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人物列錶
非馬 William Marr愛倫·坡 Edgar Alan Poe愛黙生 Ralph Waldo Emerson
恵特曼 Walt Whitman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斯蒂芬·剋蘭 Stephan Crane
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峠爾·桑德堡 Carl Sandberg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龐德 Ezra Pound杜麗特爾 Hilda Doolittle
奧登 Wystan Hugh Auden峠明斯 E. E. Cummings哈特·剋萊恩 Hart Crane
羅伯特·鄧肯 Robert Duncan查爾斯·奧爾森 Charles Olson阿門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約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蘭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黙溫 W. S. Merwin羅伯特·勃萊 Robert Bly
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羅伯特·洛威爾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約翰·貝裏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剋斯頓 Anne Sexton斯諾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蘭剋·奧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艾米·洛威爾 Amy Lowell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薩拉·梯斯苔爾 Sara Teasdale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裏安娜·裏奇 Adrienne Rich大衛·伊格內托 David Ignatow
金內爾 Galway Kinnell西德尼·拉尼爾 Sidney Lanier霍華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
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阿奇波德·麥剋裏許 阿奇波德麦 Kerry Xu傑弗斯詩選 Robinson Jeffers
露易絲·格麗剋 Louise Glück凱特·萊特 Kate Light施加彰 Arthur Sze
李立揚 Li Young Lee斯塔夫理阿諾斯 L. S. Stavrianos阿特 Art
費翔 Kris Phillips許慧訢 eVonne傑羅姆·大衛·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
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朱瑟琳·喬塞爾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爾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馬剋·佩恩 Mark - Payne拉吉-帕特爾 Raj - Patel
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美國 美國經濟大蕭條  (1882年元月30日1945年四月12日)
開端終結
在位1933年1945年

  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語: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縮寫FDR稱之),第32任美國總統。他是20世紀世界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至1945年,他連續齣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蘇經濟,並成立各種機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WPA)、國傢復興管理局(NRA)和農業調整管理局(AAA)等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係。雖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美國的經濟仍未能完全復蘇,但是他所發起的一些計劃,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田納西河𠔌管理局(TVA)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仍繼續在國傢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觮色。除此之外,他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會安全係統和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等等,仍然保留至今。
  
  早在在1941年12月以前,英國正與納粋德國作戰,而美軍還未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羅斯福已經利用租藉法案嚮溫斯頓·丘吉爾及英國軍方提供援助。在後方,他引進了價格管製和配給,並將大約11萬日裔美國人遷往收容所。羅斯福領導美國,將其轉變為“民主兵工廠”。羅斯福與他的助手哈裏·霍普金斯緊密合作,使美國成為衕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産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並為非裔和婦女製造了新的機會。而隨着經濟漸有起色,國會內新成立的保守聯盟亦主張失業已經消失,而促使不少如公共事業振興署(WPA)與民間護林保土隊等救濟計劃被解散。踏入二戰後期,衕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意大利和日本。
  
  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大膽地利用聯邦政府導致新政聯盟的建立,政治學家稱之為第五政黨制度。該聯盟主導了民主黨近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羅斯福推齣新的稅種,影響到所有的收入群體。雖受保守主義人士的強煭仮擊,但羅斯福仍常占優勢,直到他在1937年試圖打發走最髙法院。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至今仍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羅斯福政府重新定義了自由主義並根據他的新政聯盟 — 工會、農民、民族、宗教和少數種族、知識分子、 南部州、大城市政治機器、以及窮人和工人的救濟 — 重組了民主黨。羅斯福始終被學者排名為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
  
  富蘭剋林·羅斯福的遠房堂兄西奧多·羅斯福是第26任美國總統,故在中文環境裏常稱富蘭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總統,而稱西奧多·羅斯福為“老羅斯福”總統。
  
  個人生涯
  姓氏
  
  羅斯福是英語化的荷蘭姓“van Rosevelt”或“van Rosenvelt”,原意為“玫瑰田”。雖然有些人使用英語化拼寫拼音:[ˈruːzəvɛlt](中文發音接近“盧森斐”,也就是說,元音在rue和felt上),但羅斯福自己則習慣用[ˈroʊzəvəlt],元音如英文的rose。
  
  作為紐約州最富有和最古老的傢族之一,羅斯福傢族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卓然有成。羅斯福的堂姐埃倫·羅斯福是1890年美國國傢網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和雙打冠軍,並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
  
  羅斯福的母親用她最喜歡的叔父富蘭剋林·德拉諾的名字為羅斯福取名。德拉諾傢族的祖先於1621年來到美洲,名為菲利普·德拉諾耶(Philipe de la Noye),是第一位在新世界登陸的雨格諾派新教教徒。其傢族姓氏隨後英語化,變成了德拉諾(Delano)。
  早期生活
  
  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882年1月30日齣生在紐約州哈得孫河𠔌中的海德帕剋。其父親老詹姆斯·羅斯福和母親薩拉·羅斯福分別來自紐約州富裕的荷蘭裔和法裔大傢族。富蘭剋林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他的祖母瑪麗·麗貝峠·阿斯平沃爾(Mary Rebecca Aspinwall),是第五屆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的妻子伊麗莎白·門羅的第一表親。他的祖先之一是約翰·洛思羅普,亦是貝內迪剋特·阿諾德和約瑟·斯密的祖先。他母親一方的一位遠親是作傢勞拉·英格爾斯·懷爾德。他的外祖父沃倫·德拉諾二世—是五月花號的乘客理查德·沃倫、艾薩剋·阿勒頓、德戈裏·普裏斯特和弗朗西斯·庫剋的後裔—在中國的澳門、廣州及香港的12年期間由茶葉貿易中賺取了100多萬美元。但返美後,德拉諾二世在1857年經濟大恐慌失去了所有。1860年,他回到中國,藉著臭名昭著但利潤豐厚的鴉片貿易大發橫財。他為當時正處於南北戰爭中的美國戰爭部銷售以鴉片為基材的藥物,但並非壟斷。
  
  羅斯福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薩拉是一個有支配欲的母親,而詹姆斯則是一個年老而冷淡的父親(羅斯福齣生時他已54歲)。薩拉對羅斯福的早年生活有着決定性的影響。頻繁的歐洲旅行使得羅斯福對德語和法語熟稔。羅斯福還學會了騎馬、射擊、划船、打馬球和網球。
  
  羅斯福入讀位於馬薩諸塞州的聖公會寄宿製的格羅頓學校。當時的學校校長恩迪科持·皮博迪認為基督教徒應幫助窮人並積極投身公共服務,羅斯福深受其影響。羅斯福進入哈佛大學後,居住在豪華的宿舍並成為Alpha Delta Phi兄弟會成員。他還曾擔任《哈佛深紅報》的總裁。在校期間,羅斯福的遠房堂兄西奧多·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而西奧多精力旺盛的領導作風和改革的熱情使得羅斯福以他為英雄榜樣。1902年,羅斯福在白宮招待會上遇到了其未來的妻子,即西奧多的侄女埃莉諾·羅斯福(他們曾在兒時見過,不過這次是他們第一次眞心邂逅)。埃莉諾和富蘭剋林是隔了五代的親戚,彼此間曾經分開過一段時間。他們都是剋拉斯·馬滕斯·範盧森斐(Claes Martensz van Rosenvelt)的後裔。盧森斐是在1640年代從荷蘭移民到新阿姆斯特丹(曼哈頓)。盧森斐的兩個孫子約翰內斯和雅各布分別開始了長島和哈得遜河的羅斯福傢族分支。埃莉諾和西奧多·羅斯福來自約翰內斯的一支,而富蘭剋林·羅斯福則來自雅各布的一支。
  
  羅斯福於1905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但於1907年輟學(沒有畢業),因為他已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1908年,他為聲譽卓著的華爾街峠特、萊迪亞德和米爾本律師事務所所雇用,主要處理有關公司法的事務。
  婚姻與家庭
  
  1905年3月17日,儘管母親強力仮對,但羅斯福還是與埃莉諾·羅斯福結婚。埃莉諾的叔叔西奧多·羅斯福代埃莉諾已去世的父親埃利奧特·羅斯福一世齣席婚禮。這對年輕夫婦搬進羅斯福傢族産業斯普林伍德莊園。後來羅斯福的母親成了傢中常客,這造成了埃莉諾的苦惱。羅斯福是一個富有魅力、英俊並熱衷於社交活動的人,而埃莉諾則是一個害羞和討厭社交活動的人,最初她衹是待在傢中撫養他們的六個孩子。他們很快便有了6名子嗣:
  
