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人物列表
贝奥武甫 Beowulf乔叟 Geoffrey Chaucer埃德蒙·斯宾塞 Edmund Spenser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琼森 Ben Jonson米尔顿 John Milton
多恩 John Donne马维尔 Andrew Marvell格雷 Thomas Gray
布莱克 William Blake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萨缪尔·柯勒律治 Samuel Coleridge
司各特 Sir Walter Scott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济慈 John Keats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勃朗宁夫人 Elizabeth Barret Browning
爱德华·菲茨杰拉德 Edward Fitzgerald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罗伯特·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
阿诺德 Matthew Arnold哈代 Thomas Hardy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劳伦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狄兰·托马斯 Dylan Thomas麦凯格 Norman Maccaig
麦克林 Somhairle Mac Gill-Eain休斯 Ted Hughes拉金 Philip Larkin
彼得·琼斯 Peter Jones崔瑞德 Denis Twitchett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约翰·劳埃德 John Lloyd约翰·米奇森 约翰米奇森保罗·科利尔 Paul Collier
亚当·斯密 Adam Smith戴维·米勒 D.W.Miller多丽丝·莱辛 Doris Lessing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乔纳森·普雷西 Jonathan Pryce乔纳森 Jonathan
约翰·曼 John Man尼古拉斯·科兹洛夫 Nikolas Kozloff葛瑞姆·汉卡克 Graham Hancock
韦恩·鲁尼 Wayne Rooney戴维-史密斯 David - Smith史蒂芬·贝利 Stephen Bayley
戴斯蒙德·莫里斯 Desmond Morris乔治·奥威尔 George Orwell辛西娅.列侬 Cynthia Lennon
亚历山大·史迪威 Alexander Stillwell唐纳德 A.麦肯齐 Donald Alexander Mackenzie亚伦·卡尔 Allen Carr
玛丽·杰克斯 Mary Jaksch亚当·杰克逊 Adam J. Jackson罗斯玛丽·戴维森 Rosemary Davidson
萨拉·瓦因 Sarah VineE·凯·崔姆博格 E.Kay Trimberger维多利亚·贝克汉姆 Victoria Beckham
约翰·列侬 John Winston Lennon
英国 温莎王朝  (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
John Winston Ono Lennon
约翰·温斯顿·列侬
约翰·温斯顿·小野·列侬

阅读约翰·列侬 John Winston Lennon在乐岛的作品!!!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小野·列侬MBE(英语:John Winston Ono Lennon,出生名为John Winsto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是一位英国歌手和词曲作者,作为披头士乐队的创始成员闻名全球,该乐队是流行音乐史上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团体。他与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组成了著名的列侬–麦卡特尼创作组合。

列侬在利物浦出生长大,在青少年时期参与了噪音爵士乐热潮;他的第一支乐队采石工人the Quarrymen)在1960年转变为披头士乐队。披头士于1970年解散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行了受好评的专辑《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和《Imagine》,以及标志性的歌曲如《Give Peace a Chance》、《Working Class Hero》和《Imagine》。在1969年与小野洋子结婚后,他把名字改为约翰·小野·列侬。1975年,列侬从乐坛隐退,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子西恩。1980年,他和小野携新专辑《Double Fantasy》复出,在专辑发行三周后遇害

列侬在他的音乐、写作、绘画、视频和采访中展现了他反叛的天性和尖酸的幽默。他因参与政治及和平运动而受到争议。1971年,他搬家到纽约市曼哈顿。在那里,列侬对越战的批评使理查德·尼克松政府长期试图把他驱逐出境。而他的一些歌曲被反战运动60年代反文化运动视为圣歌。

截至2012年,列侬的个人专辑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1400万。作为创作者或演唱者,他参与了25首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单曲。2002年,他在BBC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榜单中被民众票选为第8位。2008年,《滚石》杂志把他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5位。他在去世后于1987年进入词曲作者名人堂Songwriters Hall of Fame),还两次进入摇滚名人堂,分别是在1988年以披头士一员身份和在1994年以个人身份入选。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平
本名:John Winston (Ono) Lennon
生日:1940.10.9
出生地:英格兰利物浦市
身高:178CM
体重:153磅
星座:天秤座
血型:O
眼睛颜色:浅褐色
头发颜色:棕色
擅长的乐器:吉他,口琴等吹奏乐器,钢琴,鼓
学历:利物浦艺术学院
组乐队年龄:16岁
出道年龄:20岁
嗜好:写歌,写诗,画画(女孩子们,毒品。以前喜欢)
喜爱的食物:果冻,咖喱
喜欢的饮料:威士忌,茶
音乐上的爱好:传统摇滚(节奏与蓝调)
事业野心:变的有名有钱
家庭:父亲Freddie,母亲Julia,妻子小野洋子,儿子Sean、Julian,前妻Cynthia
代表作:Imagine, Love, In My Life, woman,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All You Need Is Love,Come Together,Happiness Is A Warm Gun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Oh My Love,Revolution, Norwegian Wood,
