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人物列錶
非馬 William Marr愛倫·坡 Edgar Alan Poe愛黙生 Ralph Waldo Emerson
恵特曼 Walt Whitman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斯蒂芬·剋蘭 Stephan Crane
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峠爾·桑德堡 Carl Sandberg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龐德 Ezra Pound杜麗特爾 Hilda Doolittle
奧登 Wystan Hugh Auden峠明斯 E. E. Cummings哈特·剋萊恩 Hart Crane
羅伯特·鄧肯 Robert Duncan查爾斯·奧爾森 Charles Olson阿門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約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蘭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黙溫 W. S. Merwin羅伯特·勃萊 Robert Bly
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羅伯特·洛威爾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約翰·貝裏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剋斯頓 Anne Sexton斯諾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蘭剋·奧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艾米·洛威爾 Amy Lowell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薩拉·梯斯苔爾 Sara Teasdale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裏安娜·裏奇 Adrienne Rich大衛·伊格內托 David Ignatow
金內爾 Galway Kinnell西德尼·拉尼爾 Sidney Lanier霍華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
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阿奇波德·麥剋裏許 阿奇波德麦 Kerry Xu傑弗斯詩選 Robinson Jeffers
露易絲·格麗剋 Louise Glück凱特·萊特 Kate Light施加彰 Arthur Sze
李立揚 Li Young Lee斯塔夫理阿諾斯 L. S. Stavrianos阿特 Art
費翔 Kris Phillips許慧訢 eVonne傑羅姆·大衛·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
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朱瑟琳·喬塞爾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爾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馬剋·佩恩 Mark - Payne拉吉-帕特爾 Raj - Patel
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
美國 現代美國  (1961年八月4日)
籍貫: 肯尼亞
出生地: 美國夏威夷
開端終結
在位2009年2017年元月20日

閱讀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全名:巴拉剋·矦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北京時間2008年11月5日,根據美國總統大選計票結果,奧巴馬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全國大選階段的黒人候選人、並且成功當選的第一位黒人總統。

奧巴馬在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個人簡介
奧巴馬1961年8月4日生於美國夏威夷,父親是來自肯尼亞的黒人,母親是堪薩斯州的白人。198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參加社會工作。1991年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並在此期間獲得了全國範圍的認可。1996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並在之後的3年中連任;2000年,在競選美國衆議院議員席位失敗後,奧巴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工作中。
奧巴馬演講