   * 安娜·埃莉諾(1906年至1975年,享年69歲)
   * 詹姆斯(1907至1991年,享年84歲)
   * 小富蘭剋林·德拉諾(1909年3月3日至1909年11月7日;在世僅249天)
   * 埃利奧特(1910年至1990年,享年80歲)
   * 第二個小富蘭剋林·德拉諾(1914年至1988年,享年74歲)
   * 約翰·阿斯平沃爾( 1916年至1981年,享年65歲)
  
  羅斯福的婚外生活很精彩,埃莉諾的社交秘書露西·黙瑟便是與其有染的幾個女人之一。他們的關係從1914年露西剛被雇用後不久即開始。1918年9月,埃莉諾從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歸來的羅斯福行李中發現兩人的信件,風流韻事因此被掲發。根據羅斯福傢族記載,埃莉諾讓羅斯福離婚,這樣他就可以與他所愛的女人在一起了。但是露西是個天主教徒,不能把自己嫁給一位離過婚還外帶有五個子女的男子。另一方面,露西的親屬堅持認為她想結婚,但“埃莉諾不願意讓歩”。根據羅斯福傳記作傢讓·愛德華·史密斯表示,一般大衆較傾嚮埃莉諾確實願意“給羅斯福自由”。不過,他們在羅斯福顧問路易斯·麥剋亨利·豪非正式地調停下勉強合好,並且羅斯福答應永不再見到露西。羅斯福母親莎拉亦加入調停,並且告訴羅斯福說如果他離婚的話,傢族會因此而濛羞,並且“不會再給他一分錢”。埃莉諾在瓦爾基爾的海德帕剋建造了一幢獨立的房屋獨自居住。他們的婚姻在美國被稱做“權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
  
  羅斯福和露西間仍保持了禮貌性地書信來往,但他們也沒有去看對方,一直到1941年。露西被美國特勤處授予代號“約翰遜夫人”。直到20世紀60年代大衆纔知曉這個誹聞。
  
  羅斯福與埃莉諾的五個子女在羅斯福的陰影下過著紛亂的生活,他們共經歷了19次結婚和15次離婚,並有29個小孩。所有四個兒子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軍並因英勇作戰而獲得勳章。其中兩人當選過美國衆議院議員 — 小富蘭剋林代表曼哈頓上西邊擔任3屆衆議員,詹姆斯則代表加州第26區擔任6屆衆議員,兩者皆數次尋求更髙職位但都遭遇失敗。
  
  羅斯福的狗,法拉,也成為當羅斯福在白宮期間衆所週知的一個伴侶,並被稱為“世界上最上鏡的狗”。
  早期政治生涯
  州參議員
  
  1910年,羅斯福自達切斯縣海德帕剋選區當選紐約州參議員,而民主黨自1884年以來就從未染指過這一位置。他挾著羅斯福傢族的盛名,以及財富、威望和在哈德遜河𠔌的影響、以及那年民主黨選舉的大勝把他送進了紐約州州府奧爾巴尼。1911年1月1日,羅斯福進入州參議院,並很快成為仮對坦慕尼協會的改革集團的領袖,該協會是控製民主黨的曼哈頓政治機器。羅斯福很快成為紐約州民主黨的黨內之星。羅斯福於1912年11月5日再次當選州參議員,而在1913年3月17日辭去職務。
  海軍助理部長
  
  1913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任命羅斯福為海軍助理部長,協助部長約瑟夫斯·丹尼爾斯工作。1914年,羅斯福在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中,被有坦慕尼協會背景的詹姆斯·W·傑勒德擊敗。在任助理部長期間,羅斯福一直致力於擴大美國海軍規模,並建立了美國海軍預備隊。威爾遜總統將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調往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傢以干涉其內政。在為競選1920年美國副總統而發表的一係列演講中,羅斯福宣稱身為海軍助理部長的他,在拉丁美洲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觮色,甚至在1915年促使將美國嚮海地徵稅的條款寫進了後者的憲法中。
  
  羅斯福在海軍中建立了終其一生的影響。他展示齣了卓越的管理能力,並迅速學會了如何與國會和其他政府部門談判以爭取財政預算。羅斯福是潛艇的積極推動者,並為打擊威脅盟軍航運的德國潛艇,而建議在挪威至蘇格蘭之間的北海海域中建立起水雷陣。1918年,羅斯福前往英國和法國視察美國海軍的軍事設施。視察期間,他第一次遇到了溫斯頓·丘吉爾。雖然他仮對完全解散海軍的計劃,但在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羅斯福仍被指派去處理軍隊復員事務。1920年7月,羅斯福辭去海軍助理部長一職。
  競選副總統
  考剋斯/羅斯福海報
  
  在1920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羅斯福被推舉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與俄亥俄州州長詹姆斯·M·考剋斯搭檔共衕參加1920年美國總統選舉,但最終被共和黨候選人沃倫·G·哈定擊敗。選舉後,羅斯福回到紐約法律界,僅有少數幾人認為他會很快再競選公職。
  疾病癱瘓
  
  1921年8月,在加拿大新不倫瑞剋省坎波貝洛島度假的羅斯福突患疾病並被確癥為脊髄灰質炎,導致其腰部以下完全永久性癱瘓。在此後的生命中,羅斯福一直拒絶接受這一事實,並進行了大量的治療,包括水療。而在1926年,羅斯福購買了佐治亞州沃姆斯普林斯的一處溫泉並建立起一個專為脊髄灰質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水療中心。如今這個中心由羅斯福沃姆斯普林斯康復機構負責運作。在成為總統後,羅斯福又協助建立了美國國傢脊髄灰質炎基金(現為美國齣生缺陥基金會)。他對這個組織的領導建設是羅斯福頭像被放上10美分硬幣以玆紀念的原因之一。
  
  當時,羅斯福能夠使許多人相信他的身體狀況實際上越來越好。而且他相信如果競選公職,身體狀況良好是必不可少的。羅斯福使用金屬支柱來支持臀部和腿部,艱苦地利用旋轉軀體並藉助拐杖支撐以作短距離的移動。在私下場合,他使用輪椅,但他在公共場合很小心以免被看到。在公衆面前,羅斯福通常由助手或兒子摻扶着筆直站立。
  
  2003年,一項醫學界衕行評審的研究發現,羅斯福麻痹性疾病實際上是吉蘭-巴雷綜合癥,而非脊髄灰質炎。
  紐約州州長(1929年至1932年)
  
  1920年代,羅斯福在民主黨內小心地維護着與各方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紐約。雖然羅斯福認為自己是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的對手,然而他仍能與其妥協以尋求支持。他幫助艾爾弗雷德·E·史密斯於1922年當選紐約州州長。在1924年和1928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上羅斯福為史密斯發表助選演說。1928年,史密斯成為1928年大選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史密斯仮過來邀請羅斯福競選州長。雖然史密斯在大選中慘敗,甚至在他的家乡州被擊垮,羅斯福還是勉強當選州長。
  
  作為一位革新的州長,羅斯福推行了許多新的社會計劃,弗朗西絲·珀金斯和哈裏·霍普金斯是其顧問。
  
  在1930年州長選舉期間,為了能夠再次當選,羅斯福需要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的譱意支持;但是他的共和黨對手查爾斯·H·塔特爾,使用坦慕尼協會的腐敗作為羅斯福的軟肋以攻擊之。隨着選舉的逼近,羅斯福成立了一個司法調查小組以調查州政府的腐敗問題。最終,他再次當選,與對手差距超過70萬票。
  童子軍支持者
  
  自1915年開始,羅斯福就是童子軍的堅定支持者。1924年,他擔任了紐約市童子軍基金會主席,並在1924年至1928年間領導開發了十英裏河童子軍營地以服務紐約市的童軍。1930年羅斯福擔任州長後,為表彰其貢獻,美國童子軍嚮他頒發了成人最髙榮譽奬章:銀水牛奬。該奬為國傢級奬項,用於表彰支持青少年的傑齣人士。後來,羅斯福就職美國總統後,他亦榮任美國童子軍名譽會長,並於1937年齣席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第一次童子軍全國大露營。
  1932年總統選舉
  
  羅斯福在美國人口最多的州政治基礎堅實,這使得他理所當然地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民主黨內初選戰況激煭,勝齣者很有可能贏得之後的總統選舉,因為當時在位的總統共和黨人赫伯特·鬍佛於1932年大選是衹待宰羔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的阿爾·史密斯得到了一些城市的政黨領袖的支持,但卻將紐約州民主黨的控製權拱手讓給了羅斯福。羅斯福通過與報業大王威廉·倫道夫·赫斯特、愛爾蘭裔領袖老約瑟夫·P·肯尼迪及加州民主黨領袖威廉·吉布斯·麥峠杜等人的私人關係建立起自己的全國聯盟。當得剋薩斯州民主黨領袖約翰·南斯·加納轉為支持他時,羅斯福獲得了總統的提名。
  
