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美国侨报:中英关系为什么这么好?(图) 中新网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02-04 21:18:57    发表主题: 美国侨报:中英关系为什么这么好?(图) 中新网 引用并回复



当地时间2月2日,伦敦大雪纷飞,英国首相布朗和到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图为布朗在首相府唐宁街十号门口迎请温家宝总理。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中新网2月4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3日刊出评论文章说,在欧洲,中国总能找到强化双边关系的契合点,凸显中国大国博弈的实力所在。最值一提的是中英战略关系的深化。综合看来,中英关系之所以这么好,其实还是利益博弈使然。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的欧洲“信心之旅”,除了修补中欧关系外,关键还在于强化了同欧洲重要国家的关系。

笔者所谓“欧洲重要国家”,当然是指号称“三剑客”的法、德、英。除了法国,温家宝在德、英相见言欢。这说明,在欧洲,中国总能找到强化双边关系的契合点,也凸显中国大国博弈的实力所在。在笔者看来,最值一提的是中英战略关系的深化。

英国首相布朗的评价是:“英中关系从来没这么好过”。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现实写照。

从政治领域看,中英关系从布莱尔时代至今,虽称不上“蜜月”,但也几乎没有磕磕碰碰。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西藏问题上,英国首相没有像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那样刺激中国。这是很难得的,显示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尊重。

从经济层面看,英国是欧盟中最大的对华投资国,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还有志于到2010年实现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2008年,中英首次举行了副总理级的经济对话。目前,这一机制已稳定下来,有利于双方在经贸、金融、气候等问题上深入探讨与合作。

文化层面,中英双方在开展奥运合作方面进展顺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已为伦敦奥组委深入借鉴。

更重要的是,英国表现出了“可信赖的朋友”的热忱态度和立场。早在去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就曾公开声明,称英国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100多年来英国政府首次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这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形成了鲜明对比。

温家宝访英前夕,英国外交部发表对华关系文件《英国与中国:合作框架》,称发展对华全面关系将是英国政府今后数年外交工作的“重大优先目标”。这是英方首次公开对华关系文件。正因为文件的平等性、战略性和对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肯定了英国政府对华关系的定位。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两国均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两国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契合点。对英国而言,每年要从中国进口数十亿英镑的生活用品,这是英国保证高质量生活品质的基础。而对中国而论,英国是欧盟中最大的对华投资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重要经济体。在现实中,双方有难以分割的共通利益。

而现实也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全球悄然弥漫。在欧洲,温家宝每到一地,都提醒和抨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性,还随时准备好签约的钢笔。可以说,中国已敞开本土市场,随时延揽欧洲主要经济体深化贸易合作。在反对贸易保护方面,中英既有共识,更有共同的利益交集。

自由主义色彩浓重的《每日电讯报》1月29日刊文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必须将中国作为朋友和盟友对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英国经济今年将收缩2.8%,承受发达国家中最严重衰退。成功预测美国金融危机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认为:“英国很可能步冰岛的后尘。”而由于中国内需市场已经启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八”(GDP增长率8%)的目标并不让人悲观。因此,利用中英贸易提振英国停滞的经济,才是英国的理性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温家宝访英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强化金融合作。基于化解风险的需要,中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也不可能放在“美元”的“那一只篮子里”。

泰晤士报:中国向世界推销自己

英国《泰晤士报》2月3日文章,原题:推销中国中国总理对西方几国进行巡回访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是放在一年前,这次“信心之旅”不仅没有必要,也与中国低调处理其崛起的愿望相违背。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中国领导人为什么愿意冒风险提出一个推销其国家的新口号。毕竟中国以前的口号几乎不能鼓舞人心,不管是“大跃进”还是“文化大革命”都恰恰导致了相反结果。确切地说,中国领导人的欧洲之行会鼓舞全球信心吗?

布朗首相和温家宝总理昨天都告诉了对方想听到的话。布朗先生向到访的中国总理保证说,尽管处于经济低迷期,但英中两国仍有很大空间来扩大贸易和投资,而且他决不允许倒退到“ 狭隘而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温先生说中国将参与到克服金融危机的全球协调行动中,将支持坚强有力的和富有成效的刺激计划。

中国领导人对欧洲巡回访问的时机再恰当不过了。苦苦挣扎的西方各国政府正以焦虑的心情注视着中国下滑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庞大的市场仍将对他们的出口产品开放吗?北京会动用其巨额外汇储备的多少资金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呢?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些问题甚至更为紧迫。西方经济衰退已使2000多万个就业机会流失,工厂的订单减少。在德国、西班牙、布鲁塞尔和达沃斯,中国领导人一直努力寻求来自各国政府的保证———将不会屈服于贸易保护主义。尽管中国去年年底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并不能通过扩大消费就摆脱困境。中国的工业依赖于西方市场,北京需要知道西方的大门没有关闭。

温先生是中国利益的一位令人信服的代表。然而,单凭其娴熟的个人外交还不足以向外国灌输关于中国有能力抵挡风暴的信心,不能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中国领导人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坦率方式承认失业的农民工大军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中国领导人知道其国家的利益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利益交织在一起,知道中国新近的繁荣具有脆弱性,也知道人们期望落空所带来的危险。

