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李弦:论非马的〈电视〉
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6-10-05 14:47:44    发表主题: 李弦:论非马的〈电视〉 引用并回复

李弦:论非马的〈电视〉


一个手指头
轻轻便能关掉的
世界

却关不掉

逐渐暗淡的荧光幕上
一粒仇恨的火种
骤然引发
熊熊的战火
烧过中东
烧过越南
烧过每一张
焦灼的脸

笠诗社夙以提倡即物手法著称,即现实生活的事物,深入感受其意义。这种创作取向,能够小中见大,生活即诗。非马说:「从平凡里引出不平凡,从不可能里推出可能。这种『不意的惊奇』,如果运用得当,常能予读者以有力的冲击,因而激发诗想与共鸣。」(注1) 在平凡的事务中深潜感受,化腐朽为神奇,原是诗人直观之力。〈电视〉一诗即是这样又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种「有力的冲击」。

「一个手指头/轻轻便能关掉的/世界」,这是日常生活的经验,一个「轻轻」的动作关掉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在此作者制造一个悬宕,三行之中,先激发读者的诗想。接著单独一行,「却关不掉」四字,是难堪的否定──「能关掉的」只是事物的表面事象。三节紧接著说:「逐渐暗淡的荧光幕上/一粒仇恨的火种」,「仇恨的火种」接榫在具体事物与隐喻的旨意之间,本来「逐渐暗淡」是可能趋于完全的蒙盖下去的,但「关不掉」。这里,有两股对比:一个手指头,轻轻,关掉,意指轻易可为的,「却」在一粒火种的关不掉之下,指出一可怕的事实,那才真是现实的「世界」,至此诗人以一连串的事实,激起读者的共鸣:你知道荧光幕上一粒小小的荧光,会逐渐展现「世界」,而一粒「仇恨」的火种,也会「骤然引发熊熊的战火」,它逼出荧光幕上的残酷世界,「烧过中东/烧过越南/烧过每一张焦灼的脸」,由宽广的场景的转移,超越时空,由中东到越南,最后将镜头的焦点集中在「焦灼的脸」上。焦灼,呼应「熊熊的战火」,同时,也是心头外现的焦虑。中东、越南,乃至世界的任一地域,这些会不断地改变,但只有一种是不受肤色、种族、国籍的限制而改变的,那就是「每一张」脸。

〈电视〉这一首诗,可说因荧光幕上的报道战争事件而起「兴」的,一般均会以战争意象直接入手,描述其残暴、不人道之一面,然后以讽喻战争作结。而非马则显然出之不同的手法,不先夸张战争,而在后半部处理。至于处理得「匠心独运」之处,就在使用特写镜头──每一张焦灼的脸。许多战地记者深入战场,他们用镜头去报道,固然有些喜欢以战场上的真枪实弹、炮火连天为素材,但得奖的往往只是一张张焦灼的脸;逃难的、饥荒的、母乳子的、子背母的,焦点却在那茫然、焦虑、表情复杂的脸,因此非马选择它,已足够显示战火的罪恶了。但这场面,荧光幕、报纸以及各种传播工具都在报道,他选择了荧光幕,因为它的形象鲜明,深入每一家庭,而且幕现幕隐,最快速也最易被遗忘,报纸还可细读,图片尚可静观,只有荧光幕最能隐喻人类的记忆──战争,最受咀咒,但也最易被忘掉。脑幕就如荧光幕。最重要的,非马以电视之易被关掉的世界,事实,却是关不掉真象,来讽喻人类之愚蠢:发动者愚蠢,而见后即忘的观众也是愚蠢。如果非马能掌握时代的脉搏,这就是一首见证。

(注1) 《八十年代诗选》,非马诗观(一九二页)

原载:台北《自立晚报》副刊,1980.5.12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