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朱二: 论非马的诗
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6-10-18 18:00:43    发表主题: 朱二: 论非马的诗 引用并回复

论非马的诗
朱二

非马近年来创作更见繁盛,台湾诗坛称之为”现代诗的异数”。确实他的诗具有极
为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人一见就认得出,一读就难以忘怀。平白简短的几行,却似
蕴藏无穷的韵味,耐人咀嚼,给人美的享受。探讨其中奥秘,总结其艺术经验以为
借鉴之用,当是很有意义的事。

一、求新--以”反逆思考”为核心手段

创新是艺术基本法则之一。非马的诗脱尽陈词滥调,处处给人予新鲜感。诗人对
「新」的刻意追求在意象的择取上就显露出来。烟头、鞋子、领带、电视等本与缪
斯无多少缘分的事物,却由他携入诗歌殿堂,令人耳目一新。而这种奇特的意象择
取又与某些作家热衷于怪诞诡谲、故弄玄虚截然不同。诗人的眼中始终没有离开现
实世界。他只是喜欢从周围日常生活中寻找别人未加注意、不曾使用过的意象。除
此之外,诗人还常有引人注目的奇特诗思。例如《香烟》:”烧到手指头的时候/烟
灰缸的乱坟堆又多了一具尸首/注定被点燃吸尽捻熄的生命/仍在不甘心地呼最后一
口气”。由于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一个平时被人视为废物的烟头,却成了执著于
生命的顽强意志的象征。可以看到,有意识地反逆人们平常的观物、思维习惯,是
诗人”求新”的独特方式。用非马的话说,即”从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找出不平凡的
意义,从明明不可能的情况里推出可能”(1)。创新虽为艺术的普遍法则,但通向”
新”的道路却因人而异,从这里往往显示出作家的独特风貌。

择取别人不曾用过的意象,自然能”新”,但如果择取的是一般诗人常用的意象,
这时”反逆思考”就更重要,其作用更为突出,诗人的独特性也表现得更为充分。
最典型的例子是《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打开鸟笼,放鸟返归大自然,这是多少文人墨客咏叹过的主题,它几乎成为人类响
往自由的公共象征了。而非马却硬是将它拉向相反的方向,呼喊”把自由还给鸟笼”。
这种前所未有的呼声,无疑给读者一个巨大的”不意的惊奇”;而惊讶之余,必然
更深刻地体会到”束缚他人实自缚”的哲理内涵。在这里,反逆思考成为翻旧为新
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在非马诗中运用广泛且效果奇佳,像《构成》也是一例。它
不写风浪中海鸥在飞翔之类滥调,却写道:”不给海鸥一个歇脚的地方,海必定寂
寞,于是冒险的船离岸出发了,竖著高高的桅。”这样船出海冒险的目的反倒是为
海鸥提供落脚之地,以便让大海纵情掀起波涛。人们惯常的思维逻辑完全被打乱、
颠倒了,但却很好地表现了一种脱离功利、与大自然冥合无间的情趣和为了美好目
标而勇往追求的崇高情怀。

除了取材、立意外,在谋篇布局时,”反逆思考”也常成为获取”新奇”效果的辅
助手段。这时诗人往往开头先将读者的思路引向与主旨相反的方向,然后突然扭转
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伞》先写一对恋人”共用一把伞/才发觉彼此的差距”,继而
一个突然的转折:”但这样我俯身吻你/因你努力踮起脚尖/而倍感欣喜”。相信一
对恋人,特别是体高相差较多的恋人,读了这首晶莹剔透的爱情小诗,定会如饮甘
泉,心灵为之颤动。

这种艺术魅力部分地应归功于上述”先抑后扬”的突转结构法。恋人无意中发现”
差距”,未免令人扫兴;当读者正要顺此思路往下走时,突然出了戏剧性的变化。
由于”差距”,一人低头俯就,另一人踮脚趋迎,爱情经过”差距”的验炼而愈显
纯真,自然使人”倍感欣喜”。套用一下前人语:在这突然转折的光芒下,人性比
其它任何平铺直叙的诗作都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辉。读者的思路再次被扭转过来,并
在扭转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

