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奥运之光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金晶: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 先从我尸体上爬过去(图) 奥运官网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4-08 17:31:53    发表主题: 金晶: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 先从我尸体上爬过去(图) 奥运官网 引用并回复

金晶说:“从成为火炬手那一刻我就知道,保护圣火就是我的使命!”现在,奥运圣火巴黎站的传递经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而这个姑娘脸上灿烂的笑容和她用残缺的身体捍卫圣火尊严的精神,则同时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热爱中国、关注奥运人们的心中。

  “我在艾菲尔铁塔出来后的那段塞纳河边,火炬手是个一条腿被截肢的年轻的姑娘,前进的道路异常艰难……此时从路边突然冲出一个暴徒去抢火炬,而保护她的一男一女因汽车挡着无法近身,勇敢的姑娘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保护火炬,暴徒就拉扯她的胳膊还打她……一个法国警察过来把暴徒揪走了,这一切都只发生在瞬间!火炬手姑娘重新抬起头,大眼睛中含着泪水,我左边的一个中国女生向她高喊:加油,要坚强!我才缓过神来,也喊到:加油,加油!……”这是一位网友在搜狐网站上的回帖留言,他的这段描述是之后能找到的对于现场描述最细致的文字资料。

  而这位网友回帖中提到的这位姑娘正是联想火炬手、残疾人击剑运动员金晶。

  “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先从我尸体上爬过去。”

  在4月7日的奥运圣火巴黎站传递中,金晶是第三棒。组委会在先前通知她的传递时间是12:30到12:40。由于当时传递的场面一直非常混乱,为了保护圣火的安全,火炬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了传递。金晶依照组委会的安排等待与前一位火炬手的传递交接,“拿着没有点燃的祥云火炬足足40分钟,一直没法正常交接,因为场面的确难于控制。”
 
  回忆当时的情况金晶记忆犹新:“下车等待交接的时候,因为警力比较分散,就有藏独分子开始往火炬传递的队伍里面冲,总共有三拨人试图抢走火炬。最严重的那次,大概有三四个人同时过来抢。”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金晶毫不畏惧,她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用自己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当问到她是否想到那些人可能会伤害到她时,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的话再次让人震撼——“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先从我尸体上爬过去。”


金晶誓死保卫火炬






专访联想火炬手金晶


火炬手金晶接受采访

火炬是自己拿还是放在轮椅支架上?

  “浪漫、美丽、动感,那就是巴黎。”早在奥运圣火传递之前,金晶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告诉记者:“我最想去的是凯旋门和卢浮宫。”其实在当时,金晶对于之后圣火的巴黎之行将要面临的危险还没有一点意识,“巴黎之行肯定是完美的!”

  真的到了巴黎,金晶发现这里似乎和想象的完美并不完全一致,“经常会看到一些人身披着藏独的旗子到处乱窜,警察也不管,其实在那时候我就已经预感到传递时可能会遇到危险了。”

  4月7日早晨,负责圣火巴黎站传递的工作人员因为担心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来到金晶所住的宾馆房间询问她是要自己拿着火炬还是放在轮椅的支架上。“还是自己拿着踏实,放在支架上万一被抢走了怎么办?”打定主意,金晶告诉工作人员,她要手举圣火进行传递,而不接受当地工作人员为其轮椅加钉支架的安排,“当时他们提醒我放在轮椅架上可能对我比较安全,但我坚持要自己拿,他们也没办法。”

  用微笑和行动去温暖一些悲伤的心

  “联想有个火炬手选拔活动,你不去试试啊?” 2007年8月的一天,金晶的一个好朋友和正在家里休息的她打字聊天中无意带出了这样一句话。而正是这句无心话让这个平凡的女孩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即使到了报名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胜出”回忆成为联想火炬手的过程,金晶记忆犹新:“报名时候战战兢兢的,全国那么多人,光上海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想参加,我算什么呀?但又一想,我觉得还是得去参加,因为我要用我的微笑和行动温暖一些悲伤的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让他们也对生活乐观起来。”



金京,一个27岁的残疾人运动员,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 摄影记者:贾婷)

  在联想奥运火炬手的最后一场选拔中,金晶成为了最受人瞩目的选手之一。站在台上的她脸上始终挂着醉人的笑容,“喜欢就要付出代价!”那一次,在欣赏了金晶的轮椅交谊舞之后,一位评委深情点评:“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快乐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最终,金晶在水晶球前被定格在了境外传递的法国——巴黎站。“当时的兴奋,现在还记得真真的。”

