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2-04 21:26:40 发表主题: 《当我蓦然回首,2006》 |
|
|
《当我蓦然回首,2006》
和平岛
2006已封入历史的尘土,而在掌心隐隐发烫的,是怎样的一张枫叶,两册加拿大双语文学期刊:《北美枫》创刊号和第二期!这是新移民在枫叶红遍的国度,扎根后,追寻的一个纯真的文学梦,用母语的诗性,表达异彩纷呈的情感和生活故事,奋斗经历,分享成功之喜悦;又借另一种文字,弘扬祖国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学和文化传统。
1.《北美枫》的创刊
故事可上溯到2004年5月,我加盟“加拿大华语诗人协会”理事会,并号称“加西分会会长”。接下来,“酷我”网站的开通,为会员的诗歌文学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到2005年,我们产生创办纸刊的念头,并在星子一家7月拜访和平岛时,酝酿成熟。同年9月,正式对外宣布创办纯文学期刊《北美枫》。杂志暂定为半年刊,每期88页,大16开本,国际刊号ISSN 1718-0600,发表现代诗歌、古韵新音、评论鉴赏、小说故事、散文游记、名家综述、西方文学。重点是诗歌。
创刊主编和平岛,发起并筹建了加拿大非营利组织“北美华人文学社”。其宗旨是:管理《北美枫》的出版发行,加强中加两国文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东西方诗歌文学桥梁。这样一个接近梦想的高度,也因梦想而变得真实起来:组建文学社理事会和期刊编辑部,全面展开稿件征集和编辑的活动;聘请知名诗人、评论家、作家和学者的顾问团:洛夫、非马、谢冕、贾平凹、维多利亚大学创作系主任Lorna Crozier, 哈佛大学教授Stephen Owen;开展双语诗歌的翻译工作;筹集资金,争取广告;举办以加拿大艺术家的西洋画为主题的封底诗歌征集比赛。几十名编辑辛勤的业余投入,迎来了《北美枫》创刊号于2006年3月的问世。
期刊的成功发行,引起华语诗歌文学界的关注,并得到加拿大总理Stephen Harper、BC省省长Gordon Campbell和维多利亚市市长Alan Lowe等政经界名流的贺信和题词。
2.《北美枫》的发展
正如“北美华人文学社”名誉社长和期刊总顾问洛夫先生给《北美枫》的来信中说的,“这一期展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范:大气、丰富,也达到了某种高度。”这样的一个高度,如何保持,又如何发展?这样的发展应该是多方向的、长远和持久的:网站的建设,会员的吸纳,名家专栏的建立,双语栏目的进一步发展,诗歌联赛的筹办和展开。
网站是《北美枫》期刊的发祥地,是文学社成员交流征稿选稿和编辑的平台,是期刊稳健发展的保证。为此,我撰写了一系列的论文,为进一步推动期刊,同时也为华语现代诗歌的良性发展,宣传造势和建立理论依据。并于2006年5月,正式申请新域名yizitong.com。北美枫网站于10月底正式运行,建立了多个版块、专栏,纯英文版,增加了博客、多媒体播放、图片上传、个人影集等功能。这些举措,为会员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特色是期刊生存的必要条件。双语栏目和名家专栏是《北美枫》的两大亮点。一方面,我们成立双语诗歌文学小组,邀请加拿大诗人参与,为打造东西方诗歌之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特邀华语诗歌界著名诗人,非马和洛夫,制作个人专辑,把《北美枫》推向更高的层次。特别是第二期洛夫专栏的推出,得到海内外诗歌界的高度评价。
3.“华河杯”2007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北美枫》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特色,奠定了在网络诗坛的优势地位,得到愈来愈多的网络诗人的信任和尊敬。而作为民办期刊,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弱点:印量小,不定期,发行范围狭窄,彼此所知甚少,很难造成长久和深远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客观上造成有限财力资源的无限分散,也促使我们冷静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自助以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们看到了,加强民间报刊的联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交流,形成正常的沟通渠道,分享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是当下民间报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联合多家民间诗歌文学报刊,举办“‘华河杯’2007中外华文诗歌联赛”的初衷。