Ticket To Ride, Tomorrow Never Knows,Nowhere Man, Real Love

评价
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40.10.9——1980.12.8),大英帝国最高骑士勋章的拥有者(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简称 MBE),是一名摇滚音乐家,歌手,作曲家,艺术家,演员,和平主义者。他作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创始人之一而享誉世界。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组合是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歌曲创作组合之一,他们共同创作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摇滚歌曲。Lennon在电视中,电影(如A Hard Day's Night)中,著作(如In His Own Write)中,采访中展现出了放任不羁的性格和过人的机智。他作为和平主义者,艺术家的一些事迹饱受争议。
在The Beatles时期之后,Lennon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独唱歌手,在此期间,他发行了著名如"Give Peace a Chance"和"Imagine"之类的歌曲。经过1976到1980年的短暂隐退,Lennon带着他的全新专辑复出。但是,一月之后,他于1980 年12月8日在纽约被枪杀。
Lennon有两个儿子:Julian Lennon(首任妻子Cynthia所生),Sean Ono Lennon(第二任妻子,日本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所生)。
2002年,根据BBC的民意调查,John Lennon被被定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英国人中的第8位。2004年,在滚石音乐杂志的评论“流芳百世的人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名音乐艺术家 ”中,John Lennon名列第38位,而他和Paul McCartney一手创建的The Beatles则名列第一。

大事记
1940年10月9日 约翰·列侬出生于英国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6岁时,Mimi阿姨送给列侬一把吉他。
1956年 列侬组了第一个乐队the Quarrymen,团员有Pete Shotton, Nigel Whalley和Ivan Vaughan。
1957年7月6日 John到认识了保罗·麦卡特尼,对他的记歌词能力、乐器素养与演奏技巧大为激赏,列侬邀请保罗加入自己的乐队作为主吉他手。
1958年 列侬写了他生平第一首歌,"Hello Little Girl",这首歌在1962年由他们的经纪人布莱恩·艾恩斯坦录起来,作为给Decca唱片公司的试听带,可惜Decca的老板不喜欢。
1958年 保罗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1961年1月 披头士(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正式演出,在这儿的演出,为他们的锦绣前程铺了一条星光大道。
1962年5月 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3年 在一次的皇家表演中,John对坐在前排的王公贵族们说:你们可以摇动身上的钻饰项,发出的声音,绝对不会输给你们的鼓掌声。John的平民意识果然相当强烈。
1964年2月7日 The Beatles展开第一次美国巡回表演,二月九号The Beatles参加了The "Ed Sullivan Show on CBS",预估有超过四千万美国民众收看,而且他们也被安排与Elvis Presley会面。
1964年底 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 约翰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YOKO ONO),之后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
1969年11月(这个时间有多种版本,找不到确切时间),John Lennon在伦敦的画展上认识了Yoko,Yoko的艺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John,也促使了The Beatles的解散。之后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YOKO ONO的名字翻译成小野洋子还是大野洋子也还有分歧)
1969年 John和小野洋子(Yoko Ono)在直布罗陀结婚。年底John因为英国政府介入奈及利亚与越南问题,退还MBE勋章给英女皇。
1970年 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1970年 Beatles最后一次公开表演是在apple唱片公司屋顶,拍摄"Let It Be"的MTV。John认为Paul的"Get Back"歌词意有所指, "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可是John已是吃了秤陀铁了心,决心离团。
John Lennon的音乐,早期时受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Everyly Brothers, Buddy Holly的影响,64年认识Bob Dylan后,音乐思想就更深沉一些,和Yoko结婚以后,John真正成为具无产阶级意识的音乐艺术家。
70年代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 John在他的公寓门口被枪杀,凶手Mark David Chapman总共开了六枪。后来这名乐迷被警方抓获并被判终生居住在精神病院里。12月14日下午2点,全球的列侬乐迷集体为他致哀10分钟,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 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跨过2000年,“列侬热”重新兴起。大量有关这位文化偶像的书籍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Geoffrey Giuliano的《Lennon In America》、Robert Rosen的《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 Lennon》、《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 1970》。可以说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就连英国的利物浦机场也是用JohnLennon命名,并用上 JohnLennon名曲《imagine》中的歌词“Above us only sky”为标语

个人专辑
1 《UNFINISHED MUSIC NO.1: TWO VIRGINS》