  用生命捍卫圣火,用微笑传递奥运

  “遇到了这样危险的事,我想很多女孩都会哭,而我绝对不哭。”在接受奥运官网记者采访时金晶说:“传递圣火路上越是艰难,就越能体现传递的价值。而且圣火不能在我手中丢,火炬也不能在我手中丢。”问及当时的坚定,金晶告诉记者“我看到了在现场摇着国旗的留学生,也看到了为我抵挡和拉开破坏分子的工作人员,我听到了他们一直在喊着:姑娘加油!中国加油!除了拼命去保护我手中的奥运圣火,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其实,金晶的坚定来自她的经历。金晶从小热爱奔跑,然而在九岁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恶性肿瘤让她失去了一条腿,从此,生命蒙上了阴影,奔跑成了永远的梦想。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2001年7月13日,也就是北京申奥成功那天,金晶加入上海轮椅击剑队,成为一名轮椅击剑队的队员。她克服了身体残疾带来的一切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奥运精神不厌其烦地刻苦训练,在属于她的那个赛场上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几年的时间里拿到了多个世界级的击剑奖牌。在她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充满了不断的突破。她对人生的无限热爱传递了生命的和谐,她对未来的执著追求点燃了超越的希望。

  问及传递之后金晶紧握右拳大喊“Yeah!”的那个细节,金晶觉得那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她说自己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强,她就是要让全世界人都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勇敢,“传递艰难才能体现传递价值,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相信所有的火炬手都不会丢弃火炬——这不是火把,这是所有人对于奥运的希望。从成为火炬手那一刻我就知道,保护圣火就是我的使命!”金晶说。

  “姑娘,好样的!”

  “姑娘,好样的!”,“好姑娘,今年感动中国人物,我将为你投票!”,“为你感动,为你流泪,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她不是在用身体保护火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加油!金晶!2008奥运最美的人!”……这些评论都是搜狐网的网友们对于《残疾火炬手坚强捍卫奥运圣火阳光笑容撼人心》一文的评价。而截止到4月7日19点,类似的评论已近4000条,所有网友都在被金晶的勇敢、坚强和她脸上天使般灿烂的微笑所深深感动着。

  正如一位来自广州的网友所说:“那张坐轮椅的MM用身体保护火炬的照片,诠释了火炬传递的宗旨,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国家,支持奥运的信息。会让支持正义,理性的世界人民感动。”今天,金晶感动了所有热爱中国、热爱奥运和向往和平的人,她用残缺的身体捍卫圣火的尊严的精神成为了一道强劲的动力,让所有人都不会再畏惧任何艰险。明天,奥运圣火将继续前行,相信在前方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坚强而勇敢的金晶在等待着企图破坏圣火传递的恶徒们,而这些居心叵测的破坏分子,也将会为他们的丑恶行径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她的容貌是那样美丽,她的心灵是那样高尚。她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捍卫着奥运的尊严!真是人如其名:不怕火的真金,纯洁无暇的水晶!”一位搜狐网友如是说。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4-27 12:00:16    发表主题: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在巴黎克服示威干扰完成传递 引用并回复


最后一名火炬手点燃圣火盆 官方网站 黎晗摄
  新华社巴黎4月7日奥运专电(记者马邦杰 张荣锋)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境外第五站的传递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传递活动排除了少数藏独分子的示威阻挠而完成传递。

  火炬接力的起跑仪式中午12时30分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二层的埃菲尔厅举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总指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从圣火护卫手中接过点燃的火炬。他在现场进行展示之后,交给了巴黎市政府代表。后者将熊熊燃烧的火炬递到了第一棒火炬手、前世界田径冠军史·迪亚加纳的手中。迪亚加纳手持火炬跑下埃菲尔铁塔,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巴黎站的传递开始了。

  在起跑仪式现场,前法国总理拉法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奥运会火炬接力让全世界都沐浴在奥林匹克理想的光辉下,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促进交流、友谊的盛会。这个世界我们彼此之间存在异同,奥运会能让我们进一步求同存异。”

  北京奥运会法国代表团团长雅克·莱也在现场发表了演讲。他说:“奥运圣火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友谊、和平等奥林匹克价值观。我们欢迎圣火来到巴黎,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共同体验体育精神。希望世界在圣火的照耀下更加光明。”