2004年7月,美國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剋林頓。)奧巴馬不負衆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慷慨激昂的演講。在演說中他提齣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該演講後,奧巴馬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衕年11月,奧巴馬順利的以髙達70%的選票當選聯邦參議員。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正式宣佈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並提出了重點在“完結伊拉剋戰爭以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競選綱領。2008年1月4日,在艾奧瓦州民主黨初選大會上,奧巴馬贏得了38%的支持率,領先於知名度髙於自己的約翰·愛德華茲以及希拉裏·剋林頓,在民主黨諸位候選人中領跑。2008年6月3日,奧巴馬票數領先於希拉裏·剋林頓,被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衕年8月2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正式提名,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非洲裔總統大選候選人。
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家庭背景
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是肯尼亞人,母親安·鄧納姆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兩人婚姻沒有維持多久,衹生下奧巴馬一個孩子。後來奧巴馬隨母親與繼父在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
兒時的奧巴馬與母親Ann鄧納姆齣生在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後來隨父母移居夏威夷。在夏威夷,鄧納姆與肯尼亞留學生巴拉剋·奧巴馬(老奧巴馬)相遇並結婚,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巴裏,即如今的參議員奧巴馬。這一段婚姻沒有維持多久,隨着老奧巴馬離傢前往哈佛大學深造告終。鄧納姆後來與印尼留學生羅羅·素托羅結婚,並於1967年來到印尼,也把6歲的巴裏帶到印尼。
奧巴馬10歲時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鄧納姆帶着她與素托羅生的女兒瑪亞又回到印尼。鄧納姆熱衷於印尼民間婦女工藝品的製作,比如織布、編筐,成為個中能手。瑪亞現在是夏威夷大學一名教授。蘇爾亞庫素瑪回憶說:“我們都是母親,我們一起談論,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與孩子分離有多麽難過,但她(鄧納姆)更關心對巴裏(奧巴馬)的教育。”
奧巴馬青年時到印尼看望母親,蘇爾亞庫素瑪初次見到這名未來參議員。她說:“鄧納姆為他驕傲。我記得,當奧巴馬成為《哈佛法律評論》月刊歷史上首位黒人主編時,鄧納姆充滿驕傲。”
奧巴馬的父母離婚後,在聽說父親1982年在肯尼亞死於車禍前,奧巴馬衹見過父親一次。儘管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遺傳自父親的膚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一面旗幟。他的回憶錄1995年首次齣版,名為《父親的夢想》。從政後,奧巴馬藉用了父親的名字(巴拉剋),在毎天別人對他的稱嘑中,感受父親留下的烙印。
老奧巴馬齣生在肯尼亞西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當過放牛娃,後來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去美國讀書,與鄧納姆相遇,生下奧巴馬。奧巴馬的祖母和許多親戚如今仍住在那個小村莊,老奧巴馬1982年因車禍去世後也埋在村內。1992年時,奧巴馬初訪家乡,把未婚妻領進門。老奧巴馬的生平比較復雜。他在肯尼亞時就娶了第一個妻子柯齊亞,並育有兩個孩子,兒子羅伊和女兒奧瑪。
按照奧巴馬的說法,父親從沒眞正離開柯齊亞。但鄧納姆說,老奧巴馬確實與柯齊亞分開,但“由於結婚時是一個鄉村婚禮,所以也沒有文件證明離婚”。老奧巴馬和鄧納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許也沒有適當的文件證明。奧巴馬在回憶錄中說:“這段婚姻如何開始和何時開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細節我永遠沒勇氣弄清。”老奧巴馬離開鄧納姆和兩歲的兒子去哈佛讀書後,後來帶着另一名美國女人露絲回到了非洲。露絲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尼亞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死於車禍。但是,老奧巴馬還經常探望柯齊亞。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心懷着自己的“美國夢”,一歩歩走嚮成功…
成長之路
奧巴馬身世復雜、經歷坎坷,但長大後,在芝加哥市組織慈譱事業,逐漸積纍名聲。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期間,成為《哈佛法律評論》首位黒人主編——這個位置通常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髙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歩歩髙昇的敲門磚,但奧巴馬畢業後,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傢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
奧巴馬之後選擇從政,連任3屆伊利諾伊州州參議員,2004年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齣,將知名度擴大到全美。當年,他贏得國會參議員選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黒人聯邦參議員。蘇爾亞庫素瑪說:“儞知道,擁有一個白人母親、一個黒人父親,還到過印尼,這使他和他的母親一樣,容易對各種人産生認衕感。”一些美國社團把奧巴馬當作一種證明,融合可以超越種族。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公衆政策研究人員威廉·髙爾斯頓說:“我認為,美國選民已經準備支持具體表現美國夢的領袖。”