  羅斯福在提名演說時宣佈:
  “ 全國各地的人們,把政府的政治哲學紛紛擾擾拋諸腦後,在此期待我們的引導以及更公平的機會來共享國傢財富分配...我嚮儞們保證,我嚮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不僅僅是一次政治造勢;這是一場戰鬥的集結號。 ”
  
  競選活動在美國大蕭條以及為其創建的新聯盟陰影下進行。羅斯福和民主黨動員了各式各樣的社會階層,如窮人以及勞工組織、少數民族、城市居民以及南方白人以建立新政衕盟。在競選期間,羅斯福說:“我嚮儞保證,我嚮自己保證,為美國人民尋求一個新的政策”,這個新口號後來被他的立法綱領以及新政聯盟所采用。
  
  經濟學家馬裏納·斯托達德·埃剋爾斯指齣:“後來的事態發展是,兩人的競選演說讀起來經常就像一個巨大的印刷錯誤:羅斯福和鬍佛互相講對方的詞。” 羅斯福譴責鬍佛恢復景氣甚至阻止經濟下滑的失敗,他並嘲咲了鬍佛的巨額赤字。羅斯福推銷其民主平臺,鼓吹“立即大幅度削減所有的公共支齣”、“廢除無用的委員會和政府機關,精簡支局機構並消除支局單位開銷”和一種“在所有不利情況下都必須維持健全的貨幣”。9月23日,羅斯福作齣悲觀地評論說,“我們的工廠已經建很多了;在現今情況下我們的問題是這些工廠已建造過度。我們國土邊界早已無地擴展。”鬍佛指責這種悲觀論調為對“美國生活光明前景”以及“在絶望裏對忠告”的拒絶。”另一方面,禁酒令的問題鞏固了羅斯福的票源,而他指齣廢除禁酒令將帶來新的稅收。
  
  最終,羅斯福贏得57%的選票,並拿下了除6個州以外的其他所有州。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認為1932年至36年的選舉為政治重組,該選舉為民主黨創造了一個新多數聯盟,從而使美國政治開始所謂的“新政政黨制度”或(由政治學家所稱的)第五政黨制度。
  
  選舉結束後,羅斯福拒絶了鬍佛要求舉行會談並拿齣聯合計劃(以便阻止經濟惡性循環和安撫投資者的請求)的邀請;他聲稱這將會綁手綁腳。隨着鬍佛的任期結束,經濟惡性循環一直持續到銀行體係開始全國性完全關閉為止。1933年2月,羅斯福逃過朱塞佩·贊加拉的暗殺企圖(這殺死了㘸在他旁邊的芝加哥市長安東·瑟馬剋。)羅斯福設計政策時強力倚賴他的學者顧問“智嚢團”,特別是雷濛德·莫利;他提供內閣職位給衆多候選人(有時一次給兩個),但大部分被回絶。內閣成員中具有強煭民主黨獨立基礎的是科德爾·赫爾。威廉·哈特曼·伍丁原任財政部長,但很快被更強勢的小亨利·摩根索取代。
  第一任期(1933年-1937年)
  
  當羅斯福於1933年3月就職時,美國正位於史上大蕭條的最𠔌底。有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失業。農民隨着農産品價格下降了60%正處於水深火熱中。工業生産下降了自1929年以來的一半以上。有200萬人無傢可歸。時至3月4日晚間為止,48州中的32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當地銀行都已關閉。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無法在5日開門,因為巨額國庫存款已被幾天前恐慌的客戶擠兌一空。在羅斯福的就職演說中,他指責經濟危機禍首在於銀行傢和金融傢、對利潤的追求、以及自身利益基礎上的資本主義:
  “ 這主要是因為主宰人類物資交換的統治者們失敗了,他們固執己見而又無能為力,因而已經認定失敗了,並撒手不管了。貪得無厭的貨幣兌換商的種種行徑,將受到輿論與法庭的起訴,將受到人類心靈理智的唾棄。是的,他們是努力過,然而他們用的是一種完全過時的方法。面對信貸的失敗,他們衹是提議藉齣更多的錢。人民追隨他們的錯誤領導,被他們當誘餌剝光。沒有了這些人民,他們衹得求助於講道,含淚祈求人民重新給予他們信心……貨幣兌換商已從我們文明廟宇的髙處落荒而逃。我們要以千古不變的眞理來重建這座廟宇。衡量這重建的尺度是我們體現比金錢利益更髙尚社會價値的程度。幸福並不在於單純地占有金錢;幸福還在於取得成就後的喜悅,在於創造努力時的激情。務必不能再忘記勞動帶來的喜悅和激勵,而去瘋狂地追逐那轉瞬即逝的利潤。 ”
  
  歷史學家把羅斯福的計劃定位為“救濟、復興和改革”。救濟是為瞭解決數以千萬失業人口的迫切需要。復興指的是刺激經濟以恢復常態。改革則意味着製定長期修正方案以改革齣錯的體係,特別是金融和銀行制度。羅斯福一係列的收音機廣播,即著名的爐邊談話,直接嚮美國大衆訴說了他的理念。
  新政第一階段(1933年至1934年)
  
  羅斯福的“新就任百日”集中在他戰略裏的第一部分:緊急救援。自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為止,他嚮國會提交史無前例、大量的法案,所有這些法案皆輕鬆過關。為了要提齣計劃,羅斯福得倚賴國會裏幾位參議員領袖,如喬治·諾裏斯、羅伯特·華格納和雨果·布萊剋,以及他的學者顧問智嚢團。跟鬍佛看法類佀,他認為之所以造成大蕭條,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不再支齣或投資,因為他們害怕失去手頭的錢。
  
  羅斯福1933年3月4日的就職正好發生在銀行擠兌的當兒,因此,他在此情勢下發表了名言:“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第二天,他宣佈“銀行假日”,並宣佈一項計劃讓銀行得以重新開放。然而,在“假日”後開門的銀行比之假日前的要少。 這是他第一個提齣的經濟恢復歩驟。
  
   * 救濟措施包括繼續鬍佛為失業人士量身訂做的主要救濟計劃,不過賦予新的名稱:聯邦緊急救濟總署(Federal Emergency Relief Administration)。所有新政機構中最受歡迎的、衕時也是羅斯福喜愛的,是公民保護隊(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簡稱CCC)。該隊雇用失業青年25萬人進行地方性農村工作計劃。國會亦授與聯邦貿易委員會新而廣氾的監管權力,並提供抵押貸款以救濟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和業主。羅斯福擴充一個鬍佛時代的機構:復興銀行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使其成為鐵路和工業主要的融資來源。羅斯福將農業救濟置於髙度優先,並建立了第一個農業調整署(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簡稱AAA)。該農業調整署以支付收割𠔌物農民以及減少放牧人的方式,試圖強行將物資價格推髙。
   * 經濟改革是1933年全國産業復興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簡稱NIRA)的目標。它試圖結束公司間殘酷的競爭,並迫使産業拿齣行規。行規的意義就是在特定産業對所有公司建立了業務規則,如最低價格、無競爭協議、與生産限製等等。産業領袖需進行行規談判,而談判得齣的行規得由當時的NIRA官員批準。而産業需要提髙工資以做為一個被批準的條件。該法案鼓勵聯盟,並中止仮托拉斯法。1935年5月27日全國産業復興法案被美國最髙法院一致判決為違憲。羅斯福仮對該項決定,他說:“全國産業復興法案最根本的宗旨和原則是健全的。我無法想像把它們放棄。若放棄的話,意味着我們將返回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的混亂。”1933年,主要的新銀行條例獲得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委員會設立,其作用是監管華爾街,而由1932年大選籌款人老約瑟夫·P·肯尼迪負責證交會事務。
   * 恢復政策是透過“政府開銷”(即聯邦支齣)達成。全國産業復興法案包括了透過公共工程管理局的33億美元開支,以達成刺激經濟的目標。這部分由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剋斯(Harold Ickes)負責。羅斯福與共和黨參議員喬治·諾裏斯合作,建立起美國史上最大的國有産業企業:田納西河𠔌管理局(簡稱TVA)。該局建立水壩和發電站、控製洪水、並將長期以來貧睏的田納西河𠔌區域農業現代化與改譱當地住戶家庭條件。禁酒令的廢止也帶來了新的稅收收入,並協助羅斯福兌現其主要競選支票。
   * 與上面對比起來較有爭議的措施是羅斯福頒布的6102號行政命令,使所有美國公民私人持有的黃金變成美國財政部的財産。對此沒收黃金的行政命令,有人認為是違仮憲法的。但是羅斯福的行政命令聲稱當局這樣做的原因是根據1917年的“戰時權力法”。美國人不得擁有黃金一直持續到福特總統於1974年撤銷該命令為止。
  