由此可总结出非马艺术技巧的一个突出特征:善于运用”反逆思考”表达对生活的
独特观察和见解,给读者以”不意的惊奇”和有力的冲击,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
共鸣。诗人不是靠搜奇猎怪或玩弄形式,而是靠挖掘日常事物中为常人所未见的本
质意义来获得新颖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求新”和”求深”(探索事物的本质)互为
因果、相得益彰。”反逆思考”因可获此一箭双雕的效果而具有特殊审美意义。 


二、张力--象征性和力度的加强

张力产生于相冲突而又相配合的成分之间,是诗中若干对立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富有张力的诗,组合杂繁相异的因素于一有机整体,于不和谐中求得和谐,于矛盾
对抗中求得统一。非马的诗,除了”新”的特征外,还因其强韧的张力而增强了艺
术的魅力。

首先在对词语的外延(字面意义)和内涵(隐喻意义)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张力。
诗人既倚重内涵,使诗富有象征意义,又不忽视外延,避免了概念、逻辑的模糊和
散乱。以《树》为例:”日日夜夜/我听到/心中的/年轮/在通往/蛮荒天空/崎岖的
/路上/辘辘转动”。因树而有年轮,有轮才能转动,这外延的展开是连续而又完整
的;而诗歌的暗示意义也与外延同时发生著作用。年轮代表岁月,年轮的转动代表
著岁月的流逝。整首诗暗示著诗人因生命的流逝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感。从这里显示
了内涵和外延二者之间张力的重要性。有些现代派诗人只重内涵、感性,他们的诗
只是一堆感官印象的混杂堆砌,缺乏起码的逻辑联系,因而晦涩难解;相反,有些
诗人只重外延、理性,诗歌缺乏暗示、象征而使诗意全失。非马与这二者都不同,
他的诗富有张力,表层总是清晰可解,而深层总又包含著丰富的意蕴。这一点很重
要,它是非马艺术风貌的组成部分,是与某些现代诗的明显区别。

当然,张力不只在此,它在非马诗中广泛地存在著。例如,为了直指事物真实存在
的核心,非马的诗发展了一种简洁而近于抑制的风格,避免过于繁杂的意象、堆砌
的形容词或拖泥带水的连接词。另一方面,他刻意追求象征性,极力褒举”带有多
重意义的意象”。既反对”拖泥带水”,又要有”多重意义”,既要简洁,又要丰
繁,我们可感受到其中的张力。

双关和复义的运用是达此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龙》由于采用一个精心选择的双
关语而使整首诗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复杂含义:”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颜/即使/恕卿
无罪/抬起头来//但在高耸的屋脊/人们塑造龙的形相/绘声绘影/连几根胡须/都不放
过”。这里的”龙颜”可照字面做”龙的面貌”,也可特指皇帝的容貌。照第一义,
这首诗讽剌某些人毫无根据的凭空臆造。照第二义,这首诗可当作阿谀奉承、趋炎
附势、甘作奴才者的写照。尤为巧妙的,这第二义还可有机复合为更加深刻的第三
义:揭示了惊心动魄的异化现象:人们往往亲手造出偶像而反受其欺压。双关和复
义的作用使这首短诗具有比长篇大论更为丰富的象征意蕴。

《石子》一诗用词简约生动,意境清灵淡雅,充满田园风味:”火炼过水浸过/雨打
过风刮过/这颗晶莹浑圆的/小石子/此刻被放在/阳光亮丽的路上/静静等待/一只天
真好玩的脚/一路踢滚下去”。(2)也许这不过是一首写实诗,描写天真未泯的田园
情趣,或者用这充满生机的图景,暗示新旧交替的机运 。然而也可把它当作反讽诗
来谈:历尽沧桑,素来带有神秘光彩(孙悟空、通灵宝玉均从石头诞化而出)的一颗
小石子,也许正洋洋自得,自高身价,但终不过是小孩子脚下的玩物。或许还可把
它当作一位老年人的感叹:人与命运无法抗衡。由于诗歌简约含蓄,为读者留下广
阔的想象空间,反而大幅度提高了诗的容量,产生了多重象征性,达到以简单意象
暗示人类生命本体的功效。这也是许多长篇大论所无法达到的。