发行: 1968年11月11日
录制: 1968年5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大野洋子(Yoko Ono)
专辑曲目:
Two Virgins Side One (14:16)
Two Virgins Side Two (14:44)
专辑时长:29:00
2 《UNFINISHED MUSIC NO.2: LIFE WITH THE LIONS》
发行:1969年5月26日
制作: 约翰-列侬(John Lennon) 和 大野洋子(Yoko Ono)
专辑曲目: Cambridge 1969 (26:31)
No Bed For Beatle John (4:41)
Baby's Heartbeat (5:09)
Two Minutes Silence (2:00)
Radio Play(12:40)
专辑时长: 51:01
3 《WEDDING ALBUM》
发行: 1969年10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大野洋子(Yoko Ono)
专辑曲目:
John & Yoko (22:43)
Amsterdam (24:59)
专辑时长:51:01
4 《THE PLASTIC ONO BAND--LIVE PEACE IN TORONTO 1969》
发行:1969年12月12日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大野洋子(Yoko Ono)
专辑曲目:
Introduction Of The BAND (1:49)
Blue Suede Shoes (2:16)
Money (3:25)
Dizzy Miss Lizzie (3:25)
Yer Blues (4:11)
Cold Turkey (3:35)
Give Peace A Chance (3:40)
Don't Worry Kyoko (Mummy's Only Looking for Her H和In The Snow) (4:48)
John, John (Let's Hope For Peace) (12:39)
专辑时长:39:50
5 《John Lennon & the Plastic ONO BAND》
发行:1970年12月11日
录制: 1970年10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大野洋子(Yoko Ono)和Phil Spector
专辑曲目:
Mother (5:36)
Hold On (1:54)
I Found Out (3:38)
Working Class Hero (3:50)
Isolation (2:54)
Remember (4:36)
Love (3:24)
Well Well Well (6:00)
Look At Me (2:54)
God (4:10)
My Mummy's Dead (0:50)
专辑时长:39:48
6 《IMAGINE》
发行: 1971年9月9日
录制: 1971年7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大野洋子(Yoko Ono)和Phil Spector
专辑曲目:
Imagine (3:04)
Crippled Inside (3:50)
Jealous Guy (4:15)
It's So Hard (2:28)
I Don't Want To Be A Soldier Mama, I Don't Want To Die (6:08)
Give Me Some Truth (3:17)
Oh My Love (2:45)
How Do You Sleep? (5:36)
How? (3:44)
Oh Yoko! (4:17)
专辑时长:39:26
7 《SOMETIME IN NEW YORK CITY》
发行: 1972年9月15日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大野洋子(Yoko Ono)和菲利-斯派特(Phil Spector)
专辑曲目:
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 (5:18)
Sisters, O Sisters (3:49)
Attica State (2:57)
Born In A Prison (4:06)
New York City (4:32)
Sunday Bloody Sunday (5:04)
The Luck Of The Irish (2:59)
John Sinclair (3:31)
Angela (4:08)
We're All Water (7:14)
Cold Turkey (8:36)
Don't Worry Kyoko (16:00)
Well Baby Please Don't Go (4:41)
专辑时长:91:08
8 《MIND GAMES》
发行: 1973年11月2日
录制: 1973年9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
专辑曲目:
Mind Games (4:14)
Tight A$ (3:39)
Aisumasen (I'm Sorry) (4:46)
One Day (At A Time) (3:10)
Bring On The Lucie (Freda Peeple) (4:15)
Nutopian International Anthem (0:03)
Intuition (3:11)
Out The Blue (3:23)
Only People (3:26)
I Know (I Know) (3:49)
You Are Here (4:10)
Meat City (2:48)
专辑时长:40:56
9 《WALLS AND BRIDGES 》
发行: 1974年9月26日
录制: 1974年6月--8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
专辑曲目:
Going Down On Love
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Old Dirt Road
What You Got
Bless You
Scared
#9 Dream
Surprise, Surprise (Sweet Bird Of Paradox)
Steel AND Glass
Beef Jerky
Nobody Loves You (When Your Down和Out)
Ya Ya
专辑时长:46:05
10 《ROCK AND ROLL 》
发行: 1975年2月17日
专辑曲目:
Be Bop A Lula
Stand By Me
Rip It Up / Ready Teddy
You Can't Catch Me
Ain't That A Shame
Do You Want To Dance
Sweet Little Sixteen
Slippin' & Slidin'
Peggy Sue
Bring It On Home To Me / Send Me Some Lovin'
Bony Moronie
Ya Ya
Just Because
专辑时长:39:39
11 《SHAVED FISH 》
发行: 1975年10月24日
专辑曲目:
Give Peace A Chance
Cold Turkey
Instant Karma
Power To The People
Mother
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
Imagine
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Mind Games
#9 Dream
Happy Xmas (War Is Over) / Give Peace A Chance (reprise)