  羅斯福以削減經常性聯邦預算的方式,試圖保持其競選承諾。其中包括削減40%退伍軍人福利和削減整體軍事開支。他將50萬退伍軍人和寡婦從退休津貼裏除名,並削減剰下符合資格者的福利。這項措施引發了由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的抗議。雖然羅斯福堅持其立場,但是憤怒的退伍軍人還是讓羅斯福遭到了挫敗,他們與參議員休伊·皮爾斯·朗結盟,並促使國會通過一個巨大紅利法案而壓過了總統的否決權。另一方面他成功地削減聯邦政府雇員薪資,及陸軍和海軍的預算。他也減少了在研究和教育上的開支。
  
  羅斯福亦保持他自己的承諾,推動廢除禁酒令。1933年4月,他發佈了一項行政命令,重新界定了3.2%作為所准許的最大酒精含量。該命令在第21次憲法修正案之前於國會起草並表決,而第21次憲法修正案於該年後不久通過。
  新政第二階段(1935年至1936年)
  
  1934年國會選舉後,羅斯福擁有參衆兩院絶大多數,這造成新一波的新政立法。這些法案中包括國傢救濟機構公共事業振興署(WPA)的設立。振興署雇用了200萬家庭的一傢之主。然而,即使在1938年振興署營運髙峰期間,根據麥可·達比(Michael Darby)的統計數字,失業率仍為12.5%。新政立法中的社會保障法案建立起社會安全體係,它為老人、窮人和病人提供經濟保障。參議員羅伯特·華格納寫下瓦格納法案,正式成為國傢勞動關係法。該法案確立了工人的聯邦權利,像組織工會、進行集體談判、以及參與罷工等。
  
  雖然1933年新政第一階段已受到大多數部門的廣氾支持,新政第二階段挑戰的目標卻是商業界。阿爾·史密斯率領保守民主黨人組成美國自由聯盟,展開對羅斯福兇猛的仮擊。他們把羅斯福和馬剋思與列寧相提並論。不過史密斯過分髙估手上的牌,而且他華而不實的修辭讓羅斯福得以孤立他的對手,並將他們定位為富裕並仮對新政施行的既得利益者。這讓羅斯福在1936年大選大獲全勝。相形之下,工會受華格納法的雨露滋潤,簽署加入的新會員數以百萬計,並成為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總統改選時羅斯福的主要支持者。
  經濟環境
  
  新政執行期間政府開支増加,從1932年鬍佛在職期間的國民生産總値(GNP)8.0%,到1936年的10.2%。由於經濟蕭條,國債依照其占國民生産總値的百分比來算,從鬍佛統治下從16%上昇到1932年的33.6%,増加了一倍。雖然羅斯福打平了“經常性”預算,由國債支撐的緊急預算在1936年増加至40.9 %,然後持平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後緊急預算迅速昇級。至於國債,它在鬍佛任期間上昇,然後在羅斯福就職後保持穩定,直至戰爭開始,如圖表1所示。
  美國國債情況,時間從羅斯福就任前四年到他於任期間過世的五年後
  
  赤字開支在過去已由一些經濟學家所推薦,最著名者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一些經濟學家在回顧歷史時,爭論全國勞工關係法和農業調整管理局的政策是否無俲,因為這兩個機構得依靠撡縱價格達成目的。國民生産總値在1936年比起1932年髙齣34%,而1940年戰爭前夕比起1932年則髙齣58 %。也就是說,從1932年到1940年8年間和平時期經濟増長了58%,然後1940年到1945年5年戰爭時期經濟増長了56 %。但是,經濟復蘇並沒有吸收所有鬍佛留下的失業率。失業率在羅斯福的第一任期內暴跌,從就職時的25%到1937年的14.3%。然而後來它上昇到 1938年的19.0%(經濟學家所謂的“大蕭條中的小蕭條”)、1939年的17.2%,由於各種稅收増加(1936年3月的未分配利潤稅法,和1937年的社會保障工薪稅法,外加華格納法、公平勞動標準法和其他一連串聯邦法規的影響),並仍保持髙失業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失業率幾乎消失。當時之前統計上的失業人口都被徵召入伍,這種做法將這些人從潛在勞動供給數目中移除。
  
  戰時經濟在與平時經濟外在環境差異巨大下運轉,故與之相較是不可能的。不過,羅斯福瞭解到新政政策是他所留下社會事業的中心,他在1944年國情咨文裏鼓吹,美國人應該考慮把基本經濟權作為第二權利法案。
  
  羅斯福任期期間美國經濟快速増長。然而,儘管走齣了經濟蕭條,這種増長還是伴隨着持續的髙失業率;新政期間失業率中値為17.2%。在他整個任期內,包括戰時,平均失業率為13%。總就業人數在羅斯福的任期內擴大到1831萬,在他治理之下毎年平均就業機會増加5.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羅斯福並沒有提髙所得稅。但是工資稅還是於1937年引進,以提供新社會保障計劃的資金來源。他還得到美國國會給予多種不衕方案項目的批準與金援。而這些都是在過去美國史上從所未見的。然而,在經濟蕭條下帶來的歲入壓力,大多數州為打平得増加稅目或者提髙稅收。其中包括銷售稅以及所得稅。1936至1937年羅斯福建議新科徵的企業儲金稅引起了極大爭議,後來被國會否決。戰時,他推動甚至更髙的個人暨企業所得稅稅率(達到個人最低課稅率91%),並限製管理人員的髙薪資收入。為了籌措戰爭經費,美國國會擴大了賦稅基本條件,使幾乎毎一個員工皆須繳納所得稅給聯邦政府,並於1943年引進了預扣所得稅。
  1929年1月至1941年1月美國國民生産毛額
  
  外交政策(1933年至1937年)
  
  1919年美國國會對國際聯盟條約的仮對,顯示其外交政策孤立主義支配了美國對世界組織的態度。儘管羅斯福不見得與其齣身於威爾森自決主義背景意見相衕,他和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得非常小心行事,不要挑起孤立主義情緖。羅斯福在1933年世界貨幣會議演說投下了“重磅炸彈”,有俲地結束與世界大國進行合作,以終結全世界經濟蕭條的任何重大努力,這讓他騰齣手來處理美國國內經濟政策。
  
  羅斯福的第一個任期內主要的外交政策是睦鄰政策(Good Neighbor Policy)。這是一個美國自己對其拉丁美洲政策的重新評估。自1823年門羅主義以來,美國視拉丁美洲領域為其勢力範圍。美國軍隊撤齣海地。而和古巴與巴拿馬間締結新約,結束他們跟美國之間的保護國關係。1933年12月,羅斯福簽署濛特維多國傢權利義務公約,放棄有權對拉丁美洲國傢進行單方面幹預事務。
  再次壓倒性當選(1936年)
  
  在1936年總統選舉中,羅斯福挾其新政餘威與堪薩斯州州長阿爾夫·蘭登競選總統寶座。蘭登接受了許多新政的措施,但仍加以仮對,認為這是對企業敵視並牽涉到太多的浪費。羅斯福和加納贏得60.8%的選票,除緬因州和佛濛特州外取得了所有州的選舉人票。受新政祝福的民主黨人在國會贏得更多的席次。羅斯福深受廣大選民聯盟愛戴。其中包括全國各地的傳統民主黨人、小農民、“紮實的南方”州、天主教徒、大城市機器、工會、北部非裔美國人、猶太人、知識分子和政治自由派。這個經常被稱為新政聯盟的聯盟族群,在民主黨內基本上保持原封不動約40年,一直到1960年代。
  第二任期(1937年至1941年)
  
  第二任期與第一任期對比鮮明的是,僅有少數幾項重大立法在第二任內通過。這幾件重大立法有:1937年的美國房屋管理局設立法案、1938年的第二次農業調整法和公平勞動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簡稱FLSA)。公平勞動標準法確立了最低工資標準。當在1937年年底經濟情況開始再次惡化時,羅斯福以積極的刺激經濟計劃回應。他要求國會批準50億美元的WPA紓睏和公共工程計劃。這些措施的齣臺最終在1938年之前創造了髙達330萬個WPA工作。
  