有时诗人把对立因素直接呈现在字面上,张力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具体,而它对诗歌
力度的加强发挥更直接的作用。《登陆月球》写人类首次登月,这类诗本极易坠入
应景文字,它却因富有张力而颇可观。”一脚踩下去/便惊动嫦娥/急急作再一次出
奔。”先用嫦娥的意象唤起人们心理的沉淀,暗示人类千万年来的奔月宿愿。第二
节:”一脚踩下去/却激起如许灰尘/把人类的梦/撒向更遥远更神秘的星球。”读者
的目光又被抛向未来。这种大跨度的时间跳跃,无疑能激起崇高的美感。再者,诗
的前后都是想象,中间却夹入细致入微的写实描写。作者将历史的和未来的、巨大
的和细小的、永恒的和瞬间的、写实的和想像的这些矛盾因素集中在短短的七行诗
里。这强大的张力自然能震动读者的心灵。

矛盾语也是对立因素在字面上的直接呈现。《领带》:”在镜前/精心为自己/打一
个/牢牢的圈套//乖乖/让文明多毛的手/牵著脖子走。”拟人化了的”文明”却有”
多毛的手”(野蛮的标志)和牵人脖子走的野蛮举动。通过此矛盾语和反讽场景(为自
己设圈套),表现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某种抵拒心理。作者曾开玩笑地说:”《笠》的
精神是不穿西装的。”《五官.耳》:”众声喧哗中/耳朵/被一阵突来的/静默/震
得发聋。”它是既谬且真的矛盾语:静默竟能震人耳聋,乃其”谬”;静默有时比
吵嚷更见威力,又达到哲理上的”真”。《静物(二)》则直接体现了美与丑之间的
张力:”恹恹了/一整个冬天的/瘦花瓶/在暖暖初春的/阳光里/猛咳一阵之后/吐出
了/一口/猩红猩红的鲜/玫瑰”。大约诗人内心不甚痛快,把这感情外射,使事物蒙
上了病态。但诗的意象鲜明、新奇,自有其艺术魅力。须指出,这种对立因素的有
意拼合并非偶然,它体现了某种美学原则和规律。《今天的阳光很好》或可当作诗
人表达其文艺观点的诗来读,谈的正是对张力的看法:”我”在写生,画上了蓝天、
小鸟、绿树、白云、金色的阳光和蹦跳的松鼠,构成一副充满生气的美丽风景图。”
但我总觉得它缺少了什么/这明亮快活的世界/需要一种深沉而不和谐的颜色/来衬出
它的天真无邪。”这时,”一个孤独的老人踽踽走进我的画面/轻易地为我完成了我
的杰作。”看来诗人认为那种单纯、和谐的图象,并不一定真的美,它缺少一种生
命的律动,力的对抗;只有写出事物的千恣百态,诸如美与丑、清与浊、白与黑之
间的杂揉、斗争,才能代表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美”。这与某些理论家的观点可
谓不谋而合。如瑞恰慈认为,诗的经验极致,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力构成,它
是由不和谐的元素组成的和谐秩序;如诗由原本已和谐的元素构成,则会减低或失
去诗的最可宝贵的张力。宗白华先生曾说,年幼时他喜欢的是”自然的调和完满和
神秘”,但年长后,更喜欢充满冲突、曲折的东西。这其实都反映了某种规律。心
理学家认为,不成熟的人和时代,往往一味追求快乐,但对于人的高级本性来说,”
单纯追求”的快乐则是异己的,而人总要排斥异己的东西。因此,单纯快乐的艺术
并不能使他快乐。对于成熟的审美经验来说,越是充满多种力量冲突的艺术越受欢
迎。这也许正是张力产生审美效果的心理依据吧!看来,张力的增强不仅反映由少
年到成年、老年的审美心理的变化,也是艺术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趋势。在非马的
诗中,我们就看到张力的增强成为作品加强象征性和力度的高效触媒。