中国总理已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他出访时,手提箱里装有亚当·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一书。尽管如此,这次欧洲之行首要优先任务显然还是国家财富。

傅莹:温家宝访英将给中英关系注入更多活力

中新社伦敦一月三十日电(记者李鹏)“温家宝总理访英是一次信心之旅,是二00九年中英关系的良好开端,”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二十九日在此间接受中国媒体联合专访说:“这必将给两国关系深入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推动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傅莹说,温总理访英意在与英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为两国经贸、投资关系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恢复国际社会信心,推动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她说:“加强中英金融合作是温总理访英的主题。温总理此访正处于全世界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外界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成效予以极大的关注。”

傅莹透露,温总理将与布朗首相进行深入讨论,就当前的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和双边合作交换意见。两国领导人还将讨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如何筹备四月份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以及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包括新能源、节能措施,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

据介绍,布朗首相将陪同温总理出席多场活动,温总理将广泛接触英国政府、工商、学术、媒体等各界人士,并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与英青年进行互动,温总理还将出席约克公爵在白金汉宫举行的庆祝中国春节活动。

傅莹说,温总理此次出访恰逢是中国春节,因此温总理访英也安排了一些春节拜年活动,他将与旅英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和使馆工作人员共度春节。

如何看待中英关系的现状?傅莹回答说,中英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目前,中英双边关系发展平稳和顺利,是令人满意的。中英双方一致认为,双边关系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时期。

傅莹大使特别提及英国政府最近首次发表了对华战略文件,布朗首相和米利班德外交大臣都对这个文件做了一些说明,其目的就是想让英国民众更好的了解中英关系的内容、实质和重要性,以及英国对中英关系的期待。这充分体现了英方对中英关系的重视,也反映出两国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只要本着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的态度,两国可以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了解,解决分歧。

展望中英关系的未来,傅莹希望中英两国成为四大“伙伴”:今后,双方应继续坚持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成为信赖不断加深的互信伙伴;扩大双向贸易往来和投资,加强在金融服务、环保、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生物、信息等领域合作,成为利益日益交融的互惠伙伴;深化两国人民和社会各界间的交流,成为相互了解日渐深入的和谐伙伴;进一步密切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配合,成为国际合作日趋紧密的协作伙伴。

请用真诚的交流来解读崛起的中国

作者:晓宇

“我给你讲的一定是真话,但是我不一定把所有话都告诉你。”

许多年以后,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可能会忘记一次采访的全部内容,但他会记住这种真诚。2009年2月1日,英国伦敦,巴伯的对面坐着中国总理温家宝,平静,是一个大国面对世界的真诚。

历史不会长久地记得一次采访,但历史会记住在金融危机乱云飞度、各有迷津的全球变局时代,温家宝出访欧洲四国,所付出的真诚,所带来的信心。随后的2日下午,温家宝在剑桥大学发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现场遭遇掷鞋干扰,这位中国总理从容而坚定地说:“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乱极时站得定才是真本事,一次经济全球化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在考验中国经济如何在沧海横流之际保持稳定,并如何稳定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经济的稳定,对世界有着不言而喻的贡献。但在这个多极的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在西方世界也有人认为这场金融危机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失衡,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失衡的表现之一,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从候任到上任就曾接连指责中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

我们曾不止一次面对误解与偏见:2008年初的拉萨“3·14”骚乱事件,去年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在伦敦、巴黎等地遭到的冲击阻挠,火炬在美国旧金山传递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甚至公然妄称“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去年12月6日,素有“摇摆先生”之称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后,又不顾中方一再反对,执意在欧盟轮值主席国任上会见了达赖喇嘛。这其中不乏西方社会将西藏理想化地看作“精神家园”的误解,也不乏意识形态下加诸“经济中国”之上的敌意与偏见。

温家宝此次出访欧洲四国,与巴伯关于“中国拯救资本主义”对话,诚可谓冷战之后经济全球化已成格局之时一次中国与世界极为真诚、理性的对话。温家宝说:“我不这么看。我头脑是清醒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如果你到中国东部的城市,和伦敦差不多。但是你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差距就很大。我坚定地认为,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们坚持‘三要’,就是要标本兼治,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加强合作,不要以邻为壑;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

今天的中国,开放兼容,坚定地融入世界,“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尽管如此,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仍然是人类的偏见。温家宝此行,付出了足够的真诚与耐心:从达沃斯到伦敦,一再解释中国对金融危机的 “诊断”与对其成因的看法,在取消中欧峰会后首度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并发表《中欧联合声明》,一再向美国新政府传递“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善意,“希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这是大局,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一再回答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提问,表示“我们希望美国经济好转,我们也认为,当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对应对经济危机,提升市场信心,使国际经济尽早复苏是有利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也请用对等的真诚来解读崛起的中国,这样也许不难理解“如果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将是一场灾难”,也许不难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