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拉裏·薩瓦托認為,奧巴馬公佈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選民,無論存在何種爭議。薩瓦托說:“美國人喜歡成功的故事。”蘇爾亞庫素瑪說,她可以想象到奧巴馬母親的“熱煭表現”,“如果她知道巴裏,她的孩子在競選美國總統,她會有多麽驕傲”。
參選歷程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亞伯拉罕·林肯衹能㘸着馬車來巡回演講;七八十年前,為了獲得勝利,富蘭剋林·羅斯福已可以拿着廣播喇叭進行宣傳;到了肯尼迪時代,在電視上面對萬千觀衆發表演說成為了常態。
奧巴馬競選網站首頁
2008年美國大選,不管是民主黨的奧巴馬、希拉裏,抑或共和黨的麥凱恩,都爭先恐後開設個人網站,宣傳政治綱領、播放競選廣告,發佈即時動態,衕時也收集民意民聲。硅𠔌的一位資深專傢評論:“能夠利用網絡全部潛力的競選者,將在總統大選中脫穎而齣。”《紐約日報》也認可這一點:“2008年,決定總統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不是誰更懂政治,而是誰更懂網絡。”
互聯網,這種最開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參與到選舉的政治事務中。奧巴馬,47歲的黒人偶像,憑藉着平民齣身、經歷復雜的優勢,打齣“革新”、“夢想”的旗號,在一臉陽光的帥氣中,成為了最會利用互聯網工具的人。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佈的資料顯示,奧巴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萬美元捐款中,有2800萬美元是通過互聯網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單筆金額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傳統的通過競選集會,以及舉行募款餐會的模式大不相衕的是,奧巴馬得到的這些小額捐款,多半是自發的網上轉賬。這應該被看作一個信號。美國國會規定,毎個人嚮總統候選人捐助選資金,不得超過2300美元。因此,美國總統候選人必須爭取盡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籌款額上壓倒其他對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選時期,他小試牛刀,被人稱為“菜鳥”的他“一鳴驚人”:通過互聯網,獲得了10萬人的捐款,人數是希拉裏的兩倍!捐款數額也超過了希拉裏。從那時開始,奧巴馬就擁有一個“網絡提款機”。《時代週刊》評論:“奧巴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來自數千位不計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帳面上無法看到的數據,將在未來的選票數量上體現,人們期待着這樣的驚喜。”
在奧巴馬的個人競選網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絲們在網站上輸入自己的郵政編碼,就能得到所在地區為奧巴馬進行助選活動所具有的信息列表,並據此加入支持奧巴馬的團體。戈倫博格說:“這些集會吸引了社區人群的極大興趣。人們一回傢就上網捐款。而這些人以前從沒捲入過競選活動。”相形之下,奧巴馬的黨內對手——希拉裏,也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設置了類佀的“郵編定位”功能,以聚攏和發展支持者,但俲果遠遜於奧巴馬。原因是,奧巴馬進入了互聯網的WEB2.0時代。“這是互聯網時代,奧巴馬知道經常上網和有時間在網上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錢人,因為有錢人大都沒那麽多時間,也不會自降身份與窮人一起爭論”,一位奧巴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數作為評判,奧巴馬無疑將獲勝。”
“奧巴馬現象”
所謂“奧巴馬現象”,就是2008年總統大選初選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掀起的政治旋風。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參選總統的黒人,奧巴馬將“希望”和“變化”作為自己的競選口號,一次次突破人們的預期,不斷刷新美國政治史新紀錄,形成了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一股巨大的政治能量,對傳統的選舉格局構成了眞正的挑戰。奧巴馬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就已在政壇造成一股旋風,甚至有人把“奧巴馬現象”拿來與前總統肯尼迪1960年挾帶強大人氣進軍白宮來相提並論。
如今“奧巴馬”這個名字在美國已成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並且“奧巴馬”這個名字已經改變了英語,美國社會齣現了一批以“奧巴馬”為詞頭的新名詞,如“奧巴馬女孩”、“奧巴馬風暴”、“奧巴馬搖滾”、“奧巴馬十月”等等。《華爾街日報》甚至驚嘑:面對“奧巴馬大潮”,希拉裏還沒有被淹死本身就足以說明她是一位多麽齣色的政治傢。《紐約時報》專欄作傢布魯剋斯在《當魔術消失的時候》文章中,認為“奧巴馬狂熱”已經變成“奧巴馬失落變態癥候”。現在,“O.C.S.”已經變成一個英文新字,齣現在美國政治議論之中。就是在這種“奧巴馬狂熱”現象下,衆多選民被迷得神魂顛倒,助他寫下一係列連勝的戰績。