三、嘲讽-- 从古典式的类型到技巧的多样化

非马很少写滥情的浪漫诗,而是以理智的眼光冷静地审视著人间世态,这种态度最
容易走向讽剌。果然,非马诗作中嘲讽诗占了很大比重;涉及范围包括某种社会制
度、社会事件,某种社会行为,而以揭示某种人性缺陷为最多。

以某种动物来暗示某种性格,是非马最常使用的方法。这种讽剌并不针对个人,而
是指向某种类型。这就带上古典主义的色彩,因古典主义正是以刻划类型为创作原
则之一。看来非马既无公仇,也无私怨,他只是看到人们某种较普遍的缺陷就将它
刻划出来。这种古典式的类型讽剌自有其特色和价值,因它带有极广泛的一般性,
更具普遍的反省意义。但在现代社会里,它似乎稍嫌呆滞、笼统、陈旧,难以符合
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这就需有弥补的办法。

柏格森在其名著《笑》中,根据莫里哀等古典主义作家作品总结喜剧艺术的特点,
认为除了”类型”以外,另一特点是其观察仅及事物表面。也就是说,它只求”广”,
不求”深”。在此问题上,非马开始与之分离。他刻意追求讽剌的深刻性,立足于
从极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其不平凡的意义。这就能使他拨开事物的外表,发现别人未
见的本质。像《人与神》对打著漂亮招牌谋私利的伪善者进行讽剌:”他们总在罕
有人烟的峰顶/造庙宇给神住//然后藉口神太孤单/便把整个山头占据。”诗人慧眼
独具,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把对象隐蔽得很深的秘密意图挖出来。由于”深”,
弥补了古典式类型讽剌的某些弱点而获得更大的艺术震动力。

弥补弱点的另一主要途径是艺术技巧的多样化。它使非马的讽剌诗作各呈异彩,毫
无呆滞、单调之弊。《法律上》写的是:从法律上讲,”你”有个美满家庭,妻、
儿都很忠心、孝顺。但有天突然发现妻子失节、儿子贩毒,于是”你”离家出走。
经过一段法定时间,”你”被宣告失踪,继而宣告死亡。作者似乎客观地叙述著事
情的经过,却使资产阶级法律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暴露无遗。这正是鲁迅所说:”无
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作者更经常的是精心制造一个反讽场景。《方城之战》中四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挥
著染血的长剑,分别自四方攻入城池,却发现围了半天,又是一座空城。用一种重
大手段追求似乎巨大的目标,结果却十分渺小,这就像”大山的阵痛”一样,人们
期待著奇迹,却见生出一个小老鼠!前面渲染得越严重,后面的结果越虚渺,就越
可笑。”又是”两字用得绝妙,它表明这情况并非首次发生,因而反讽意味更浓。


《新与旧》中出现的是另一类型的反讽场景:”嚣张的/新鞋/一步步揶揄著/旧鞋/的
/回忆。”新鞋目前引为骄傲的步伐,正加速把它带向它所揶揄者的同样下场,而它
却毫不自知,洋洋自得。触及了生态平衡问题的《罗网》,也是以自己的行为促使
自己走向灭亡但却毫不自知的反讽场景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创世纪》似乎在搞文字游戏:当初人照自己的形象造神,”这样/上帝是白人/下
帝是黑人/至于那许多/不上不下帝/则都是些/不黑不白人”。虽是文字游戏,却意
义深刻。那上帝下帝、不黑不白之类故作精确的推论,令人忍俊不禁。《通货膨胀》
则利用矛盾语增加讽剌力量:”一把钞票/从前可买/一个笑//一把钞票/现在可买/不
止/一个笑。”题目预示物价的上涨,而”笑”的价格反而下跌,多么矛盾的现象!
但这多出的”笑”,本身就是”嘲笑”。升、降格嘲讽是利用语言格调色彩的巧妙
搭配而形成的。《狱卒的夜歌》采用的是升格嘲讽,它以庄严、高贵的语言来叙述
龌龊卑下事物,将狱卒拨弄钥匙写得像弹琴一样美妙;《供桌上的交易》则运用降
格嘲讽,以粗俗的语言来叙述人们心目中的高贵事物,将菩萨写得与凡人无异,甚
至更糟。