专辑时长:41:42
12 《DOUBLE FANTASY 》
发行: 1980年11月15日
录制: 1980年8月
制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大野洋子(Yoko Ono)和Jack Douglas
专辑曲目:
(Just Like) Starting Over
Kiss Kiss Kiss
Cleanup Time
Give Me Something
I'm Losing You
I'm Moving On
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
Watching The Wheels
Yes, I'm Your Angel
Woman
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
Dear Yoko
Every Man Has A Woman Who Loves Him
Hard Times Are Over
专辑时长:45:07

《列侬回忆》——呈现愤怒的列侬
本书是《滚石》创始人扬·温纳对列侬的完整专访,被定义为“文化人物专访”的坐标,长期被其他媒体模仿借鉴。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一改往日留给公众温文尔雅的清纯形象。”《滚石》中文版主编郝舫这样评价,近日这本《列侬回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该书是1970年《滚石》杂志创始人扬·温纳对列侬的完整专访实录首度出版简体中文版,这篇长达13万字的访谈让《滚石》一举成名,更被定义为“文化人物专访”的坐标。
1967年21岁的扬·温纳创办了《滚石》杂志,他最大的动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和列侬碰面,1970年“披头士”解散,他与列侬作了深入的访谈,刊有列侬这篇访谈的那两期《滚石》,是该杂志最早卖断的两本。《列侬回忆》书中涉及列侬对其“披头士”身份的颠覆、披头士解散的真实原因、列侬与披头士其他成员的交恶、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富有激情的创作生活等等。从这些锋芒毕露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披头士”解散的真正原因是乐队成员每人都才华横溢,已经很难再合作下去。从列侬的言论中更能看见一个根本不愿意被供奉为神的人最不设防的内心,他极力妄图从公众和历史强加给他的重负之中获得自由,他的结论是“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如此而已”…… 郝舫指出,在这篇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24岁却无所畏惧的天才记者和一个30岁的天才媒体操控专家的角力,比如温纳一直想把问题拉回 Beatles,但显然列侬更有兴趣谈论离开Beatles无非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无论从记者的角度还是从受访者的角度,这都是一部可以进入教科书的访谈,这本书对于研究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也极为珍贵。”
“这是目前众多关于列侬书籍中,最有文献价值的两本之一,另一本是列侬在被枪击前两个月由《花花公子》为他做的访谈《AllWeAre Saying》,它们的特点都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后者呈现出的列侬风清云淡,我们已经计划引进。”该书的责任编辑孙瑞岑表示。

在1980年12月8日晚在达柯塔公寓大楼外面的街上向约翰·列侬这位摇滚史上最著名的明星连开五枪,列侬伤重不治身亡。而查普曼在凶杀现场被逮捕,后被判处终生监禁,并且在2000年以前不得假释。查普曼被关在最安全的纽约阿提卡监狱,迄今服刑 24年,纽约州假释处以前驳回了查普曼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的四次假释请求。
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在前几年向当局提交申请,请求拒绝查普曼的假释请求。纽约假释处的发言人希瑟·格罗尔说,有50封信和1100人具名的请愿书反对对查普曼假释,只有三封信是请求同意查普曼假释的。查普曼递交假释请求书的下一次机会将在2010年8月。
在列侬被刺杀的公寓处,许多女孩子举着自己心中的偶像涕泪满面,痛不欲生
1980年8月,沉寂了多年的列侬与妻子开始录制他们最著名的专辑《双重梦幻》(Double Fantas y)》。他们雄心勃勃地计划从日本启程向西经过欧洲到纽约,向世界推出这部专辑。但是,他们没能实现这个愿望。1980年12月8日晚10点49分,列侬在他的公寓前被枪杀,倒在血泊之中。洋子惊恐万分地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
凶手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很快落网并被判处20年监禁。但法律的公正却无法弥补失去列侬的损失,这是全世界的巨大缺憾。列侬无与伦比的智慧、优美动人的歌声永远地失去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位人类灵魂的开拓者,像他这样的天才我们此生再难拥有。
列侬是甲壳虫乐队的核心人物,也是四个披头士中最有艺术才华和思想深度的人。他在乐队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对其他人的生活的影响上。列侬和妻子辛西垭的感情一直很好,并生有一子朱利安,然而自从他邂逅日本先锋派女艺术家大野洋子之后,他的情感世界乃至艺术之路都发生了巨变。
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末解散后,列侬与大野洋子曾进行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先锋艺术探索,一时为人侧目。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还做出了一系列大胆行动,一时被美国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1975年,他们的孩子出世使列侬感觉到自己“像帝国大厦一样高大”,从此他潜心在家养子,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日子。直到1980年重新出山后迅速被刺。
假设有人让你选出摇滚史上最优秀的摇滚乐队,如果“甲壳虫”(TheBeatles)乐队只能列第二的话,那么第一的名额也只能是空缺的。而在这支世界流行乐史上最传奇的乐队中,约翰·列侬是灵魂。
2005年12月8日是列侬去世25周年,全球乐迷及知名人士祭奠列侬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好莱坞导演贾雷特·舒弗尔率先决定以枪杀案作为主题,来拍摄一部关于列侬生命最后一周的电影。
而列侬的遗孀大野洋子更是早早地准备了一本名为《MemoriesofJohnLennon》的回忆录,该书已经于12月1日正式面世,包括伊基·波普、米克·贾格尔和雷·查尔斯等著名音乐人都在这部书里表达了对这位摇滚英雄的怀念。
