律,现代英文则取轻重长短混合。依王力的说法,汉诗的"仄仄平平"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则是一种长短律。依语言历史来看,先有长短(汉字上古音大约只有平入两类,英文演自希腊、拉丁),再有声调(pitch),再有轻重(stress)。所以,一个归结:长短,高低,轻重在语言上的综合运用,造成诗语言的音乐感。中文现代诗在声音形式的设计上,就该考虑这几个大原则吧!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金金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7-02-08
帖子: 2035
来自: 山东济宁
金金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4-29 22:35:5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这一篇,要收藏啦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shirenjinjin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