此外,对比这一古老而又必不可少的手法也有巧妙的运用。《哑》中的对比两项是”
伶俐的嘴”和”哑巴”这两个极端。前者有时连一个”我”字都不敢说,而后者直
口喷出的”啊啊”之语,常比滔滔雄辩更耐听。这正是鲁迅所说的”并写两面,使
之相形。”作者尽量拉开对比两项的距离以造成强烈的反差。《虎》中的对比最为
新颖独创:”眯着眼/猫一般温驯/蹲伏在栅栏里//武松那斯/当年打的/就是这玩意?”
用一句将信将疑的问话勾起人们对虎的原始印象来与现状对比,嘲讽为环境所挫败
的意志薄弱者。可见诗人的讽剌技巧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可以说,诗人正是靠
讽剌的深刻性和技巧的多样化使其古典式类型讽剌存利除弊,焕发出更为强烈的艺
术色彩。


四、语言-- 与情、意吻合的音、象效果

非马既反对”用谜语写诗”,也反对”一窝蜂用俚语写诗”,所以他的语言是生动
的口语,但并不俚俗。短促灵活的旋律,简炼清晰的文字,构成非马独特的语言风
格。意义密集型的精炼语言的形成与他善于将意象加以浓缩和跳接分不开。《运煤
夜车》是个典型例子。诗的第一节:”坍陷的矿坑/及时逃出的/一声惨呼”,将一
场惊心动魄的煤矿坍陷事故的情景,浓缩在”惨呼”这最有代表性的意象上。由此
引出第二节:”照例呼不醒/泥醉的黑心”,表明事故后照旧有人去干活。这里的”
泥醉”既可能是实写,表示矿工经常喝酒以消除疲劳或以酒浇愁、麻醉心灵,也可
能是虚写,表示矿工虽明知危险,但为了生活,只好黑下心来舍命去干,这种心理
状态,就像”泥醉”一样似乎失去了理智。最后一节:”只引起/嵌满煤屑的黑肺/彻
夜不眠地/咳咳/咳咳/咳咳”,写的是即使能逃出坍陷、爆炸等危险,也终究逃不过”
矽肺”这一不治之症。煤矿工人的劳动情景,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最终命运,
都在”惨呼”、”泥醉”、”夜咳”这几个意象中得到完全的展示。几个意象具体
鲜明又跳接得十分自然、顺畅,给人一以贯之的感觉。

古典诗歌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但它们的外形和节奏被固定于某种格律中;而自由
诗的形式,使现代诗人可进一步追求与情感和意义直接吻合的声音、图象效果。非
马娴熟地使用了这一技巧。他有时用文字上别出心裁的排列直接模仿所写事物的外
表与动态。如《门》,前后两行为四个字,中间两行为两个字,其图形正肖似繁体
的”门”字,将诗题形象化了,同时增加了诗歌离渲染的某种神秘感。上引过的”
鸟笼”则富有动态美: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这里故意把一个”走”字单独作为一节,就真的像辽阔的天空中一只小鸟在我们的
视线里逐渐远去,变成一个黑点。这无疑使”鸟飞走”这件事显得更为生动、具体,
给人以深刻印象。