更重要的是,在10月下旬,72岁高龄的大野洋子重踏上东京武道馆的舞台,首次独唱了“甲壳虫 ”的经典名曲,用来纪念早逝的丈夫。虽然是因为这位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加速了“甲壳虫”的解体,而不被虫迷们欢迎,但也正因为有了她的出现,才让列侬后期的音乐作品绽放出一种无人可以效仿的梦幻色彩来。而这份童话般的纯真,不仅是当今流行乐最缺乏的宝贵养分,也是纪念列侬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种种形式背后,应该真正领悟的精神所在。
告别列侬告别摇滚
1960年的利物浦,四个年轻人带着他们稚气未脱的笑容和对爱情、对生命的歌颂,用不规整的和弦与嬉皮的歌词打破了当时流行歌坛靡靡之音盛行的传统,用一种更接近人性的创作方式缔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进一步催化了西方嬉皮文化的发展。今年是“甲壳虫”乐团组建45周年的纪念年,他们依然是世界乐坛的宠儿,内地在下半年引进的再版《黄色潜水艇》专辑依然能保持热销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980年的12月8日晚11点,随着纽约上空的五声枪响,列侬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整个世界开始哭泣,解散十年的“甲壳虫”乐队最后的一丝重组希望被彻底毁灭,整个西方社会永远失去了一个嬉皮文化国度里的国王。曾经代表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嬉皮精神的摇滚乐倡导的仁爱与和平、自由和独立的音乐精神,已经完全被声色犬马的娱乐性所替代,再也难现昔日纯粹自然的本性色彩。

光辉一生
● 1940年10月9日 列侬在利物浦出生 ●
约翰?温斯顿?列侬1940年10月9日午后6:30分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阶层家庭里,这是一个被上帝贴上标签、拥有核弹般能量的婴儿。列侬的父亲在小列侬只有三岁时就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因此,列侬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寄宿在位于沃尔顿郊区的姨母家里。
列侬的父母是 Julia 和 Alfred Lennon,在他出生之前那周,利物浦正遭受剧烈的空袭,但在列侬出生那晚轰炸却暂时停息。列侬很难见到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常常出海,而且一出发就失去连络,他的母亲 Julia 觉得她不能照顾好列侬,因此送他去和他的伯母咪咪 ( Mimi ) 及叔叔乔治同住。列侬的母亲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不如说比较像一位好朋友。
可能是由于失去了父亲的缘故,列侬在姨母家时一直是一个很不听话而且反抗性格极强的孩子。他经常逃学,也不好好做作业而是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16岁时,在姨母的极力劝说下,列侬所在中学的校长同意为他写一封推荐信,这样他就可以前往利物浦的艺术学校学习。
1952年9月,列连进入 Quarry Bank 初级中学,他开始显示一些优秀的天赋,例如作家和艺术家,他在较一般儿童较早的年纪就开始阅读书籍。
●1957年初 列侬组建摇滚乐队●
1955年,列侬的叔叔乔治过世,列侬十分伤心, 对他而言叔叔乔治既像是父亲又像一位好友。
进入Quarry Bank艺术学校之后,列侬很快喜欢上了音乐,还购买了一只吉他,并于1955年初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摇滚乐队“the Quarrymen”(采石工人),唱所有的游行歌曲,它正是几年后名噪一时的披头士乐队的前身。在乐队逐步发展的十年时间里,列侬一直担任乐队的主要歌手和词作者,与他一同负责歌曲创作的还有1956年结识的保罗?麦卡特尼,当时年仅14岁。尽管他们两人仅共同创作了几支披头士乐队最著名的歌曲,但却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承诺为乐队的发展投入全部的创作才华。至1958年,麦卡特尼的好友,16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在乐队组建后期,列侬所写的歌曲大多充满神秘色彩,而麦卡特尼的歌曲则更倾向于流行乐。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列侬成为乐队中第一个吸毒的人,他还鼓励其他人和他一样学习喻咖。 1960年,列侬组建了他的“披头士”。并开始在各地的俱乐部演出。第一支单曲《my bonnie》诞生。很快他们就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乐队。
●1962年6月6日 披头士正式亮相●
1961年底,列侬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莱恩?爱普斯坦。1962年5月,披头士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当披头士遇上布莱恩?爱泼斯坦,整个历史从此改观。在他的带领下,1962年6月6日,披头士来到伦敦。录制了第一首单曲《Love Me Do》,披头士被正式介绍给了世界。
当披头士们于1963年9月在不列颠诸岛上获取了“单曲第一名”、“专辑第一名”、“持久不衰的唱片畅销记录”等殊荣时。他们已是英国首屈一指的摇滚明星,一场观众就达1500万。青少年一见到他们就着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报纸上的醒目标题都在谈论披头士。全世界都听到了这样一个名词――“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
这一年的8月23日,他和辛西娅结婚,并在1963年4月8日生下他们的儿子朱利安。
●1964年2月7日 披头士赴美 征服世界●
到了1963年底,整个英国都已经为了披头士而疯狂,毫无疑问,这一年整个英国都是属于披头士的。而他们的成功并不止于此。他们已经准备去赢得美国并由此而征服世界。他们和1964年的春天一起跨过了大西洋,一起到美国的还有他们的《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美国,他们见到了鲍勃?迪伦。一切就象一场梦,而披头士是一群追梦的人。唱片10天内销售了50万张,这在今天仍然是个天文般的数字。披头士就象是天地间最为强暴的龙卷风,所过之处,一片疯狂,没有人可以阻挡,再道貌岸然的卫道士也只能目瞪口呆。
1964年2月7日,当布莱恩率领披头士一行人抵达美国纽约的肯尼迪机场时,这个世界著名的航空港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骚动,未等舱门打开,崇拜者的欢呼声就压过了飞机发动机的隆隆声,披头士的到来,使整个美国为之震撼了。当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离开美国后的披头士趁热打铁横欧洲,然后是香港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30万歌迷夹道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一切来得如此的容易,披头士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征服了世界。1964年还没有过完,他们的歌迷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点唱机上,都有他们的声音!