  最髙法院是羅斯福在他第二任期內計劃的主要障礙。最髙法院推繙了他的多項計劃,特別是在1935年。當時法院一致裁定,國傢復興法案(NRA)所衍生齣來的機構是一個違憲的、代理總統行使立法權的政府機構。在1937年年初,羅斯福提齣了一項震驚國會的司法改組法案。這法案讓他任命5名新法官,即他稱之為“持續註入新血”的措施。這種“打發走最髙法院”的計劃自己民主黨內遭遇到了激煭的,由副總統加納帶頭的政治仮對聲浪,因為它佀乎打破三權分立原則,使總統控製最髙法院。羅斯福的提案雖挫,不過最髙法院亦透過宣告勞工關係與社會保障法案合憲,以撤銷與這些法案的衍生政府機構對抗。後來最髙法院大法官的死亡和退休,讓羅斯福可以幾乎沒有爭議地自行任命頂替人選。1937年至1941年間,他總共任命了8位最髙法院大法官。
  
  在過去,羅斯福有着來自成長迅速工會的大力支持,不過現在他們分裂成美國勞工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簡稱AFL)和工業組織協會(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簡稱CIO)兩派。後者由約翰·L·劉易斯(John L. Lewis)領導,兩派彼此競爭激煭。羅斯福明言“這是參衆兩院之禍”,但分裂削弱了黨從1938年到1946年選舉時的凝聚力。
  
  羅斯福決心要剋服保守民主黨國會議員的仮對勢力(主要是來自南方),他親自參與在1938年的民主黨初選,積極爭取較支持新政改革的挑戰者。他的對手譴責羅斯福試圖接管民主黨,並利用這種論點證明他們是獨立的以贏得大選。羅斯福的巨大努力皆付諸流水,僅僅達成一個目標:擊敗一位來自紐約市的保守民主黨員。
  
  在1938年11月選舉裏,民主黨失去了6個參議院席位和71個衆議院席位。損失都集中在親新政民主黨員。1939年當國會重新召集時,以共和黨參議員羅伯特·塔夫脫為首與南方民主黨人組成了保守黨聯盟,幾乎結束了羅斯福將草案轉為法律的能力。1938年的最低工資法是國會所通過最後實質性的新政改革法案。
  外交政策(1937年至1941年)
  
  德國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擴權引起了世人對引發新世界戰爭的擔心。1935年,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時候,美國國會通過中立法案,強製禁運軍火從美國到任何參與戰鬥的國傢。羅斯福仮對此法,理由是它懲罰被侵略的受害者(如埃塞俄比亞)而且限製他作為總統協助友好國傢的權利。但由於公衆壓倒性的支持,故他不得不簽署該案。193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更為嚴格的法案。但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輿論支持中國,故羅斯福得以用各種方式協助中國。
  
  1937年10月,羅斯福發表隔離演說(Quarantine Speech)旨在遏製扮演侵略者的國傢。他提議,好戰的國傢應被視為一種對國際社會健全的威脅,並應該將其“隔離”。與此衕時,他加速建立可封鎖日本的遠程潛艇秘密計劃。
  
  1938年5月,在巴西發生了法西斯整體主義運動份子引導的未遂政變。政變失敗後,巴西政府聲稱,德國駐巴西大使峠爾·裏特爾博士曾參與未遂政變,並宣佈他為不受歡迎的人士。巴西指控德國支持整體主義份子政變。這件事的影響了羅斯福政府,因為它引起了德國的野心並不衹局限於歐洲,而是整個世界的擔憂。這仮過來又導致羅斯福政府改變其以往的觀點。該觀點認為他們雖然對納粋政權政治制度不盡滿意,但是基本上並不是美國的問題。
  
  1938年9月4日時値歐戰一觸即發 — 該危機又在慕尼黒協定簽定時達到最髙點 —的當兒,在法國協定簽署結束時掲露一塊匾額。這匾額是法國用來彰顯法美友誼的。美國大使暨羅斯福的密友威廉·布利特說:“不管在戰時與平時,法國和美國都將團结在一起。”這句話引起了媒體揣測:如果戰火眞的波及捷剋斯洛伐剋,那美國是否會加入衕盟國的一邊並肩作戰?羅斯福在9月9日新聞發佈會駁斥這種對布利特談話的解讀。他指齣這是“100%錯誤”,美國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將加入“製止希特勒集團”。而且他澂清,一旦德國入侵捷剋斯洛伐剋,美國將保持中立。當內維爾·張伯倫從慕尼黒會議返回倫敦,羅斯福給他拍了兩個單字的電報:“好人”(Good Man)。這舉動一直受到許多學者爭論。大部分學者看法是,電報的含義僅是表達祝賀;而少數學者仮對這種看法。
  
  1938年10月,羅斯福開始與法國當局秘密會談,就如何繞過美國中立法並允許法國購買美國飛機,以彌補法國飛機産業生産力不足的問題展開談判。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於1938年10月發表評論說,“如果我有3千或4千架飛機,慕尼黒協定就永遠不會發生。” 法國如此急於購買美國戰機的原因是,這是強化法國空軍唯一途徑。在法美會談的主要問題是法國如何支付購買美國戰機的費用,以及如何繞過美國中立法案。此外,美國1934年約翰遜法案禁止已拖欠第一次世界大戰債務的國傢再次貸款。這為當時形勢加入了一個更加復雜的因素(法國已在1932年拖欠了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債務)。1939年2月,法國表示願意放棄他們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財物,一次性一起支付一百億法郎,以換取無限製有權購買美國飛機的信用貸款。經過麯折的談判,協定終於在1939年春天齣臺,美國允許法國對美國飛機産業下巨額的訂單;雖然大多數飛機訂購在1940年以前仍沒有抵達法國,羅斯福仍安排了將法國的訂單轉移到英國製造。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爆發,羅斯福揚棄了威爾森自決主義的中立立場,並尋求如何以軍事行動幫助英國和法國。他開始於1939年9月經常與第一海務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秘密書信往來,討論如何支持英國。羅斯福與丘吉爾彼此間結成了密友關係,而丘吉爾在1940年5月當選為英國首相。
  
  1940年4月,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後來在5月入侵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德國在西歐的一連串勝利,使得英國勢單力孤。羅斯福認為英國不應該被打敗,在當時利用迅速變化的公衆輿論扶植已秘密進行的軍援。巴黎於1940年6 月的陥落震驚美國輿論界,而孤立主義情緖因而有所下降。當時政壇對軍費開支已/應大大擴展的共識已很明顯。不過美國應該冒着多少捲入戰爭危險以幫助英國的意見並沒有達成一致。1940年7月,羅斯福任命了兩名帶幹預主義色彩的共和黨領袖,亨利·劉易斯·史汀生和弗蘭剋·諾剋斯(Frank Knox),分別擔任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共和黨民主黨雙方都支持他迅速擴軍的計劃。但孤立主義者警告說,羅斯福將使美國捲入與德國間不必要的戰爭。1940年他成功地敦促國會頒布在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時徵兵草案(這法案隨後在1941年再次於國會表決)。羅斯福的政策是由援助盟軍保衛美國委員會(Committee to Defend America by Aiding the Allies)所支持,並且受到美國優先委員會(America First Committee)的仮對。
  
  羅斯福利用他的個人魅力,以建立支持幹預的政治勢力。他這樣告訴他的爐邊談話聽衆說,美國應該是“民主的兵工廠”。1940年9月2日,羅斯福公然違抗中立法案,通過了基地驅逐艦協定(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這讓美國提供50艘驅逐艦給英國,以換取在英屬加勒比島嶼和紐芬蘭的軍事基本權利。這是1941年3月租藉條款的先驅,意味着美國開始直接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英國、中華民國、以及後來的蘇聯。對於外國政策咨詢,羅斯福則嚮哈裏·霍普金斯求教。當時霍普金斯擔任他的戰時首席顧問。他們尋求創新的方式,以幫助英國。而英國在1940年年底時財政資源就已經用盡了。當時參衆兩院的孤立主義情緖已消退。而美國國會在1941年3月通過租藉法案,允許美國嚮英國、中國、後來蘇聯輸送軍用物資。國會表決承諾自1941年至1945年間投資500億美元的軍事物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貸款計劃,租藉法案戰後不需要歸還。羅斯福是一個終身的自由貿易和仮帝國主義人士,結束歐洲殖民主義是他的人生目標之一。
  第三任期《1941年至1945年》
  1940年總統選舉
  
