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川沙专栏 ChuanSha'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川沙诗歌八十首赏析-之<曾 经>
川沙
童生


注册时间: 2009-01-05
帖子: 32
来自: TORONTO
川沙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01-05 17:12:31    发表主题: 川沙诗歌八十首赏析-之<曾 经> 引用并回复

曾 经- 原载川沙诗选集《春夜集》

曾经
爱的糖块
在紫色玻璃舞蹈的旋转中
漂浮着稚气的诗意
刮过大人的悲风后
在心的寂寥里
呀呀童声
化石

曾经
独奏的二胡
把巴山雨织成夜
路灯在街口
把我们红油纸伞的影子
扯到长长的巷子拐弯处
听朵朵晶亮的雨脚
在秋池合唱
唱进青石板苔藓的记忆

曾经
时光的古筏上
河的涛声伴随
鲜花的未日路
刘海儿梳过
你青青的黛目
浸在船弦的水里汩汩东流   



Once - 译者:刘洪

Once
love’s candies
swirling, dancing in purple glass,
wrote childish poetry.
Then in adulthood tragedy,
hearts became sullen,
voices frozen
like fossils.

Once
a solo two-string violin
wove rain into night on Ba Mountain.
At the crossroad, a street lamp sputtered,
pulling the shade of the red oiled paper umbrellas
to a remote corner of the lane.
Listen, the footsteps of rain
echoed in the autumn pond,
a chorus cutting into green moss memory.

Once
on an old raft of time,
river sounds followed
flowers down the road of doom.
Hair combed in bangs,
you immersed your clear black eyes

此情可待成追忆——川沙诗歌《曾经》赏析

作者:王炎

所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似乎没有来由的,人总是容易回想起曾经发生的故事,沉浸于过去的某种情绪。随着时光的流逝,几多往事都掩埋在岁月尘埃中慢慢黯淡,渐行渐远,然而也总有一些记忆,会过滤掉所有的瑕疵,沉淀为心底最深处的明珠,任凭流光淘洗,历久弥新。

不难发现, 川沙先生的这首《曾经》就是一首追忆往昔岁月的诗。全诗共有三节,每一节都以诗名“曾经”起首,各自独立,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糖块”、“二胡”、“黛目”,引出往昔岁月的一些片断,营造出一派纯真、芬芳、哀伤的如梦似幻的旧日情调。我以为,川沙先生之所以用片断叙事,而非整体叙事,来呈现历史记忆,是颇具匠心的。因为过往的记忆在我们内心并不是以连贯事件的方式出现,而是如同碎片一般,零乱地杂陈在真实生活的秩序与记忆中,只留下一些印象痕迹,一些缺少前因后果的情景、声音与气息,甚至仅仅是一刹那的、电石火花般的在场感。而诗人川沙的灵性则在于巧妙地运用一些富于视觉美感的晶莹意象和记忆片断,“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像印子打在纸上一样地清楚”(艾青《诗论·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

第一节,诗人沿着记忆回溯到孩提时代的无忧岁月:“曾经/爱的糖块/在紫色玻璃舞蹈的旋转中/漂浮着稚气的诗意”。那时候的日子,搅拌着亲人们浓得化不开的爱意,如糖块一般甜蜜而又美好,又如旋转舞蹈一般让人幸福得有些眩晕,充满了童话般的浪漫和诗意。回忆是通向过去的桥梁,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是出于对一段美好往事的迷恋,是想把过去的分分秒秒重新温习一遍。显然,诗人对这段儿时的记忆是倍加珍爱的。然而,“刮过大人的悲风后/在心的寂寥里/呀呀童声/化石”,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人生的一些风雨坎坷之后,激情澎湃的心逐渐变得空寂寥落,年幼时代的朗朗欢笑声如风过耳,只留下一副“俱往矣”的远古标本,如“化石”一般在无垠的时空中风干断裂。在这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人世沧桑的生命痛感。

第二节,诗人又领着我们回到了情窦初开的青葱岁月:“曾经/独奏的二胡/把巴山雨织成夜/路灯在街口/把我们红油纸伞的影子/扯到长长的巷子拐弯处/听朵朵晶亮的雨脚/在秋池合唱/唱进青石板苔藓的记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一节中有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和戴望舒《雨巷》中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影子,弥漫着一股惆怅哀怨的调子。另外,“独奏的二胡”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更添了些凄美幽咽的气息。诗中的“巴山雨”既是实指,因为川沙先生生于重庆,并在成都完成学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巴山蜀水自然情有独钟;同时又是虚指,因为“巴山夜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定格为一种相思苦的象征,正好与此节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愫相吻合。这一节的主人公是个复指——“我们”,究竟是谁,诗人没有点明。我以为是一个与“我”互有倾慕之意的姑娘,这从诗人化用的李商隐和戴望舒诗歌的爱情主题可以看出。当然,这种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只是一种青春期的朦胧好感,谈不上是一种成熟的爱恋。因为诗人在这个时候所传达出的一种对生命的感觉,还没有脱离童稚时代 “泛神论”的新鲜好奇感,如“听朵朵晶亮的雨脚/在秋池合唱”,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我”眼中,世界本身的意义要大于情爱的意义,而这显然不是一个处于热恋中的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心态。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切的美好都没有延续下去,只化成了“唱进青石板苔藓的记忆”,一种遥远而寒荒的情绪。

第三节,诗人终于进入了“两个人的世界”:“曾经/时光的古筏上/河的涛声伴随/鲜花的未日路/刘海儿梳过/你青青的黛目/浸在船弦的水里汩汩东流。”此节用隐曲的方式表现了“我”与一位有着“刘海儿”和“青青的黛目”的美丽女子之间的爱情。应该说,这一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柔情是前面两节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其悲剧性也是最深重的。因为我隐隐约约地从“鲜花的未日路”和“你青青的黛目/浸在船弦的水里汩汩东流”中,解读出了女子死亡的信息。如此青春的生命,如此美好的爱恋,却被死神的衣角轻轻带走,不容更改,无法挽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至爱之人的“死别”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不可承受之痛,是一种“更行更远还生”的绵绵之恨。说好了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陪着自己走完一生一世的那个人,却突然地、永远地离开了自己。佳人永绝,阴阳两隔,满怀的衷肠与思念竟无人可诉,唯一能抚慰自己的只是那些曾经拥有的缠绵悱恻的记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诗人川沙的笔下,我被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动所击中。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3-12 07:53:1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语言表达上有一点现代味,立意和构思不是很新很深。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川沙专栏 ChuanSha'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