1965年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辉煌,这一年标志性一个事件是《yesterday》单曲的问世。这一支单曲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年后人们再回忆时才发现这首歌曾经预示了那么多。不管怎么说这支歌很成功,它一如既往地被披头士的歌迷们所接受,评论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文字,人们承认,《yesterday》奠定了披头士在音乐上自己的历史地位。
在组建披头士乐队后不久,列侬就与音乐学校的一名女同学辛西娅?鲍维尔结婚,并与她在1963年生下一子,取名朱利安。但是,两人的婚后感情却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在列侬公开与美籍日本女子大野洋子(YokoOno)约会之后,夫妻感情日渐冷淡。
1968年,辛西娅与列侬离婚,使得列侬终于得以与洋子共同生活在一起。与此同时,就在披头士乐队于1968年成功发行了被誉为“白金唱片”的“The Beatles”之后,列侬与洋子还发行了他们共同创作的唱片《两个处子》(Two Virgins)。由于其封面是列侬与洋子的裸照,因此很多音像商店都禁止出售这张唱片,随后又组建了“塑胶洋子乐队”(Plastic Ono Band)。此后,列侬与洋子的关系渐渐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记者都猜测洋子“控制”着列侬的生活,因而对当时正受到公众喜爱的披头士乐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这一年,披头士成立了自己的苹果公司(Apple)。
●1969年 与大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
1968年,大野洋子在伦敦的一次旅行中结识了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两人从彼此身上得到能量,一年后喜结良缘。这段充满迷幻色彩的爱情改变了洋子的一生,也改变了约翰音乐事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结合以及他们在一起为和平和音乐所作的努力至今依然被很多人议论着。
1969年春天,列侬与显然已怀有身孕的洋子一起前往欧洲“度蜜月”,并于3月20日在直布罗陀结婚。1969年5月,这对新人回到英格兰,但不久洋子就流了产,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发生过几次。为了摆脱失去孩子的痛苦,列侬与洋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录制了两张唱片,其中一张名为“婚姻金曲”,其B面全都是列侬与洋子相互叫喊对方名字的叫嚷声。1969年夏天,列侬还与洋子一起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参加9月份举行的一次摇滚音乐节,当时的场面非常热烈,后来列侬的演出录像还进行了大范围的转播。
两人在蒙特利尔度蜜月时有过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动(Bed-inForPeace)。这个行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大野洋子和列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馆的大床上整整7天不下床,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和拍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夫妇俩鲜明地将反战和宣扬和平的理念融进他们的艺术创作中。然而,艺术家良好的初衷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他们另类的表达方式被一些人指责为有伤风化,而更多的指责是针对洋子的,很多前披头士迷们甚至认为是这个怪诞的东方女人把约翰给带坏了。面对当时的舆论压力,洋子说:“当我们被指责时,我们很惊讶,因为我们以为人们会喜欢它,然后约翰说‘这太糟糕了’,因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后来又有人指责披头士乐队的解散是因为她和约翰的婚姻引起的,洋子说:“现在人们不这么说了,因为他们知道,乐队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解散的,女人是很容易被责备的,尤其是一个刚刚走近他们的亚洲女人。”除此之外,还有人指责她利用约翰的名义赚了很多钱,在这些指责面前,洋子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我知道我的本质,我不引以为耻。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我完全不是那样的,我就丝毫不会在意。”
1980年12月,列侬死后,洋子继承了他三亿英镑的财产,这也是有些人们对她忿忿不平的原因。
1969年5月 “给和平一个机会!”
1969年5月,越战爆发。作为一个坚定的反越战主义者,列侬为了向世界发出这种呼声,他采用了一种看似非常偏激的方式——和大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的静坐示威,他们高喊“给和平一个机会”,并向全世界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 他们这种行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众说纷纭。但难以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反对战争的极大关注。
当时,有记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用音乐与爱能够制止希特勒与法西斯主义吗?(这是一个对所有和平主义者都构成挑战的问题。)大野洋子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希特勒时代的一个犹太女孩,我将会接近他并成为他的女朋友,在床上十天之后,他便会按我的思路进行思考。这个世界需要沟通,而做爱是一种沟通的绝妙形式。”
这是一种似乎可笑而且极端的说法,然而在其艺术家式的夸张后面,不难看出一直影响着摇滚乐手的有时候显得十分固执的个人观念。它视个人之间的沟通为“革命”的根本问题,视个人向真正自由的接近为社会变化的前提。
与丹尼尔?贝尔诸人的观念相比,这是一种反向的因而是更加积极的个人与社会关系论,因为它不是视困惑为病态,而是视之为一种必然,并强调在个人成为自我实现者之前,一切“革命”都是徒劳,而暴力和组织更是于个人的创造性实现毫无益处。一句话,个人比组织重要,和平比暴力重要,做爱比战争重要。
列侬曾在《黑矮子》上发表他的《极为公开的公开信》,公开表示:“我根本不在乎你是左派、右派、中间派或任何其他狗屁组织的成员……我并非惟一反对官方的人,而且你也不是。让我来告诉你这世界上什么最讨厌:是人。难道你因此而想把他们都干掉?还没等你说让我们重换脑筋,一切便不可挽回了。你拿一个成功的革命给我瞧瞧,不管是伊斯兰教革命、基督教革命、资本主义革命还是佛教革命等等,全都是头脑发烧,仅此而已。”
列侬的“反战”行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众说纷纭。但难以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反对战争的极大关注。
这时候的列侬还开始更多地参与政治,他向各个城市呼吁结束越战的音乐公告牌评选机构捐款,而且还拒绝接受英国女皇颁发给他的奖金,以作为对英国帮助美国的抗议。
就在列侬与洋子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同时,他与披头士乐队其他成员间的合作却日益减少。1969年底,列侬通知其他成员说他准备离开乐队,但由于他当时正与EMI商谈签约的事宜,因此有关离开披头士的决定一直处于保密之中。
●1970年4月 "上帝放手" 披头士解散了●
没有人去想太阳辉煌是在燃烧自己,它的结果只有一个——坠毁。这时的披头士如日中天,但他们已经开始疲倦。
披头士风光无两的是,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掉入了一个黑洞里,音乐成了取悦人们的工具,这是一种象征,人们并不需要知道他们在唱什么表达什么,名气已经上升为图腾。当他们从演唱会、唱片中脱身出来,他们发现自己成了马戏团的小丑。
披头士的成员之一乔治决心改变。乐队重新回到录音室里继续自己的音乐实验。1966年是转变的一年。“概念专辑”因此而产生。披头士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看起来都不错,列侬的《便士港》和《永远的草莓地》在布莱恩的操作下以两个A面发行了单曲。但致命的打击却在这时候到来,1967年8月27日,布莱恩因为过度服用安眠药死在自己的寓所。
上帝对披头士放了手。
布莱恩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他和大多数经理人不一样,对披头士完全是一种感情投入。他从不做不利于乐队的事,并且利用自己的才能打理披头士音乐外的所有事情,他全心全意地为披头士服务,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和经纪人!