正如联赛主席洛夫先生给《北美枫》的贺信中说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可以让许多诗人作家大施拳脚的舞台(或擂台)”。我们就是要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为推动华语诗歌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共有三十二家文学期刊和报纸参与联赛:《北美枫》(加拿大),《金三角》(上海),《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诗评人》(浙江),《中国风诗刊》(湖南),《齐鲁诗苑报》(山东),《情诗》(广东),《海上风》(上海),《龙舒文学》(安徽),《彼岸诗刊》(湖北),《当代诗风》(贵州),《平民诗歌选刊》(贵州),《大西北诗报》(甘肃),《大十字》(贵州),《平度作家报》(山东),《新诗大观》(河北),《陕北诗报》(陕西),《常青藤》(美国),《森林文学》(湖北),《古蒲诗联》(河南),《散文诗天地》(福建),《中国微型诗》(重庆),《在路上》(贵州),《碑河风》(四川),《中国新诗刊》(北京),《绿荫诗报》(广东),《湖南诗人》(湖南),《未名者》(湖南),《东部诗潮》(浙江),《宿》(浙江)、《射门诗报》(广东)、《真境花园》(云南)。
参赛条件提出,每位参赛者,允许投一首100行之内,未经纸质媒介发表的原创诗歌作品。体裁以现代汉语诗歌为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向善。免谈政治。大赛组委、评委或顾问可以参赛助兴,但不评奖。奖励措施有:设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人民币,证书,作品翻译成英文;二等奖2名,奖金500元人民币,证书,作品翻译成英文;三等奖5名,奖金200元人民币,证书。优秀奖和特别奖若干名。同时,将用《北美枫》第四期,推出联赛专刊,发送海内外。
联赛得到海内外文坛名人的支持。洛夫先生担任联赛主席,此外的顾问有:非马(美国华裔诗人)、巫逖(澳大利亚华裔诗人)、谢冕(北大教授,评论家)、高平(甘肃诗人,甘肃省作协名誉主席)、向明(台湾诗人,蓝星诗社资深同仁)、Lorna Crozier(维多利亚大学创作系主任,加拿大诗人)、痖弦(台湾诗人,《创世纪》诗刊的三驾马车之一。现居加拿大)、潘颂德(诗评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4.网络经济学
“北美华人文学社”这样一个海外文学爱好者群体,利用各自的业余时间,创办了《北美枫》这样的纯文学期刊,实属不易。其间花费的心血,如非亲身经历,实难想象。其成功的经验就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给予一个与其才能相当的表演舞台。这就是我提出来的“网络经济学”核心:一个人在网络上游动,有其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兴趣、爱好或功利,得到一定的满足。不论具体的原因是什么,都有一个倾向:人人都想表现,都希望成为关注的焦点,视线的中心,成为这个E时代的英雄。如果人人成了英雄,那这一定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正如人人都是诗人,而当下恰是一个没有诗人的时代!
在诗歌文学方面,一些比较成功的网站有:乐趣园、榕树下和诗生活,而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解放个人的能动,满足他们表演的欲望。网络是没有国界的,没有谁给谁发工资,没有谁可以对谁下指令,没有谁可以左右谁的走向,没有谁可以控制人员的流动。没有人有耐心听你鼓吹什么,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更多的理想和抱负需要抒发和实现。无论哪一位网站管理者,个人的时间和管理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你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学的规律,给有能力的人以充分的权限,给他们以表演的舞台,才能让一个网站有了充分发展的可能。
运用该理论,我们创办了《北美枫》新网站yizitong.com,尽管引起很大的争议和分裂,但我本人坚信,这样的开拓是必要的,将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奠定雄厚的根基。
5.《北美枫》的发展前景
在2006年10月,我撰文提出这样的一个长远目标:在五年之后,力图做到以下三点:将《北美枫》半年刊转化为季刊;筹集到5万加元的基金;成立“华语诗歌文学大奖”。
希望这样的公益事业,能得到华裔同胞,社团和商界的更多支持,为实现这样一个发扬光大华语诗歌文学和传统文化,加强中加诗歌文学合作,建立东西方诗歌文学桥梁的宏伟目标,共同努力!
2007-2-4
加拿大BC省维多利亚市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