  这是迪亚加纳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第二次跑火炬接力。他说:“能成为第一棒火炬手,我感到非常荣幸。奥运火炬点燃了人们对奥运会的期望。奥运会是有关分享、和平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盛会。”

  迪亚加纳将火炬递交给法国篮球选手里加尔多。后者在跑到一条隧道前时,遇到了少数藏独分子示威的干扰。圣火运行团队出于安全考虑,决定主动熄灭火炬,将火炬放进车内继续前行。

  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说:“外电关于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的过程中被迫熄灭的报道不属实。为了维护火炬的安全和尊严,并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暂时改变了传递方式。现在火炬已按计划完成在巴黎的传递,奥运圣火自始至终熊熊燃烧。”

  他接着说:“根据国际奥委会圣火礼仪的有关规定,如有必要,奥运火炬可以主动熄灭,当需要点燃下一个火炬时,再从火种灯中引火点燃火炬。”

  奥运火炬在塞纳河畔和香榭丽舍大街传递时,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在夏勒蒂体育场举行的庆典结束仪式上,蒋效愚发表了讲话。他说:“今天我们高擎奥运圣火来到巴黎,目的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达中国运动员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先生和他的思想的尊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和你们以及一切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共同的责任,是维护奥运圣火的尊严和神圣,维护和平、友谊与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一起,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北京奥运圣火7日乘专机离开巴黎,前往下一站传递地美国旧金山。9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将在旧金山举行。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4-27 12:01:27    发表主题: 法国历史人物--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 引用并回复

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梦想只给我们留下一颗长眠于奥林匹亚的心脏永远跳动着更快、更高、更强他之所以平凡只因上天要让他高尚历史与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遇到他彪悍的斗士也会放下刀枪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身躯装着奥林匹克的崇高装着奥林匹克的力量让他活出一个时代的辉煌

  这首诗献给人称“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先生,145年前的今天,他来到这个世界。

  2008年1月1日,当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也昭示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不远处。

  顾拜旦·幸福童年

  对古奥运会遗址很着迷

  “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已经流传了一个多世纪。而它的创意者,正是人称 “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先生。

  顾拜旦,全名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家境殷实,在诺曼底,顾拜旦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并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幼年时,他就擅长拳击、赛艇、击剑和骑马等活动。上学后,受其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的影响,顾拜旦对文史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接触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正当他在古希腊历史文化的海绵中尽情吮吸时,从1875年开始,位于希腊的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发掘出来。宏伟的白色石柱、巨大的松石看台、斑驳的古老壁画、英姿勃发的希腊男子雕像,让顾拜旦沉迷其中。

  顾拜旦·求学之路

  萌生了体育救国的思想

  中学毕业后,在1880年,顾拜旦进入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不久,他从军校退学,进入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此后,顾拜旦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获得文学、科学和法学三个学位。为求深造,他又在英国潜心研究英国教育史,并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之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曾说:“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让顾拜旦受益匪浅。

  因为熟读史书,在青年时代,顾拜旦了解到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屡次成为战败国。于是,他又萌生了体育救国的思想。1889年,顾拜旦出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发起成立了“全法学校体育协会”,设立了 “皮埃尔·德·顾拜旦奖”,以表彰最优秀的运动员。从那时开始,顾拜旦便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与此同时,希腊的古代奥运会遗址还在被不断挖掘,顾拜旦曾为此写道:“法兰西为什么不能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顾拜旦·人生目标

  设想能创办现代奥运会

  1890年的希腊之行,使顾拜旦真正明确了其终生奋斗的目标。

  那一年,他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在此时此地,顾拜旦产生了邀请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大胆设想。

  顾拜旦的1890年注定意义非凡。这一年,受法国政府委托,他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于是,借此机会,顾拜旦向世界许多国家发出体育状况调查表。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在顾拜旦心目中,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也许只有奥运会了。他认识到,应尽快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宗旨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

  顾拜旦·奥运复兴

  促成国际奥委会的成立

  1892年11月25日,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第一次正式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为使这个伟大的倡议迅速实现,顾拜旦提议,由法国体育联合会发起,召集世界各国体育联合会代表参加一次国际性体育会议,具体磋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召开。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顾拜旦起草开幕词,由其同事古塞尔伯爵宣读,“体育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在友好的竞技中使各民族更加接近,这就是奥林匹克竞赛……”