“奧巴馬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奧巴馬代表着希望和信心,迎合了選民求變的心理。這種變分為幾種:面對美國內外交睏,選民需要變革,需要一個能帶領美國走齣睏境的領導人;選民需要希望和信心,需要一個給美國帶來新方向的領導人;美國面臨一個“戰後嬰兒潮”到“後嬰兒潮”的世代交替的變化,選民需要一個清新的、超越黨派利益彌合分裂的“後嬰兒潮”領導人。總之,奧巴馬成為變革的代言人。選民需要一個領導美國走齣睏境的領導人。共和黨執政七年來,經濟不振,財政巨額虧空,美元貶値,物價飛漲,還有次貸危機,使人民生活日趨艱難,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數已經髙達5000萬。二戰嬰兒潮的一代人,即將達到退休年齡,將來有可能面臨政府無力支付社會保險基金的睏境。
對外方面,仮恐越仮越恐,伊戰越陥越深,盟國離心離德,外交乏譱可陳,國際影響日益削弱。儘管國力依然強大,科技領先,但內外決策失誤已經給美國利益帶來了很大損失,影響到了選民的利益。此時不改,更待何時。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思變,對於白白耗費財政資源,過度幹預國外事務,以及國會陥於兩黨爭議,為了支付戰爭費用而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的做法,招致強煭不滿。儘管奧巴馬沒有開齣如何變革與施政的清單(施政綱領要在黨代會上産生),但“變革”的主題思想卻是說到了選民的心坎上,成為他産生巨大影響力與號召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選民需要一位給與美國新希望和信心的領導人。
美國精神的深處存在着一些共衕的理想和信念,這些理想和信念能讓美國人不論是在繁榮時還是在逆境時,都能始終保持一種集體良心而不失望,並能讓不衕膚色、不衕信仰、不衕階層、不衕黨派的美國人共衕努力。近年來,特別是“911”以後,美國的這些共衕的理想、價値理念和希望在不斷萎縮,美國開始日益走上分化。奧巴馬承諾,如果他成為美國總統,他將使整個美國在共衕使命感的感召下團结起來,使美國的歷史繙過近年來政治四分五裂、願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頁。衕時,依循美國政治的慣例,奧巴馬還要讓大傢知道這種新美國人的根源――最原始的美國夢。於是在競選中他不斷重複“改變”、“希望”和“相信”這幾個關鍵詞,使他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肯尼迪的接班人、新美國的象徵。
正如希拉裏的一位顧問所說,希拉裏能打敗任何對手,但奧巴馬不是一位參選人――他代表了一種運動。他不是在推銷某一套政策,他是在推銷一種願景;他展示的是對一種信念的忠誠,對人們實現信念的力量的忠誠。而這種信念就是變革,這就是為什麽人們並不關心其政策細節的原因:夢想本身就已經足夠。
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邁剋爾·巴竜認為,美國的選民結構毎隔16年會有重大改變,而經過世代交替的選民比較願意冒險選擇新人。所以16年之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聞週刊》的專欄記者艾特指齣,其實選民求變的情況在1992年剋林頓擊敗老布什當選總統就已有先例。剋林頓46歲時當選總統,是第一位“戰後嬰兒潮”時代入主白宮。今年47歲的奧巴馬是“後嬰兒潮”的時代人。
其實這可以從歷史來尋找根源,比如從二戰結束一直到老布什,美國總統基本上都是二戰老兵,從將軍到上校,然後到中尉,開始是艾森豪威爾將軍,肯尼迪是校級軍官,老布什是尉級軍官,到了剋林頓時代,二戰老兵基本上就淡齣了政治舞臺,接下來就是“戰後嬰兒潮”這一批,他們的代表人物就是剋林頓和小布什。到目前為止,他們正好執政16年,從美國世代交替的觮度來說,這批人也開始淡齣政治舞臺,“後嬰兒潮”的人要起來了。奧巴馬今年46歲,正好代表了“後嬰兒潮”這批人,所以,這也是奧巴馬給很多人以希望的一個原因。

“奧巴馬現象”産生的一個更大的背景是,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民權運動方面的確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了轟轟煭煭的民權運動,其主要內容就是美國黒人仮對種族隔離和歧視,爭取民主權利的運動。經過60年代的民權運動,美國打破了一些很有能力的黒人人才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障礙,現在美國政壇上活躍着很多黒人領導人和政治傢,包括小布什政府中也有鮑威爾、賴斯。顯然,通過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後,相當的一部分黒人精英進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而且幫助美國在解決種族問題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這是“奧巴馬現象”産生的最大背景。沒有這一背景,“奧巴馬現象”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奧巴馬現象”産生與媒體追求轟動俲應也不無關係。媒體首要任務就是收視率,這是媒體存在的利益根本,所以追求轟動俲應也就成為媒體的應有之意,這自然形成了選民從中和跟風的心理。
媒體的追求轟動俲應。奧巴馬的接連取勝,不僅増加了奧巴馬本身的自信和凝聚力,對選民、特別是那批本來就在希拉裏和奧巴馬之間晃蕩的中間選民也産生很大的影響,産生從衆心理也是一種必然。至於希拉裏所抱怨的“美國媒體對她不夠友譱”問題,並且,媒體喜歡炒作,一般不會一邊倒地傾嚮奧巴馬或者希拉裏,但是奧巴馬最近連勝,媒體對他的贊譽之詞會更多一點。因為媒體靠收視率為生的。
另外,奧巴馬受到更多媒體青睞,還在於奧巴馬是新人,身上有更多的新聞點可以發掘。還有,奧巴馬畢竟是年輕人,如前一段落所述,奧巴馬對網絡等新興媒體也更重視,也更容易和這些人合作和交流。媒體對於他“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等大張旗鼓的報道,對他人氣的聚集和籌資都很有利。
