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二月兰 February Lan   》 第17节:场春梦终成空      季羡林 Ji Xianlin

  这就是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
  我的家乡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我们家是个破落的农户。祖父母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祖父之爱我是点也没有尝到过的。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我父亲行大(在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父,最小的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的两个,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其困难情景是难以言说的。恐怕哪天也没有吃饱过。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聊以果腹。这段历史我并不清楚,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对我讲过。大概是因为太可怕,太悲惨,他们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也不愿意让后代留下让人惊心动魄的回忆。
  但是,乡下无论如何是呆不下去了,呆下去只能成为饿殍。不知道怎么来,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大城市里去闯荡下,找条活路。最近的大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到了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举目无亲。他们碰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波折。这段历史我也并不清楚,大概是出于同个原因,他们谁也没有对我讲过。
  后来,叔父在济南立定了脚跟,至多也只能像是石头缝里的棵小草,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于是兄弟俩商量,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家务农,希望有朝日,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得让人另眼相看,为父母和自己争口气。
  但是,务农要有田地,这是个最简单的常识。可我们家所缺的正是田地这玩意儿。大概我祖父留下了几亩地,父亲就靠这个来维持生活。至于他怎样侍弄这点儿地,又怎样成的家,这段历史对我来说又是个谜。
  我就是在这时候来到人间的。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或稍微前点,叔父在济南失了业,流落在关东。用身上仅存的元钱买了湖北水灾奖券,结果中了头奖,据说得到了几千两银子。我们家夜之间成了暴发户。父亲买了六十亩带水井的地。为了耀武扬威起见,要盖大房子。时没有砖,他便昭告全村:谁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把砖卖给他,他肯出几十倍高的价钱。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人的房子拆掉,我们的房子盖成。东、西、北房各五大间。大门朝南,极有气派。兄弟俩这口气总算争到了。
  然而好景不长,我父亲是乡村中朱家郭解流的人物,仗"义"施财,忘乎所以。有时候到外村去赶集,他时兴起,全席棚里喝酒吃饭的人,他都请了客。据说,没过多久,六十亩上好的良田被卖掉,新盖的房子也把东房和北房拆掉,卖了砖瓦。这些砖瓦买进时似黄金,卖出时似粪土。
  场春梦终成空。我们家又成了破落户。
  在我能记事儿的时候,我们家已经穷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年大概只能吃两次"白的"(指白面),吃得最多的是红高粱饼子,棒子面饼子也成为珍品。我在春天和夏天,割了青草,或劈了高粱叶,背到二大爷家里,喂他的老黄牛。赖在那里不走,等着吃上顿棒子面饼子,打打牙祭。夏天和秋天,对门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总带我到外村的田地里去拾麦子和豆子,把拾到的可怜兮兮的把麦子或豆子交给母亲。不知道积攒多少次,才能勉强打出点麦粒,磨成面,吃上顿"白的"。我当然觉得如吃龙肝凤髓。但是,我从来不记得母亲吃过口。她只是坐在那里,瞅着我吃,眼里好像有点潮湿。我当时哪里能理解母亲的心情呀!但是,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个决心:有朝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个终生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
  我们家,我父亲辈,大排行兄弟十个。有六个因为家贫,下了关东。从此音讯杳然。留下的只有五个,个送了人,我上面已经说过。这五个人中,只有大大爷有个儿子,不幸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生下以后,就成了惟个男孩子。在封建社会里,这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能理解。在济南的叔父只有个女儿。于是兄弟俩商量,要把我送到济南。当时母亲什么心情,我太年幼,完全不能理解。很多年以后,我才听人告诉我说,母亲曾说过:"要知道去不回头的话,我拼了命也不放那孩子走!"这句不是我亲耳听到的话,却终生回荡在我耳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终于离开了家,当年我六岁。
  个人的生难免稀奇古怪的。个人走的路有时候并不由自己来决定。假如我当年留在家里,走的路是条贫农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风险决不会大。我今天的路怎样呢?我广开了眼界,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生,获得了虚名。我曾走过阳关大道,也曾走过独木小桥;坎坎坷坷,又颇顺顺当当,直走到了耄耋之年。如果当年让我自己选择道路的话,我究竟要选哪条呢?概难言矣!
  离开故乡时,我的心镜中留下的是个贫困至极的、时走了运、立刻又垮下来的农村家庭的残影。
  到了济南以后,我眼前换了个世界。不用说别的,单说见到济南的山,就让我又惊又喜。我原来以为山只不过是个个巨大无比的石头柱子。
  叔父当然非常关心我的教育,我是季家惟的传宗接代的人。我上过大概年的私塾,就进了新式的小学校,济南师附小。切都比较顺利。五四运动波及了山东。师校长是新派人物,首先采用了白话文教科书。国文教科书中有篇寓言,名叫《阿拉伯的骆驼》,故事讲的是得寸进尺,是国际上流行的。无巧不成书,这篇课文偏偏让叔父看到了,他勃然变色,大声喊道:"骆驼怎么能说话呀!这简直是胡闹!赶快转学!"于是我就转到了新育小学。当时转学好像是非常容易,似乎没有走什么后门就转了过来。只举行次口试,教员写了个"骡"字,我认识,我的比我大岁的亲戚不认识。我直接插入高,而他则派进初三。字之差,我硬是沾了年的光。这就叫做人生!最初课本还是文言,后来则也随时代潮流改了白话,不但骆驼能说话,连乌龟蛤蟆都说起话来,叔父却置之不管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俨然成为古人第2节:值得回忆的花第3节:神奇的丝瓜第4节:幽径悲剧
第5节:二月兰第6节:不可接触者第7节:写完听雨第8节:清塘荷韵
第9节:重返哥廷根第10节:饥饿地狱中第11节:我的老师们第12节:十分刚强的人
第13节:学习吐火罗文第14节:使我毕生难忘第15节:迈耶一家第16节:八十述怀
第17节:场春梦终成空第18节:至今大惑不解第19节:我的大学生活第20节:有勇气承担
第21节:没有丝毫歧视第22节:北京终于解放了第23节:难得的硬汉子第24节:永远不应忘记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