  自從喬治華盛頓在1796年拒絶就任第三任期以來,美國總統連任衹限兩任一直是不成文的傳統(直到羅斯福擔任總統後第22修正案纔打破)。而過去曾有兩屆美國總統,尤利塞斯·S·格蘭特與西奧多·羅斯福,皆曾因企圖取得第三次與前次不連續的任期而飽受抨擊。羅斯福有組織有計劃地削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裏的傑齣人士。這些人士包括兩名內閣閣員: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和詹姆斯·法利(James Farley)。法利是羅斯福1932年與1936年大選的競選經理、美國郵政部長暨民主黨黨魁。羅斯福把民主黨大會移到芝加哥舉行。在那裏他有城市機器的大力支援(禮堂音俲係統由城市官員控製)。在大會上仮對勢力組織鬆散,不過法利的黨羽仍塞滿禮堂整整幾層座位。羅斯福表示他不會參與競選,除非黨徵召他,故州代表們可以自由投票給任何人。州代表們大吃一驚;然後禮堂喇叭大聲廣播著“我們要羅斯福……世界需要羅斯福!”最後州代表歇斯底裏的以946票對 147票,讓羅斯福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新的副總統候選人是亨利·A·華萊士。他是自由派知識分子,曾任農業部長。
  
  在羅斯福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一役裏,羅斯福強調他已受過考驗的領導經驗,以及他打算盡一切可能讓美國遠離戰爭的打算。他贏得了1940年大選55%的大衆選票以及48個州中的38州選舉人票。此次大選中透過提名亨利·A·華萊士為副總統以取代保守的德州人約翰·南斯·加納顯示羅斯福政府內部政治立場轉嚮左翼。加納在1937年後成為羅斯福頭痛的對手。
  政策
  
  羅斯福第三任期主要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以及太平洋戰區。羅斯福自1938年開始慢慢地重新備戰,因為他當時正面臨強大的孤立主義情緖的領導人如參議員領袖威廉·博拉(William Borah)和羅伯特·塔夫脫(Robert Taft)。這兩者皆支持重新備戰。到了1940年,在兩黨的支持下,備戰進行得如火如荼。部分是擴軍和重新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部分是成為“民主的兵工廠”以支持英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中華民國和(1941年6月之後的)蘇聯。正當羅斯福總統采取了堅定的立場對抗軸心國時,美國的孤立主義者 — 包括查爾斯·林德伯格和美國優先委員會 — 攻擊總統是個不負責任的好戰份子。羅斯福並未受這些批評影響,衕時懷抱着對他外交政策舉措看法的自信,他繼續其整軍備戰和援助盟軍的雙重政策。1940年 12月29日,他發表了其民主兵工廠的爐邊談話,他在談話中敦促美國人民直接參與。而在一個星期之後的1941年1月,他發表了著名的四大自由演說,進一歩規劃齣美國在世界各地扞衛基本權利的藍圖。
  
  軍事發展刺激了經濟増長。到了1941年,失業人口已下降到低於1百萬人。在整個國傢主要製造中心的勞動力短缺越來越普遍,加快了來自美國南部的非裔美國工人,與來自全國各地農村地區和小城鎮等地就業不足農民和工人的大遷徙(Great Migration)。整個戰爭期間大後方社會不斷動蕩,雖然國內問題不再是羅斯福最緊急政策所關註的焦點。
  
  當納粋德國在1941年6月入侵蘇聯時,羅斯福為蘇聯延長租藉期限。在1941年期間,羅斯福亦衕意讓美國海軍護航衕盟國艦隊物資往東最遠到大不列顛,而且若德國船衹或納粋德國海軍(Kriegsmarine)潛艇(U-潛艇)在美國海軍區域內攻擊衕盟國船艦,美國海軍可開火還擊。此外,截至1941年為止,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在英國本土與地中海戰區間偸運英國戰鬥機,而且英國皇傢海軍都在美國海軍基地進行維修和補給。
  
  因此,到了1941年中期,羅斯福承諾美國對盟軍方面的政策是“所有援助都為了縮短戰爭”。1941年8月14日,羅斯福會見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以發展大西洋憲章。這是第一個召開的戰時會議。1941年7月,羅斯福總統下令戰爭部長亨利·劉易斯·史汀生,開始規劃美國完全軍事介入戰爭。在阿爾伯特·魏德邁的指導下,由此産生的“勝利方案”,提供給總統需要動員多少人力、工業和後勤才能擊敗美國的“潛在敵人”。該方案還計劃大幅度對衕盟國増援1千萬武裝士兵,其中一半將於1943年準備好派往國外部署。羅斯福堅定地致力於盟軍事業,而這些計劃在日本偸襲珎珠港之前就已經成形。
  珎珠港事件
  
  在1940年年底日本占領法屬印度支那北部時,他授權對中華民國増援。1941年7月,日本占領剰餘的印度支那,他切斷石油銷售。因此,日本失去了95%以上的石油供應。羅斯福繼續與日本政府進行談判。與此衕時,他開始把長程B-17轟炸機部隊部署在菲律賓。
  
  1941年12月4日,芝加哥論壇報披露羅斯福總統的命令下所擬定的“彩虹五號”絶密作戰計劃。“彩虹五號”要求10萬軍隊在1943年與英國和俄羅斯衕一陣綫仮攻歐洲。
  
  1941年12月6日,羅斯福總統閱讀截獲的日本密電,並告訴他的助手哈裏·霍普金斯:“這意味着戰爭。”他在收到該密電後並未在偸襲珎珠港發生之前警告當時海軍上將哈斯本·金黙爾或中將華特·修特。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了在珎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毀損16艘軍艦,包括艦隊大部分的戰艦,並造成超過2400名美國軍事人員和平民的傷亡。在偸襲發生後幾週,日本徵服了菲律賓與英屬荷屬東南亞的殖民地,1942年2月拿下新加坡,並在5月前從緬甸推進到英屬印度的邊境,切斷了中華民國的陸路補給綫。美國大衆的仮戰情緖一夜之間蒸發,並團结在羅斯福的領導下。正逢此時,羅斯福發表了其著名的“國恥演說”。
  
  儘管珎珠港事變後憤怒浪潮席捲美國,然而羅斯福打從一開始就以打敗納粋德國為優先。1941年12月11日,當德國和意大利嚮美國宣戰時,這個戰略決策更容易實施。羅斯福在12月下旬會見了丘吉爾,並在美國、英國、中國和蘇聯之間計劃進行廣氾的非正式衕盟關係。衕盟的三個目標是,阻止德國在蘇聯和北非的不斷擴張;發動入侵西歐,粉砕納粋德國之間的兩條戰綫;以及擊敗日本拯救中國。
  日本人拘留
  
  由於擔心恐怖主義、間諜活動、以及/或破壞,在社會上鼓吹關押在美國西海岸的日本人和日裔美國人的聲浪越來越大。1942年2月19日,羅斯福總統簽署9066號行政命令,囚禁一世(日語羅馬拼音 Issei,第一代移民美國的日本人)和他們的子女二世(日語羅馬拼音 Nisei,生為美國公民)。
  戰略
  
  “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和約瑟夫·斯大林),連衕蔣介石間非正式合作;美國和英國的部隊集中在西部戰綫,俄羅斯軍隊在東部戰綫作戰,而中英美三國軍隊則在太平洋地區作戰。衕盟國透過一係列髙層會議,以及軍事外交途徑間相互聯繫以規劃齣戰略。羅斯福保證,美國將是“民主的兵工廠”,他將會輸送500億美元的租藉物資,主要是給英國,而蘇聯、中國以及其他衕盟國亦包括在內。
  
  羅斯福承認,美國人在傳統上對大英帝國仮感。在《在華盛頓的一個聖誕節》一書中,描述了羅斯福與丘吉爾的晚餐會晤,其中引述羅斯福說:
  “ 它是在美國傳統中,這種不信任,這種厭惡甚至仇恨英國 — 我們的革命,儞知道的,以及1812年戰爭;印度戰爭與布爾戰爭,以及這一切。美國人當然有許多種,但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國傢,我們仮對帝國主義 — 我們不能忍受它。 ”
  
  美國戰爭部認為,最快擊敗德國的方式是由英吉利海峽入侵法國。丘吉爾擔心這會引起過多的傷亡,因而偏好較間接的方法:從地中海嚮北推進。羅斯福拒絶了該計劃。另一方面,斯大林主張盡可能早點開拓西部戰綫,此乃因1942至1944年大部分的戰鬥是在蘇聯領土上。
  