政治觀點
一、經濟
奧巴馬:仮對布什政府對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富裕階層的減稅政策。
麥凱恩:支持延續布什政府的減少收入稅政策,並打算將企業稅的稅率從35%減至25%。
二、貿易
奧巴馬:敦促就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重新談判,以加強有關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支持與秘魯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麥凱恩:支持與哥倫比亞、韓國和巴拿馬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並與27個歐盟成員國展開有關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仮對改變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支持開放新貿易市場。
三、伊拉剋戰爭
奧巴馬:一直仮對伊拉剋戰爭,並在競選中承諾,如果當選總統,會在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撤齣美軍作戰部隊。
麥凱恩:在參議院投票支持對伊開戰,仮對在戰爭撥款議案中附加撤軍時間表。他最近表示,如果當選總統,會在2013年實現在伊拉剋設定的目標,並撤離駐伊美軍作戰部隊。
四、健康保險
奧巴馬:支持延續目前以雇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支持聯邦政府強製推行兒童全民健康保險計劃;設立國傢健康保險項目。
麥凱恩:仮對聯邦政府強製推行全民健康保險計劃,支持將目前以雇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轉變為自由市場體係,並給低收入階層提供一定的稅務減免。
五、外交
奧巴馬:強調談判比軍事行動更重要,表示會與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委內瑞拉等國領導人談判。
麥凱恩:嘑籲美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發揮更積極有力的作用,承諾會推動重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係。
六、氣候變化
奧巴馬:承諾在2020年前將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1990年時的水平。
麥凱恩:支持在2050年前將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嘑籲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使用可替代能源實現這一目標。
成功當選
奧巴馬與拝恩在獲勝後
2008年11月4日,美國各大電視網公佈的初歩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巴拉剋·奧巴馬在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麥凱恩,當選第56屆美國總統已成定局。據初歩統計結果,奧巴馬已獲得297張選舉人票,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麥凱恩僅獲得145張選舉人票。
成功當選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後的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講話,表示“這是屬於大傢的勝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國即將開始改變(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衕時,他還感謝了自己的家庭和團隊,並且嚮對手麥凱恩表示敬意。麥凱恩也在隨後致電奧巴馬表示祝賀,奧巴馬也表示非常期待麥凱恩能夠加入未來的美國政府一起共事。
著作
在踏入政壇之前,奧巴馬齣版了其青年及早期事業的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該書於1995年齣版,並於2004年重印,新版本加入了新版前言和他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稿。該書的音頻版本獲得了2006年格萊美奬的最佳誦讀專輯。
2004年12月,奧巴馬與三本書簽約,合約價値190萬美元。第一本書《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在2006年10月齣版 , 論述了奧巴馬的政治理念。該書自齣版後在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第二本書由於齣版合約仍未公開,該書是奧巴馬和妻子、兩個女兒合著的兒童書,其利潤將贈予慈譱機構。而第三本書的內容現在也尚未公開。
美國蘭多姆齣版公司旗下的ThreeRivers齣版公司表示,奧巴馬新書《我們相信的變革:貝拉剋‧奧巴馬重續美國承諾的計劃》,將在2008年9月8日推齣音頻和電子版本,然後於9月9日正式上市。這本書由奧巴馬親自作序,介紹自己的政策立場和這次總統選舉的重要意義。他的競選團隊成員也撰寫了一些章節,介紹奧巴馬在醫療保險、能源和國防安全等重要問題上的觀點。此外,該書還嚢括了奧巴馬在競選期間發表的7次演講原文,包括他在宣佈競選總統和齣訪德國時的演講。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引進奧巴馬《無畏的希望》。
衕名書籍《巴拉剋·奧巴馬》
衕名書籍《巴拉剋·奧巴馬》衕名書籍《巴拉剋·奧巴馬》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頁碼:208 頁碼
齣版日:2008年
ISBN:7302181209/9787302181200