非马诗的音节、节奏流畅,无所拘束,这不仅使他能用某种特定节奏表现特定感情,
如短促表示欢快,舒缓表示沉重,而且能在必要时直接模仿事物的声音状态,造成
更为美妙的音响效果。《瀑布》一诗颂扬不受外力干扰,向着既定目标直走不懈的
精神。诗歌采用”突入法”。最先两行:”吼声/撼天震地”,音节急速有力,就像
一匹瀑布凌空而下,地动山摇,接下两句较长的,节奏舒缓又兼重复,对称的排比
句式:”林间的小涧不会听不到/山巅的积雪不会听不到。”这就像声音传到远处的
山巅林间并不断地回响、轰鸣著。中间一节:”但它们并没有/因此乱了/脚步”作
了叙述后,最后一节又富有音乐美:”你可以看到/潺潺的涓流/悠然地/向着指定的
地点集合/你可以听到/融雪脱胎换骨的声音/永远是那么/一点一滴/不徐不疾”。前
四句写流水,其节奏轻缓悠扬;后五行写融雪,最后的”一点一滴”,”不徐不疾”,
正像水珠短促而有节奏的滴落声。将声音模拟得最为维妙维肖的应算《看划龙船》
了:”如果鼓声是龙的心跳/那几十支桨该是龙的脚吧!//鼓,越敲越响/心,越跳
越急/脚,点著水/越走越快越轻盈//而岸上小小的心啊/便也一个个咚咚咚咚地/一
起一落/一起一落”。几乎不必加以分析,只要多读几遍,你就会觉得好像亲临水边
了。


甚至图形和声音可以互相转换。《雨季》写下雨:”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句话/滴滴
答答/叽叽喳喳,”第二、三节:

而我们多巴望
一个暴雷
一声断喝

闭嘴!

最后两字单独排列,就像”轰隆”一声,一个突如其来的闷雷,传入我们耳中,震
动我们的心房。


五、主旋律-- 人间爱及坚实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面我们主要分析了形式方面的特色。但非马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形式,也在于内容。
忽视这一点,将无法真正了解其艺术魅力的奥秘。

非马曾说:”对人类有广泛的同情心和爱心,是我理想中好诗的要件。”确实,同
情和爱是非马诗中始终回荡著的一个主旋律。前所举小诗《伞》,表现的是一种超
越任何”差距”的”纯情”。非马并不多写爱情诗,他把爱投向更广阔的人间:”
挑担的老妪”蹒跚的脚步,就像重锤一下下打在诗人负疚的心上;到赌城转一转,
诗人的心几乎滴血了:唐人街来的厨师,竟老眼昏花地把”吃角子老虎”看成他留
在乡下的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诗人特别把爱钟集于祖国、
家乡、亲人。在《重逢》、《月台上的悲剧》、《醉汉》等的诗作里,他那原来有
所节制的感情,往往抑制不住而激烈地迸发出来。诗人对祖国的爱不是宗教式的愚
忠,而是建立在对民族历史的清醒审察和深刻反思上,因而一再塑造了民族的象征
--黄河的悲壮形象:根据史书上血迹斑斑的记载,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其实源自
亿万只苦难泛滥的人类深沉的眼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千万个、亿万个苦难,一
古脑儿倾倒在它身上,使它浑浊、泛滥,改道又改道。爱之弥深,呼之愈切,诗人
写黄河的苦难并非嫌弃它,相反的,正表现了爱之深沉。对劳动大众的爱,对祖国
和亲人的爱,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道精神。与此相反相成的,是诗人表现在《公园
里的铜像》、《龙》、《梦游明陵》等作品中的反权贵思想,以及经常反复出现的
反战主题。在九一八纪念会上默哀时,诗人虽闭起眼睛,却看到了千万只死不瞑目,
静默一分钟,却听到八年裂耳的惨呼;并且由历史回到现实:”但此刻爬过我们脸
颊的/已不仅是/四十五年前淹没南京的血泪/此刻火辣辣爬过我们脸颊的/是在日本
的教科书上/以及贝鲁特的难民营/先后复活的/全人类的羞耻。”在这里反战和爱国
情绪融为一体。

