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健康与美容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老朽扎记:《经方实验录》(三)
杏林老朽
秀才


注册时间: 2008-04-10
帖子: 163
来自: 安徽芜湖
杏林老朽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4-12 02:52:34    发表主题: 老朽扎记:《经方实验录》(三) 引用并回复

桂枝汤证其四(附列门人治验)
谢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平人汗流浃背,频频呼热,今先生重棉叠衾,尚觉凛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数度行,腹痛而后重,小便短赤,独其脉不沈而浮。大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证似之。
川桂枝钱半、大白芍钱半、炙甘草钱半、生姜二片、红枣四枚、六神曲三钱、谷麦芽炒各三钱、赤茯苓三钱
【按】谢君先是应友人宴,享西餐,冰淋汽水,畅饮鼓腹。及归,夜即病下利。三日不解,反增剧。曾投轻剂乏效。愚则依证治之,虽三伏之天,不避桂枝。
服后果表解利稀,调理而瘥。
本案不吐而下利,又异于前案,所谓证有变化是也。吐者为胃不和,利者为肠不和。然而能吐能利,胃肠尚有抗毒逐邪之机能,病未得为进也。大论《太阴篇》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舒氏疑本条有误,当以理中为主,内加桂枝云云。说似有见。然而理中加桂枝为偏里,桂枝汤为偏表,今脉浮,表证重,故宜桂枝汤。况曰立,而不曰主之,其宾主层次之分了然矣。
曹颖甫曰:本案桂枝汤证,其实为太阴病,盖桂枝汤为证见脉浮之本方,虽重棉叠衾,尚觉恶寒,有似麻黄汤证,不知桂枝汤证原自有嗇嗇恶寒者,况脉浮而不紧,其不为麻黄汤证明矣。因下利之为食滞也,加六神曲炒谷麦芽,因小便短赤也,加赤茯苓,可以悟随证加减之法矣。
【又按】本年(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起,天时突转炎热,友人沈君瘦鹤于其夜进冰淇淋一客,兼受微风。次日,即病。头胀,恶风,汗出,抚其额,微冷,大便搪泄,复发心悸宿恙,脉遂有结代意。与桂枝,白芍,炙草各钱半,生姜一片,红枣六枚切。夜服此.又次早醒来,诸恙悉平。惟心悸未愈,乃以炙甘草汤四剂全差。诸方均不离桂枝。又越日,孙椒君以进梅浆,病下利,恶风,冷汗出,头胀,胸闷,骨痠,腿软,不欲食而呕,一如沈君,给方与沈同。惟孙君以午夜市药,药肆不备红枣,任缺之。服后,一时许,热汗漐漐遍体,舒然睡去。
翌早醒来,不知病于何时去。然则佳枝汤实为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又岂惟治冬日北地之伤寒而已哉?夫伤寒而必限于北地,北地而必限于冬日,抑何固执之甚邪?使有见我治沈孙之方,而曰:桂枝、生姜皆辛热之品,值此炎令,何堪抱薪救火?甘草、大枣又悉甘腻之物,甘增中满,腻能恋邪。若芍药之酸收更属不合。综药五味,乃无一可用者。若病者无坚决之信仰,聆此评语,得毋弃吾方而不敢服乎?然则桂枝汤证之病理果如何,桂枝汤之药理又如何?至此,不能不有所解说。
在余未陈己意之前,姑略引诸家之说,以资参考。
《医宗金鉴》略云: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意。芍药从桂技,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陆氏九芝曰:桂枝者,能入营而出卫者也。太阳主开,今风乘之,而过于开,则必祛风外出,而太阳之气始复其常。但中风为虚邪,营气已弱,是宜慢泄。又风邪已近肌肉,即为肝气乘脾,故君以桂枝,而必以养血和中者为臣。风能化热,以芍药之凉者监之。……柯氏韵伯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此皆不离营卫以为说。先贤有谓桂枝汤中不应有酸寒之芍药,而祝味菊先生则曰:本汤之组合,应以芍药为主药,桂枝为重要融药。
盖适用本方之标准,在皮肤蒸发机能亢进,而自汗出者,故用芍药以调节其亢进之机能。桂枝则不过补助心脏之作用而已,故麻黄汤中亦用之,其非主药可知也。此二说也,相左特甚。汤本右卫门《皇汉医学》云:余之经验,凡用芍药,大枣,甘草之证,必诊得筋肉挛急,而于直腹筋最为明确,……可为三药之腹证,……亦可为本方之腹证。
以上纯属理论,实际上当随师论,准据脉证、外证,可以不问腹证也。此说前后参差,亦堪商矣。众说纷纭,吾将安从?虽然,我侪自当从实验中求解决,安可囿于前贤近哲之说,以自锢也哉?今有桂枝汤中风证患者于此,恶风头痛,发热汗出,诸状次第呈现。顾汗出不畅,抚之常带凉意,是可谓之曰病汗。设其人正气旺,即自疗机能强者,其发热瞬必加甚,随得畅汗,抚之有热意,于是诸状尽失。可知一切毒素(包括外来之病原物,及内壅之排泄物)已随此畅汗以俱去,此所谓法当汗解是也。设其人正气不足以办此,则必须假外物或动作以为助,例如喝滚热之茶汤可到助汗,作剧烈之运动,就温水之沐浴,亦皆可以助汗。方法不一,致汗则同。(当炎暑之日,吾人周身舒适无汗之时,偶作此三事,则致汗甚易,可为明证。)及此汗出,病亦寻瘥。然而中风证之重者,又非此简易疗法所可得而几,何况啜水太多,胃不能容,运动就浴,又易伤风,于是乎桂枝汤尚矣。
及服桂枝汤已,须臾,当饮热稀粥一小碗,以助药力。且卧床温覆。一二时许,将遍身漐漐微似汗出,(似者,续也,非似乎也。)病乃悉去。此汗也,当名曰药汗,而别于前之病汗也。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有桂枝证者来求诊,与桂枝汤,告之曰:服此汗出,病可愈矣。彼必曰:先生,我本有汗也。夫常人不知病汗药汗之分,不足为责。独怪一般医家尚有桂枝汤能发汗能止汗之辩,呶呶相争,无有已时。不知以中风证而服桂枝汤,先得药汗,是发汗也,病汗遂除,亦止汗也。是故发汗止汗二说,若以为非,则均非,若以为是,则均是,惜乎未观其通,尚差一筹耳!桂枝为阳药,内含挥发油,故能发散。芍药为阴药,内含安息酸,故能收敛。收敛之后,继以发散,发散之极,转又收敛。二者互为起讫,如环无端,依道运行,周而复始,是故收敛并无停滞之意;发散更非不复之谓。所以分名之者,盖但示其运行之方向不同已耳。由是可知桂芍之分工,实乃合作。况微丝血管之周布于身,无远勿届,与肌肉,神经,汗腺等杂沓而居。故动静脉血运加速之后,势必生热,较前此之发热尤甚。热蒸汗腺,势必汗出。与吾人剧烈运动之后,心脏鼓动加速,脉搏加速,血运加速,全身发热,因而汗出,理正相同。