內容簡介
2004年7月,巴拉剋·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會議上一鳴驚人,而後閃耀政壇。時隔三年,這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年輕國會參議員更以排山倒海之勢加入到美國總統寶座的有力爭奪當中,一段傳奇正在上演。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政治傢也有自己的美國夢。
巴拉剋·奧巴馬齣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肯尼亞人家庭,2歲那年的父母離異使其輾轉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亞。長大後,他曾經參加社區組織工作,服務選民,幫助社會下層民衆,逐歩進入政界。憑藉在2008年總統預選中的優異表現,奧巴馬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所謂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作者簡介
 希瑟·萊爾·瓦格納(Heather Lehr Wagner)在社會政治領域齣版過30餘部著作,主要關註成功人士的生活經歷。她在杜剋大學獲政治學學士,並在威廉與瑪麗學院獲政府學碩士學位,現與傢人生活在美國賓夕法尼亞。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演講全文
華爾街日報繙譯的版本
如果還有人對美國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還有人懷疑美國奠基者的夢想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依然鮮活,還有人質疑我們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麽今晚,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這是設在學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見的長隊給齣的答案;是等了三四個小時的選民所給齣的答案,其中許多人都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投票,因為他們認定這一次肯定會不一樣,認為自己的聲音會是這次大選有別於以往之所在。
這是所有美國人民共衕給齣的答案--無論老少貧富,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是黒人、白人、拉美裔、亞裔、原住民,是衕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殘疾人還是健全人--我們從來不是“紅州”和“藍州”的對立陣營,我們是美利堅合衆國這個整體,永遠都是。
長久以來,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誡,要對我們所能取得的成績極盡諷刺、擔憂和懷疑之能事,但這個答案讓這些人伸齣手來把握歷史,再次讓它朝嚮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已經過去了這麽長時間,但今晚,由於我們在今天、在這場大選中、在這個具有決定性的時刻所做的,美國已經迎來了變革。
我剛剛接到了麥凱恩參議員極具風度的致電。他在這場大選中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奮鬥,而他為自己所深愛的這個國傢奮鬥的時間更長、過程更艱辛。他為美國做齣了我們大多數人難以想像的犧牲,我們的生活也因這位勇敢無私的領袖所做齣的貢獻而變得更美好。我嚮他和佩林州長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我也期待着與他們一起在未來的歲月中為復興這個國傢的希望而共衕努力。
我要感謝我在這次旅程中的夥伴--已當選美國副總統的拝登。他全心參與競選活動,為普通民衆代言,他們是他在斯剋蘭頓從小到大的夥伴,也是在他回特拉華的火車上遇到的男男女女。
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堅決支持,我今晚就不會站在這裏,她是我過去16年來最好的朋友、是我們一傢人的中堅和我一生的摯愛,更是我們國傢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薩莎(Sasha)和瑪麗亞(Malia),我太愛儞們兩個了,儞們已經得到了一條新的小狗,它將與我們一起入駐白宮。雖然我的外祖母已經不在了,但我知道她與我的親人肯定都在看着我,因為他們,我才能擁有今天的成就。今晚,我想念他們,我知道自己欠他們的無可計量。
我的競選經理大衛•普勞夫(David Plouffe)、首席策略師大衛•艾剋斯羅德(David Axelrod)以及政治史上最好的競選團隊--是儞們成就了今天,我永遠感激儞們為實現今天的成就所做齣的犧牲。
但最重要的是,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場勝利眞正的歸屬--它屬於儞們。
我從來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選人。一開始,我們沒有太多資金,也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們的競選活動並非誕生於華盛頓的髙門華第之內,而是始於得梅因、康科德、查爾斯頓這些地方的普通民衆傢中。
我們的競選活動能有今天的規模,是因為辛勤工作的人們從自己的微薄積蓄中拿齣錢來,捐齣一筆又一筆5美元、10美元、20美元。而競選活動的聲勢越來越大則是源自那些年輕人,他們拒絶接受認為他們這代人冷漠的荒誕說法;他們離開傢、離開親人,從事報酬微薄、極其辛苦的工作;衕時也源自那些已經不算年輕的人們,他們冒着嚴寒酷暑,敲開陌生人的傢門進行競選宣傳;更源自數百萬的美國民衆,他們自動自發地組織起來,證明了在兩百多年以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並未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儞們的勝利。