  古塞尔的演讲一结束,大厅里就奏响《阿波罗颂》(在希腊德尔斐阿波罗废墟上发现,神殿的墙上刻有 《阿波罗颂》的音符,法国的两位作曲家根据这些音符复原了曲子)。

  这次历史性的会议确定了每4年举办一届现代奥运会的决议。为筹办现代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奥运会的永久性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希腊著名诗人泽·维凯拉斯当选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会议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

  大会结束时,顾拜旦作了题为 《世界青年人的典礼》的演讲,他充满激情地说:“让我们输出我们跑步和击剑的运动员吧……和平事业将因此增加新的、更强有力的支柱。”

  顾拜旦·陷入困境

  因推广奥运会倾家荡产

  经顾拜旦多方奔走,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的资助下,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希腊雅典召开。

  1896年开始,顾拜旦接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职位。奥林匹克运动被复兴本足以让顾拜旦欣喜异常,甚至功成名就后高枕无忧,可是,初期的奥运会并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盛会——参赛选手少、成绩平平、新闻界冷淡。这与顾拜旦的设想相比,完全是差别迥异,为此,顾拜旦再次为推广奥林匹克奔波。

  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顾拜旦发表其名作《体育颂》。《体育颂》热情讴歌体育的重要作用,并抒发了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为此,顾拜旦荣获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众人熟悉的五环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

  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奥林匹克运动陷于停顿,国际奥委会被迫从巴黎迁往洛桑。战后,顾拜旦卖掉在巴黎的旧宅,定居洛桑。此时,顾拜旦在经济上陷入困境。他从父母处继承的财产有55万金法郎,这笔钱中的一半被顾拜旦无偿地用于奥林匹克事业,另一半在战争中被交易所吞噬。顾拜旦靠友人的资助才在洛桑定居。

  1924年7月27日,第8届巴黎奥运会闭幕。这届成功的奥运会也成为顾拜旦辉煌的告别仪式——此前,顾拜旦明确表示,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他将卸任,不再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春天,国际奥委会在布拉格举行全会。在会上,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9年的顾拜旦正式退位。尽管退出奥林匹克的舞台,但顾拜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遗产——完成了复兴奥运会的伟业,实现了奥林匹克理想在全世界的传播。

  顾拜旦·正式退休

  留给继任者巨人的阴影

  顾拜旦给其继任者、比利时人巴耶拉图伯爵留下了一笔辉煌的精神财富。从此,奥林匹克运动进入巴耶拉图时代,但这位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首先须走出巨人的阴影——已经习惯了在顾拜旦领导下行动的奥林匹克世界,从感情上还难以接受一位新的领导人。

  顾拜旦早在1924年就宣布要退休,但1925年的布拉格全会上选举新任主席时,巴耶拉图第一次的票数没有过半,许多委员依然坚持选顾拜旦为主席。顾拜旦不得不再次重申自己坚决退位的决心,并主持第二轮选举。巴耶拉图这才以多数票当选。

  顾拜旦·匆匆离世

  墓碑是火炬传递的起点

  退休后,61岁的顾拜旦试图回到教育领域,组建世界教育联合会和国际体育教育办公室,但均未成功。

  也许他的一生注定已属于奥林匹克事业,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从事任何别的工作。

  在瑞士,顾拜旦静静地度过他的余生。1937年9月2日,在日内瓦的一个湖边散步时,因心脏病突发,顾拜旦跌倒在地,匆匆离开人世。根据生前遗愿,顾拜旦的心脏被安葬在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遗址入口处的一个大理石墓中,遗体则安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

  直至今日,在奥林匹亚国际奥委会所属的奥林匹克学院里,一片青青的草坪上,有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制作的顾拜旦纪念碑,顾拜旦那颗永远跳动的心,在这里休眠。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组委会首设奥运火炬点燃及接力仪式。顾拜旦去世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在希腊奥林匹亚的古奥运体育场遗址点燃火炬后,持火炬的运动员都须首先绕顾拜旦的墓碑跑一圈,以表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的无限崇敬。以顾拜旦的墓碑为起点,奥运火炬被传向世界各地,最后到达奥运会的举办地点。

  心脏安葬在古奥运会遗址

  根据生前遗愿,顾拜旦的心脏被安葬在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遗址入口处的一个大理石墓中,遗体则安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