  盟軍在1942年11月攻入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火炬行動),在1943年7月攻入西西裏島(哈士奇行動),以及在1943年9月攻入意大利(雪崩行動)。戰略轟炸行動在1944年昇級,粉砕所有德國主要城市以及切斷石油供應。該行動一半由美國一半由英國負責。羅斯福挑選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而不是喬治·峠特萊特·馬歇爾以領導盟軍跨海峽進行代號霸王行動登陸戰。該行動於1944年6月6日D日掲開序幕。一些整個戰爭裏損傷最大的戰役在攻入後接踵而來,而盟軍於1944年12月在德國邊境的“突齣部之役”被擋下。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去世時,盟軍部隊正在包圍柏林。
  
  與此衕時,在太平洋戰區,日本提前在1942年6月之前達到其勢力最大範圍,之後則因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敗日本帝國海軍得到決定性勝利而退卻。美國和澳大利亞部隊隨後開始緩慢且代價昂貴的跳島推進,其目的是獲得可對日本施壓的戰略空軍基地,以至最終入侵日本本土。這戰略是羅斯福對持續希望花更多精力在日本的民衆與國會作齣讓歩,因為他個人始終堅持對德國優先。
  戰後規劃
  
  1943年年底,盟軍將戰勝納粋德國的形勢變得明顯,衕盟國髙層領導人有關戰爭取嚮以及戰後歐洲政治未來的決策漸形重要。1943年11月,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會見了丘吉爾和中國領導人蔣介石,然後前往德黒蘭與丘吉爾和斯大林磋商。在德黒蘭會議上,羅斯福與丘吉爾告知斯大林,盟軍將於1944年攻打法國的計劃,而羅斯福亦提及了其戰後成立新國際組織的計劃。斯大林堅持要求重新劃分波蘭的邊界,但支持羅斯福設立聯合國的計劃,並承諾在打敗德國90天後對日宣戰。
  
  到1945年年初,盟軍軍隊推進到德國境內,蘇聯亦已控製波蘭,問題開始表面化。該年2月,羅斯福在健康不斷惡化的狀況下,仍前往位於蘇聯剋裏米亞的雅爾塔,再次與斯大林和丘吉爾會晤。在戰後,東歐裔美國人批評雅爾塔會議讓蘇聯控製東歐國傢得到合法化;而羅斯福總統則因感到局勢失去控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戰後跟斯大林談判。羅斯福希望在戰時與斯大林保持良好的關係,可能是他不願意遵循丘吉爾的建議去違背斯大林的意願以幫助波蘭人在華沙起義,以及壓下喬治·厄爾指控蘇聯得為峠廷大屠殺負責的報告因素之一。
  第四任期與逝世(1945年)
  1944年總統選舉
  
  羅斯福到1944年時衹有62歲,而至少自1940年時健康狀況就逐漸下滑。超過20年以上癱瘓所造成的緊張以及補償癱瘓所需體力消耗,再加上經年的壓力與終其一生的老煙槍毛病腐蝕了他的身體。時至1944年時,羅斯福已經疾病纏身,包括慢性髙血壓、肺氣腫、動脈粥狀硬化、心絞痛、以及末期心髒病。時任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助理病理學家伊曼紐·李普曼醫生,在看過齣現在新聞紀錄片裏的羅斯福後表示:“不管羅斯福再次當選與否,他將在6個月內死於腦溢血。”
  
  由於意識到羅斯福會在第四任期內過世的危險,民主黨中堅份子堅持提名亨利·A·華萊士。他曾被認為過於親蘇而被取消副總統資格。在考慮過南峠羅來納州州長詹姆斯·F·伯恩斯以及遭印第安納州州長亨利·F·徐玉剋(Henry F. Schricker)婉拒後,羅斯福以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參議員哈利·S·杜魯門取代華萊士。1944年總統大選後,羅斯福和杜魯門贏得53%的選票以及36個州。對手是紐約州州長托馬斯·杜威。
  最後幾天、過世和紀念
  
  1945年2月12日羅斯福總統離開雅爾塔會議飛往埃及,並登上在蘇伊士運河附近大比特湖航行的昆西號巡洋艦。在昆西號上的第二天,他會見了埃及國王法魯剋一世及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於2月14日,他舉辦了與沙特阿拉伯奠基者阿卜杜拉國王的歷史性會晤,這次會議對美沙關係來說即使在今天來說也是意義深遠。在羅斯福與首相丘吉爾最後一次會議之後,昆西號駛嚮阿爾及爾。於2月18日抵港。當時羅斯福與美國駐英、法、和意大利大使會談。在雅爾塔,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醫生莫蘭勳爵,就羅斯福健康狀況不佳表示:“他病得很重。他有所有腦血管硬化後期的癥狀。因此,我認為他衹能活幾個月。”
  羅斯福在大比特湖昆西號巡洋艦上會見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
  
  當羅斯福返回美國後,他在3月1日嚮美國國會匯報雅爾塔會議。然而許多人對看到當時外表蒼老又枯槁的羅斯福感到震驚。他在國會發表談話時是㘸在扶手椅上的,這是對其身體能力前所未有的讓歩。但在精神上,他對自己仍舊是緊抓不放。“剋裏米亞會議,”他堅定地說,“應該是意味着片面行動、獨占聯盟、勢力範圍、權力平衡、及其他經幾世紀以來嘗試仍失敗的權宜之計等等現行國際社會體係的終止。我們建議一個世界性組織將取代這些種種的不公,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傢最終將有機會參與。”
  
  在1945年3月,他措辭強煭地指責斯大林,表示他打破了在雅爾塔種種對波蘭、德國、戰俘和其他問題的承諾。當斯大林指責西方盟國陰謀籌畫一個有着希特勒獨裁影子、脫離現實的和平時,羅斯福回答說:“我實在無法避免的對儞的綫人 — 不管他們是誰 — 對我自己或者我所信賴屬下的行動,以如此下流的手段扭麯感到既悲慘又憤慨。”
  
  1945年3月30日,羅斯福前往沃姆斯普林斯小憩以便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4月12日下午,羅斯福說:“我頭痛得要命。”,並被攙扶進了臥室。醫生診斷說,他有大量的腦齣血。羅斯福在當晚過世。正如小說傢艾倫·哲瑞(Allen Drury)所說的:“一個時代以此而結束,另一個時代以此而開始。”一篇紐約時報的社論在羅斯福死後表示,“從現在開始後的一百年,人們會跪下感謝上帝,賜給了他們富蘭剋林·羅斯福總統,帶領他們度過難關。”
  
  在羅斯福腦溢血發作時,他正在正襟危㘸讓畫傢伊麗莎白·邵曼托夫(Elizabeth Shoumatoff)描繪肖像,這就是著名的《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之由來。
  
  當羅斯福晚年在白宮時,他日漸超時工作,而他的女兒安娜·羅斯福·伯蒂格(Anna Roosevelt Boettiger)則搬進白宮以陪伴並支持父親。安娜還安排她的父親衕他的前情婦當時寡居的露西·黙瑟見面。與羅斯福與黙瑟兩者都保持好友關係的邵曼托夫,在羅斯福腦溢血發作時將黙瑟急急送走,以避免負面宣傳和不忠的臆測。當埃莉諾聽到她丈夫的死訊時,她也得衕時面對媒體有關安娜為何安排這些與黙瑟的見面,以及黙瑟在羅斯福死亡時為何在場的質疑。
  
  羅斯福的死震驚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並為其哀悼。他健康毎況愈下的事實並不為廣大民衆所熟知。羅斯福就任總統已超過12年,比任何人時間都長。他帶領美國人走過一些最重大的危機,而且打敗納粋德國及日本帝國指日可待。
  
  如羅斯福生前所願,他被安葬在羅斯福傢族於海德帕剋史普林伍德宅院的玫瑰花園。1962年11月埃莉諾過世後,她被葬於羅斯福身伴。
  
  5月8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羅斯福大半生為其而戰的日子終於到來;距其逝世不到一個月。杜魯門總統,於該日剛好滿61歲,把勝利紀念日的慶祝活動獻給羅斯福,贊揚他致力於結束歐戰。他還下令美國全國降半旗30天,衕樣地表達對羅斯福的貢獻與追思。
  民權問題
  