没有了布莱恩,披头士开始迷失方向,四年后的某一天,列侬对一个采访他的记者说:“(布莱恩的死使)我们解散了,那是崩溃!”
披头士做过很多努力,想从布莱恩的死中解脱出来,但高潮已过,没有人可以避免披头士走向没落,或者用没落这个词是不对,当披头士还是披头士的时候,它永远是最好,但它的组成人员开始单飞,每个人开始自己的事,披头士在1967年布莱恩去逝时,已经开始解散了。
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1970年2月,列侬重新回到音乐创作中来,他创作的“Instant Karma”成为当年最著名的十大歌曲之一。两个月后,麦卡特尼在发行自己的第一支单曲的同时正式宣布披头士乐队解散,这一举动让列侬感到非常气愤,因为是他首先表示要解散乐队,而且他认为这一消息应该由自己宣布才对。于是,在后来的歌曲创作中,列侬一直将麦卡特尼视作敌人,并创作了好几首表达自己愤怒之情的歌曲。
大野洋子,人们熟知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的丈夫是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这段婚姻使她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也招来无数人的指责。有人指责披头士乐队的解散是因为她和列侬的婚姻引起的,2004年,大野洋子回应此事时说:“现在人们不这么说了,因为他们知道,乐队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解散的,女人是很容易被责备的,尤其是一个刚刚走近他们的亚洲女人。”除此之外,还有人指责她利用约翰的名义赚了很多钱,在这些指责面前,洋子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1971年 列侬单飞 《Imagine》发行●
1971年是列侬创作最丰富的一年。列侬与洋子春天时移居美国纽约,他们当时居住的公寓后来都成了人们参观的地点。到达美国后,列侬很快便融入美国社会,他与名为“芝加哥七人团体”的激进组织打得火热,并非常热衷谈论政治问题。那年秋天,列侬发行了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单曲《Imagine》,该乐曲涉及到了他个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政治问题,由于风格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太相同,更容易令乐迷接受而成为最流行的曲目之一。这一年的10月,他为《Imagine》补充发行的选集,也在各国登上了排行榜的第一名。专辑中的Jealous Guy也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
而此时麦卡特尼沉寂了一段时间,作品在排行榜上表现并不好,不过他后来的Live and Let Die也被歌迷们当作了经典,直到那时Paul的歌又在排行榜上有了起色。列侬政客们的仇视也在这张专辑里的《Gimme Some Truth》里表现了出来,形象的表现出了当时政治家的形象,这首歌也被视为了列侬的一首名曲。在音乐的曲调上《imagine》显得很简朴和纯净,但和这种简朴联系起来的却是超越了时间界限的歌词,也正是这点使它成为了上世纪最出色的一首歌。12月,一首圣诞单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也发行了,这是另一首注定会年年重新发行的不朽作品,同样里面也有象《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这样简单但又很尴尬(这里原文用词既为embarrassingly)的歌词。
数年后来从来自纽约的消息说:这两张专辑中包含的数首政治色彩强烈的歌曲,是列侬在与激进分子联系最密切的时期创作的。《Luck Of The Iris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看起来歌曲轻快,但歌词里面包含了严苛的评论。这张专辑表现出反抗精神最强烈的是另一首被列侬称为“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的歌曲,这次他又成为了这场争取妇女权益运动的带头人,虽然妇女权益成为时尚是在十年以后。接下来的几年,他登上了飞机开始对抗遣返及争取绿卡的活动。在1973年他又推出了专辑《Mind Games》,这张专辑揭示了他与大野洋子之间存在的问题。随后他变一个人居住在了洛杉机开始了与毒品和酒精的一段“亲密时光”。在这段烦躁的时间里列侬发表了专辑《Walls And Bridges》,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婚姻的题材,并且奇迹的冲到了排行榜的首位。
1972年年初,由于美国移民局以1968年列侬因持有大麻被定罪拒绝为他颁发工作许可证,列侬开始了与美国移民机构的斗争。他与纽约当地的激进乐团共同创作了一些纯属政治作品的歌曲,这些歌曲无论是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而言都没有获得成功。 1973年,美国移民局下令要求列侬离开美国,但遭到了他的拒绝。
1974年列侬与洋子分居,并一个人移居洛杉机。在后来的两年内,列侬染上了很重的毒瘾,并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晚宴和夜总会等场所。在这期间,列侬与艾顿?约翰相识并成为好朋友,两人共同创作了名为《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Night》的歌曲,这是列侬1974年东山再起后的成名作。1974年感恩节的夜晚,列侬与艾顿-约翰一同出现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为观众献艺,但这次的公开亮相却成为列侬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到1975年年底,列侬的感情生活开始出现转机,在艾顿?约翰的帮助下,他与洋子之间的分歧有所缓和,同时令他感到高兴的是,那年10月美国一家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美国移民局要求列侬离开美国的命令,这多少也让列侬感到如释重负。1976年,洋子再次怀上了身孕并于同年10月9日(这一天正好是列侬本人的生日)生下了孩子希恩。此时的列侬已宣布退出乐坛专心照顾希恩和家庭,而洋子则负责处理列侬商业上的事情。列侬说:“从15岁起我就投身于音乐事业,现在我太累了,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叫别人在这里开始吧!”列侬摇身一变,成了标准的爱家好男人,他们经常全家出国旅行,这大概是列侬一生中最平静和安详的阶段。
●1980年12月8日 列侬遇刺 歌声永存●
