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人物列表
非马 William Marr爱伦·坡 Edgar Alan Poe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惠特曼 Walt Whitman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斯蒂芬·克兰 Stephan Crane
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卡尔·桑德堡 Carl Sandberg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庞德 Ezra Pound杜丽特尔 Hilda Doolittle
奥登 Wystan Hugh Auden卡明斯 E. E. Cummings哈特·克莱恩 Hart Crane
罗伯特·邓肯 Robert Duncan查尔斯·奥尔森 Charles Olson阿门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约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兰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默温 W. S. Merwin罗伯特·勃莱 Robert Bly
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约翰·贝里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克斯顿 Anne Sexton斯诺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兰克·奥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艾米·洛威尔 Amy Lowell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萨拉·梯斯苔尔 Sara Teasdale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里安娜·里奇 Adrienne Rich大卫·伊格内托 David Ignatow
金内尔 Galway Kinnell西德尼·拉尼尔 Sidney Lanier霍华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
玛丽·奥利弗 Mary Oliver阿奇波德·麦克里许 阿奇波德麦 Kerry Xu杰弗斯诗选 Robinson Jeffers
露易丝·格丽克 Louise Glück凯特·莱特 Kate Light施加彰 Arthur Sze
李立扬 Li Young Lee斯塔夫理阿诺斯 L. S. Stavrianos阿特 Art
费翔 Kris Phillips许慧欣 eVonne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
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Hussein Obama朱瑟琳·乔塞尔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尔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马克·佩恩 Mark - Payne拉吉-帕特尔 Raj - Patel
罗伯特·利伯尔曼 Robert H. Lieberman
美国 现代美国  (1941年2月4日)

现实百态 Realistic Fiction《崩溃》

阅读罗伯特·利伯尔曼 Robert H. Lieberman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罗伯特·霍华德·利伯尔曼是一位极有文学天赋的美国文学家。与索尔·贝娄、诺曼·梅勒·约翰·厄普代克等著名作家相比,他当属年轻的一代作家了。利伯尔曼1941年2月4日出生在纽约市,父亲是一位律师。1965年他与一位名叫格妮拉·罗森的舞蹈教师结婚。
    比起多数作家来,罗伯特·利伯尔曼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所学的专业是工科而不是文科。1962年他毕业于布鲁克林工学院并取得理学士学位;1965年获马萨诸塞州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65年至1966年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一年。在专门从事写作之前的15年间,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65年至1966年在瑞典学习期间曾任数学教授职;1966年至1967年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贝休恩一库克曼学院任数学教授;1967年应聘于香港国际学校,任数学系主任;1968年回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学院任物理教授;1968年至1969年、1969年至1972年分别任纽约州依萨卡学院的物理教授和数学教授;1975年至1979年任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工程学教授;1979年后不再任教,专心从事写作。
    到80年代初,利伯尔曼完成了四部长篇小说,并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及短篇小说百余篇。这四部小说是《重建天堂》,1974年;《崩溃》,1979年;《宝贝》,1981年;《弟兄们》,1982年。
    尽管利伯尔曼具有多年的理科教学经验和丰厚的科技知识,但他并不想写科幻小说。他说,“我最关心的是人,是他们的感情和他们的生活,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些才是我的创作主题。”
    利伯尔曼承认自己不是文科出身,并称自己开始写作时“近于文盲”,即便在大量作品出版之后他认为自己也只能算得上是个“半文盲”,但是自己对于创作的热情始终不减。在与锡拉丘兹美国先驱报评论家凯斯谈起写作的初衷时他说:“开始写作的真正原因……是我在图书馆找不到好书可读,我更愿意与经典作家相比。”他还在其它场合做过如下表述:“我希望有人读我写的东西。钱是次要的。如果是为了捞钱,那我的兴趣怕是至今仍与老朋友一起搞我的工程学。”
    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重建天堂》,说的是阿诺德·马克维茨和他的瑞典裔妻子及两个儿子的故事。马克维茨一家住在纽约北部风景秀丽的马克维茨山上。一个土地开发商突然来到此地,打算在山脚下建一个大型商城。阿诺德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与土地开发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纽约时报·图书介绍》的评论家马丁·利文称这部小说是“行为悲喜剧”,因为利伯尔曼用幽默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被逼入绝境的家庭的故事。利文写道:作者“用一双锐利的眼睛看透矛盾,用幽默伴随绝望事件的始终。”
    《宝贝》是利伯尔曼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十分离奇的故事。一位体弱多病的老处女,图书馆管理员,生下一个金发儿郎,他有一副非同一般的好嗓音。利伯尔曼通过大胆的想象创作出一个通过孤雌繁殖生产下一代的离奇故事,故事的怪诞性超出了一般的魔魇或凶杀类故事,在文坛上确实激起了波澜。
    《崩溃》是他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黑色幽默式的“行为悲喜剧”。


  Robert H. Lieberman is a novelist, film director, and a long-time member of the Physics faculty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itially he came to Cornell to study to be a veterinarian, but ended up becoming an electrical engineer and doing research in neurophysiology. He has also bee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nd the physical sciences and was recently awarded the John M. and Emily B. Clark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Teaching at Cornell University.
  Robert H. Lieberman has been awarded a series of Fulbright Lectureships. The first in 1989 was to lecture at the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and Film in Bratislava. In 2002 he was a resident lecturer with the Mowel Film Fund in Manila. As a Senior Specialist with the Fulbright Program he will be traveling this coming year to Burma to work with young film directors in that country.
  Most of his novels, though fast paced and entertaining, contain serious underlying social themes. Many of Lieberman’s novels appear to be set in Ithaca, where he continues to live on a 135-acre (0.55 km2) farm. His films, too, often use Ithaca, either for setting or detail or theme. The feature comedy Green Lights, which he wrote and directed, is 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 swept up into a frenzy by a location scout who is taken for a big film producer. His film Last Stop Kew Gardens is a personal exploration in which he returns to the “small town” within the city of New York, where he was raised, the child of refugees from Hitler’s Vienna. In Faces in a Famine Lieberman goes to Ethiopia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famine and provides a novelist’s eye view of the people who descended on the scene, the relief workers, the press and the “disaster groupies.”
  Lieberman has two grown sons, Zorba Lieberman and Boris Lieberman.
  [edit]Fiction
  
  The Last Boy
  Perfect People
  Baby
  Goobersville Breakdown
  Paradise Rezoned
  [edit]Filmography
  
  Last Stop Kew Gardens
  Green Lights
  Faces in a Famine
  Boyce Ball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