  顾拜旦去世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在希腊奥林匹亚的古奥运体育场遗址点燃火炬后,持火炬的运动员都须首先绕顾拜旦的墓碑跑一圈,以表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的无限崇敬。以顾拜旦的墓碑为起点,奥运火炬被传向世界各地,最后到达奥运会的举办地点。

  链接·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一任: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1835-1908)

  希腊诗人和语言学家,积极参与了顾拜旦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

  第一届奥运会后即辞去主席职务。

  第二任: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史学家。出生于法国巴黎贵族家庭。1889年建议恢复奥运会。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被选为该会秘书长。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病逝于日内瓦。

  第三任:亨利·德·巴耶拉图(1876-1942)

  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25年接替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四任: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1870-1964)

  瑞典体育活动家,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大学时曾创瑞典短跑纪录。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

  第五任: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 Brundage,1887-1975)

  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五项全能第五名。1952年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75年获奥林匹克金质奖章。

  第六任: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1914—1999)

  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1972年至1980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做了有益工作。

  第七任: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

  西班牙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大企业家家庭。年轻时喜爱拳击运动等,后任西班牙冰球队队长、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80年起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曾多次来中国访问。

  现任:雅克·罗格(1942-)

  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新主席选举中,比利时人罗格接替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为国际奥委会第8任主席。罗格曾是一位水上运动员,还入选过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退役后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他精通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以“廉洁先生”形象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罗格是缩小奥运会规模的最大支持者。

  顾拜旦·最大失误

  向女性关闭奥运会大门

  在古代奥运会上,由于迷信与偏见作祟,女性被禁止参加奥运会比赛,甚至被剥夺当观众的机会。即便是在现代奥运会开创初期,女性也难以叩开奥运赛场的大门。原来,“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明确表示,奥运赛场是女性的“禁区”。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召开时,参赛者均为清一色的男性运动员。也许是受古希腊文明浸淫过深,当时,顾拜旦公开表示:“我不赞成妇女参加竞赛,她们的作用应同古代奥运会一样,是为优胜者戴上花环。”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奥运会上,主办国法国率先打破两千年来对女性的 “戒令”,12名年轻女性闯进 “禁区”,参加了网球和高尔夫球比赛。此时,顾拜旦站出来“横加指责”:“这有违我复活奥运会本意。”

  在此后的奥运会比赛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踊跃参与。为此,国际奥委会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在国际奥委会安特卫普和洛桑会议上,顾拜旦两次表示:禁止妇女参加奥运会。但顾拜旦的观点无人附和,禁止女性参加奥运会的决议就此搁浅。

  1912年,第14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顾拜旦再次提出自己偏颇、固执的观点。他甚至认为:“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们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鼓励自己的儿子创造好成绩,而不是自己去破纪录。”

  尽管大家的争论达到白热化,但问题仍未解决。最后,只好采取折中方案:对女子参赛既不禁止也不正式承认。

  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是顾拜旦最后一次以国际奥委会主席身份参加。其间,国际奥委会举行第23次全会,也许是没有了来自顾拜旦的阻力,会议讨论并正式通过了允许女性参加奥运会的决议。这样,经过长期努力,女性终于获得正式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链接·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一任: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1835-1908)

  希腊诗人和语言学家,积极参与了顾拜旦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

  第一届奥运会后即辞去主席职务。

  第二任: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史学家。出生于法国巴黎贵族家庭。1889年建议恢复奥运会。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被选为该会秘书长。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病逝于日内瓦。

  第三任:亨利·德·巴耶拉图(1876-1942)

  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25年接替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四任: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1870-1964)

  瑞典体育活动家,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大学时曾创瑞典短跑纪录。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

  第五任: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 Brundage,1887-1975)

  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五项全能第五名。1952年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75年获奥林匹克金质奖章。

  第六任: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1914—1999)

  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1972年至1980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做了有益工作。

  第七任: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

  西班牙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大企业家家庭。年轻时喜爱拳击运动等,后任西班牙冰球队队长、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80年起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曾多次来中国访问。

  现任:雅克·罗格(1942-)

  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新主席选举中,比利时人罗格接替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为国际奥委会第8任主席。罗格曾是一位水上运动员,还入选过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退役后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他精通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以“廉洁先生”形象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罗格是缩小奥运会规模的最大支持者。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奥运之光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