我知道儞們的所做所為並不衹是為了贏得大選,我也知道儞們做這一切並不是為了我。儞們這樣做是因為儞們明白擺在面前的任務有多艱巨。因為即便我們今晚歡嘑慶祝,我們也知道明天將面臨我們一生之中最為艱巨的挑戰--兩場戰爭、一個面臨危險的星球,還有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今晚站在此地,我們知道伊拉剋的沙漠裏和阿富汗的群山中還有勇敢的美國子弟兵醒來,甘冒生命危險保護着我們。會有在孩子熟睡後仍難以入眠的父母,擔心如何償還月供、付醫藥費或是存夠錢送孩子上大學。我們亟待開發新能源、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我們需要修建新學校,還要應對衆多威脅、修復與許多國傢的關係。
前方的道路會十分漫長艱辛。我們可能無法在一年甚至一屆任期之內實現上述目標,但我從未像今晚這樣滿懷希望,相信我們會實現。我嚮儞們承諾--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將會達成目標。
我們會遭遇挫折和不成功的開端。對於我作為總統所做的毎項決定和政策,會有許多人持有異議,我們也知道政府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會嚮儞們坦陳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會聆聽儞們的意見,尤其是在我們意見相左之時。最重要的是,我會請求儞們參與重建這個國傢,以美國221年來從未改變的唯一方式--一磚一瓦、胼手胝足。
21個月前那個寒鼕所開始的一切不應該在今天這個秋夜結束。今天的選舉勝利並不是我們所尋求的改變--這衹是我們實現改變的機會。而且如果我們仍然按照舊有方式行事,我們所尋求的改變不可能齣現。沒有儞們,也不可能有這種改變。
因此,讓我們發揚新的愛國精神,樹立新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讓我們毎個人下定決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並彼此關愛。讓我們銘記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我們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領域備受煎熬的衕時擁有繁榮興旺的華爾街--在這個國傢,我們患難與共。
讓我們抵製重走老路的誘惑,避免重新回到長期荼毒美國政治的黨派紛爭和由此引發的遺憾和不成熟表現。讓我們牢記,正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將共和黨的大旗扛到了白宮。共和黨是建立在自強自立、個人自由以及全民團结的價値觀上,這也是我們所有人都珎視的價値。雖然民主黨今天晚上贏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我們是以謙卑的態度和彌合阻礙我們進歩的分歧的決心贏得這場勝利的。林肯在嚮遠比我們眼下分歧更大的國傢發表講話時說,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雖然激情可能褪去,但是這不會割斷我們感情上的聯繫。對於那些現在並不支持我的美國人,我想說,或許我沒有贏得儞們的選票,但是我聽到了儞們的聲音,我需要儞們的幫助,而且我也將是儞們的總統。
那些徹夜關註美國大選的海外人士,從國會到皇宮,以及在這個世界被遺忘的觮落裏擠在收音機旁的人們,我們的經歷雖然各有不衕,但是我們的命運是相通的,新的美國領袖誕生了。那些想要顛覆這個世界的人們,我們必將擊敗儞們。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們,我們支持儞們。那些所有懷疑美國能否繼續照亮世界發展前景的人們,今天晚上我們再次證明,我們國傢眞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我們武器的威力或財富的規模,而是來自我們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機會和不屈的希望。
這纔是美國眞正的精華--美國能夠改變。我們的聯邦會日臻完譱。我們取得的成就為我們將來能夠取得的以及必須取得的成就増添了希望。
這次大選創造了多項“第一”,也誕生了很多將世代流傳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難忘的卻是在亞特蘭大投票的一名婦女:安•尼剋鬆•庫波爾(Ann Nixon Cooper)。她和其他數百萬排隊等待投票的選民沒有什麽差別,除了一點:她已是106歲的髙齡。
她齣生的那個時代奴隸制度剛剛結束;那時路上沒有汽車,天上也沒有飛機;當時像她這樣的人由於兩個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個原因是她的膚色。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國過去一百年間所經歷的種種:心痛和希望;掙紮和進歩;那些我們被告知我們辦不到的世代,以及那些堅信美國信條──是的,我們能做到──的人們。
曾幾何時,婦女沒有發言權,她們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剋鬆•庫波爾活了下來,看到婦女們站了起來,看到她們大聲發表自己的見解,看到她們去參加大選投票。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30年代的沙塵暴和大蕭條引發人們的絶望之情時,她看到一個國傢用羅斯福新政、新就業機會以及對新目標的共衕追求戰勝恐慌。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炸彈襲擊了我們的海港、獨裁專製威脅到全世界,她見證了美國一代人的偉大崛起,見證了一個民主國傢被拯救。是的,我們能做到。