1980年年初,列侬宣布复出乐坛并签署了新的歌曲创作合同。同年夏天,他与洋子再次合作录制了一张新唱片“Double Fantasy”,该唱片于当年11月正式发行。由于这张唱片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人们都认为列侬这次一定会东山再起。但谁知就在这一年的12月8日,列侬却被一名乐迷射倒在自家门口,据称这名精神不太正常的乐迷查普曼当时向列侬连开五枪,致使他在几分钟之后就身亡。而就在当天早些时候,查普曼还与列侬见过面,并请列侬在他购买的列侬专辑上签名留念。后来查普曼被警方抓获并被判刑。12月14日下午2点,全球的列侬乐迷集体为他致哀10分钟,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几乎就是在列侬的心脏在医院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全世界歌迷的反应空前的悲痛,这种场面只有在国家的领导人和皇室成员去世时才会看到。他在披头士以及单飞后的所有专辑都立刻重新发行,销量和唱片的排名简直就象披头士的全盛时期。列侬如果有在天之灵,他一定在看到人们的行动,然后朝人间投来了一个完美的微笑。
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 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末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永远怀念JOHN LENNON


John Winston Ono Lennon[nb 1] MBE (born John Winston Lennon, 9 October 1940 – 8 December 1980) was an English singer, songwriter and peace activist who gained worldwide fame as the founder, co-lead vocalist, and rhythm guitarist of the Beatles. His songwriting partnership with Paul McCartney remains the most successful in musical history. In 1969, he started the Plastic Ono Band with his second wife, Yoko Ono. After the Beatles disbanded in 1970, Lennon continued a career as a solo artist and as Ono's collaborator.

Born in Liverpool, Lennon became involved in the skiffle craze as a teenager. In 1956, he formed his first band, the Quarrymen, which evolved into the Beatles in 1960. He was initially the group's de facto leader, a role gradually ceded to McCartney. Lennon was characterised for the rebellious nature and acerbic wit in his music, writing, drawings, on film and in interviews. In the mid-1960s, he had two books published: In His Own Write and A Spaniard in the Works, both collections of nonsense writings and line drawings. Starting with 1967's "All You Need Is Love", his songs were adopted as anthems by the anti-war movement and the larger counterculture.

From 1968 to 1972, Lennon produced more than a dozen records with Ono, including a trilogy of avant-garde albums, his first solo LP 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top 10 singles "Give Peace a Chance", "Instant Karma!", "Imagine" and "Happy Xmas (War Is Over)". In 1969, he held the two week-long anti-war demonstration Bed-Ins for Peace. After moving to New York City in 1971, his criticism of the Vietnam War resulted in a three-year attempt by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to deport him. In 1975, Lennon disengaged from the music business to raise his infant son Sean and, in 1980, returned with the Ono collaboration Double Fantasy. He was shot and killed in the archway of his Manhattan apartment building by a Beatles fan, Mark David Chapman, three weeks after the album's release.

As a performer, writer or co-writer, Lennon had 25 number one singles in the Billboard Hot 100 chart. Double Fantasy, his best-selling album, won the 1981 Grammy Award for Album of the Year. In 1982, Lennon was honoured with the Brit 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Music. In 2002, Lennon was voted eighth in a BBC poll of the 100 Greatest BritonsRolling Stone ranked him the fifth-greatest singer and thirty-eighth greatest artist of all time. He was inducted into the Songwriters Hall of Fame (in 1997) and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twice, as a member of the Beatles in 1988 and as a solo artist in 1994).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