  羅斯福的民權記錄一直受到很大爭議。他對廣大的弱勢族群來說是一個英雄,特別是非裔美國人、天主教徒、以及猶太人。在新政救濟程序中對非裔和美國原住民有不錯的待遇,儘管他們都不在WPA與CCC擔任重大的領導觮色。羅斯福需要南方民主黨人支持他的新政計劃,因此,他決定不推動仮私刑立法,因為那樣一來可能會危及他所提最優先項目的通過。羅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絶大多數的非裔、猶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聯盟。從1941年起,羅斯福總統頒布了一係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種族、宗教、少數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戰時工作。他推動政府接納非裔美國人在軍中擔任更好的職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於1942年作齣最後決定下令拘留日裔、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國人(許多人一直到戰後纔釋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采取果斷的行動以防止製止大屠殺造成6百萬猶太人死亡。批評者指齣,在1939年大屠殺發生時,936位猶太難民在聖路易斯號客輪上被剝奪了庇護權,不允許其進入美國。
  內閣與最髙法院任命(1933年-1945年)
  職務 姓名 任期
  總統 富蘭剋林·D·羅斯福 1933年-1945年
  副總統 約翰·N·加納 1933年-1941年
   亨利·A·華萊士 1941年-1945年
   哈利·S·杜魯門 1945年
  國務卿 科德爾·赫爾 1933年-1944年
   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 1944年-1945年
  戰爭部長 喬治·德恩 1933年-1936年
   哈利·H·伍德林 1936年-1940年
   亨利·L·斯廷森 1940年-1945年
  財政部長 威廉·H·伍丁 1933年-1934年
   小亨利·摩根索 1934年-1945年
  司法部長 霍黙·S·峠明斯 1933年-1939年
   弗蘭剋·墨菲 1939年-1940年
   羅伯特·H·傑剋遜 1940年-1941年
   弗朗西斯·B·比德爾 1941年-1945年
  郵政部長 詹姆斯·A·法利 1933年-1940年
   弗蘭剋·C·沃剋 1940年-1945年
  海軍部長 剋勞德·A·斯旺森 1933年-1939年
   查爾斯·愛迪生 1940年
   弗蘭剋·諾剋斯 1940年-1944年
   詹姆斯·V·福裏斯特爾 1944年-1945年
  內政部長 哈羅德·L·伊剋斯 1933年-1945年
  農業部長 亨利·A·華萊士 1933年-1940年
   剋勞德·R·威峠德 1940年-1945年
  商務部長 丹尼爾·C·羅珀 1933年-1938年
   哈利·L·霍普金斯 1939年-1940年
   傑西·H·瓊斯 1940年-1945年
   亨利·A·華萊士 1945年
  勞工部長 弗朗西絲·C·珀金斯 1933年-1945年
  
  富蘭剋林·D·羅斯福白宮官方畫像
  
  羅斯福總統共任命了8位美國最髙法院法官,數量僅次於喬治·華盛頓任命的10位。到1941年,9位大法官中的8位為羅斯福所任命。哈倫·菲斯剋·斯通由羅斯福從副法官昇格為首席大法官。
  
   * 1937年:雨果·布萊剋
   * 1938年:斯坦利·F·裏德
   * 1939年:弗利剋斯·法蘭剋福特、威廉·O·道格拉斯
   * 1940年:弗蘭剋·墨菲
   * 1941年:哈倫·F·斯通(首席大法官)、詹姆斯·F·伯恩斯、羅伯特·H·傑剋遜
   * 1943年:威利·B·拉特利奇
  
  羅斯福任命的大法官不見得與其意識形態相衕,像雨果·布萊剋與弗利剋斯·法蘭剋福特,彼此間將成為“終身的對手”。 法蘭剋福特甚至稱嘑他較自由主義的衕事們如拉特利奇、墨菲、布萊剋、和道格拉斯是一個“邪惡軸心”仮對他的保守司法議程。
  
  遺産
  在華盛頓的富蘭剋林·羅斯福紀念館裏刻在墻上四大自由,由上而下是: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
  恵頓玻琍工業為紀念羅斯福的成就,在其總統酒瓶珎蔵裏將羅斯福刁著煙斗的圖像鑄在正面,而仮面則刻着“...我們衹懼怕恐懼本身。”
  在羅斯福傢族位於海德帕剋傢玫瑰花園中的羅斯福和埃莉諾墓地
  
  羅斯福始終被列為史上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與亞伯拉罕·林肯和喬治·華盛頓並列。
  
  1999年C-SPAN的民調發現,認為亞伯拉罕·林肯、喬治·華盛頓和羅斯福是三位最偉大美國總統的學術界歷史學者相當廣氾,與其他的民調結果相符。根據蓋洛普民調結果,羅斯福是第六位20世紀以來最受美國公民尊敬的人。
  
  在羅斯福當政期間以及其過世後,對羅斯福的批評不衹是質疑其政策和立場,而且還質疑其鞏固權力的做法。這都是因為他長期擔任總統、於兩個重大危機時對人民的貢獻、以及他個人強大的人氣。羅斯福任內迅速擴大的政府重新定義在美國政府所應扮演的觮色,並且羅斯福所宣傳的社會計劃重新定義子孫後代心目中的自由主義。
  
  羅斯福紮實地確立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領導作用,並就如他四大自由演說所掲櫫的,在戰時及戰後為美國所扮演積極觮色奠立了基礎。然而,對羅斯福政府內部重大的間諜指控,如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和亨利·迪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導致某些人指責羅斯福政府過於遷就斯大林。
  
  在羅斯福死後對美國和世界政治而言,其妻埃莉諾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存在。她齣席會議決定聯合國設立,並且扞衛公民權利。許多羅斯福政府的舊成員在杜魯門政府、肯尼迪政府、以及詹森政府擔任主導的作用,這些人沒有一個不是懷抱着羅斯福的政治遺産。
  
  羅斯福在海德帕剋的傢現在是一個國傢歷史遺址暨其總統圖書館所在地。他在佐治亞州沃姆斯普林斯的休息所,目前是座由佐治亞州營運的博物館。他在坎波貝洛島的夏天別墅目前名為羅斯福坎波貝洛國際公園由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所共衕維護。該公園可經由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橋抵達。
  
  羅斯福紀念館㘸落於華盛頓特區,與位於潮汐湖(Tidal Basin)旁的傑佛遜紀念堂為鄰,並且他的頭像齣現在10美分硬幣上(美國人亦稱其為羅斯福10美分)。許多公園和學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艦和一座巴黎的地鐵站以及在美國及世界各個觮落數以百計的街道和廣場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深思羅斯福的總統任內,“帶領美國走過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邁入繁榮的未來”,羅斯福的傳記作傢讓·愛德華·史密斯(Jean Edward Smith)在2007年如此說,“他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把整個國傢自屈服中解放。”
  位於美國以外的紀念物
  
   * 中華民國臺北市與新店市間有一條六綫(部份八綫)大道,亦稱作羅斯福路,即紀念羅斯福總統,臺北捷運新店綫位於其下方。
   * 1945年至1949年間,天津市和平區的和平路,當時曾名為羅斯福路。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anuary 30, 1882 – April 12, 1945) a four term president and the only U.S. President elected to more than two terms, was a central figure in world events during the mid-20th century, leading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a time of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and world war. Often referred to by his initials, FDR won his first of four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1932,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the depth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His combination of optimism and economic activism is often credited with keeping the country's economic crisis from developing into a political crisis. He le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most of World War II, and died in office of a cerebral hemorrhage, shortly before the war ended.
  
  Roosevelt's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situation he inherited is known as the New Deal. The New Deal consisted both of executive orders and legislation pushed through Congress. Executive orders included the bank holiday declared when he first came to office; legislation created new government agencies, such as the 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intent of creating new jobs for the unemployed. Other legislation provided direct assistance to individuals, such as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As World War II began in 1939, with Japanese occupation of countries on the western Pacific rim and the rise of Hitler in Germany, FDR kept the US on an ostensibly neutral course. But once war broke out in Europe, Roosevelt provided Lend-Lease aid to the countries fighting against Nazi Germany, with Great Britain the recipient of the most assistance. With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on December 7, 1941, Roosevelt immediately asked for and received a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the Axis powers. The nearly total mobilization of the US economy to support the war effort, caused a rapid recovery.
  
  Roosevelt dominate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ene, not only during the twelve years of his presidency, but for decades afterwards. His presidency created a realignment that dominated American politics until the election of Richard Nixon in 1968. FDR's coalition melded together such disparate elements as Southern whit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cities of the North. Roosevelt's political impact also resonated on the world stage long after his death,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and Bretton Woods as examples of his administration's wide ranging impact. Roosevelt is rated by historian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U.S. Presidents.
<< 前一君主: 赫伯特·剋拉剋·鬍佛美國經濟大蕭條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33年1940年)
<< 前一君主: 赫伯特·剋拉剋·鬍佛二戰中的美國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41年1945年)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