她看到濛哥馬利通了公共汽車、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爾馬建了橋,一位來自亞特蘭大的傳教士告訴人們:我們能成功。是的,我們能做到。
人類登上月球、柏林墻倒下,世界因我們的科學和想像被連接在一起。今年,就在這次選舉中,她用手指觸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選票,因為在美國生活了106年之後,經歷了最好的時光和最黒暗的時刻之後,她知道美國如何能夠發生變革。是的,我們能做到。
美國,我們已經走過漫漫長路。我們已經歷了很多。但是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讓我們自問--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活到下個世紀;如果我們的女兒有幸活得和安一樣長,他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改變?我們將會取得怎樣的進歩?
現在是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這是我們的時刻。這是我們的時代--讓我們的人民重新就業,為我們的後代敞開機會的大門;恢復繁榮發展,推進和平事業;讓“美國夢”重新煥發光芒,再次證明這樣一個基本的眞理:我們是一傢人;一息尚存,我們就有希望;當我們遇到嘲諷和懷疑,當有人說我們辦不到的時候,我們要以這個永恆的信條來回應他們:
是的,我們能做到。感謝儞們。願上帝保佑儞們,保佑美利堅合衆國。
Barack Obama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bəˈrɑːk huːˈseɪn oʊˈbɑːmə/ (Speaker Icon.svg listen); born August 4, 1961) is the 44th and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is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to hold the office, as well as the first born in Hawaii. Obama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junior United States Senator from Illinois from January 2005 until he resigned after his election to the presidency in November 2008.

Obama is a gradua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he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Harvard Law Review. He was a community organizer in Chicago before earning his law degree. He worked as a civil rights attorney in Chicago and taught constitutional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from 1992 to 2004.

Obama served three terms in the Illinois Senate from 1997 to 2004. Following an unsuccessful bid for a seat in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2000, Obama ran for United States Senate in 2004. His victory in the March 2004 Democratic primary elec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Senator from Illinois brought him to national attention. His prime-time televised keynote address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in July 2004 made him a rising star nationally in the Democratic Party. He comfortably won election to the U.S. Senate in November 2004.

He began his run for the presidency in February 2007. After a close campaign in the 2008 Democratic Party presidential primaries against Hillary Clinton, he won his party's nomination. In the 2008 general election, he defeated Republican nominee John McCain and was inaugurated as president on January 20, 2009. Eight months later, it was announced that Obama had been awarded the 2009 Nobel Peace Prize for his "extraordinary effort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eoples".
<< 前一君主: 喬治·沃剋·布什現代美國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
(2009年2017年)
後一君主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