时刻给我们强烈感染的,除了这种深厚的人道精神外,是非马诗中与”爱”并行不
悖的另一主旋律,这就是坚实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花.烟火》歌颂扎根于泥土
的精神,嘲笑瞬时即灭,华而不实的作风。《烟囱》、《老妇》等诗表现了再卑微
的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追求。前者写道:在摇摇欲灭的灯火前,猛吸烟斗的老头,
只想再吐一个完整的烟圈;而后者以老妇人反复喊著:”我要活”作结。这种对自
我尊严的维护和自我权利的珍惜,得到了诗人的充分肯定。

《秋窗》、《照镜》、《四季(二).秋》等诗表现作者一种与众不同的达观态度。
一般人常为中年的到来感到莫名的惆怅,而在非马诗中,秋天、白发并没有给诗人
带来烦恼。《秋窗》中觉得中年的妻洗尽铅华的脸如秋天成熟的风景,雍容大方。
而《秋》写道:”妻儿在你头上/找到一根白发时/的惊呼/竟带有拾穗者/压抑不住
的/喜悦。”这种对中年到来的达观、欣喜,表现了知识份子的特有心态。他们不大
为体力上的衰减而忧虑,而为思想的成熟、知识的积累、工作的收获而满足,所以
将此比为”拾穗者的喜悦”。这是一种十分真实,也是十分健康的情绪。

最为动人的还是非马那种顽强、踏实、永远向上的人生态度。非马有三首以”新年”
为题材的诗,刻划了对时间、生命的三种不同的体认,都写得很妙,不忍割爱,全
录于此,也可供做个对比,窥见非马的人生态度。第一首是《新年》,写的是一群
缺乏生命意志,年复一年混日子的灰色人群:”正零时/他们照例对著酒杯/唱依依
的骊歌/黯然送走/一年前郑重立下的誓愿//然后转过身来/齐声欢呼/当新的决心/自
脱胎换骨的香槟酒里/源源冒出/成为飘满空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第二首《除夕》,
同样写了年初计划未能兑现,但认识到虚度光阴是对生命的浪费,就如战争摧残生
命一样严重,因而内心受到煎熬:”对三百多个没发芽的日子/也只有这样狠下心来
/爆米花般把它们爆掉//而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手/引燃这么一串无害的鞭炮/却依然战
战兢兢/如临大敌。”如果说这诗中人虽有清醒的认识,但还稍嫌消极,那么《马年》
则表现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貌:”任尘沙滚滚/强劲的马蹄/永远迈在前头//一个马
年/总要扎扎实实/踹它/三百六十五个/笃笃。”诗人嘲讽了第一种人生态度,对第
二种深表同情,而这第三种,正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自我要求。有趣的是非马不仅
被称为”现代诗的异数”,还被称为近年来台湾诗坛上”一匹昂首扬蹄,纵横飞驰
的矫健的黑马”。读了第三首诗,我们觉得这比喻是多么的恰当!非马在诗坛上并
非独占鳌头,他的诗也并非十全十美,如白□就认为:”非马的诗虽然有一针见血
式的深刻,但广度显然是不够的。”又有人认为他将一句话分割成数行的句型,需
依赖纸上的排列而较难诵读;他那近于抑制的风格,也未必能得到所有读者的喝彩,
但无论从创作态度上,还是从创作成绩上讲,他都是名符其实的”黑马”。我们彷
佛可以听到他那”笃笃”、”笃笃”的脚步,正坚实地迈在诗歌的土地上,清晰可
辨,永不停歇。


注释:

1. 见《略谈现代诗》。
2.这一首诗前后两次发表有所改动,这里以后一次(1986年10月)发表的为准。如将它们略加比较,还可看出非马锤炼语言,使之更为简炼生动,富有多重象征性。
3. 1986年12月在深圳与“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讲习班”学员座谈时讲。
4.“美丽岛诗集”P.226


原载: 新大陆诗刊 10期,1992.6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