惟此运动而生之汗,不必有若何毒素于其间,若夫先病后药,因而得汗,其汗必含毒素无疑。本汤煎服法中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若不汗,更服,……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仲圣谆谆垂教,再三叮咛,以求一汗而后已者,抑亦何哉?曰:盖惟借此药汗方能排除一切毒素故耳!炎暑之日,汗流侠背,诚能畅进冰制饮料,汗乃遂止。所似然者,冰能凉胃故也。然则凉胃既可以止汗,今饮出汗,又何可不温胃?于是温胃之良药,兼可以止呕之生姜为必需之品矣。又恐汗出过多,将伤胃液,于是用大枣以摄持之。
又虑肠居胃下,胃失和,则肠有受传之虞,于是预用甘草以安之。要之。姜也,枣也,草也,同为温和胃肠之圣药。胃肠性喜微温,温则能和,故云。胃肠既受三药之扶护而和,血液循环又被桂芍之激励而急,表里两合,于是遍身漐漐汗出。
若其人为本汤证其一其二之表证者,随愈,即有本汤证其三之吐者,亦愈,或有本汤证其四之利者,亦无不愈。使更能明其孰轻孰重,加以权衡,则更善矣。
注:
1. 《医宗金鉴》: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皇帝诏令编纂医书,命令吴谦与钱斗保为总撰修官。接受钦命以后,吴谦立即组织人员广搜博引,征集了很多传世验方和民间私家秘籍良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抓紧编撰此书。自公元1739~1742年,前后历经五年终于完成该书,乾隆皇帝阅后,赐名为《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一套综合性的医书,其对针灸的阐述和发挥主要集中于《刺灸心法要诀》中。其突出特点是把针灸学的基本知识编成歌诀,并附以注文和图,便于学者诵读、记忆,是学习针灸的较好的参考书之一。
2. 陆九芝:陆懋修,字九芝,清•元和县(今苏州)人。生于嘉庆戊寅(1818),卒于光绪年间。先世以儒著称,且皆通医。九芝初业儒,中年始肆力于医,博极群书,活人无算。学精《内经》、运气,治宗仲景家法。著有《世补斋医书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仲景方汇录》等。
陆氏在仲景学说研究方面称得上析理精微,立言纯粹,对后学不无帮助。但某些地方也流露出较浓的尊经复古思想,如云:"仲景撰用《难经》,温病即在伤寒中,治温病法不出伤寒外。"意思是说:为广义伤寒已包含温病在内,没有必要再辟温病学说另立法门了。
3.柯韵伯(17~18世纪):清代伤寒学家。即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 他的以方名证、 因方类证的作法较切临床实用,对后世研究《伤寒论》颇有影响。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业儒而兼治医,后客死虞山(今江苏常熟)。曾校正《内经》,著有《内经合壁》一书,已佚。又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和《伤寒附翼》三书,合称《伤寒来苏集》、为伤寒学派的重要著作。
4.祝味菊(1884-1951年),晚年自号傲霜轩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先祖世代业医,童年随父入蜀,弱冠从其姑父裹理盐务于成都,其姑父先后请宿儒刘雨笙等授以医经。1917年进入四川军医学校,攻读二年,后随该校日籍教师石田东渡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回国。曾任成都市政公所卫生科长,四川省立医院医务主任等职。1926年由川来沪后,曾任中国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神州医学总会执行委员,后任中国医学院附设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和新中国医院院长等职。
祝氏曾编写《祝氏医学丛书十种》(其中刊行的有《伤寒新义》、《金匮新义》、《诊断纲要》等)。
5. 汤本求真(1876~?)是20世纪初日本医学界“西学汉”的巨擎,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一代宗师。。汤氏原名汤本四郎右卫门,出于对和田启十郎的学识、志向、精神的追随,他仿照和田启十郎之名“子真”,将自己的原名“四郎右卫门”改为“求真”。他立志要在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日本社会重新复兴汉方医学。1927年6月,凝聚着他全部心血的《皇汉医学》一书的第一卷出版。1928年4月、9月,先后出版了第二、三卷,全书57万字。该书的出版,对当时的日本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侪(儕)chái⒈同辈,同类的人:等~。吾~(我们)。⒉共同,一起:长幼~居。
7. 囿yòu:局限,拘泥:~于见闻。~于成见。
8. 锢: 禁闭;禁锢
_________________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健康与美容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